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及其预防调查报告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562917 上传时间:2018-10-1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及其预防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及其预防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及其预防调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及其预防调查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及其预防调查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及其预防调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及其预防调查报告(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及其预防调查报告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及其预防调查报告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在世界各国均 形成了犯罪低龄化的趋势。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席卷全球、 具有共同性的社会问题,他被不少犯罪学家和刑法学家喻 为难以医治的“社会痼疾” 。无论是在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 国家还是处在发展中的国家,大都面临着青少年犯罪迅速 增多,犯罪率日益攀升的严重状况。在我国,青少年违法犯 罪同样也是一个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其中也包括受过高 等教育的大学生犯罪现象,如骇人听闻的马家爵事件等。 如何有效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做到有效的引导他们健 康成长,是值得引起人们高度重视的社会问题。为此我们 专门设

2、计了调查问卷,深入调查和了解大中学生对这一现 象的认识、看法,家庭、学校的教育和环境对他们的影响 作用等。分别在 XX 大学和 XX 大学附属中学中抽取了部分 学生共发放问卷 X 份,该问卷同时涵盖了高中一、二、三 年级的高中生和大学一、二、三、四年级的本科大学生。 最后收取有效问卷 X 份,问卷回收率为 X%。为了使本次调 查更具有代表性和针对性,本次调查还特别邀请了 XX 大学 法学院的刑法学专家指导设计了本次调查问卷形式和基本 问题,并对收回的问卷进行理论分析。同时,我们深入杭 州市各基层法院、检察院以及了解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 基本情况,了解他们的犯罪动机、犯罪过程等。 社会就像一张网

3、,错综复杂,我们难免与别人有误会 或磨擦,学会宽容,用爱来充满内心,善待恩怨,学会尊 重你不喜欢的人,在自己的仇恨袋里装满宽容,那样才会 少一份怨恨,多一份快乐,才会赢得更多的尊重。 更重要的是,我在此次实践中深刻地体会到了会计电 算化的重要性与便捷性。由于电脑技术的快速发展及电算 化理论的普及,现在,大部分的企业都已采用电算化记帐。 这就要求我们能将会计知识与计算机知识很好地相结合起 来,一旦熟练掌握了会计的电算化技术,那将大大地简化 会计帐目的处理程序,从而最终将会计人员从烦琐的手工 记帐工作中解放出来。只要企业实现了电算化,企业的会 计人员只需将每笔业务的相应会计分录输入电脑之中,之 后

4、电脑便会自动生成记帐凭证、明细帐、总帐以及报表会 计资料,从而极大地节约了人力,提高了企业会计部门的 工作效率。 犯罪预防是指对犯罪风险的参与、承认、评鉴以及为 消除或减少而采取的措施总称,也称之为犯罪风险管理,它 是在符合经济效益且能保证潜在被害人人身及社会地位安 全的基础上,减少犯罪风险系统措施的总和。犯罪预防作为 政府重要课题之一,通过寻求有效的犯罪预防策略,以干预 犯罪发生的原因来降低未来发生的几率,进而控制犯罪的成 长与减轻人们居高不下的被害焦虑。在世界各国俨然已成 为犯罪控制的新典范。它不限于犯罪处罚,犯罪处罚着重在 犯罪发生之后,而犯罪之预防则着重在犯罪发生之前,就像 医疗卫生一

5、样,犯罪也需要事先预防。 “事先的预防绝对重 于事后的治疗与处遇。 ” 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说,预防犯罪 比惩罚犯罪要好。因为刑事立法最终目标是在于预防犯罪 发生,而非仅仅是在犯罪发生后追诉处罚犯罪者,且大部分 的政府理论也认为公共安全是政府的主要职责之一。 一、破窗效应理论的提出 农产品价格指数持续下跌。随着农产品供给能力的大 幅度提高,农产品供求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造成农 产品区域性、结构性过剩,价格持续走低,出理农产品卖 难、增产不增收,甚至增产减收的现象,造成农业对农民 收入增长的贡献逐年减少,直接影响农民人均农业收入。 据 500 户居民家庭调查看,1997 年人均出售农产品收入元

6、, 到 XX 年下降为 777 元,下降了%,这相当于每个农民比 1997 年少获农产品现金收入元,相当于 70 万农村人口减少 收入亿元。即使如此,我国主要农产品的价格还高于国际 农产品市场价格 20%40%之间,特别是我国入世后,将面 临国外优质、价廉农产品的冲击。在国际和国内农产品供 大于求且价格持续下滑的情况下,农民增加农业收入的可 能性越来越少。 不断夯实基层基础。为防止和遏制较大事故发生,区 政府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实施执法、治理、宣 教“三项行动”和法制体制、保障能力、监管队伍“三项 建设” 。区安监部门建立健全重点企业从业人员培训制度, 企业重点岗位持证上岗制度,异地“

