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初中语文说课稿《生命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548881 上传时间:2018-10-1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命》初中语文说课稿《生命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生命》初中语文说课稿《生命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生命》初中语文说课稿《生命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生命》初中语文说课稿《生命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生命》初中语文说课稿《生命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命》初中语文说课稿《生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命》初中语文说课稿《生命(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命生命初中语文说课稿初中语文说课稿生命生命一、分析教材、引发思考:1.教材内容:生命多么神奇、生命多么美好!在学法上,由于本文是一篇充满感情的文章,要求学生从课文出发,采用边听边看边问边想边读边写的方法。听:听录音,引起感情共鸣,看:看课文,从中发现问题。问:指出问题。想:思考并回答教师精心设置的问题。读:读顺、读流畅,读出感情。写:通过本文的学习,教师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写片断。【设计意图】老师紧扣“善”字,设置了两个问题,目的是让学生把握文本基本内容,问题的答案学生很容易就可以从文中找到。老师让学生读文本中相关的句子,然后点拨:“伯牙把自己的情怀寄托于琴音,琴技炉火纯青;而子期

2、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无论伯牙如何弹奏,子期能听出琴音的内容,更难得的是能猜出伯牙的心意,这就是知音啊!”这样一点拨,对知音就有了初步的领悟。课文开头首先提出问题:生命是什么?下面的内容却没有从正面回答,而是从飞蛾求生、砖缝中长出瓜苗、倾听心跳这三个小故事中,抒发作者对生命的感悟。2.教材的特点和作用:课文写作者从亲身经历的三件小事中,引发对生命的感悟。文章的内涵与本组“感受生命的美好”的主题非常吻合。课文语言简洁朴实,思想含蓄深邃,很好地体现“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训练重点。思考:反复读这篇课文,我总是沉醉其中,总会被那意蕴深远的对生命的独特感悟所打动,每读一次,心灵就受到一次震撼!

3、为什么作者对生命的感悟这般深刻?那是因为:作者杏林子 12 岁时染上类风湿性关节炎,致使全身瘫痪,命运的坎坷使她对生命的感悟更加深刻。而这有点沉甸甸的生命话题,四年级的孩子能感受到吗?他们能从中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从而珍爱生命吗?如何实现文章的情感,作者的情感向学生的转移,实现三情融合,怎样进行有效的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作者的对话,从而感悟生命的价值?首先,教学目标要明确,也就是通过本课的学习,将要达成课程标准规定的三维目标是什么。3.明确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震撼、欲望、糟蹋、骚扰、茁壮、有限”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过程与方法:抓住重点词语

4、,联系课文或生活实际,体会句子含义。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的内容和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确定为: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句子含义。教学难点: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确定了教学的重点、难点,我的教学思路越来越清晰,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选择也就水到渠成了。二、选择教法,明确思路:情境教学法:以情动人,以美感人。情境教学法突出了语文教学的审美特性,强调了教学中以激发爱,以情打动人。本文语言简练,情味浓厚,运用情境教学法,切合文本的特点。点拨法:点拨法的精髓,

5、就是“相机诱导,适时点拨” 。生命的话题有点厚重,学生通过读文,虽然也能读出自己的体会,但是,游离于文本,脱离体验的体会只能是口号似的。所以,教学本课,必须通过教师相机诱导,适时点拨,点拨促悟,才能达到光凭学生自悟无法企及的高度。三、学法指导,形成能力:1.自读自悟:读悟结合,以读促悟,以悟生情。2.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赏析:积累和丰富语言,运用语言。四、理念指导,精心设计:(一)抓住语文本色,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是母语教学的课程。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言,是阅读教学责无旁贷的任务。教学本课力求达到在赏析语言中感悟生命内涵,在感悟生命中习得语言,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二)遵循阅读教

6、学的规律,重视体验感悟。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体验感悟,正成为阅读教学新的增长点。在以上理念的指导下,力求通过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达成三维目标,促进学生发展。教学流程统览1.创设情境,感知生命。(导其入境,感知生命的神奇和美好)2.整体把握,梳理脉络。(符合学生先整体感知的阅读心理)3.导读赏析,品味语言。(领悟生命的坚持,体会生命的顽强,感悟生命的价值)4.回归整体,升华情感。5.阅读推荐,课外延伸。五、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感知生命:1.出示课题,引

