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材(人教版)编写说明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6536660 上传时间:2018-10-13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7.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地理教材(人教版)编写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初中地理教材(人教版)编写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初中地理教材(人教版)编写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初中地理教材(人教版)编写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初中地理教材(人教版)编写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地理教材(人教版)编写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地理教材(人教版)编写说明(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义务教育教科书 地理(人教版) 编写说明,. 封面页 .,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室,高 俊 昌,地址:北京中关村南大街17号院1号楼邮编:100081 电话:010-58758660(O)13910381683(手机) E-mail:,第一部分 教材编写说明,教材编写说明,一、教材改革的突破口 二、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三、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 四、教材呈现形式的改革 五、区域的选择和编写 六、教材的系列化,一、教材改革的突破口,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建立新的教材结构。课程改革的目标课程标准的要求国外的经验前轮教材的思考,二、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 加强实践和探究活动 重视情感

2、、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对前轮教材的继承与创新,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选材 体现地理学的实用价值,案例一从地图上获得信息 案例二天气、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加强实践和探究活动,内容的组织以学生的活动为重要形式 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案例一制作地球仪,阅读绘制有关图 案例二区域地理学习的一般方法,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案例一科学精神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从大陆漂移到板块构造 案例二地域观念 案例三灾害意识 案例四人文精神(平等、欣赏与尊重) 案例五因地制宜(区域部分),对前轮教材

3、的继承与创新,案例从小栏目设计到活动设计,三、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基础性原则 探究性原则 趣味性原则 统一性原则,基础性原则,作为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要求 不求知识的系统性 公民日常需要,案例一地球自转(昼夜交替与时间差异) 案例二气候类型(气候差异),探究性原则,叙述性课文的探究性 图像设计的探究性 活动设计的探究性,案例一关于天气、气候的概念及比较 案例二关于板块运动,教材设计的探究步骤,讨论大地是运动的还稳定的 展示大西洋两岸大陆的可拼合性,提问:它们原来是同一块大陆吗? 魏格纳从地图上得到启示,提出大陆漂移说 展示支持大陆漂移说的证据 大陆为什么会漂移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的划分及地壳比较活

4、动的部位 用高大山系、火山地震带证明,趣味性原则,接近生活,密切联系实际 文字叙述符合学生语言习惯 图像设计符合学生审美情趣 版面设计不拘一格,统一性原则,结构统一 文字叙述风格统一 活动设计统一 图像设计统一,四、教材呈现形式的改革,课文分叙述式和活动式 一些地理概念的图释 说明地理问题的对话 读图引导的提示性设问 展示地理过程的组照或组画,五、区域的选择与编写,基本认识 世界区域选择的原则 选择的世界区域及安排 中国区域选择的原则 区域的写法,基本认识,重点不是让学生了解系统的区域地理知识,而是教会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并能举一反三。案例式学习成为选择教学内容的思路。,世界区域选择的原则

5、,重视中国所在区域、周边地区和国家 重视世界上重要的或地理问题突出的地区和国家 重视与中国政治、经济关系比较重要的地区和国家 适当照顾覆盖面,以使学生对全世界的地理概况有大致了解,选择的世界区域及安排,安排的逻辑顺序 采取洲地区国家的组合,并按照一个中国学生观察世界的视角,由近及远地设计章节顺序。,选择的区域 1个大洲亚洲 5个地区东南亚、中东、欧洲西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极地地区 6个国家日、印、俄、澳、美、巴,中国区域选择的原则,考虑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 考虑不同性质的区域 考虑地理热点区域 适当照顾覆盖面,区域的写法,作为案例,重在方法 落实课标相关“标准”,不面面俱到 突出所选区域的特点

