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传千古的著名对联鉴赏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547147 上传时间:2018-10-1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流传千古的著名对联鉴赏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流传千古的著名对联鉴赏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流传千古的著名对联鉴赏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流传千古的著名对联鉴赏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流传千古的著名对联鉴赏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流传千古的著名对联鉴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传千古的著名对联鉴赏(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流传千古的著名对联鉴赏流传千古的著名对联鉴赏1.名楼名联相映辉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古城西城门之上,背靠岳阳城,俯瞰洞庭湖,遥对君山岛,北依长江,南通湘江,为湖南著名形胜。相传岳阳楼原为三国时吴将鲁肃的阅兵台,唐代即建楼。宋朝庆历四年,岳州知州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并请其同年进士、文学家范仲淹作了千古名文岳阳楼记 ,从此,岳阳楼更加闻名遐迩。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作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岳阳楼,而在其上更不乏名联。山楂:性味酸、甘、微温,有散瘀、消积、化痰、解毒、活血、提神、清胃、醒脑、防暑、增进食欲等功效,对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十多种疾病都有显着疗效。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

2、是清代嘉庆进士、陕西高陵人陈大纲,在巴陵知县任上所题。此联独辟蹊径,上联描写风景,言简意简,只在出句点破而已。下联笔锋突转,从四面湖山的空旷即而想到万家忧乐,所用词语典故“忧乐” ,也是出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是全联的主题所在,立意也就在于此。作者若没有真挚的怜悯之心,是绝不会写出这样的联句的。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面试的目的是什么?当然是选拔新教师了。那么在短暂的一二十分钟内,几位评委就能选拔出你不是他来?我们先来看谁可以做评委呢?从职务上说,资深校长;

3、从专业上说,名特优教师;从年龄上说,四五十岁上下。这些人凭借什么,就能决定你与教师职业结缘与否?仅仅是对面试题目答辩的比较圆满吗?不尽然。从我做评委的体验来说,可能与以下四点关联:一是吸引力;二是亲和力;三是理解力;四是表达力。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气爽,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这幅像出自清宫当没有疑问,但画上没有款识。有人说此画的作者是郎世宁。可是郎世宁的画作在国朝院画录和石渠宝笈中都有记载,此两书中未见有关此画的任何内容。有人说是他的“游戏之笔” 。郎世宁有多大的胆子,敢以“游戏之笔”随意画当朝皇上的一名宠妃?曾经在古

4、物陈设所工作过的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单士元先生回想其时的状况时说:“那时,我和几个搭档根据民国政府内务部一位官员说的这大约即是香妃 ,并考虑到其时社会经济效益商定的,是没有查史料的,是过错的,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是应该纠正的。 ”原故宫博物院资深专家朱家溍先生特地写了一篇“香妃戎装像”定名的由来一文,进一步否定了这幅画是香妃像。这是清末贵州知府窦(兰泉)所题岳阳楼联。上联纵向论史,歌颂岳阳楼人文,用诗词人物典故;“杜少陵五言绝唱”是指唐代诗人杜甫诗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 “范希文两字关情”是指范仲淹岳阳楼

5、记:“先忧后乐”中的“忧” 、 “乐”两字。 “滕子京百废俱兴”是指“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吕纯阳即古代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吕洞宾,相传他曾三过岳阳楼,有醉戏美女的传说。以设问引出与岳阳楼有关的四位历史名人及传说人物,又引用陈子昂登幽州台诗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给人一种悲怆悠远之感悠悠历史,浩浩江水,抒发不胜感慨。下联横向写景,极言洞庭湖水势,描述岳阳楼及洞庭湖四周的景物。潴(zhu):水积聚的地方。洞庭湖为潴,扬子江为流,巴陵山为峙,岳州城为镇。下联末句设问, “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含无穷意蕴,耐人寻味。联语用排比、铺陈和

6、当句自对等手法,由人及地,由古及今,从不同的角度有层次、全面、完整地表现了事物和道理,一人一事、一层一迭地反映出有关岳阳楼的佳话和四周形势景象,揭示了岳阳楼之所以著名而雄伟的原因。上下联文的照应关系,贯穿始终。联中重复用了四个虚字“耶”和“者” ,对于调整对联的结构、增强对联的气势、表达作者的感情,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这联有十一个分句,一气呵成,不完全拘于格律,全联节奏铿锵,气韵流转,汪洋恣肆,自成格调。读来大气磅礴,鼓舞人心。2.唯楚有才斯为盛在历史上,举行过很多场冥婚,但最著名的,应该是曹操为其爱子曹冲举行的那场。按说,曹操是那种很开明很智慧的人,不可能相信冥婚这种鬼话。但他还是为曹冲办了冥

