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第二册《一粒种子》说课稿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532047 上传时间:2018-10-1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第二册《一粒种子》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语文第二册《一粒种子》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学语文第二册《一粒种子》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学语文第二册《一粒种子》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学语文第二册《一粒种子》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第二册《一粒种子》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第二册《一粒种子》说课稿(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第二册小学语文第二册一粒种子一粒种子说课稿说课稿一粒种子是一篇老教材,老师们都比较熟悉,由于这是一篇常识性童话,以拟人的手法,用浅显而形象的语言,描绘了种子发芽的过程和所需的条件。课文语言生动活泼,接近儿童口语,是朗读的好教材,因此也被编入了省编教材。 一粒种子全文共九个自然段分为四个部分:第一层(第一节)写粒种子睡在泥土里,春天来了,觉得很暖和。 “暖和”一词暗指温暖的春天到了。说明种子发芽需要温度。第二层(第二节)写种子喝了水觉得很舒服。在泥土里的种子喝到水,侧面说明春天大地解冻,雨水充沛,暗指种子发芽需要水分。第三层(第三至第七节)写种子和蚯蚓的对话,讲春天来了,春风吹着,阳光灿

2、烂。 “我来帮你松一松土,你好钻出去。 ”这些对话,暗中说明种子发芽出土需要空气,也说明蚯蚓松土对种子发芽的好处。第四层(第八、九节)写春天的热闹景象和种子一定要破土而出的强烈愿望。最后一句“啊,好个光明的世界!”写出了种子出土后感到惊奇、兴奋和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全文有四处写到“把身子挺一挺” ,这种拟人化的语言,含而不露,生动有趣,使课文充满了活泼的童趣。但在教学时,我们要注意:这是篇常识性童话,既要讲究科学性,使学生获得一些简单的植物生长的知识,又要注意个要上成常识课,要根据童话的特点,抓住课文中种子与蚯蚓的对话、排比句及最后一句进行朗读指导,读出语气,以读代讲,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课堂教

3、学要重视语言文字训练、基本技能的培养,在训练学生听、读能力之外,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因素进行说的训练,文中有三幅插图,教师要充分利用起来,引导学生想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第三幅插图:教师在讲到“啊,好个光明的世界!”教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说说春天的景色,如能把前几课学过的有关春天的内容综合起来说一说更好,不仅进行了说的训练,又充分领略了春天那种生机勃勃的美丽景象。因此我制订的教学目标是:故事讲了国王得到了一粒神奇的种子,他把种子种在白玉盆里,浇着金缸盛着的水,每天早上亲自把盆子从暖房里搬出去,晚上又亲自搬回来。二年过去了,种子没有发芽。国王生气了,把种子扔了

4、。后来富翁、商人、士兵得到了这粒种子,但种子还是没有发芽。最后,这粒种子被农夫得到了,农夫每天照常工作,没过几天种子开花了,散发出迷人的芳香。1.懂得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获得一些简单的植物生长的知识。2.学会本课的 12 个生字,理解“种子、暖和、舒服、蚯蚓、招呼、松土、泉水、热闹、突然、光明、世界”等词语的意思。3.能用“热闹、也”各写一个句子。4.会正确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种子怎样才能钻出地面。(看起来,这个目标与第一个目标重复,其实不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种子怎样才能钻出地面,不仅仅要学生掌握种子发芽的条件,更重要的是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概括能力。)大纲指出学生在小学阶段应掌握的

5、 2500 个常用汉字,具体要求如下:一年级掌握 430 个,两年级掌握 680 个,三年级掌握 580 个,四年级掌握 450 个,五、六年级掌握360 个。由此可见低段教学以识字为主。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会 12 个生字,理解带有生字的新词。难点是:字音:和(hu)是多音字;挺(tng) 后鼻音,蚓(yn)前鼻音,钻(zun) 泉(qun)三拼音;接下来的环节,我让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为歌曲中的“嘀哩哩嘀哩嘀哩”部分选用合适的打击乐器如:碰铃、沙锤、三角铁等课堂乐器编创伴奏。在此我会展示课堂乐器,让同学们自己选择,自己创作,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和自觉探索的思

6、维空间。下面我会请小组上台进行创作展示,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独立大胆的实践。这同时也是合作学习的表现,既能发挥团结友爱的合作精神,又能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字形:“挺、世”的笔顺;利用关键词:非特异性免疫,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以达到回顾知识点的目的,利用学生对老师本身从不缺少好奇心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对我这个活生生的感冒个体进行免疫方式的辨析,将学生带入特异性免疫学习的情景中。生:我知道后两句诗描绘了山间水畔的美景,写景中寓含丰富哲理,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写的范围,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不同感悟。字、词义:挺,热闹,突然;知识:懂得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在教学中要解决生

7、字重难点,就要求教师重视设计识字环节。字音教学在学生自读课文,预习后检查(包括个别读、开小火车读、齐读)到巩固练习时的复习,生字在课堂中出现频率多,学生的识记就牢。字形教学采用随堂识字,如教“蚯蚓”一词,先给学生看蚯蚓的挂图,介绍它的形状、特点,然而“蚯蚓”两字容易写错,教师可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分析字形,帮助学生记忆。教“蚯”时可说“蚯”字右边是“丘”不是“兵” ,因为蚯蚓没有脚,所以下面没有两点。蚯蚓有时弯弯曲曲像张“弓” ,有时伸得笔直,像竖,所以“蚓”的右边是引。(有的老师会说你这种方法是不是太罗索,用形声字规律来学不是更简单吗?但二年级学生还没有学过“丘、引” 。 “引”字在蜜蜂引路