7、出问题:生命是什么?2.动画课件,创设情境:(师配音)嫩芽从土里钻出来,绿叶舒展,生命的诞生是多么神奇!五彩缤纷的花儿欣然怒放,生命多么美好!花丛中蜜蜂嗡嗡,辛勤采蜜,生命的价值在于劳动,在于奉献。(通过直观的画面,引导学生入其境,辅之以教师诗意的语言,生动的描述,让学生对生命的神奇,生命的美好发出由衷的赞叹)然后,轻轻的音乐响起,介绍杏林子的坎坷命运。(一扬一抑,紧扣“生命”主题)就是这样一位全身瘫痪的人,她是怎样感受生命的,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二)整体把握,梳理脉络:本课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第一单元第五课,本单元以战争为主题组元,课文以叙事作品为主,本文则是谴责非正义战争的残酷,

8、通过记述作者在南斯拉夫参加的一次悼念活动,再现了半个世纪前一段残酷的历史,表达了热爱和平的人们的呼声:世间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本文选材精当,语言优美流畅,是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然后,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三个事例,并用简练的语言来概括。(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梳理课文脉络,体现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归整体的教学思路)(三)导读赏析,品味语言: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写作者感受的句子,画下来,体会体会,在书上做上批注。交流读书的体会,教师相机点拨、引导。首先交流“飞蛾求生”的小故事中,作者的感受是什么?“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

9、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在学生交流完自己的体会之后,教师适时引导: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飞蛾那强烈的求生欲望的?(引导学生回归文本,找出关键词语极力鼓动双翅)再通过动作表演,比较体验:鼓动双翅和极力鼓动双翅有什么不同,学生一下子感悟到:“极力”这个词,生动地刻画了飞蛾求生的强烈渴望。使学生自己完成预习题目,目的是使他们自己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学会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本课我设置了有关文言的基础知识方面的预习任务:重点字音、重点词语、重点句子。这样有助于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有利于学生文章内容的理解,为新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在这里我安排学生开展活动“请让我来帮助你” 。让学生边自由读边将文中不懂

10、的词句找出来,向大家质疑问难,由学生互帮互助来完成,困难教大的由老师指点。借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和关心他人的优秀品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空间。当然,教师并不满足于此,而是进一步通过换位体验,引导学生思考:飞蛾外表那么丑陋,又是那么渺小,它何必苦苦挣扎呢?如果你是那只飞蛾,你会怎么想?杏林子看着手中的极力挣扎的飞蛾,她又会怎么想?从以上两处巧妙的点拨,不难看出,老师正在引导着学生从文悟情到体察作者杏林子的情,实现了文本的情,作者的情向学生的移情。再如:研读“作者静听心跳”的事例中,出示写作者感受的句子:“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

11、,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畅谈体会之后:教师的引导同样体现在扣紧关键词语,引导加深体会。(1)扣紧“糟蹋” “好好使用” ,联系课文说说,怎样是白白糟蹋?怎样是好好使用?(2)教师进一步点拨:杏林子全身瘫痪,她如何珍惜生命,对自己负责的呢?随即出示杏林子生前笔耕不辍,出版的系列作品,进一步验证:怎样是好好使用生命。(3)入情入境朗读,读出对生命的感悟。:出示学习目标:初读课文,感知生字词;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大雁的特点;重点语句读,感知文中的优美语言与作者的情感。(四)回归整体,升华情感此时的回归整体,不是简单的内容上的重复,而是以讨论、感悟“生命因为什么而美丽”为切入点,进一步丰富生命的内

12、涵,感受生命的真正价值。1.杏林子全身瘫痪,行动不便,你觉得杏林子的生命美丽吗?你认为她的生命因为什么而美丽?(也许学生会说,她的生命因为顽强的毅力而美丽,也许学生会说,她的生命因为执着,因为坚持而美丽)那么飞蛾呢?香瓜子呢?2.教师再引导:让学生联系身边的普通人,认识的名人、伟人,来说说生命还因为什么而美丽。在学生对生命的内涵有了自己个性化的感悟之后,教师深情小结:生命的美丽各不相同,但相同的是珍视生命,活出意义和价值。初三学生对人生、生命的感悟还不太深刻。但已经具备了肯定的阅读、明白、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学习本文后,不仅只是对散文的欣赏本领,更能得到对人生的新的感悟。3.朗读名言、诗歌,升华情感:教师点击赏诗方法目的在于发挥其主导作用。初中生三年下来不会阅读、赏析诗歌是屡见不鲜的事情。在这里提供方法在于为他们终身阅读和赏析诗歌奠定基础。引进的名言和诗歌,都与课文的内容直接相关,都是为了促使学生深化对生命的领悟,活而不滥,活而有序,基于教材,又适度地超越了教材。生命的长河永无止境,让我们继续走进一个个珍视生命的灵魂深处,去了解他们的生命历程,感受他们动人的生命故事。(五)阅读推荐、课外延伸:读一本好书,感受一段人生推荐阅读杏林子的著作及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六、板书设计(略)结束语:让我们抖开腾飞的双翼, 拥抱美好生活,充实人生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