7、婚,这只能说明,曹操太爱曹冲了。在湖南省长沙岳麓书院二门,有一副著名的对联:唯楚有才;於斯为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之后,深化党内教育的又一次重要实践,也是面向全体党员从集中性教育活动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举措。此次学习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岳麓书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市郊岳麓山上,创办于唐末五代,为中国四大书院之一,也是中国历史及人文教育与思想辩论为一体的古代名迹。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朱熹、张轼等人都曾到此讲习任教,影响很大。历经宋、元、明、清各代,1926 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此联是清代嘉庆年间岳麓书院山长袁名耀、和该院学生张

8、仁阶集句而成。上联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唯楚有才,晋实用之”一语。下联出自论语泰伯:“唐虞之际,於斯为盛”一语。联句意思是指天下惟有楚地出人才,而以岳麓书院最为英才齐聚之所。袁名耀(?1835),字道南,号岘冈,湖南宁乡人。嘉庆辛酉进士,授编修,历官侍读。嘉庆十七年(1812)被聘为湖南岳麓书院山长,主教 5 年。以培养人才著称,有吾庐草 。张仁阶,清代贡生,袁名耀的学生。据记载,清嘉庆十七至二十二年(18121817),袁名耀任岳麓书院山长。袁名耀初任山长时,门人请其撰题大门联,袁就以“惟楚有材”嘱诸生应对。众人沉思未就,贡生张仁阶应声对:“于斯为盛。 ”袁名耀非常高兴,认为属对工切,就令

9、人将此联镌刻悬挂在书院大门口两边的门楹上。联语意境深远,气势豪迈。近代以来,湖南人文由于有王夫之、魏源等人的倡导,得风气之先,文人学子讲究品节,深究学问,并能经世致用,心怀天下。后来又有曾国藩、左宗棠、陈宝箴、谭嗣同等人,身体力行,影响士子。所以一时间湖湘大地,人物萃集,气象不凡,以致后来又毛泽东、刘少奇等共产党人也从此地向风而起,后来居上。这都是此联所以产生的背景和对其的印证。1998 年 7 月 26 曰正午,在天池边水秀餐厅用餐的游客看到三条大鱼,两前一后迅速游动。此鱼长约 11 米,游过后瞬间消失。此联联中“惟” 、 “于”和“有” 、 “为”均为虚相对,“斯”为指示代词,用以和名词的

10、“楚”相对,也算匹配;而以“材”对“盛”从词性的角度来看有所失对。虽然在上下联脚之字为上平下仄,有违对联之基本平仄规律,但不能因辞害义,尤其是对联在内容上非常恰切地表达了岳麓书院所在地理位置以及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洵为佳联名对。(图三十八)3.骑墙名联息争端始建于魏晋时期的南阳武侯祠,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区西卧龙岗上,是纪念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诸葛亮躬耕于南阳的祠堂。南阳武侯祠虽然在名气上比不了四川成都武侯祠,但这里也有一副著名的联语,可以凭借着与诸葛亮的关系而名扬天下。联语作: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上联是说,诸葛亮一心为国,并不分君主是贤明的刘备

11、还是昏庸的阿斗;下联说诸葛亮名垂千古,为天下传诵赞扬,又何必分辨什么他原来居住地是在襄阳、还是在南阳呢?这副对联的作者是清代道光同治年间曾五任南阳知府的顾嘉蘅。据说他当年写着副对联时,是为了了结一桩历史公案而作的。原来,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回忆自己未出茅庐时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南阳在河南省境内。但在三国志中又收了诸葛亮的隆中对 ,是当年刘备三顾茅庐时诸葛亮所讲的治国方略。而隆中在湖北省襄阳境内。于是,明清时期南阳人和襄阳人为了争夺名人资源效应,都说诸葛亮是隐居在自己的家乡,文人学者是纷纷引经据典,互不相让,打起了笔墨官司。而南阳知府顾嘉蘅,是湖北东湖(今宜昌)人。为了既不得罪故乡人,又

