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保业发展趋势与经营管理问题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6558249 上传时间:2018-10-13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4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担保业发展趋势与经营管理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担保业发展趋势与经营管理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担保业发展趋势与经营管理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担保业发展趋势与经营管理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担保业发展趋势与经营管理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担保业发展趋势与经营管理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担保业发展趋势与经营管理问题(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微金融与小微企业 担保业发展趋势与经营管理问题之一,序,小微企业融资难引各方关注微金融 微金融市场需求促进民间金融发展 微金融产品与微金融机构发展机会 微金融问题有助于金融改革与创新,一、关于微金融,(一)概念 世界银行的定义是:对低收入家庭提供贷款、储蓄、保险及货币支付等金融服务。核心是微型信贷。金融学:为小微企业、中低收入阶层提供的小额的、可持续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以金融规模为主定义 目前社会有理解为区别于体制内的准金融业,也有“草根金融”、民间融资的认识。特征:小额、地域、民间、市场化以体制为主定义 自主定义:以服务微小金融需求为目的的金融产品和专营机构,(二)微金融与民间融资,1、微金融

2、不等于民间融资、草根金融 2、微金融离不开民间融资、草根金融 3、草根金融为微金融生长铺展开空间 4、市场是微金融发展创新的主导机制 5、目前主体仍然是体制外的金融活动,(三)微金融是金融的一部份,1、金融是国家的重器: 系国家安危 2、金融的组成结构与层次(体制):微金融不可或缺1)媒金融(银行);2)脱媒金融(保险、证券、信托、基金、期货等);3)微金融(体制外特征:小贷、典当、民间借贷、担保、互助等) 3、微金融总规模(规模认识)不微:不可影子化 1)民间积累资金不少于20万亿元 2)小微借贷需求不少于30万亿元,99万亿M2:GDP55万亿(1.8:1) 4、 体制内金融要创新发展微金

3、融产品,(四)体制金融忽视微金融,1、小微企业融资难基本原因 金融微产品不足 制约因素(1)成本(2)风险(3)专业理念、技术、职守 2、微金融在体制外兴启动因:民营资本驱动 (1)市场(2)机制(3)专业 3、微金融机构发展的现状:说明什么? (1)微金融服务定位助力微机构发展(2)金融垄断抑制微金融发展(3)金融改革创新方向之一,(五)微金融的作用与正能量,1、知微见著,“纣为象箸,檱子怖”“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韩非子 “商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2、微金融规模大。20万亿元民间资本,30万亿元需求 3、微金融影响大社会 4、体制金融长期忽视微金融不利于发展,二、微金融的成长 背景综述

4、 1、微金融不是金融业的新问题 长期存在的民间金融组织(体制外):储金会、基金会、互助会、信用服务站、合股信用社等集体金融组织,私人金融组织 2、 近两三年,一些机构违规经营,违规集资借贷,被推向民间金融的风口浪尖,被称之为“民间借贷风潮” “乱象” 。 乱在那里?源在哪里?与微金融发展有何关系?如何规范治理进步? 3、引发微金融“寻路”的思考,4、金融改革需要关注的微现象,1)中国需要不需要体制性的微金融? 2)体制金融在微金融不作为是不是微融资难、微金融机构发展及产生乱象的重要原因? 3)制约微金融成长的根本原因:体制、金融利益垄断还是货币保护、金融风险控制政策?微融资最大风险到底有多大?

