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ckettracer实验手册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6540089 上传时间:2018-10-13 格式:PDF 页数:101 大小:7.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packettracer实验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101页
packettracer实验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101页
packettracer实验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101页
packettracer实验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101页
packettracer实验手册_第5页
第5页 / 共10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packettracer实验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ackettracer实验手册(10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CCNA4.0 实验课程教材 【实验目的】 实验一 Packet Tracer 入门 一、认识 Packet Tracer 。 二、学习使用 Packet Tracer 进行拓扑的搭建。 三、学习使用 Packet Tracer 对设备进行配置,并进行简单的测试。 【背景知识】 一、认识 Packet Tracer Packet Tracer 是与新版 CCNA Discovery 和 CCNA Exploration 并行发布的一个网络模 拟器。PT 提供可视化、可交互的用户图形界面,来模拟各种网络设备及其网络处理过程, 使得实验更直观、更灵活、更方便。 PT 提供两个工作区:逻辑工作区(L

2、ogical)与物理工作区(Physical)。 逻辑工作区:主要工作区,在该区域里面完成网络设备的逻辑连接及配置。 物理工作区:该区域提供了办公地点(城市、办公室、工作间等)和设备的直观图, 可以对它们进行相应配置。 左上角可以切换这两个工作区域。 PT 提供两种工作模式:实时模式(Real-time)与模拟模式(simulation)。 实时模式:默认模式。提供实时的设备配置和 Cisco IOS CLI(Command Line Interface)模拟。 模拟模式:Simulation 模式用于模拟数据包的产生、传递和接收过程,可逐步查看。 右下角可以切换这两种模式。 二、界面操作简介

3、 - 1 - CCNA4.0 实验课程教材 逻辑工作区(Logical Workplace)(中间最大块的地方):显示当前的拓扑结构和各 个设备的状态。 图例导航区(Symbol Navigation)(左下角):切换不同的设备图例。如单击路由器 图标,右边出现所有可选的路由器型号。 从导航区可以拖动某个设备图标到工作区。单击工作区中的设备,可以调出该设备的设 置界面: 1. 在 Physical 标签下可以进行设备模块的配置。默认情况下,设备没有安装任何模块。 我们可以从左边的 MODULES 列表拖动需要的模块到设备的空插槽中(左下角有相应的模 块说明)。注意拖放前要关闭设备的电源(在图片

4、中点击电源即可)。 - 2 - CCNA4.0 实验课程教材 2. 在 Config 标签下可以进行图形界面交互配置(GUI),下面文本框会显示等价的命令 行语句。 配置包括 GLOBAL、ROUTING、SWITCHING、INTERFACE 四个大项。点击每项可 以出现具体的子项列表(随设备不同而略有不同): GLOBAL:Settings ROUTING:Static;RIP SWITCHING:VLAN Database INTERFACE:包括设备上的所有物理接口,如 FastEthernet0/1 等。 3. 在 CLI 标签下可以进行命令行的配置,它与在交互界面下进行的配置是等效

5、的: 【实验内容】 一、拖放设备和布置线缆 - 3 - CCNA4.0 实验课程教材 二、用 GUI 界面配置设备 三、用实时模式测试 ping、HTTP 和 DNS 四、用模拟模式测试 ping、HTTP 和 DNS 五、用 CLI 界面配置设备 【实验拓扑及器材】 【实验步骤】 一、拖放设备和线缆(搭建拓扑) 实验所需设备: 路由器:1841*2 交换机:2950-24*1 PC*2 Server*1 拓扑说明: 路由器 Local 及其连接的交换机 以及连接在交换机上的 PC 形成本地 局域网; 路由器 ISP 模拟 ISP 网络,而 cisco 模拟位于 ISP 网络中的一个服 务器;

6、 Local 和 ISP 之间是点到点 WAN 连接。 1. 拖放两台 1841 路由器,并把一台的 Display Name 和 Hostname 改为 Local,另一台 改为 ISP(在 config-GLOBAL-Settings 下设置); 2. 关闭路由器电源,把 WIC-2T(串口*2)模块分别添加到两台路由器,然后重新打开 电源; 3. 在本地局域网拖一台 2950-24 交换机; 4. 在本地局域网拖两台 PC,分别命名为 1A 和 1B; 5. 在 ISP 网络拖一台服务器,命名为 cisco; 6. 用直通线(Straight-through)分别连接 1A 和 1B 的

7、 FastEthernet 口到交换机的 f0/1 和 f0/2 口;用直通线连接 Local 的 f0/0 到交换机的 f0/24; 7. 用交叉线(Cross-over)连接 ISP 的 f0/0 口到 cisco 的 FastEthernet 口; 8. 用串行线(Serial)DCE 一端连接 ISP 的 s0/0/0,另一端(DTE)连接 Local 的 s0/0/0。 - 4 - CCNA4.0 实验课程教材 二、用 GUI 界面配置设备 1A FastEthernet 1B FastEthernet Local F0/0 Cisco ISP ISP Local S0/0/0 本地

8、局域网(192.168.1.0/24) ISP 网络(192.168.2.0/24) FastEthernet F0/0 点到点 WAN(192.168.3.0/24) S0/0/0 192.168.1.1 192.168.1.2 192.168.1.254 192.168.2.253 192.168.2.254 192.168.3.1 192.168.3.2 1. 按照上表配置各个设备各端口的 IP 地址:在 Config-INTERFACE 找到相应端口, 选择 Static IP 配置模式,配置 IP address 和子网掩码,同时应该注意使端口置为“On”; 2. 配置 ISP 的