6、 适当迁移到其他区域,六、教材的系列化,教科书(纸质教材,网络教材)教师用书(教学资源光盘)地图册、填充图册(数字化产品)同步解析与测评、新课标新学案投影片、录像片 VCD、CD-ROM(超级地图)教案数字教材、数字教辅,第二部分 教材修订说明,修订的依据,实验反馈分析(问卷调查、交流研讨、调研回访等获得的信息及原因分析) 课题研究成果(各级相关课题研究、资助实验区课题研究) 时代发展变化及新要求,修订后的课程标准是最主要的依据。此外还主要依据,修订的基本思路,体例和呈现形式不变,适当调整结构 保持教材特色,适当增加课文量 内容全面调整、修订、更新 突出技能、方法、观念培养,反映新要求 考虑教

7、学实际,加强教学指引,修订的主要方面说明,一、严格按照“课程内容”修订相关内容 二、全面调整叙述式课文和活动式课文 三、体现时代发展变化 四、重构中国区域地理的结构 五、突出“认识区域”案例学习的方法引导 六、落实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七、强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八、全面改善图像系统,美化版面设计,课标删去的内容坚决删去例一,七下第六章删去大洲的人文环境例二,七上第五章删去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例三,七下第八章删去欧盟例四,八上第四章删去交通网等,一、严格按照“课程内容”修订相关内容,课标没要求,原作为铺垫的内容多数删去例一,七上第五章删去“国家和地区”例二,七下第八章删去“长期的热点地区”例三,七

8、下第九章删去“资源消耗大国”例四,八上第三章删去“水是宝贵的资源”例五,八上第四章删去“经济发展的先行官”,增加相关内容例一,增加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活动例二,增加我国的自然灾害一节例三,增加科技对我国农业发展的贡献 调整相关内容例一,关于“认识地球形状”的要求例二,关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二、全面调整叙述式课文和活动式课文,将原教材部分隐性内容显性化其一,充实叙述式课文,加强基本知识、结论、方法、观点的讲述例如,框题“经线和纬线”拆分为“地球仪”“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其二,写明活动式课文的学习目的例如,“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制作简易的地球仪”等,活动式课文减量、降要求、加强引导其

9、一,进行探究设计设计原则:明确学习目的;选择合适主题;提供必要引导和材料;设计合理阶梯;具有适当的探究性和开放性例如,“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的活动设计:学习目的: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主题:我国丽江古城的保护材料:丽江简介(包括地图和景观照片)、世界遗产委员会对丽江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评语、丽江旅游业和商业过度开发产生的问题等,设计三个阶梯的问题:1.丽江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有哪些主要特 色?你怎样理解世界遗产委员会对丽江的评语?2.丽江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3.如果你去丽江旅游,作为一名旅游者,你能为保护丽江古城做些什么呢?,其二,减少活动式课文的容量 一个“活动”围绕一

10、个主题 设计的问题3-4个,总体控制容量例如,七年级上册修订前后活动式课文容量的变化,三、体现时代发展变化,全面更新资料和案例其一,按权威部门公布的资料更新其二,更新或替换新案例例一,印度增加2004年开始的第二次“绿色革命”例二,关于东南亚热带雨林保护选用了“方便面与红猩猩的故事”这一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的新案例,体现经济地理、人文地理的最新发展变化尤其是区域地理部分,按新变化表述例一,撒哈拉以南非洲以“快速发展的经济”框题替换“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框题例二,印度以“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业”框题替换“发展中的工业”框题例三,我国的高速铁路和同城效应,反映地理学最新的研究成果例一,“板块划分”的文

11、字表述和图按新研究成果重新修订例二,“地区发展差异”部分引用了“世界灯光影像图”例三,我国各气候类型分布区的划分,四、重构中国区域地理的结构,重构结构的原因对课标设计思路的再认识构建有利于学生区域认知的结构 重构的结构以四大区域设章,每章下第一节为区域概述,随后设节讲述必学的和选择的区域;前以“中国的地理差异”引领,后以“中国在世界中”作结,选择区域考虑的主要方面不同空间尺度不同性质(自然、经济、文化)近时期国内的地理热点地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课标要求的变化适当照顾覆盖面,选择的区域东北三省(跨省,综合)长江三角洲地区(跨省、侧重经济文化)黄土高原(跨省,侧重自然)塔里木盆地(省内,侧重资

