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搏器故障心电图分析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6539486 上传时间:2018-10-13 格式:PPT 页数:76 大小:13.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起搏器故障心电图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起搏器故障心电图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起搏器故障心电图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起搏器故障心电图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起搏器故障心电图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起搏器故障心电图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起搏器故障心电图分析(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起搏器故障心电图分析,起搏系统简介,脉冲发生器: 参数设置不当/电路元件故障/导线连接不当,电极相关: 绝缘层破裂/电极断裂,导线与心肌接触问题: 导线脱位/接触不良,病人的心律,被加工于,时间间期 特殊功能 参数设置,“不变”的起搏程序,融合成,起搏心电图,任何起搏心电图,虽然表现千变万化,但实质是,起搏心电图分析,感知:过感知或感知不良?起搏:无夺获或无输出?时间间期:是否与之有关?(不应期或起搏间期),结论:假象?故障? (有条件的话,用其他方式再辅助验证,如X线透视,程控仪测试等),解释假象或排除故障,起搏故障心电图分析,感知不良,VVI/60 , VRP 310ms,-有心脏的除极存

2、在于起搏器的不应期外,而未被起搏器所“看见”,VVI/60,起搏良好, 偶有感知 不良和过 感知现象,感知不良,故障原因感知灵敏度设置不当 电极植入急性期 电极位置不良 绝缘层破裂 脉冲发生器感知元件故障,故障排除降低感知灵敏度设置(使之更灵敏) 等待急性期结束 重新放置电极位置 重新更换电极 更换脉冲发生器,过感知,-非心脏除极的电信号被起搏器所“看见”,VVI/70,AAI/90,心房起搏良好,间歇性过感知现象 心房低限频率间歇性感知远场R波后重整,过感知现象,心室过感知,故障原因感知灵敏度设置不当 肌电干扰 电极断裂 绝缘层破裂 脉冲发生器感知元件故障,故障排除提高感知灵敏度设置(使之不

3、太灵敏) 改为双极感知 更换电极 更换电极 更换脉冲发生器,感知不良, 起搏良好, VOO模式,VOO模式,起搏不良,-在心脏不应期外的起搏脉冲刺激不能夺获 心脏除极的现象,VVI/60,VVI/70,VRP 330ms,感知良好,起搏间歇性不良,,SR,S,起搏间歇性不良,心室间歇失夺获,故障原因输出能量低 绝缘层破裂 药物导致 电极脱位,故障排除重新程控输出电压/脉宽在安全倍数范围 重新连接 平衡药物治疗与起搏器输出能量,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 需更换电极位置,心房失夺获,故障原因程控输出过低 电极脱位 绝缘层破裂 药物影响,故障排除增加输出电压/脉宽 X线影像观察,必要需更换位置 测试电极阻

4、抗,必要时需更换电极 平衡药物治疗与起搏器功能,可适当调整起搏器输出,无心房输出(DDD),故障原因电极断裂 脉冲发生器与电极连接不当 输出能量太低 元件故障,故障排除测量电极阻抗,必要时需更换电极 重新连接 随访并调整为合适的输出 测试脉冲发生器,必要时需更换,下图中起搏器工作是否正常?,AOO mode rate 60.,DDDR 70/120,PAV/SAV 200/170ms,输出均为5v/0.5ms,心房感知不详,心房起搏良好;心室感知、起搏良好;3和4之间的现象为VSP(110ms),下图中起搏器工作是否正常?,起搏器工作正常(模式转换) 2:1传导阻滞; 缩短PVARP,尽可能保

5、证文氏传导。,下图中起搏器工作是否正常?,起搏器工作正常,出现文氏现象(窦速) 必要时调整PVARP。,非竞争性心房起搏(NCAP),300ms间期,DDI起搏,没有心房跟踪,有PAV间期;没有SAV间期,文氏现象,发生表现:SAV间期逐渐延长,直至脱落一个P波 心房率超过上限跟踪频率,解决方案:改变不同的上限跟踪频率可调整发生此现象的情况,下图中起搏器工作是否正常? 您可能想把什么功能设为 On?,Normal DDD function. PVC is sensed and restarts the V-A interval. PVC Response is nominally .,下图中起

6、搏器工作是否正常?,Device is programmed to VVI; rate 60.,双腔起搏器心电图分析,心房夺获消失,起搏器介导心动过速,双腔起搏器心电图分析,P波未感知,双腔起搏器心电图分析,功能性心室不夺获,心房心室感知均消失,双腔起搏器心电图分析,心房夺获消失,AR,AR,问题:患者心房率130bpm,III0 AVB,为何AV间期规律延长?,病例 1,病例 1,问题:患者心房率130bpm,III0 AVB,为何规律出现AR?AR: Atrial Refractory 心房不应期感知,病例 2,2:1传导,病例 2,病例 1 - 2,答案:上限频率行为 文氏现象与2:1阻

7、滞,怎样才能使文氏现象首先发生?,确保TARP上限跟踪频率间期,通过: 缩短房室间期(SAV/PAV) 设定频率适应性房室间期 (RA-AV) 缩短心室后心房不应期(PVARP),1:1跟踪 文氏现象 2:1阻滞低限频率 上限跟踪频率 2:1阻滞点(TARP决定),上限频率行为-文氏现象和 2:1 阻滞,低限 频率,心房率,心室率,上限跟踪频率,心室率1:1跟踪心房,文氏点,2:1阻滞点,PVARP,文氏现象,上限跟踪频率间期,低限频率间期期,AS,AS,AR,AP,VP,VP,VP,TARP,SAV,PAV,PVARP,SAV,PVARP,不应期感知,不触发心室跟踪,心室起搏受上限跟踪频率限