8、 。一课才学,教师教学时要注意教学内容的衔接。)字义词义的教学也采取多种方法,能通过查字典解决的就查字典解决,能换词语理解词义的就让学生换词语理解。如“突然”换个词,学生很快就能找出以前学过的词语“忽然”与“突然”意思相近。还可以通过比较进行词义理解,如“挺” ,教师可让学生说说下列各句中“挺”是什么意思:这是一挺机枪。教材简析:树叶粘贴画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树叶粘贴画说课稿在四年级上学期安排这样的内容,是结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而进行的,旨在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这部分教材要求贴出形象生动的小动物,是树叶粘贴画中最接进儿童生活的内容。树叶粘贴画说课稿就是这样来的。树叶粘贴画说课稿今天老师

9、表扬了我,我心里挺高兴的。方明挺着胸向前走。种子把身体挺一挺。(做一个动作)通过比较既让学生懂得了“挺”的不同意思,扩大了信息量;还使学生明白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意思。另外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如 “热闹”一词,在字典中的意思是:繁盛活跃的场面,如果这样解释,学生更不易理解,教师可通过排比句教学理解、掌握“热闹” 。教学时,教师问学生春风是怎样唱歌的?,让学生轻声吹着“呼呼”;泉水是怎样唱歌的?“叮咚叮咚响”小鸟是怎样唱歌的?“叽喳叽喳”;你们会唱有关春天的歌吗?请学生唱一唱,接着再让学生分别唱起春风、泉水、小鸟、小朋友的歌,然后到讲台前来大合唱,在这样的情境中;教师随即让

10、学生体会说出讲台前是怎样一种景象。用书上的话说一说;使学生初步认识了排比句的特点,又让学生用“热闹”造句,学生造出来的句子比较具体:国庆节那天,马路上人山人海真热闹啊!开运动会那天,操场上热闹极了啦!有跑步比赛,有跳高比赛,还有拔河比赛。这样让学生动一动,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了“热闹”一词,认识了排比句的句式,出色完成了造句练习,从而达到一石四鸟的教学效果。听完朗读之后,进行朗读指导。(本文是现代文学史上的名篇,感情真挚,意味隽永,文辞优美。由于本文的写作离今天已经久远,学生要充分把握文中的意味情味可能有些困难,所以应当结合作者思想和写作背景,并提示学生诵读宜慢不宜快,认真

11、体会景物描写所蕴涵的思想感情。)课文把一粒种子当作人来写,十分有趣,然而种子在地下的情况,学生是无法直接感知的。为了解决学习上的这一难点,教师要在课前做充分的准备工作,如在玻璃瓶里做种子发芽的实验,指导学生观察。培养学生观察与思维能力,又放缓教学坡度,变抽象为形象,使学生较为直观地看到了种子发芽的些现象,从而能结合课文归纳出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获得科学知识。由于这是篇常识性的课文,因此教师要特别重视实践活动,不仅课前做实验,而且课后应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把一粒种子种在盆里,记载它的发芽过程。实验不仅可以帮助理解课文,而且能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养成通过实践来检验真理的习惯。本课教学可采用逆向思维

12、方式,抓住重点句提契全文,用倒序分析法,疏理脉络,传授、剖析词句,帮助学生体会情感,领会文旨。教学步骤从观察入手,揭示课题,教师出示两只盛有豆种的玻璃瓶,让学生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种子同样在泥里,为什么一粒种子发芽出土了,另一粒仍旧老样子?接着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文中重点句:课文中的哪一句描写种子发芽出土时的情景?出示:种子又把身子挺一挺,眼前突然一亮,啊,好个光明的世界!理解分析这一句,种子突然见到了“好个光明的世界”时心情怎样?(惊奇、兴奋、赞美)文中哪个词表达了“惊奇”?(突然)哪个词说明兴奋?(啊)哪个词含着赞美的意思?(好个) 如果把句子中“突然” “啊”两个词儿去掉,把“好个”换成

13、“一个” ,句子意思有什么变化?让学生读读比比议议,仔细体会这些词的深刻含义。再分析种子发芽过程,教学发芽过程以“把身子挺一挺”为主线,贯穿全文,分析时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然后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加强朗读品赏,让学生把自己当作“一粒种子” ,边朗读边表演、把描写种子“睡、醒、渴、喝、舒服、招呼”等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的情景,形象地表现出来,让小朋友多种感官同时活动,有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得到美的享受。最后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做种子发芽的试验,写好观察日记四篇(种在泥土里、在泥土里醒了、种子发芽了、种子钻出地面)。这样,这堂课不仅完成了学生听、说、读的能力的培养,也完成了写的能力的训练。这课的板书采用图示式板书,(板书略)此板书按照课文内容的顺序逐步演示,以线条表示地面,在地下展开种子发芽的剖面图,每一个“挺一挺”是种子发芽的环节,在环节下面分别指出所需的条件,最后钻出地面,既直观又概括了课文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