12、源开发)三江源地区(省内,侧重环境保护),区域选择的变化必学区域为省级区域保留黄土高原舍弃新疆、珠三角、西双版纳、长江沿江地带新增东北三省、长江三角洲地区、塔里木盆地、三江源地区,区域的编写思路图文引言区域印象区域位置、范围、特点概述将“标准”重新分配选择与所落实的“标准”对应的内容,五、突出“认识区域”案例学习的方法引导,认识大洲部分其一,章首页写明“世界上有七大洲,我们以亚洲为案例,学习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并将课标要求以问题的形式提出其二,开篇即写明“认识区域,首先要认识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大洲的地理位置,可以从等方面加以描述”其三,叙述式课文讲述亚洲,活动式课文引导学生用所学方法学习

13、北美洲相应内容,认识地区和国家部分由于无法迁移,为明确学习目的(重在落实课标要求的方法而不是区域知识本身),而在章首页重新表述,例如第七章的章首页:在本章,我们从我国邻近的地区和国家中,选择作为案例,学习认识地区和国家的下列内容。此外,课文表述和活动设计也突出方法,认识中国自选的区域部分方法与世界地区和国家相同例一,在“长江三角洲地区”一节中,不仅将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融入其中,还设计活动,引导学生从一般意义上认识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例二,在“塔里木盆地”和“三江源地区”中,把这两个地区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案例,探讨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六、落实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绘图:涉及内容地形

14、剖面图、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安排给出详细步骤,设计为“活动”,要求学生最终能规范绘图统一考虑同类图形的绘制作统一考虑。例如,原教材中有绘制人口统计图表,考虑其与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类似,故删去。,细化演示、制作等的基本规范和步骤例一,制作简易的地球仪原教材已给出详细的步骤,这次修订了每个步骤的说明,相应改图注例二,演示地球自转重新表述,换新图,明确“自西向东缓慢拨动地球仪”,培养对地理现象、问题的归纳、概括、建模、绘联系图、比较等思维能力,提供基本的思路和方法例一,七大洲的轮廓形状和分布特征例二,俄罗斯地形的分布特征例三,中东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例四,长江三角洲地区(上海)的位置特点在教材

15、修订过程中,我们曾做过很多尝试,但写在教材中又欠不严谨,教学可用,设计讨论、辩论、角色扮演、办小墙报等安排:七年级多讨论,少有辩论;八年级适当增加能力要求较高和思维较复杂的活动例如,七年级“人口问题”的活动设计了以“人口多好,还是人口少好”为辩题的辩论;八年级则安排有“土地规划师”“家乡水资源调查”“从图片中发现信息”等活动,七、强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人地观、环境观、全球观、发展观等例一,三江源地区的保护例二,丽江古城保护例三,热带雨林保护(方便面与红猩猩),结合国情、国策教育,进行资源观、灾害观教育,培养民族自豪感等(主要安排在八年级),科学探索精神的培养七年级增加了麦哲伦、哥白尼、哥伦

16、布、魏格纳、柯本等世界著名科学家的事迹、头像;八年级增加胡焕庸、竺可桢等中国著名科学家的事迹、头像 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例如,发展中国家落后的历史原因;宗教部分增加了“目前,世界上有一半以上的人是不信教的或是无神论者,还有不到一半的人是信仰宗教的”,八、全面改善图像系统,美化版面设计,聘请著名的美工和设计专家 版面按网格统一设计,突出图像 地图和地理图表重新设计或重绘 素描图、美工画多重绘,只保留一类 景观照片几乎全为第一手资料,补充说明,对几个具体问题的说明东西半球的划分、地图的三要素、风级及其表示、板块、主要发达国家、三级行政区划、我国民族分布特征、季风区和非季风区、黄河中下游划分 对教材使用的说明以课标为依据,设定教学目标,灵活使用教材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