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安全减灾战略研究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6548835 上传时间:2018-10-13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4.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城市安全减灾战略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我国城市安全减灾战略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我国城市安全减灾战略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我国城市安全减灾战略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我国城市安全减灾战略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城市安全减灾战略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城市安全减灾战略研究(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市化进程中的安全与减灾,周锡元北京工业大学 抗震减灾研究所, 北京 100022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工程抗震研究所,北京 100013,2005年9月25日 西安,提纲,1 我国城市安全减灾面临挑战与机遇 2 国内外城市安全减灾科技研究的现状 3 我国城市安全减灾的主要问题 4 我国城市安全减灾的研究思路与基本对策 5 我国城市安全减灾的若干发展方向,1 我国城市安全减灾面临挑战与机遇,城市化率超过40城市是防灾问题最集中的区域2004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2005年7月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专题,1.1 问题的提出,安全与减灾逐渐成为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热点,1 我国城市安全减

2、灾面临挑战与机遇,城市化发展迅速灾害频发,形势依然严峻; 新灾种不断出现爆炸、恐怖主义、传染病、网络与信息安全; 灾害造成的损失更严重生命线网络越来越复杂,大型关键设施增多。,1.2 面临的挑战,我国今年的灾害损失,民政部截至9月23日的统计显示,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1650人死亡,失踪426人,紧急转移安置1316.1万人,倒塌房屋145.2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571.4亿元。,1 我国城市安全减灾面临挑战与机遇,各级政府重视程度提高,对防灾的投入逐年增多; 高科技迅速发展,大大丰富了安全减灾的研究手段;,1.3 面临的机遇,提纲,1 我国城市安全减灾面临挑战与机遇 2 国内外城市安全减灾

3、科技研究的现状 3 我国城市安全减灾的主要问题 4 我国城市安全减灾的研究思路与基本对策 5 我国城市安全减灾的若干发展方向,2 国内外城市安全减灾科技研究的现状,2.1 国外安全减灾科技的现状(一),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安全与减灾科技体系美国:针对自然灾害、重大事故和社会突发事件,建立了先进的研究基地,以及相关科技计划的审查、立项、拨款和实施的完整体系。组织开展了安全理论、风险评估、预防、应急预案、紧急救援机制和特种装备研究。日本:建设了全国性地震、地电、地下流体等观测网,实施“国家地震预报推进计划”。普遍开展和广泛应用了安全评价和风险评估技术、建立了大量的基础数据库,成立了危险识别和风险评估

4、技术中心。,2 国内外城市安全减灾科技研究的现状,2.1 国外安全减灾科技的现状(二),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安全与减灾科技体系先进的传感技术、空间技术、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安全与减灾的关键目标和场所的在线监测; “911”后美国启动了“全球预警信息系统”(GEWIS)国家计划,建立了一套基于互联网络的安全防范系统; 英国投资380多亿英镑,建立了伦敦地区的监控预警系统;发达国家实验室经费充足,具备良好的科技支撑环境。,美国“卡特里娜”飓风灾害的教训,(一)早期预警警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政府救灾反应迟缓 (三)救灾措施不到位,灾区出现混乱 (四)联邦与州政府协作机制不畅通 (五)救灾队伍人

5、力不足,满足不了灾区救灾和维护治安的需求 (六)灾区群众存在侥幸心里,防灾意识不强,2 国内外城市安全减灾科技研究的现状,2.2 我国安全减灾科技的现状, 取得了一些成果:城市抗震防灾方面:发展了各种城市灾害评估方法,对建筑和生命线工程的震害预测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抗震加固技术得到发展。城市防火减灾方面:消防科学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城市防洪减灾方面:建立了常规防洪工程体系、非常防洪体系和防洪非工程体系以及水情、灾情、工情评价体系;进行了部分城市的城市综合减灾示范研究:唐山、鞍山、镇江、厦门;,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的城市安全减灾能力还很薄弱,对城市安全减灾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 每年由自然

6、灾害和公共安全问题造成的损失约占GDP总量的6,提纲,1 我国城市安全减灾面临挑战与机遇 2 国内外城市安全减灾科技研究的现状 3 我国城市安全减灾的主要问题 4 我国城市安全减灾的研究思路与基本对策 5 我国城市安全减灾的若干发展方向,3 我国城市安全减灾的主要问题,问题一:城市安全隐患严重,绝大多数城市防灾能力很脆弱,表现形式,城市防灾标准偏低 对灾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尚不能完全地认识 安全意识淡薄、防范措施不够 早期建造的基础设施抗灾能力偏低 面对突发事件,缺乏统一组织行动的管理机构,3 我国城市安全减灾的主要问题,问题二:减灾投入与经济发展和实际需要相比相差甚远,安全防灾是社会性公益事业

