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2017.4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6560511 上传时间:2018-10-13 格式:PPTX 页数:70 大小:1.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2017.4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2017.4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2017.4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2017.4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2017.4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2017.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2017.4(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加强院感防控,保障医疗安全,长沙市中心医院感染管理科 2017年4月,一、院感防控的重要性 二、院感相关法律规范 三、医院感染概论,加强院感防控,保障医疗安全,四、预防感染的原则 五、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一、院感防控的重要性 二、院感相关法律规范 三、医院感染概论,加强院感防控,保障医疗安全,四、预防感染的原则 五、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一、院感防控的重要性 医院感染是医疗安全的重要威胁,2005年12月 安徽宿州市市立医院,10例白内障手术患者眼球医源性感染,其中9名患者单侧眼球被摘除2009年3月 天津蓟县妇幼保健院,院内感染致5名患儿死亡事件2009年12月 安徽省安庆市宜城医院,77

2、名血透患者39名HCV抗体阳性,其中15例确诊为医院感染 2016年2月 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医院血液透析室发生疑似丙肝感染 暴发疫情。43例患者中,确诊丙肝感染病例26例,医院感染暴发事件,一、院感防控的重要性,2017年1月 浙江省中医院一名技术人员违反“一人一管一抛弃”操作规程,导致交叉感染,目前确诊5例艾滋感染。 院长、分管院长、党委书记、检验科主任、医务部主任、 院感科主任均受处理。直接责任人以涉嫌医疗事故罪, 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并已采取刑事强制措施。2017年2月 青岛城阳区人民医院血透乙肝病毒感染暴发事件 9人 院长、分管院长、院感科主任、护理部主任、 血透室主任、护士长均受处理

3、。,医院感染暴发事件,一、院感防控的重要性,延长住院日增加医疗费用危害患者健康损害行业声誉破坏社会稳定,医院感染的危害,一、院感防控的重要性 二、院感相关法律规范 三、预防感染的原则,加强院感防控,保障医疗安全,四、重点环节、重点部位的院感防控 五、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二、院感相关法律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医疗废物管理办法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 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二、院感相关法律规范,消毒管理办法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 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

4、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 医疗废物分类目录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 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二、院感相关法律规范,国家卫计委2016.12.27发布10项卫生行业标准,2017.06.01实施,二、院感相关法律规范,强制性卫生行业标准 1、WS 310.12016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管理规范(代替WS310.12009) 2、WS 310.22016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代替WS 310.22009) 3、WS 310.32016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

5、果监测标准(代替WS 310.32009) 4、WS 5062016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5、WS 5072016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二、院感相关法律规范,推荐性卫生行业标准 1、WS/T 5082016 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2、WS/T 5092016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 3、WS/T 5102016 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4、WS/T 5112016 经空气传播疾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 5、WS/T 5122016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一、院感防控的重要性 二、院感相关法律规范 三、医院感染概论,加强院感防控,保障医疗安全,四、预防感

6、染的原则预防感 五、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三、医院感染概论,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或院内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入院48小时之后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医务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目前我国医院感染最常发生的部位是下呼吸道医院感染暴发:在短时间内在某一医院某一科室病人群体中突然发生数例(3)及以上同种同源病原体引起的感染。,医院感染的定义,三、医院感染概论,医院感染,内源性感染 (不可避免、难以预防),外源性感染 (可以预防),医院感染中70%为内源性医院感染,30%为外源性医院感染。

7、,医院感染的分类,又称自身感染或难预防性感染,由患者自身 携带的病原体造成的感染。,三、医院感染概论,内源性感染,难防!,正常菌群或条件致病菌致病 寄居部位改变 二重感染,内源性医院感染与医生的诊疗水平及病人的病情危重程度与基础疾病有关,又称交叉感染或可预防性感染交叉感染, 病原体来自病人体外。,三、医院感染概论,外源性感染,病原体的来源?,空气,医务人员,器械,患者体表,医院感染管理关注重点主要是外源性医院感染其与消毒隔离、无菌技术有关,可能通过医院感染管理进行有效控制。,呼吸系统:上呼吸道、下呼吸道(VAP); 泌尿系统: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 手术部位: 表浅切口、深部切口、器官(腔隙)感染

8、 血液系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简称CRBSI) 皮肤软组织医院感染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和体征,有病原学依据更好!,三、医院感染概论,常见医院感染部位,三、医院感染概论,医院感染的特点,感染源,环境,已感染的 病人,带菌者,动物,患者自身,最常见,最可怕,医院感染同样具备传染病的三个要素,三、医院感染概论,感染途径,接触,空气,水、食物,注射、输血,生物、媒介,三、医院感染概论,易感人群,接触,空气,水、食物,注射、输血,感染源,生物、媒介,三、医院感染概论,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宿主,免疫力 下降的人,感染链,1.易感人群集中(基础疾病、免疫力差),病原微生物种类繁多2.侵入性诊治手段增多