12、不刺伤为官地,只好来个“和稀泥” ,写下了这副著名的骑墙折中对联,劝解大家不再分南阳襄阳,从而缓解了一场旷日持久的争论,因此这副对联名噪一时,为人们竞相传诵。1959 年,当时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的胡耀邦来南阳视察工作,对这副对联颇为欣赏,还据此联改了一副对联:“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利归国家,何必争多得少得。”借古人名联的旧形式而赋予革命的新内容,充分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家胡耀邦同志的宽广胸襟和高尚情操。这使得这副对联就更加有名了。4.月老祠联定姻缘在杭州西湖白云庵月老祠有一副著名的对联,是恋爱中的青年男女都愿意光顾赏析的。联语作: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是前生注定事,莫错过姻缘。该联作者顾

13、曾恒,清代学者,河北通州人,光绪进士,曾任甘泉、合阳知县。这是一幅集元杂剧戏曲词句的集句联,上联出自王实甫的西厢记 。 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中有清江引:“谢当今盛明唐主,敕赐为夫妇。永老无别离,万古常完聚,愿普天下有情人的都成了眷属。 ”下联引自高则诚的琵琶记 ,为不作变动的原句。上下联虽出自两本书中,但对仗工整,天衣无缝。 “天下”对“前生” 。 “有情人”对“注定事” , “成了” 、 “错过” ,都可以形成对仗。 “眷属”对“姻缘”并列结构名词,尤为工切。联语明白如话,非常工巧,借月老之口祝愿天下有情人都能成双成对,比翼双飞。在我国古代的民间神话传说中,月下老人是主管人间男女婚姻大事的主神

14、,相当于西方神话中的神箭手丘比特。据唐人李复言续幽怪录记载,唐代韦固年少未娶,某日夜宿宋城,在旅店遇一老人。老人靠着一口布袋,坐在月光下,翻看着一本书,像在查找什么。韦固问老人在翻查什么?老人答道:“天下人的婚书。 ”韦固又问袋中何物?老人说:“袋内都是红绳,用来系住男女双方的脚,即使相隔千里,或是彼此有过仇怨,贫富悬殊,天涯海角,只要一被系上,便定终身,无不成为夫妇。 ”韦固十分惊奇,忙打听自己的婚事。老人翻书后说:“现在的亲事不会成功。你现在住宿的店北,有个瞎了一只眼睛的卖菜老太太,她丑陋的女儿,现在只有三岁,到十七岁时与你成婚。 ”韦固怒从心起,派随从前去刺杀那个女孩。慌乱里,随从用刀刺

15、中女孩眉心后,落荒而逃。后来,韦固的亲事一直没有成功。十四年后,韦固因军功和才能卓著,被刺史王泰看中,并将十七岁的女儿许配给他。洞房花烛夜,漂亮的新娘眉间粘着一块贴花。韦固觉得奇怪,询问后才知道,此女原是自己派人刺杀的女孩,大难不死后,被叔父收养至今。韦固方知天意不可违,也将以前的事情告诉了妻子。二人惊叹冥数前定如此,恩爱到老。从此,月下老人的主婚故事便流传开来。明初,刘兑的杂剧月下老定世间婚配 ,使月老“千里姻缘一线牵”的故事流传甚广。据说,在举行婚姻,让月下老人证婚,寓意婚缘天定,双方白头偕老,象征天长地久,美满幸福。但不像其他神灵,月老并没有专门被供奉的祠宇。直到清代光绪年间,著名藏书家

16、丁松生把月老祠建在杭州西湖孤山下的白云庵右侧。按照苏州园林建筑风格构建的,天井是典型的江南民居格调,左右厢房可供男女双方在婚礼前化妆之用。正前方五间房屋是举行婚礼庆典仪式的地方。月老祠大厅正中供奉着主宰人间婚姻大事的玉雕月下老人像,左右两边分别为麒麟送子和麒麟献宝。像这样的神祠在中国绝无仅有,所以特别有名。清末小说家刘鹦写老残游记 ,在十七回里就提到过月老阁,并提及此联。叶圣陶先生在谈到旧式婚姻的危险性时,也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我与妻能够爱好也只是偶然,迷信一点说全凭西湖白云庵那月下老人。 ”这样,月老祠和这副名联就更为天下人所共知了,常有痴情男女在此虔诚祈祷,愿得如意伴侣,恩爱佳偶。人们通常认为节妇吟可能是诗人曾经的一段爱情故事,如果你这么想,那就大错特错了!这首诗的背后是满满的政治阴谋,更隐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恨不相逢未嫁时!说的是爱情?错!满满的政治阴谋一开始练习提问很不容易,有一些内在或者外在的障碍。中国人不习惯开口问问题,小时候在家里,家人忙的时候嫌你问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