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民歌――小调》说课稿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532268 上传时间:2018-10-1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民歌――小调》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民歌――小调》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民歌――小调》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民歌――小调》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民歌――小调》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民歌――小调》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民歌――小调》说课稿(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民歌民歌小调小调 说课稿说课稿一、说教材在不知不觉中,我长大了。不再是那个只会听话的小朋友了。在我脑海的深处,有一颗叛逆的种子在萌动。我已有了自己的主见,不再事事听从家长了。 ”老师豪情形貌:“广阔无垠的草原,仪态端庄的奶牛,自由驰骋的骏马,悠然得意的羊群,荷兰的牧场就如统一幅幅满盈诗情的故乡风物画。下节课,我们将继承通过诵读去咀嚼那边奇特的故乡诗情。 ”这样的竣事语既总结讲堂,又为下节课的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到达“课已尽,情未了”的结果。积累词语。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课间,在领会“小鸟和树林的快乐” 时,我给学生提供了许多词语,如:“燕穿雀跃、莺

2、歌燕舞、百鸟争鸣、鸣声清脆、婉转动听、低徊盘旋、凌空飞翔、迎风展翅、轻盈优美、姿态飘逸、小巧玲珑、俊俏可爱”等,让学生读一读,背一背,用一用,既帮助学生体会“小鸟和树林的快活” ,又丰富了语言,提高了说话能力。我还指导学生运用课后“我会读”中的词语用不同的句式说话。在“作业超市”中,又设计了这样的作业:“用“快活”写句子;抄写课后的词语 ;抄写课文中你认为最精彩的对话;搜集爱鸟、护鸟格言。 “1、教材的前后联系:各位老师,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浙江省义务教育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第六课民歌小调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欣赏了中国民歌中的劳动号子和山歌,初步了解号子与山歌那各具特色的风格与特点,因为有了前两

3、者的学习作铺垫,小调的欣赏与学唱难度可谓“水到渠成” ,也可为下一课中国民歌的综合欣赏作好充分的准备。2、授课内容的安排:这一课主要由欣赏沂蒙山小调和学唱歌曲马灯调两部分组成,我将本课设计为三课时:第一课时:欣赏沂蒙山小调 ,介绍小调的特点。第二课时:结合小调的特点,学唱马灯调 。第三课时:巩固、复习中国民歌小调 。在此,我主要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设想。3、教材分析:小调是中国民歌的一种,通常在劳动休息时、日常生活中或娱乐风俗节庆等场合演唱,曲调优美、流畅。流传在山东的沂蒙山小调是一首新民歌,以优扬的曲调,朴实的语言,歌颂了家乡的美丽与富饶,表达了人们对新生活的赞美和对党,对伟大领袖的爱戴。全曲

4、分起、承、转、合四个乐句,工整、自然,加上衬词和感叹词的运用,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4、教学目标基于以上的分析,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认知目标:欣赏沂蒙山小调 ,了解中国民歌小调的风格特点。(2)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中国民间小调独特的韵味,培养学生对我国民歌的兴趣和爱好,使其对中华民族博大的民间艺术有所了解,进而加强对学生爱国主义品质的培养。5、本课的重、难点及关键点的分析: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的教法是情境教学法、目标导学法、以读代讲法;学法为自读感悟法、合作探究法、读写结合法。在这次说课

5、的过程中,我根据教材的特点以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更是突出了本课的重点,突破了难点。民间的小调对于从小生活在城镇的孩子们来说,尚存在一定的距离。本课重点通过沂蒙山小调来让学生真切体会小调的独特韵味,这也是本课的难点,而突破这一难点的关键在于,创设恰当的欣赏情境,将学生真正带入到中国民歌的世界,通过对比欣赏,切身去体味小调的特点。在学生汇报交流的时候,我始终抓住一个评价原则理解各种兵马俑的类型特点,并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在此基础上,相机指导学生朗读,通过读,把自己的理解表现出来。二、说教法、学法俗话说看花容易绣花难,所以在最后一环节我设计了让学生动手操作,即能

6、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查漏补缺,加深学生对确定物体位置方法的掌握,又让学生发现数学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让学生再次体验探索成功的喜悦。基于以上分析,根据四年级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学生具有丰富想象力和强烈表现欲的心理、生理特点,结合音乐寓教于乐的学科特点,我采用主题综合课的形式进行教学,创设情境,以带着学生们到全国各地的农村去走一走,每到一处,好客的乡亲们都用他们的特产民歌来“招待”大家的方式,从而引导同学们到中国民歌的世界里去游玩一番,其中重点突出对“小调”的欣赏。让学生以游览者、欣赏者的身份,自己去听、去看、去问、去想。具体步骤设计如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二

