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0.16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6545915 上传时间:2018-10-13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1.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0.16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0.16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0.16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0.16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0.16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0.1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0.16(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设计,一、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原则:1.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相统一的原则;2.语言文字训练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原则;3.语文知识教学与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相统一的原则。 二、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流程:1.解读文本;2.设定目标,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3.整合资源;4.过程设计;5.板书设计,要简明扼要。方法:从题目入手,抓关键字眼;从文章主要内容入手,抓住文章梗概;从重点段落入手,抓重点词语;从层次结构入手,抓文章思路。,识字写字教学设计,一、地位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根据汉字的特点和学生的人知规律进行科学的汉字教育,是从根本上改革

2、语文教学的最基本的一环。 二、识字、写字课程目标总目标: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三、识字教学的内容和方法1.字音教学。字音教学是学生识字的基础。教师要恰当地利用汉字字音的一些特点进行教学,引导学生仔细分辨同音字和多音字。 加强同音字的归类比较;多音字要据词按义定音; 利用形声字的声旁帮助记忆字音。2.字形教学。根据汉字的构字规律和学生掌握字形的心理特点,进行字形教学。重视形近字的比较。如:人入,未末本,折拆。在指导比较形近字时,用彩色笔标出容易混淆或忽略的部分,增强知觉的明晰性。利用汉字构字规律,引导学生分析、辨认和记忆字形

3、,如:清晴睛。,3.字义教学。方法有: 运用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字义;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字义; 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4.写字教学具体指导(1)因势利导,激趣励志,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反复比较,推敲点画的位置和笔画的走向,之后教师再加以讲解指点,从而提高学生的写字技能。(2)及时指导,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提高书写质量。常规性指导,包括坐姿要领、执笔姿势、运笔技巧以及字的间架结构等,其中对学生的执笔姿势和字的间架结构的指导尤为重要。 阶段性指导,指导学生从描摹、仿写入手,古人练字总是“先小后大、先少后多、先仿后临”体现了写字必须从基本笔画结构练起的规律以及循序渐进的原则。要

4、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和认知规律,确定不同阶段的训练重点,从描摹入手,接着再临帖。规律性指导。学生在书写过程中,难免存在一些普遍性的毛病,如结构书写不当等,这时教师要重点指导。“写字没有巧,笔画安排好。”这就说明了汉字的笔画、结构安排匀称极其重要。总体性指导学生写汉字大多要以方格、田字格、米字格的练习本进行练习,不管采用什么本子练习,总的原则是要求写大,写满格字。(3)把握正确导向,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提高学生的书写素质。小学阶段重点写好正楷字,即“人人端端正正地写,写出方方正正的字”。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写出规范字。,阅读教学设计,一、地位。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知世界、发展思维能力、获得审

5、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本质上是一种智力活动,是一种生命活动,是读者个性化的行为,阅读的过程是富有创造性的过程。二、目标。核心目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觉和理解的能力。围绕这一目标,总目标又从阅读方法、文学作品阅读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等方面做了要求。三、阅读教学的策略阅读是读者个性化的行为,阅读的过程是富有创造性的过程。个性化的第一要义是自主阅读,没有读者的自主,所谓个性化就无从谈起。自主阅读又是创造性阅读的前提,而只有富有创造性的阅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阅读。阅读教

6、学仪器引导和帮助学生阅读,教师对作品的理解,不能代替学生的阅读与理解。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应该还学生以真正的读者地位;学生阅读的过程应该伴随着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阅读应该是探索与创造的过程,是读者与作品、作者对话的过程;教师与学生之间也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教师应该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而不应该以标准化解读去规范学生的阅读和理解;个性化、创造性阅读并不排斥合作学习。,四、阅读教学的基本步骤: 导入激趣,唤起学生参与动机; 导读提示,激发学生自读质疑; 引导点拨,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入境悟情;因势利导,鼓励学生迁移拓展。五、阅读教学的基本方式理解、记忆、速度是阅读的

7、基本要素,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方式有:精读和略读。这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基本方法,小学以精读为主,略读为辅; 快速阅读,课程标准规定默读的速度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书面及多种形式的扩展阅读。鼓励学生课内、课外认真品味精品书籍,从中学习上乘的语言,体会作品的文化内涵,增加思想的深度,形成对事物的认识。,口语交际教学设计,1.地位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口语交际”整合了以前的“听”与“说”,其功能超过了“听”和“说”,旨在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在口语交际中,交际双方是互为主客体的对话关系,口语交际是以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它与写作一样,都是表

8、达和交流。但口语交际比写作更具有即时性和交互性。2.目标 总目标: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际。 阶段性目标:情感与态度、用语规范、用语文明、文风端正、学会倾听、语言有修养、表达有章法、交流和应对、即席讲话和演讲。3.教学策略(1)准确把握口语交际教学的目标;(2)提升口语交际意识,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挖掘语文教科书中的口语交际因素,创造发展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常规做法),新课导入方法举例,一、旧知导入法孔子云:“温故而知新。”因此复习知识是导入新课的常用方法。例如,我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就采用复习旧知导

9、入新课的方法的:“孩子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中小女孩卖火柴这部分,那么这个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学生畅所欲言之后,我用充满感染力的语言引出问题“是啊!这个可怜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只能蜷缩街头,又冷又饿,那么她最终的命运又会怎样呢?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文本,去领悟一番吧。”一句渲染气氛的话语马上把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起来,使他们的注意力投入到学习之中。,二、 情境导入法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只有要求儿童作用于环境,其认识才能顺利进行。只有当儿童对环境中的刺激物进行同化和顺应时,其认识结构的发展才能得到保障。” 小学语文课文中有许多文章文笔清晰、意境优美,有的是借景抒情,