7、,应以政府投入为主 防灾减灾的效益体现在其所避免或减轻的损失上,3 我国城市安全减灾的主要问题,问题三: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研究落后,表现形式,城市综合防灾规划以经验成分居多,缺少理论技术支持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与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结合不够密切 可操作性较差,时效性不强 缺乏明确的指标体系 对公共政策的研究未引起充分重视 城区及社区的综合防灾体系为建立,3 我国城市安全减灾的主要问题,问题四:防灾减灾的法律法规不完善,综合减灾的管理机制尚不健全,无城市防灾根本法 灾害管理各自为政、互不协调 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需完善 没有制度化的防灾减灾体系,3 我国城市安全减灾的主要问题,问题五:灾害的新问题不断

8、出现,生命线工程的网络化使致灾因素不断增加,牵一发而动全身 非传统灾害在城市发生的频率有上升的趋势 城市链使灾害危害性范围扩大,提纲,1 我国城市安全减灾面临挑战与机遇 2 国内外城市安全减灾科技研究的现状 3 我国城市安全减灾的主要问题 4 我国城市安全减灾的研究思路与基本对策 5 我国城市安全减灾的若干发展方向,4 城市安全减灾的研究思路与基本对策,4.1 重新认识灾害的分类,图4.1 城市灾害分类与抗灾减灾的应对措施基本手段,非传统灾害,传统灾害,传统灾害,地震,火灾,飓风,洪涝,降雨降雪,非传统灾害,恐怖袭击,爆炸,4 城市安全减灾的研究思路与基本对策,4.2 城市安全减灾的基本对策,

9、4 城市安全减灾的研究思路与基本对策,4.2.1 加强城市防灾能力的建设,开展全国城市防灾能力的调查工作 建立城市的灾害风险监测与评估体系 建筑物改造与加固 提高重大工程及生命线工程的抗灾能力 大力发展防灾的新体系、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4 城市安全减灾的研究思路与基本对策,4.2.2 合理制定新一代安全减灾规划,科学选择建设用地 合理安排城乡各项用地功能布局 有便捷通畅的道路系统 综合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 预防为主,防、抗、避、救相结合,4 城市安全减灾的研究思路与基本对策,4.2.3 完善城市灾害应急响应体制,突破有关报警系统、报警信息传递和报警信息有效利用等方面的技术 信息技术的应用:

10、3S技术(RS、GPS、GIS)、实时监测(Real-time monitoring)技术 等 数字城市建设,4 城市安全减灾的研究思路与基本对策,4.2.4 加强防灾投入,完善公共政策和管理体制,提高城市灾害检控和管理水平 建立灾害对策基本法;实现制度创新,建立平灾结合的分级管理体制 加强安全教育和防灾减灾宣传,提高公众的灾害应对能力 重视跨行业、跨部门、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提纲,1 我国城市安全减灾面临挑战与机遇 2 国内外城市安全减灾科技研究的现状 3 我国城市安全减灾的主要问题 4 我国城市安全减灾的研究思路与基本对策 5 我国城市安全减灾的若干发展方向,5 城市安全减灾的若干发展方向

11、,5.1 研究提高灾害承载体抗灾能力的新技术,抗震防灾: 隔震、减震与消能技术,结构控制技术等 抗台风: 高层建筑抗风新技术等 防火: 不燃化和难燃化技术 ,自动探测报警技术等 防爆: 建筑物的泄爆和抗爆构造技术等,隔震技术,消能减震技术,半主动控制技术,主动控制技术,高层建筑抗风技术,TMD被动控制合肥电视塔,AMD主动控制南京电视塔,AMD主动控制 日本凤凰大厦,5 城市安全减灾的进一步发展方向,5.2 城市安全防灾规划基础理论体系的研究,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理论框架,规划编制技术,防灾资源的合理配置,安全防灾系统,城市灾害场分析理论,安全与防灾的风险与投入分析,5 城市安全减灾的进一步发展

12、方向,5.3 研究信息技术在城市安全减灾中的应用,安全减灾数字系统,主要研究方向,建立用于支持管理决策的安全防灾数据库 灾害源鉴别、监测和监控体系 灾害发生与传播的全过程模拟 灾害的预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技术平台,采用的技术,3S(GPS、GIS、RS) 计算机网络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GIS技术,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管理系统空间结构,雷达影像技术,实时监测技术,5 城市安全减灾的进一步发展方向,5.4 加强城市重大工程设施减灾技术研究,科学问题和发展趋势,主要研究方向,自诊断、自适应防灾减灾系统 地震损伤破坏规律和机理研究 安全监测与智能控制的基础理论 生命线工程的减灾新技术,采用的技术,在线损伤识别、健康诊断技术 数值模拟技术 结构控制技术,5 城市安全减灾的进一步发展方向,5.5 开展城市安全减灾的公共政策研究,承载体抗灾加固的公共政策研究 灾害设防标准和技术措施的多样化研究 社会心理对防灾规划的影响研究 灾害保险策略的研究,谢 谢!,2018/10/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