8、制 心电图表现为AV间期延长,TARP,TARP,SAV感知的AV间期 PAV起搏的AV间期 PVARP 心室后心房空白期,每隔一个 P 波都会进入不应期且不触发心室起搏,上限跟踪频率间期,低限频率间期期,SAV,PVARP,SAV,PVARP,TARP,TARP,2:1 阻滞,上限频率行为产生原理,1:1房室跟踪,2 :1现象 心房率更快,相隔一个P波落入不应期,不引发心室起搏。,文氏现象,DDD 60/120,PAV/SAV 150/120ms,问题:为何Ap 和Vp脉冲之间总会出现QRS波?,病例 3,心室安全起搏 Ventricular Safety Pacing (VSP),心室安全

9、起搏(VSP),临床问题:交叉感知是感知对立心腔传导的起搏刺激,它会导致不应有的起搏器反应。例如,假抑制,假抑制,心室安全起搏(VSP),原理:从心房起搏到心室激动的传导时间通常长于110ms目的:防止“噪音”干扰引起的抑制如何工作:在一个心房起搏后,会开启一个110毫秒的心室安全起搏窗口,若起搏器感知到心室事件,起搏器就会第110毫秒发放一个心室起搏脉冲。,VSP的心电图特点,切记:VSP一定是有心房脉冲发放下才会运作的功能。,问题:1、为何出现快速的心室起搏? 2、为何AR(P波感知)后会出现AP ?,病例 4,起搏器介导心动过速干预 (Pacemaker Medium Tachy Int

10、ervention),病例 4,起搏器介导心动过速发生机制,起搏器介导心动过速干预(PMT),起搏器介导的心动过速是一种起搏节律,通常较快,它是由心室事件逆传给心房产生的。起搏器介导的心动过速可由下面导致房室失同步的事件引起: 室性早搏 心房感知不良 心房过感知,起搏器介导心动过速干预(PMT),设计阻断起搏器介导的心动过速: 在连续 8 个Vp-As 的间期(即VA400ms)自动将PVARP 延长到 400ms 1次,使逆传的P波落入不应期,不引发心室跟踪起搏。,DDD / 60 / 120,VA8/16VP发生,因此AV 间期回到默认值。,病例 6,还是这位女性患者,在重新放置心房导线后

11、,第二天又作了Holter,心电图似乎又出现了异常情况?,心室阈值管理测试搜索过程,每三次支持事件后会测试一次; Ap后,跟随Test Vp及Backup Vp; Test Vp与Backup Vp相距110ms。,之所以会有如此多的测试失夺获,可能之前VCM后的阈值较低,起搏器在较低输出或2.5v,但此次搜索时心室导线脱位,造成每次LOC后均要增加一档,直至5v。,自动阈值搜索过程,前面三个支持事件(程控设置的电压&脉宽); 测试脉冲为当前测试的电压&脉宽; 备用脉冲在程控的PAV间期; 测试脉冲在备用脉冲提前110ms.,Support Events,Test Pace,Backup Pa

12、ce,特殊治疗功能,A、频率滞后 B、频率骤降反应功能 C、模式转换 D、睡眠功能,心室起搏,心室起搏,心室感知,心室起搏,低限频率间期 - 60 ppm,滞后,可在感知自身搏动后使频率降到设定的低限频率以下,滞后频率 - 50 ppm,频率滞后,打开滞后功能会允许感知事件之后发生较低频率,目的是:鼓励自身心律 。,下限频率 70 ppm,滞后频率 50 ppm,噪声转换,心室起搏,心室起搏,SR,SR,SR,SR,感知的噪声,低限频率间期,VVI/60,连续的不应期感知将引起以低限频率或传感器驱动的频率起搏,单腔噪声转换示意图,双腔噪声转换示意图,噪音转换,磁铁作用,放置磁铁引起以设计的磁铁

13、频率非同步起搏,磁铁频率,发生表现:起搏器上放置磁铁时发生 旧款起搏器会一直持续磁铁频率,直至拿开磁铁 目前大多起搏器在磁铁放上后会持续几跳的磁铁频率起搏,然后自动终止,解决方案:拿开磁铁,双腔起搏器特殊功能心电图,1,心室安全起搏 2,模式转换/带传感器改变心室后心房不应期的 DDIR 3,起搏器介导心动过速的干预 4,室性早搏反应 5,非竞争性心房起搏 6,神经介导性昏厥(频率骤降反应) 7,窦性优势 8,睡眠功能,交叉感知,交叉感知是感知对立心腔传导的起搏刺激,它会导致不应有的起搏器反应,例如,假抑制,DDD / 70 / 120,模式转换,适应于患 III AVB 的病人 当检测到房性心律失常时,模式将从跟踪模式 (DDDR, DDD) 转换到 DDIR(非跟踪模式) 心室起搏与心房事件分离,但频率适应性起搏要与新陈代谢的需要相匹配,模式转换,设备通过将间期不断地与设定的模式转换检测频率相比较来检测房性心律失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