7、)欣赏小调,切入主题。(三)返程路上,回味音乐美。今天我主要说说第二环节“欣赏小调,切入主题” 。教具准备:录像(或 VCD)、钢琴、录音机。三、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1、介绍活动的内容到中国农村去游玩。 (播放“农村风光”的录像或 VCD)设计意图:学生对新鲜事物总是充满了好奇,上课一开始,变换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创设一定的情境,以视、听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2、观看 VCD(录像), “来到某村落,乡亲们都热情的送上了他们的特产” 。(1)浙江劳动号子拉蓬号子(2)四川山歌太阳出来喜洋洋问:劳动号子与山歌的特点、风格分别是怎样的?设计意图: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络点,由已学的

8、知识入手,从对旧知识的复习导入到对新知识的学习,运用知识迁移法,使得新授内容的渗入更为自然。(二)欣赏小调,切入主题。1、聆听小调,欣赏音乐美。(1)初听(完整)“告别了一个村落,咱们继续前进。忽然,远处传来歌声,听听,唱的是什么?味道似乎”问:有什么特点?设计意图:人们对好奇的事物总是乐于探索的,小学生更是如此。在前面的内容进行到接近尾声的同时,播放沂蒙山小调 ,制造悬念,以“偶遇”的方式引出课题,激起学生想听个究竟的愿望。目的在于 A、让学生对全曲有整体的印象。B、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2)揭示课题,有感情地朗读歌词。设计意图:我们知道,歌词的朗诵有利于统一学生的情感,从歌词

9、体会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有利于学生对作品有具体、直观的了解。2、学唱小调,品味音乐美。(1) 复听让学生选择自己觉得最具特色,最喜欢的一句的来学唱。设计意图: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识谱能力和音乐模仿能力,学习的自主性和有目的性增强,因而,此时的授课内容不拘一格,让学生摆脱问题的束缚,引导学生仔细欣赏,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小声用“Hm”跟着小调哼唱,以体会小调独特的韵味。培养学生主动发掘音乐作品亮点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习惯。为了把课堂真真实实地还给学生,在品读课文前,让学生先自由读课文,找一找圈划出破损水罐情感变化的词语,然后引导学生体会破损水罐的第一次情感,通过抓住“惭愧“”十分惭愧“”

10、“尽了自己的全力 ”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等关键词句的理解,体会破水罐的惭愧自卑,同时通过课件出示“破水罐因为而惭愧。 ”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接着让学生“在文中找出破水罐与挑水工有两次对话,用“画出来,小组合作体会他们的心情。”然后让学生通过语速和语调表现出人物的心理活动,从而内化课文的语言。在学习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不理解的词,这时我鼓励学生自己互相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精神。(2) 由学生自己将所选的一句仔细品味、学唱。(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设计意图:使学生将自己的选择付诸于行动,仔细揣摩,认真学唱,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 教师展示。设计意图:由教师自己带头,将自己融入到学

11、生中去,敢于暴露自己,以此来激励学生,鼓励学生要相信自己能唱得比老师好,以培养学生勇于展示自己的勇气。(4) 分组展示。(录音对比、钢琴伴奏)设计意图:让学生也来过把歌星瘾。(5) 完整欣赏。(全体哼唱)3、鉴赏音乐美。增加欣赏几首小调,由学生讨论小结小调的特点。设计意图:对刚学的知识进行小结,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拓展学生视野,扩大知识面。 马灯调的欣赏为第二课时中歌曲学唱打下伏笔。(三)返程路上,回味音乐美。欣赏中国民歌。设计意图:与第一环节相呼应,使整堂课有着完整的形式美,了解中国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激起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中国民族音乐的兴趣。四、授课时间安排图文结合法:一年级的课文,大都配有课文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无疑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有极大帮助。可以加深孩子们对小男孩心情的理解和放飞小鸟后小鸟心情的理解,让孩子们体会到鸟儿的孤单,从而使他们产生保护小鸟的想法。(一)5-6 分钟。(二)30-32 分钟。(三)2-3 分钟。更多优秀说课稿范文尽在说课稿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