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说课稿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530889 上传时间:2018-10-1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说课稿(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小学数学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说课稿说课稿在撰写说课稿时应简要地说明:教法的总体构造及依据;具体采用了哪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理由;所用的教具、学具。教学实践证明,一堂课根据教材特点选用几种不同才教法结合使用,可增强教学效果。下面是为您收集的关于美术家眼中的自己说课稿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一、教材分析1、知识内容:分数与小数的互化。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教学是学生在学习了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后,而对于分数与小数的混合运算该如何做呢?因而必须要全都是小数或全都是分数这样才能进行计算。这节课就在这基础上进行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以及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也让学

2、生总结并掌握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最简分数的特点,能判断一个最简分数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这样就为今后学习分数与小数的混合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体现了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通过习题练习、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积极探索分数与小数互化的规律。3、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能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把分数化成小数。使学生认识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最简分数的特点,能判断一个最简分数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2)能力目标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线段、角和直观认识了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本节课是三角形认识的第二阶段。在学生对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最简分数

3、的过程的参与讨论中培养学生观察、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在找出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最简分数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待知识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4、教学重点: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5、教学难点: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特点。二、教学分析根据本节教材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通过“观图设疑,提出问题,自主探究,总结规律,形成概念,知识运用”等环节,逐步推导归纳得出结论,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以层层引入,导数学新知接受式的学习固然同样给了学生科学概念的结论,却没有给学生一个探索和探

4、险的经历,学生随之失去了培养科学精神、科学观念、科学方法的机会。会发现学生把知识“抛”得很快,究其原因,是学生缺乏对教学知识主动的建构过程。因此,教学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时,对于米、分米、厘米、毫米的进率关系,我们没有硬性灌输,而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经验出发对教师所讲的 1 小格就是 1 毫米,10 厘米就是1 分米,重新加以解释,重新建构起新的认知结构。三、教学思路1、通过请同学回答说出九大行星如何比较它们的大小来激发学生兴趣,提出数学问题;2、结合课堂操练,逐步把握知识的本质,形成认知结构,总结规律。四、教学过程(一)观图设疑,提出问题幻灯片显示出九大行星,请学生说出有哪九大行星?并提

5、出:已知水星、冥王星、月球的直径分别是地球直径的50 分之 19,2 分之 1,3189 分之 869 ,问如何比较它们直径的大小并指出哪个行星是最大的,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学习新课,这时学生的兴趣已被调动。他们就能积极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带着问题学习新课。(二)出示课题,自主探究例 1 把下列分数化成有限小数,如果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将其结果保留三位小数。学生完成后,在视频台上展示部分学生写的作业,然后教师请学生看自己的作业的对错,并纠正。10 分之 7、100 分之 25、2 又 10 分之 6、15 分之6、100 分之 39、1000 分之 73、1000 分之 923、

6、77 分之 7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并提问:(1)把分数化成小数,其结果有几种情况?(启发学生说出有限小数与无限小数)(2)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有什么特点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请学生代表回答,教师适时指导。)更多相关小学数学说课稿推荐:小学数学说课稿秒的认识人教版小学数学说课稿 简便计算人教版小学数学说课稿 四则混合运算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教学是学生在学习了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后,而对于分数与小数的混合运算该如何做呢?因而必须要全都是小数或全都是分数这样才能进行计算。这节课就在这基础上进行的,目的是使学

7、生掌握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以及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也让学生总结并掌握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最简分数的特点,能判断一个最简分数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这样就为今后学习分数与小数的混合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体现了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通过习题练习、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积极探索分数与小数互化的规律。人教版小学数学说课稿 三角形内角和人教版小学数学说课稿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三)总结规律、形成概念通过学生积极讨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学习,既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引导学生总结出:有的分数可以化成有限小数,有的分数不可以化成有限小数,请同

8、学们再看一看什么样的分数可以化成有限小数?什么样的分数不可以化成有限小数?启发学生从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着手。最后总结出: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只含有素因数 2 和 5,再无其它素因数,那么这个分数就可以化成有限小数,否则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例题 2,请把下列小数化成分数,说说你是怎样把小数化成分数的? , , , , , 归纳:(学生为主,教师点拨)1、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 1 后面写几个零作分母。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作分子。2、小数化成分数后,能约分的要约分。常用的因数是2 和 5。 对于小数如何化成分数的题目,课前了解到学生在小学时已学过把小数如何化成分数的方法,因而以学生练习为主,加以操

9、练并巩固,有错误的及时纠正。(四)学会运用,巩固新知反馈练习:将下列小数化成分数:、 、五、全课小结这节课,通过以上环节的教学设计,既遵循了概念教学的规律,又符合六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指导学生观察、引导概括,获取新知;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动口、动脑为主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所获。教学设计说明: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的方法以及总结出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最简分数的特点。学会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为以后学习分数与小数的混合运算作准备。本课首先从问有哪九大行星入手并从数据中如何比较它们的大小,引起学生的好奇和注意,并能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发挥自己

10、的主体作用,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以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为出发点,调动学过的有关知识,让学生亲自参与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推理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联系,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讨论,从中发现能化成有限小数最简分数的特点的规律,并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多个分数与小数的大小比较问题。在学生参与了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推理过程,掌握了互化的方法后,重点放在总结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最简分数的特点上,学生通过练习,归纳总结,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更多相关小学数学说课稿推荐:小学数学说课稿秒的认识人教版小学数学说课稿 简便计算人教版小学数学说

11、课稿 四则混合运算人教版小学数学说课稿 三角形内角和第三个小步骤是认识、体验几秒 首先是认识几秒,设置问题情境:秒针走 1 格就是 1 秒,那么春晚倒计时是从10 开始,那它走了几格呢?重复播放刚才倒计时的情景图,让学生经历 10 秒是由 10 个“1 秒”组成的过程,学习计算几秒的方法。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巩固计算几秒的方法。接着让学生体验几秒。如果不看钟表,怎样知道一件事经过几秒呢,让学生想出估算几秒的方法,如:数数、眨眼睛、拍手等,然后让一个学生跳绳 20 下,其他同学用估算时间的方法估算出跳绳用的时间以及做游戏扳一次手腕用的时间。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估算用的时间,充分调动了学生学生的兴趣

12、,学生能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到估算中,充分体验了持续几秒的时间长短。除此之外,真蒂莱斯基和金农都是用的侧面像,这也具有某种心理暗示的意味。一般而言,在正面像中,美术家可以和观众达成交流,而侧面像则似乎表明画家更愿意自行其是,因而其个性也更加孤僻和鲜明。给学生建立初步的质量观念,使学生知道比较东西的轻重不能单靠眼睛观察,必须用手掂一掂或用秤称一称。数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是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新课开始我便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感受物体有轻有重,引出质量单位,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人教版小学数学说课稿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俗话说,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在活动的一开始我便向幼儿提出“百鸟园”的要求,激起幼儿的兴趣;并在激发兴趣的过程中向幼儿提出更进一步的要求:要仔细观察你认识哪些鸟,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本节我选用了“猜想探究发现引伸”的教学模式来教学。以猜想提出为起始,大部分时间是学生在“动” ,检验质疑发出 1举例质疑发现 2最后引伸。我力求突出学生的“亲历性” ,即知识让学生去探索,规律让学生去发现,结论让学生去归纳,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学力和发展性学力,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不仅掌握规律,还学会数学的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