7、互查”制度,高危企 业负责人值班制度以及重大隐患挂牌督办制度等。开展了 对高危行业、非煤矿山负责人在岗值班督查活动。德邦公 司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实行总经理负责制,同时在各车 间、各重点安全生产环节设置安全生产监督员,层层负责, 加强日常安全监管。公司还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各项措施, 建立健全了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技术操作工作规 程,注重加强对职工安全技能培训和考试。 美国心理学历史上曾进行过这样一项著名的实验:把两 辆一模一样的汽车分别停放在两个不同的街区:其中一辆完 好无损,停放在社区环境较好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摘 掉车牌,打开顶棚,停放在相对杂乱的街区。结果停放在中 产阶级社区的

8、那一辆过了一星期还完好无损,而打开车棚的 那一辆,不到一天就被偷走。后来把完好无损的那辆汽车敲 碎一块玻璃,在几小时后就被人盗走。以该实验为基础,美 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林提出破窗理论,该理论认 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栋建筑上的一块玻璃,也没有及时修 复,他人就可能受到某种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碎更多玻璃,而 这些窗户就会给人造成无序的感觉,在这种无社会秩序的氛 围下,客观上使得犯罪滋生、蔓延。 ”这证明同一个道理:环 境具有强烈暗示性和误导性。青少年,尤其是大中学生处 于由未成年人向成年人过度的阶段。从人的生理变化来看, 他们身体各个器官的成长速度急剧上升或发育趋于成熟、 身高、体重、胸围

9、增加;性激素分泌水平明显提高,第一、 第二性征表现明显;生理发展走向成熟。从人的心理变化来 看,他们的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强,社交需求增加,对他 人的认可与尊重的需求加强;有虚荣心,性意识进一步增强, 喜欢刺激,富于幻想,模仿力强,易受暗示;好胜心强,易 冲动,好感情用事。有很强的独立意识,但分析、判断、 辨别能力尚不完备,认识问题直观、片面,其认知结构、 情感结构和理智等方面均不够成熟。总之,青少年的生理 和心理水平处在一个趋于成熟而又不够完善、稳定的阶段。 不成熟、不稳定是他们的身心特点。另一方面青少年所处 的社会环境来看,他们都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文化基础,具 有高级、专业的科学文化水平。在经

10、济上,大中学生未获 得经济上的独立,其经济来源依赖于家庭。并且,大多数 青少年也没有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从总体上来看,他们 的经济基础相对薄弱,消费观念不够成熟。在社会上,由 于他们的年龄小,阅历浅,因而他们不可能拥有较高的社 会威望和社会地位,在人格上,他们至少要受到家庭、学 校、社会三方面的管束,虽然他们有着强烈的独立意识, 但在外界环境的诸多约束下,尚未形成完整的独立人格。 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社会地位低下与独立人格不完全也是 他们重要的社会特征。可以说由于大中学生心理结构不够 成熟、不够稳定,社会阅历浅,对问题认识直观、相对肤 浅、片面,使其在面对较为复杂的问题时,一方面,自己 往往缺乏

11、冷静的思考正确的分析、判断,容易形成错误的 念头,产生错误的结论,从而导致错误的行为。另一方面, 他们分析、判断能力不成熟,独立人格不完善以及经济上 的依附性使其抵制诱惑与判断正误、是非的能力相对低下, 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被复杂现象所困绕,加上自身强 烈的独立意识与好胜心,易冲动而不理性的个性特征,常 常在已经作出错误的决策和行为时难以接受家人和其他人 的劝阻,不知悔改,一意孤行,最终导致犯罪。所以大中 学生独特的身心特点和所处的社会特点决定着其内在动因 上的不稳定性和外在诱因上的易受感染性等多种复杂原因 共同作用是犯罪形成的结果。 (1)加强与家长联系,充分发挥家长或监护人对青少年 的管