9、Serial0/0/0 端口的 clock rate 为 64000(因为它为 DCE 端): - 5 - CCNA4.0 实验课程教材 3. 配置 ISP 上的静态路由:选择 Config-ROUTING-Static,把 192.168.1.0(网络号) /255.255.255.0(子网掩码)/192.168.3.2(下一跳)添加: 4. 配置 Local 上的默认路由:Config-ROUTING-Static,把 0.0.0.0/0.0.0.0/192.168.3.1 添加。 5. 在 Config-GLOBAL-Settings 下配置 1A 和 1B 的 Gateway 为 19

10、2.168.1.254(即 Local),DNS Server 为 192.168.2.253(即 cisco); 6. Config-GLOBAL-Settings 下配置 cisco 的 Gateway 为 192.168.2.254(即 ISP); 7. 配置 cisco 上的 DNS 服务:Config-SERVICES-DNS 下,Service 置为 On,把 和 192.168.2.253 添加。 8. 配置 cisco 上的 HTTP 服务:Config-SERVICES-HTTP 下,Service 置为 On。(注意, HTTP 服务和 DNS 服务不一定要在同一台服务器

11、实现)。 - 6 - CCNA4.0 实验课程教材 三、用实时模式测试 ping、HTTP 和 DNS 1. 在 1A 打开命令行(Desktop-Command Prompt),输入“ping 192.168.2.253”,看是 否能够连通: 如果能够连通,说明配置正确。如果无法连通,请检查是否之前的配置有漏或者有错。 也可以使用 tracert 192.168.2.253 检查一直到哪个地方还是通的。 2. 打开 1A 的浏览器(Desktop-Web Browser),输入 ,如果成功,会返回主 页。 - 7 - CCNA4.0 实验课程教材 四、用模拟模式测试 ping、HTTP 和

12、DNS 1. 在右下角,把 Realtime 模式切换为 Simulation 模式,会弹出一个 Simulation Panel 的 对话框: 2. 编辑协议过滤器,只查看 ICMP 事件: 3. 在 1A 上打开命令行,输入“ping 192.168.2.253”,此时在逻辑工作区可以看到 1A 上 多了一个信封: 4. 此时 Capture/Forward 按钮可以逐步观察信封移动的过程,AutoCapture/Play 按钮则 可以进行自动演示。要观察信封里的信息,可以单击信封,也可以单击右边事件列表的 Info 栏。 5. 编辑协议过滤器,只查看 DNS 和 HTTP 事件。 6.

13、打开 1A 的浏览器,输入 ,和刚才一样观察信封移动的过程和里面内容的 变化。注意 DNS 和 HTTP 的配合。 - 8 - CCNA4.0 实验课程教材 五、在 CLI 重新完成刚才路由器设备的配置 在 GUI 界面完成的上述配置同样可以在 CLI 下完成。 例如配置路由器 Local 的 f0/0 口的 IP 地址,可在 CLI 里面输入: Local#config t 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 Local(config)#int f0/0 Local(config-if)#ip addres

14、s 192.168.1.254 255.255.255.0 Local(config-if)#no shut 其它相关命令将会在以后的课程中学到。这里暂时省略。 - 9 - CCNA4.0 实验课程教材 实验二 网线制作 其 中 Discarding 取代了 STP 的 Disabled,Blocking 和 Listening 三种状态。 RSTP 协议在 STP 协议基础上做了三点重要改进,使得收敛速度快得多: a) 为根端口和指定端口分别设置了快速切换用的替换端口(Alternate Port) 和备份端口(Backup Port)两种角色,当根端口/指定端口失效的情况下, 替换端口/备

15、份端口就会无时延地进入转发状态。 b) 在只连接了两个交换端口的点对点链路中,指定端口只需与下游网桥进行 一次握手就可以无时延地进入转发状态。如果是连接了三个以上网桥的共 享链路,则使用传统的STP收敛方法 c) 直接与终端相连的端口定义为边缘端口(Edge Port)。通过在交换机做适 当的配置,边缘端口启用后就可以直接进入转发状态。 3) PVST、PVST+、Rapid-PVST a) PVST:Per-VLAN Spanning Tree. PVST是解决在虚拟局域网上处理生成树的Cisco特有解决方案PVST为每个VLAN - 43 - CCNA4.0 实验课程教材 运行单独的生成树

16、实例,并具有在二层维持负载均衡的能力。一般情况下PVST 要求在交换机之间的中继链路上运行Cisco的ISL b) PVST+:Per-VLAN spanning tree protocol plus PVST+提供与 PVST 一样的功能,但它使用的是 802.1Q 中继技术而不是 ISL。PVST+ 是一个对 802.1Q 规范的增强并且不支持非思科的设备。PVST+支持 vlan 路由 (dot1q)中继来绘制多重生成树到一单个生成树。 c) Rapid PVST+:Rapid per-VLAN spanning tree protocol Rapid PVST+基于 Based IEEE 802.1w 协议标准,并且拥有比 STP(802.1D)更 快的收敛速度,并且包含了像 BackboneFast, UplinkFast, and PortFast 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经验/事迹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