9、3.医疗技术进步和仪器设备更新,三、医院感染概论,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客观原因,1.滥用抗生素:耐药菌产生的根源2、医院管理不善:医院布局设施不完善或不合理、无章可依(管理制度不健全)、有章不依(管理流于形式)、,三、医院感染概论,主观原因,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1、灭菌:杀灭或清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灭菌速度快、灭菌效果好、经济、环境污染小的是:压力蒸汽灭菌法!2、消毒: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分为高、中、低三个水平。3、空气净化:降低室内空气中的微生物、颗粒物等使其达到无害化的技术或方法。(自然通风:是最简单、行之有效的室内空气净化方

10、法!)4、隔离:采用各种方法、技术,防止感染因子从病人及携带者传播给他人的一种措施。,三、医院感染概论,医院感染的其他相关概念,4、标准预防:是针对医院所有病人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的措施。主要措施:(1)手卫生;(2)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3)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4)安全注射(正确处理锐器)。,三、医院感染概论,医院感染的其他相关概念,一、院感防控的重要性 二、院感相关法律规范 三、医院感染概论,加强院感防控,保障医疗安全,五、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医疗环境卫生原则,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其法

11、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制定并落实医疗废物的管理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和要求、有关人员的工作职责及发生意外事故的应急预案。注意:死亡胎儿不属于医疗废物!已经投入垃圾袋或锐器桶内废物,不可以再拣出来!医疗废物进行登记的资料至少保存3年!,医疗废物管理,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国家卫计委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规定,医疗废物管理,1、医疗废物的管理应遵循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其配套文件的要求。正确分类与收集,感染性医 疗废物置黄色废物袋内,锐器置于锐器盒内。少量的药物性废物可放人感染性废物袋内,但应在标签上注明。2、医疗废物容器应符合要求,不遗洒;标识明显、正确,医疗废物不应超过包装物

12、或容器容量的 3/4。应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封闭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封口。3、疑似传染病患者或隔离的非传染病感染患者产生的医疗废物应使用双层包装物包装, 并及时密封。4、不应取出放人包装物或者容器内的医疗废物。5、应有具体措施防止医疗废物的流失、泄漏、扩散,一旦发生前述情形时,应及时采取紧急处理措施。6、具有污水消毒处理设施并达标排放的医疗机构,患者的引流液、体液、排泄物等可直接排人污 水处理系统;无污水消毒处理设施或不能达标排放的,应按照国家规定进行消毒,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方可排人污水处理系统。78、应与医院内转运人员做好交接登记并双签字,记录应保存3年。,黄色袋装,防渗漏棕色桶,医疗环境

13、卫生原则,医疗环境卫生原则,双层黄色垃圾袋,防渗漏棕色桶,锐器桶,黄色袋装,红色袋装,标准预防原则手卫生,洗手: 洗手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 卫生手消毒: 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外科手消毒: 术前先用洗手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定 义,手卫生设施包括:洗手池、水龙头、流动水、洗手液、手消毒剂、干手用品,标准预防原则手卫生,定 义,六步洗手法,内,外,夹,弓,大,立,标准预防原则手卫生,定 义,手卫生指征,接触患者前 清洁/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后 接触患者周围环境、物品后 接触患者血液、体液

14、、分泌物后,“两前”,“三后”,标准预防原则个人防护,定 义,1、进行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诊疗、护理、清洁等工作时应戴清洁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 后立即洗手或进行卫生手消毒。 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面部时,应戴医用外科口罩、防护眼镜或 防护面罩;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污染身体时,应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标准预防原则个人防护,3、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如在置人导管、经椎管穿刺等时,应戴医用外科口罩等医 用防护用品,并保证光线充足 4、接触患者黏膜或破损的皮肤时应戴无菌手套。 5、应密封运送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

15、染的被服。 6、有呼吸道症状(如咳嗽、鼻塞、流涕等)的患者、探视者、医务人员等应采取呼吸道卫生(咳嗽礼 仪)相关感染控制措施。,标准预防原则正确处理锐器,1、使用后针头不应回套针帽,确需回帽应单手操作或使用器械辅助; 2、不应用手直接接触污染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3、废弃的锐器应直接放人耐刺、防渗漏的专用锐器盒中; 4、重复使用的锐器,应放在防刺的 容器内密闭运输和处理。,消毒灭菌原则,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行清洁, 再进行消毒灭菌。 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 耐热、耐湿的手术器械,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应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不耐热、不耐湿应采用低温灭菌方法

16、;不耐热、耐湿应首选低温灭菌方法,可采用灭菌剂浸泡灭菌。 环境与物体表面,一般情况下先清洁,再消毒;当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去除污染物,再清洁与消毒。 被阮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因的传染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按相关要求特殊处理。,基本要求,消毒灭菌原则,高度危险性物品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具有极高感染风险,如手术器械、穿刺针、腹腔镜、活检钳、心脏导管、植入物等。 应采用灭菌方法处理,方法选择原则,消毒灭菌原则,中度危险性物品与完整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和血流,也不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如胃肠道内镜、气管镜、喉镜、肛表、口表、呼吸机管道、麻醉机管道、压舌板、肛门直肠压力测量导管等。应达到中水平消毒以上效果的消毒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