5、 4)微金融是否更贴近微市场、贴近微需求?基本问题:民间资金投向和融资需要不需要专项疏导政策制度机制?(1)阿里巴巴小贷启示:半年放贷130亿元,170万笔,均7000元(2)担保业发展启示,10年10万亿(3)小贷、典当启示,(一)微金融问题提出“风起萧樯”之始末,蓄之愈久,其发必速 (1) 30多年的民间资金(本)快速积累与GDP同步增长;近10年民间资金由投向实业为主,逐步转向金融 (2)民间资金投向的实业与投机倾向选择(资本的趋利性) 炒股、炒房、炒金、炒姜蒜、炒外币、投资移民“风”起而不断,持、劲而不衰(以钱赚钱效能比体力、实业更高更快) A、独立资本人(家)阶层形成 B、市场机制、

6、收益率与资本人的素养决定投资偏好差异 C 、金融监管缺失与资金(投机)市场机会、诱惑共存 (3)金融垄断与金融监管的作为 状况:投机投资市场资金过度,实体经济资金短缺,(二)微金融状态之问走险的民间金融与困惑的行业,1、一些机构的乱作为:(1) 非一个温州区域之所为,河南郑州洛阳安阳、广东珠三角、江苏泗洪、厦门融典等(2)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集资、放贷、炒金融; (3)失信经营,无序生长。成为金融领域关注焦点之一 2、违规乱作为的动因:(1)主业难赢利;(2)规范不到位(3)违规无制裁(4)管理不尽责(5)执业素质低 3、金融监管的作为:(1)微金融属性金融是常识,长期被“边缘化” ,10余年

7、有察而不为;(2)民间巨大资金流,被“地下”近30年缺疏失导;(3)民间融资需求持续,针对性的经营理念产品创新不足,给违规经营很大市场空间(4)微金融机构被“影子”化、被连带,担保业、典当、小贷 成为“影子银行”( 10万亿元,12%?) 提出的问题:A、民间资金融通的地位、作用与疏导管理(阳光化);B、可持续发展的制度、法规、政策、体系建设(法制化);C、微金融的经营管理模式(规范化),(三)微金融发展之机金融业规范发展之路,每一次“难”都带来金融改革与监管体系的进步: 1、 90年代股市“过火”,1993年成立证监会; 2、亚洲金融危机,保险大面积浮亏,1998年保监会挂牌; 3、 面对大

8、笔呆坏账,2003年银监会运作行权; 4、 微金融现象、民间融资乱象产生的问题 5、(改革开放不可逆,微金融发展不可逆)微金融的制度建设、体制建设、机制建设,三、微金融之门走出“风潮门”,(一)理清微金融改革及机构规范发展的思路 1、资金供求阳光化 维护民间资金合法权益、民间借贷合法地位(民法、合同法) 改变被边缘被地下被影子状态 2、组织管理规范化 适度敞开民间资金进入金融领域银行之门 : 股份制引导区域银行小额贷款行协议委托机制“ 资金集散”机制 加强担保机构的管理 规范禁止引导考评,优专强效. 3、 利率收益市场化 1.合法协议定价(4倍限);2. 依法保护合法权益;3.鼓励大小银行间利

9、率价格适度竟争;4.国有商业银行主导、引领、平抑机制 案例:温州金改12条,,(二)微金融改革的体制问题,一)金融定位不明确 (1)调节金融资源配置 调节不合理、不协调的市场失灵状态(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2)衍伸金融业服务链 完善金融风险控制体系, (扩充金融市场,担保人作用) (3)增强信用体系建设 推进信用安全保证制度、机制和方法(保证人制度) 二)顶层制度设计有缺失 (1)政策性(市场失灵)的安排与商业性(市场有效)导向: 缺乏顶层战略规划设计,非盈利政策性机构与以盈利为目的商业担保无差别制度,盲目无序生长,缺规少制,“乱象”即已开始,10年5500多亿元民间资本投入,但规模不经济;

10、(2) 法律法规:担保法机构组织法缺失与担保行业监管; (3) 担保体系建设失去目标(自主特色?市场决定?各自为政?)。 三) 经营模式需探索(经营范围、核心能力、市场定位、行业规范、行业标准的不确定因素) (1)融资性与非融资性、政策性与商业性(2)倍数标准制度(3)主业盈利模式(4)商业定位与市场失灵,(三)微金融机构建设需研究的问题,1、微金融基础理论(道在理缺,信心之基) 2、微金融运行系统(有体无系,发展之基) 3、微金融绩效标准(认证机制,资质之基) 4、微金融监管法规(缺规短制,管理之基) 5、微金融人才培养(业而不专,事业之基) 6、微金融产品结构(有业无品,建设之基) 7、微