10、有的是叙事抒情,有的是喻理抒情。教学这类课文,教师可以借助电教手段,创设出课文情境,激起学生乐学的情趣,使他们带着愉悦的情感步入课文的意境。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时设计了这样一段动画课件:(轻快的音乐先响起)温暖的春天来了,池塘里的冰融化了,青蛙妈妈睡了一个冬天苏醒过来了。她从泥洞里爬出来,扑通一声跳进池塘里,并且生下了很多黑黑的圆圆的卵。轻风吹过,阳光和煦,池水温暖了,这些卵慢慢地活动起来,变成了一群大脑袋、长尾巴的蝌蚪,在水里游来游去,自由自在学生的思绪随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自然而然地进入了生机盎然的池塘里,也在不知不觉中轻松愉快地进入了学习情境。这时,教师适时引发:“这群可爱的小蝌蚪长大后变成

11、什么样子?她们能不能找到自己的妈妈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小蝌蚪找妈妈,从中找到答案,帮助动画来编辑后半部分吧。”学生们的学习注意力马上由动画视频转移到了文本的阅读中。,三、设疑引趣法 小学生有极强的好奇心,根据学生这种心理去设置一些悬念性的问题,往往能引起学生学习新课的浓厚兴趣。一个问题的提出,往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并激发他们思考,然后带着疑问进入新课。这种方法一般是从文章的题目上做文章,分析标题含义,引起学习兴趣。这种方法开门见山、简洁明快,三言两语就直切正题,这是一种直接导趣,诱发学生好学的方法。 如教狐假虎威时可这样导入:“假如一只狐狸和一只老虎在一起,谁怕谁?谁吃谁?”学生答:“当然”师

12、说:“今天讲的故事却是老虎听从狐狸的话,狐狸轻而易举地指挥着老虎。老虎非但不敢吃掉狐狸,反而觉得狐狸威风凛凛。你们说奇怪不奇怪?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请打开课文,从文本中寻找答案吧!”这段导语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他们急于弄清缘尾,于是全神贯注地读起了课文。,四、悬念导入法 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与学生的积极思考是密不可分的。“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使学生心理上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抓住此契机诱导学生去解决悬念,以求教与学达到最佳的结合点。 一开课就给孩子设置疑障,造成悬念,可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思维兴致,同时对儿童的学习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如教赤壁之战一课时,先讲:“曹操平定北方之后,率领

13、八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南下,想一举消灭孙权,夺取江南东吴的地方。当时孙权有军队才三万,可是赤壁一战曹操的几十万大军却被东吴打得落花流水,损失了一大半。曹操自己也带着残兵败将狼狈的从华容道逃跑。于是,赤壁之战也就成为了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制强的有名战例。东吴究竟采用了什么计策打败曹军的呢?希望大家读完课文后能告诉老师。”设置的问题情境,成了学生阅读思维的催化剂,将学生引入求知的学习境界。,五、背景介绍法 有些课文由于地理、历史等因素,文章内容与学生生活相去甚远,学生感到生疏,难于理解。对此,教师可以通过介绍背景的方式导入新课。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上月光曲时,这样导入:“同学们,一百多年前,德国有个

14、伟大的音乐家叫贝多芬。他说过: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贝多芬一生谱写了许多著名的曲子,我们现在听到的优美动听的旋律就是其中的一首月光曲。”像这样介绍背景式的导入,不仅可以使学生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而且对理解课文的内容有很大的帮助。,六、演示法导入 如何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一节课的关键所在。因此,在每一节课的开始,教师都要根据教学需要来设计巧妙的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小学一年级学生的直观性思维比较发达,他们动手的能力远远超过动口的能力。因此,在导入设计中,演示一些直观性的东西有时比说教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教学

15、小壁虎借尾巴时,这样引入:“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只小动物的画像,你们谁认识它?”然后出示用水彩笔画成的动画形象的小壁虎,尾巴做成活动的,可以摘掉。学生惊喜地回答:“小壁虎!”教师接着问:“谁知道它是怎样的动物?”学生交流说到:“它吃苍蝇、蚊子。”然后,教师趁机引导:“壁虎虽然不好看,可是它吃苍蝇、蚊子,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它。可是,你们看,这只小壁虎的尾巴怎么了?”(教师顺势把壁虎活动的尾巴拿下)学生惊讶地说:“哎呀,断了!”教师马上因势利导:“这只小壁虎的尾巴怎么断的,断了以后又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学的小壁虎借尾巴讲的就是这只小壁虎尾巴断了以后发生的事。”学生迫不及待地开始读课文,并很快找到

16、了答案。,七、导游解说法 小学语文课本中入选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篇佳作。从内容上看,风土人情,山川村舍,花草虫鱼,天文地理,无所不及。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和目的,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在课堂上进行艺术的渲染,选择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以“游人”的视角,身处其境,促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例如威尼斯的小艇一课的导入:出示课件,威尼斯的概括性文字资料。威尼斯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威尼斯有401座姿态各异的桥梁在117条水道上,连接着118个小岛。因此,威尼斯还有“水城”、“百岛城”、“桥城”之称。威尼斯的水道是城市的马路,市内没有汽车和自行车,也没有交通指挥灯,艇是市内唯一的交通工具。教师以导游的形式简介了威尼斯概况。这时,教师设置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乘坐飞机穿越时空隧道,跨过千山万水,去游览威尼斯,看看威尼斯的小艇,好吗?”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提高。,我们在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方法还有:游戏导入、直观导入、名人名言导入、释题导入、简介导入等等。总之,导入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无论用何种形式和方法导入新课都为了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我们要在瞄准教材的重点、难点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学内容,灵活设计,巧妙运用,使导入这个教学的“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灵上,迸发出迷人的火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