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的历史起源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529923 上传时间:2018-10-1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联的历史起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对联的历史起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对联的历史起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对联的历史起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对联的历史起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联的历史起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联的历史起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联的历史起源对联的历史起源 对联形式短小,文辞精炼,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诗,是 一种优秀的文化遗产,是一种高度概括和集中的文艺形式, 它讲究对仗工整,遣词典雅,寓意深刻,规格严谨。 对称及平衡,是先民美学观点中最为突出的一点。在 生产工具(打制石器)时便已显示;在文字创造方面,同样显 示着这一审美观。从已发现的公元前四千年的半坡遗址出 土垢陶器上的刻画符号来观察,这些符号也经常成左右对 称。八卦是我国最早的极为规则的、非常讲究对称的刻画 符号。卦象的外形到内涵(从形到质)都体现着“对称”的 审美观。在语言文字的表达上,这种审美观便表现为对偶 句。 文心雕龙有言:“造化赋形,支体必双神理为用, 事

2、不孤立。夫心生文辞,运裁,高下相须,自然成对。 ”对 偶这一修辞手段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并运用的修辞手 段,它和象声是孪生兄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拉祜族地区发生了巨大变化。 1953 年 4 月 7 日,成立澜沧拉祜族自治县,1954 年 6 月 16 日成立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按不同地区社会发展 的情况,于 19521956 年分别实行土地改革或和平协商土 地改革。于 1958 年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对偶不只是简单的字面、词义相配成偶,还要求分量 相当,不能畸轻畸重。其例,不胜枚举: “断竹续竹,飞土、逐肉”(风雅逸篇); 目前,孔子学院在教授汉语的同时还设立了中国文化课程,

3、 学生们对写毛笔字、练太极拳、舞龙或舞狮等中国文化很 感兴趣。 ” “清庙穆兮承余宗,百僚肃兮于寝堂”(神人畅操); “宁为鸡口,勿为牛后”(古今谚); “争鱼者濡,逐兽者趋”(列子);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 相和,前后相随。 ”(老子);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论语); 美国感恩节的由来可以追溯到美国历史的发端,起源 于马萨诸塞普利茅斯的早期移民。这些移民在英国本土时 被称为清教徒,因为他们对英国教会的宗教改革不彻底感 到不满,以及英王及英国教会对他们的政治镇压和宗教迫 害,所以这些清教徒脱离英国教会,远走荷兰,后来决定 迁居到大西洋彼岸那片荒无人烟

4、的土地上,希望能按照自 己的意愿信教自由地生活。 那一年,曹操的父亲曹嵩为避战乱,居住在山东琅琊一带, 其实也就是诸葛亮的家乡。曹操命令泰山太守应劭去迎接 曹老太公。徐州太守陶谦派部下阴平去护送。当时曹家的 辎重有一百多辆车,财富外露,引起阴平及其部卒的贪心, “士卒利嵩财宝” ,结果在华、费这一带杀了曹老太公全家, 其中包括曹嵩的幼子曹德,财货被抢劫一空。然后,阴平 和士卒逃跑。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印的圆明园等资料记录了 当时的情形:居住在圆明园周围、海淀一带的上万民众连 日到圆明园抢劫。局势平息后,朝廷从当地民众手中收缴 回大量文物珍宝。由此可知,圆明园被劫掠焚毁, “主犯” 罪魁祸首自

5、然是英法联军,但那些趁火打劫大发国难财的 国人却是实实在在的“共犯” ,这些“奸民”难逃其咎。从 整个过程看,还需要什么人带路吗?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 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 意。 ”(孙子); 从唐至元末,是回回先民逐步增量移入中国并形成为 民族的时期。回回人在 13 世纪初就与大漠南北的蒙古人有 交往,1203 年铁木真遭袭溃退至班朱尼河饮水盟誓者 19 人 中有回回 3 人,是建立蒙古汗国的功臣。在元代,回族(元 代官方“回回”一词主要被用来指从中亚、西亚、阿拉伯 地区东来的各族穆斯林)被蒙古统治者划入色目人范围(色 目人:元朝统

6、治者对西域包括欧洲各族人及西夏人的总称), 辅助治理国家,社会地位较高,先后有 26 人任中书省宰相, 在行中书省任省臣者有 61 人次,从而奠定了回回民族形成 的有利条件。 属于诗者则有: “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汝无家,何以速我狱?” (诗经); “名余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楚辞); 由此可见,先秦时期的文字甚至口头语,都很自然在 运用了对偶句。但在形式上尚无有意雕琢,刘勰说:“唐 虞之世,辞未及文” 。此后形成骈体赋。进入南北朝后期, 对偶句的运用便已经精雕细琢了。 与刘勰同时的沈约提出“四声八病”的主张之后,诗 歌创作渐趋严谨的格律化,诗歌有了格律要求并越趋严密 精细。在诗中

7、,律诗的对偶句用上了“对仗”一词。 在格律诗形成的同时,词已萌芽、发展,自然而然地 引进了格律,又向着长短句发展。到北宋,词的创作格律 已经十分精熟,只是仍较短小。到柳永和苏轼手中,词牌 陡增,题材面大扩展,表现方式大为丰富多样。词到盛时, 曲已兴起,造语选词,较贴近民众。诗词曲都给对联以极 大的影响。随后的杂言又大量用入对联,除竭力讲究典雅 这外,成为主流的,则是以浅近的文言文或以口语入联, 达到了雅俗共赏的地步,得于在民间扎根,在深入民间的 同时,又从俗语、俚语、谚语、谜语等处汲取营养。 开斋节也是穆斯林自我反省、自我更新、仁慈好施的 日子。开斋节应当更多地想到平日可能被遗忘的老人、亲 友、孤寡和穷人。由于穆斯林是祈求真主赏赐恩惠,所以 首先应当感赞的是真主已经赏赐人们的恩典,并以自己富 裕的条件和施舍给那些需要精神和物质帮助的人以力所能 及的援助。通过一次成功的尔德节日,个人、家庭和社会 都将在真主的绿荫下提高一个精神阶梯。 假如说对偶句是对联的原质,那么它是在诗歌、骈赋 中孕育而成的,是不断经吮吸诗、词、曲、赋的乳汁而成 长。特别是深入民间后,融合谜、谚、俚、俗语等,成为 一种上至宗庙、朝庭、下达至卑、至秽处所都能使用的文 学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