11、金融经营模式(循序少新,成长之基),四、微金融经营管理,(一)微机构体制 小信贷、物典当、中小企业担保、微保险、微基金、社区银行、集合证券、民间借贷服务、区域资金池 (二)微功能定位 1、小额、区域、专营 2、风险机制:自保、自补、自留、自律 3、规制:系统、全面、透明、专责,(三)经营理念、模式,1、市场目标:贴近金融微需求,中小微企业、民间、社区、集合性融资 2、管理理念:(1)拾遗补缺的立场(2)贴心服务的心态(3)规范灵活的尺度(4)适度合理的价格 3、经营模式:(1)以信用为本(2)以成长力为中心(3)以有效需求为目的,四、微金融成长走势,(一)经济发展大势: (1)世界经济持续调整

12、的大格局 (2)调整、改革的红利期逐步展开 (3)扩内需、城市化、地方债 (二)金融经济走势: (1)实体经济与投机、虚拟经济 (2)稳健、灵活、逆周期、总量调节,(三)微金融发展走势,(1)市场发展空间增加 (2)不确定风险增加 (3)管控力度、规范增加 (4)机构结构变化明析,五、微金融服务:担保行业的状况,(一) 全国融资性担保机构8402家(国控18.7%, 民营81.3%)总资产9311亿元,净资产7858亿元,资本一亿元以上的1892家。至2012年末有6430家获地方经营许可证。 在保余额19120亿元,2012年融资性担保余额12747亿元,共为180.1万户中小微型企业担保

13、年代偿率0.7%,损失率0.04%,准备金余额560亿元,拨备率(准备金余额/担保余额)3.1%,拨备覆盖率(准备金余额/代偿余额)607.28%,(二)担保业发展趋势,(1)2012年行业整体规模、效益下滑,2013年上半年将维持这一状态(20%、67%、60%) 1、主业不盈利2、生存有困难3、资质被质疑 (2)调整机制将加快推进,业态格局性变化 1、机构数量2、主业效能3、政策资源利用4、行业分化布局5、信心指数6、监管力度 (3)创新意识增强,业务衍生、转型加快,产品同质化状态将有所转变 1、 服务企业,2、服务金融3、服务社会 (4)专业人才与核心能力进步,(三)、信用担保业创新发展

14、,1、拓展脱媒融资担保,形成合理经营结构 (1) 集合性直接融资(2)融资租赁(3)支付担保(4)产业链式 2、拓展担保衍生产品,扩大服务深度广度 (1)债权买断保理(2)PE、VC(3)小额贷(4)典当 3、拓展主动市场空间,创建独立市场主体 (1)区域资金池(2)融通仓(3)社区金融服务(4)债贷投一体 4、创新信用判断理念,强化专业核心能力 (1)信用标准(2)过程管理(3)个人征信(4)风险制衡,(四)政策性与商业性担保,1、政策性担保属公共品或准公共品,有明确克服市场失灵的政策目的,资本主体以纳税人支撑 2、商业性担保属商业品或私人品,遵循市场有效机制,有明确的盈利目的,由商业资本投入 3、体系支撑不同、经营管理模式不同、产品范围不同、绩效标准不同 4、与国际比较,政策与商业目的担保有明确的市场方向和运行机制差别,(五)、专业担保机构的发展,一)专业担保的共性: 需要强、专、优(不需要小、散、乱) 1、公信的品质、共信的权利 2、具风险控制的核心能力 3、有效组织治理的专业团队 4、充份、足额的资本和风险准备保证 5、广泛需要的和个性化服务的产品 6、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模式(商业),关于转型、转身、转业,(1)转型:经营模式范围的创新与选择 (2)转身:经营品种结构的创新与选择 (3)转业:相关与不相关行业的进退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