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和意境 陈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56539839 上传时间:2018-10-13 格式:PPT 页数:92 大小:6.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和意境   陈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和意境   陈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和意境   陈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和意境   陈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和意境   陈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和意境 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和意境 陈(9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景物形象鉴赏(意境),陈绪明,景物形象与意境,景物形象是指诗词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诗词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之景,有单一的景物形象(物象,上一堂课已经侧重将讲解过),也有多个景物形象组合而成(意境)。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意境可由一个意象来表现,但更多是由多个意象共同来表现的。,高考之中,命题者往往考查对景物形象特点的整体把握能力,或者对意境特点的概括能力。,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从景与情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3.诗中某几

2、句写了哪几个事物,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境、情三个方面。,模式化答题类型二: 分析意境型,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 步骤二)

3、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步骤三),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答题步骤,运用什么样的手法,描绘诗中展现的意象和画面,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感情,一般表达式,本诗通过描写等景物, (描绘了一幅的画面), 营造了的氛围/特点 表达了得感情。,(绘景析境悟情),雨过山村 王建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问:诗歌前两句写出了雨后山村怎样的景物特点?(请描绘前两句中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参考:1细雨蒙蒙,几家鸡鸣,小路曲折,溪水潺潺,板桥简朴; 2这些都写出了山村景物幽静与和谐优美的特点;3表达了作者对这样的山

4、村生活的热爱与向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提问: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茂密的草、涧水、芳树、花、鸟。(步骤一) 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现出了山的宁静。(步骤二) 景中含情,情景交融,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步骤三),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 宋王安石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这首诗的首句用了“月黄昏

5、”三个字,请问,借“月黄昏”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答案:首句中描写了 客船、“无灯”野(小)店、“半死”枫树这些意象,这一切都笼罩在昏黄的月光中,暗淡朦胧, (步骤一) 营造了一种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 (步骤二) 表达了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步骤三),(09琼宁高考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题。(5分) 鹧鸪天 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词的上阕描绘

6、了什么样的景象?表达了什么情感?请简要叙述。(5分),答案: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的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景),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境),表达了作者热爱田园生活,以及解官归居后鄙弃官场的情感。(情),比一比(黄冈模拟卷),双调清江引 张司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问:作者抓住那些景物点染出怎样的画面?“芭蕉雨声”烘托出怎样的情思?,抒发了游子身处异地,思念家乡的愁情。,()找出诗中的意象,()展开想像,用优美语言再现画面

7、(不能脱离原诗),()这些意象所营造的氛围,()意象的作用,即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这首诗取西风、雁、红叶、黄花、芭蕉和秋雨等一系列富有季节特征的景物;,渲染出一种浓深 的秋意;,西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问: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析之。(6分)答:连天的海浪伴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 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 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豪情。,绝句漫兴九首(其七) 杜 甫 糁径杨花铺白

8、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用简括的语言说说该诗描写的是一幅怎样的图景。,牛刀小试,杨花飞舞铺满小径,溪中荷叶密密相依,笋根悄悄探头,沙上野鸭母子相依而眠。 描写了一幅初夏(暮春)郊野安详、静谧的图景。表现了作者 定居之后闲适愉悦的心情。,新晴野望(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尘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注:尘垢:尘埃。,列举景物:开阔的原野、明净的空气、河边渡头 、城门楼、村边的绿树,银白色的河水、青翠的峰峦 、初夏田间的农忙情景 分析氛围:清新明净、秀丽、明朗 抒发情感:爱自然、爱田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卜算

9、子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本诗写到的意象: 创造的意境: 表现的主旨:(抒发的情感):,缺月 、疏桐、孤鸿、寒枝,沉寂(寥)、凄凉,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牛刀小试,江村即事 司空曙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这首小诗表现了怎样的意境?,这首诗描绘了富有诗情画意的江村生活:深夜,月亮落下去了,人也已经很疲倦了,渔翁垂钓回来懒得系船,而让渔船任意随风飘荡。且不说夜里不一定起风,即使起风,没有系住的小船也至多被吹到那长满芦花的浅水边,又有什么关系(步

10、骤一) 意境真切而甜美(步骤二)诗人通过心理活动及细小动作的描写,使得钓者悠闲的生活情趣和江村宁静优美的景色跃然纸上(步骤三)。,常见意境术语,雄浑壮丽,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幽清明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沉郁孤愁,如“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 和谐静谧,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开阔苍凉,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高远辽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深远绵邈,如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可供两两组合的词有:,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幽远 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静美 繁复繁丽、热烈、高

11、亢、繁华、喧闹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荒芜、淳朴、清丽(清新明丽)、恬淡、凄清冷落、冷森幽僻,考生在解答此类问题时常见的失误有两点,一是描摹景物时采用直译的方法,变描摹为翻译;二是考生往往着重于“情景相融”的正衬模式,而忽略了一些诗歌是通过景物来反衬思想感情,造成理解思想感情的错误。在这种情况下,应多从诗人的生平、抱负或标题思考,避免出错。,常见错误,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游月陂 宋 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1) 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

12、样的情感 ?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2)“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请简析其效果。,【答案】(1)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1分)营造了宁静幽雅(或静谧,幽静等)(1分)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随遇而安,不计较得失的淡泊情怀的心情。(2分),(2)反衬(以动写静,有声衬无声),淙淙的泉声更突出了月夜的寂静。,例题7:,小结:,1、从意象入手 2、注意表达技巧 3、概括图景,延伸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模式:这首诗通过意象的刻画,描绘出图画,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抒发了作者的感情。,双调清江引(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

13、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简要分析这首诗的意境。 (步骤一)_ (步骤二)_ (步骤三)_。,答案:这首诗取西风、雁啼、红叶、黄花、芭蕉和秋雨等一系列富有季节特征的景物,渲染出一种浓深的秋意,萧瑟中带着热烈,抒发了游子身处异地,思念家乡的浓烈的愁情,全诗以景衬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1、月亮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就表现了李白思乡之情。诗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2、菊花 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被赋予了坚强的

14、品格、清高的气质。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古典诗词常见意象集释,3、梅花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被寄寓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4、松 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所以松柏象征着坚贞和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5、莲 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6、梧桐 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7、杜鹃鸟 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

15、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8、鹧鸪鸟 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9、寒蝉 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10、鸿雁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后来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11、梅子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12、竹生命力,节操,贞节,气节,谦虚,虚怀若谷,清高。,13、长亭送别之意。如: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14、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15、鸳鸯指恩爱的夫妻,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卢照邻长安古意); 16、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牛峤感恩多),还有一些常见意象比较固定的文化内涵,杨柳 长亭 孤帆 驿路 浮云 大风 长云 寒霜 飞雪 苦雨 梅花 翠竹 松柏 幽兰 菊花 美人 神女 灵修 杜鹃 磁针 羌笛 竹笛 羌管 寒蛩 蟋蟀 青鸟 鸿雁 雁足 尺素 白雪 玉壶 冰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