12、理、教育和服务功能,把加强青少年的管理教育列入 创建文明校园的一项重要内容。利用法制教育阅报刊、宣 传栏等教育服务设施,健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网络, 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实践证明:治理青少年犯罪问题仅依靠刑罚是不能解 决根本问题的。而且不当的刑罚不但起不了预防和惩治犯 罪的作用,有时甚至会引起反向的刺激犯罪的作用。如震惊 全国的湖南常德张君犯罪集团中的主犯张君在其 17 岁时因 为一次打架,而在“严打”期间被处“劳动教养”三年。张 君对此一直耿耿于怀,认为仅仅一次打架而被“劳教”三年,受 了不公平的对待,从此开始了他对社会的报复之路。 从这 个意义上说,刑法学家蔡墩铭先生曾言的“

13、不当之制裁反而 助长犯罪”的观点有其深刻性,“脱序行为破坏社会秩序, 故其行为应受社会之制裁固无问题,但行为人只应受合理之 制裁,倘属于不合理或不当之制裁,行为人虽无法拒绝,惟对 其将来所实施之行为,必有深远影响,殊属不可忽视。因之, 为避免社会控制之实施,反而助长社会上的脱序行为或犯罪 行为的发生,对于各种正式或非正式制裁之实施,其妥当性 如何,实有待以检讨之必要。 ” 假如刑罚制裁使用得太广阔,就 会形成滥用。滥用的结果会使刑罚失去公平性与严厉性,使 刑法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并且,就经济层面而言,任何 的资源均是有限的。因此,任何刑事政策的改革推行,若不 考虑成本效率,将会产生“排挤效应

14、” 。即投入治安经费增 加时,相对地就必须减少其它社会福利或公共建设的支出, 因而造成未蒙其利,先受其害。况且若对犯罪采取强硬措施 时,整个刑事司法体系在运行中,反而会对犯罪采取宽松的 态度,即受到所谓刑事司法热力学效用的影响。例如立法规 定某个罪名的刑罚只为死刑,从立法上看可谓极为严厉,但 在司法实务中依该罪名判处死刑的并不多,这就是刑事司法 热力学效用的最佳证明。因而可以看出严刑峻法是有其极 限的。故在西方世界的许多政府,包括德国、英国、瑞典、 荷兰等均设立专门的政府单位,以便能发展,推行并评估犯 罪预防策略。 要重视青少年活动阵地建设。根据青少年不同年龄段 的特点,建设一批青少年文体活动

15、场所和设施,在提升城 市文化形象和品味的同时,丰富青少年的业余文化生活。 整合社会资源,发展社区文化,积极开展各种形式多样、 健康活泼、有吸引力的群众文化生活,建设好社区图书馆, 开放社区内相关单位的各种会馆和健身场所,形成社区、 乡镇青少年活动阵地。 二、传统犯罪预防措施对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作用 的局限性 传统的犯罪预防措施或称威吓主义是指传统警政及刑 事司法机构的吓阻,长期隔离及矫治策略等,并贬低他种犯 罪预防途径,其处理原则是鼓励遵循固有权威的合法指令, 即强调威吓主义、隔离主义、应报主义及依赖刑事司法体 系对犯罪者施与明确、迅速、严厉和公平的处罚。通过维 持更有效而强大的警察力量,高比

16、率的犯罪嫌疑犯被定罪, 受刑人刑期的加长,常缩减嫌疑犯的程序权利以提高犯罪者 被逮捕、定罪和惩罚的可能性。但就我国来说,近年来,不 仅青少年犯罪案件的量增加了,犯罪情节也有严重化倾向。 犯罪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犯罪中暴力倾向日益明显化 、案 情简单化(临时起意犯罪的居多)以及团伙犯罪现象尤其突 出。故事实证明光依靠促进公共安全的刑事立法与刑事执 法对犯罪率和严重犯罪的影响是有限的。德国刑法学者宾 丁有句名言,称刑法具有残缺不全的特征。刑法只是所有社 会控制体系或社会规范体系中最具强制性之一种手段,仅处 罚已经发生的犯罪,对于尚未发生的犯罪,却未必有限制之 效。刑事司法制度需要与其他社会控制之机构密切合作,始 有效维持社会共同生活所必需秩序,以防制犯罪。 “刑罚的 规模应该同本国的状况相适应。在刚刚摆脱野蛮状态的国 家里,刑罚给予那些僵硬心灵的印象应该比较强烈和易感。 为了打倒一头狂暴地扑向枪弹的狮子,必须使用闪击。但 是,随着人的心灵在社会状态中柔化和感觉能力的增长, 如果想保持客观与感受之间的稳定关系,就应该降低刑罚 的强度。 ” 从这个意义上说,刑罚只不过是社会用以自卫或 防卫犯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