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参与网络游戏价值及危害的反思(斯琴图)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650983 上传时间:2017-09-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少年参与网络游戏价值及危害的反思(斯琴图)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青少年参与网络游戏价值及危害的反思(斯琴图)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青少年参与网络游戏价值及危害的反思(斯琴图)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青少年参与网络游戏价值及危害的反思(斯琴图)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青少年参与网络游戏价值及危害的反思(斯琴图)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青少年参与网络游戏价值及危害的反思(斯琴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少年参与网络游戏价值及危害的反思(斯琴图)(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青少年参与网络游戏价值及危害的反思斯琴图(锡林郭勒职业学院信息技术工程系网络中心,内蒙古 锡林浩特 026000)摘 要:针对当前矫治青少年过度的网络游戏行为收效甚微的现状,分析了观念缺失、策略不当及社会道德等诸方面的原因。认为社会影响对青少年精神空虚,价值观念模糊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提出澄清对网络游戏的认识,促进理论成果向教育实践转化,建立公正合理的社会秩序,整饬全社会的道德风尚,增进社会各阶层的互信和良性互动,是从根源上解决网络游戏不当参与行为的必然选择。关键词:网络游戏,青少年,社会道德,态度变化自从互联网尤其是网络游戏问世以来,因其主要参与群体是正在接受各级各类教育的青少年学生,网络

2、游戏对教育教学构成了前所未有的威胁和冲击,程度之深,力量之大,范围之广,时间之久都是人们始料未及的,因此,与网络游戏的较量和抗衡就成了教育和社会工作者的棘手课题。从已经公布的材料来看,绝大部分的人都把大学生休学、退学、不能如期毕业 1、青少年学生价值观扭曲异化 2,大学生出现的各种孤独症 3、抑郁等心理疾患以及道德水准下降乃至违法犯罪 4归咎于网络游戏,好像在网络游戏诞生之前这些现象根本就不存在一样。相应地提出的一些应对措施和思路也不外乎强化对网络游戏商家的监管,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5,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咨询等等,类似的口号已经喊了好几年,不但人们期望的那种网络游戏无人问津,

3、国人网络文化修养空前提高的现象没有出现,倒是越来越多的成年、少年儿童都纷纷涌入游戏大军,更有众多潜在的游戏玩家跃跃欲试,随时可能投入网络游戏的洪流之中。姑且不论是既有的措施和方法不当还是从未得到真正实施,事实却是网络游戏成瘾问题愈演愈烈,不良网络行为预警频发。所有迹象都表明,我们针对网络游戏采取的各种措施收效甚微。如果把人们与网络游戏的较量比作一场战争的话,为什么这个旷日持久、耗资巨大的战争最终以失败告终,综观战争的全程,不难看出我们在应对网络游戏的威胁时存在诸多失措的地方,可以说从战争的发动到战略的部署及战术的选择都犯了“兵家”的大忌,从战争的开始即注定失败的结局。本文仅从几个方面对此进行分

4、析和阐述。一、对青少年参与网络游戏的观念缺失在分析网络游戏对青少年影响的时候,过多地强调了网络游戏对人的消极影响,虽然在阐述网络游戏的作用和价值时,很多文章都不失客观公允的言辞,认可网络游戏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重心却不离开对网络游戏的批驳和指责,字里行间透露出对网络游戏的忧虑和敌意。由此可见,关心青少年健康发展的人们无疑是将网络游戏看作敌人,将网络游戏与正常的学习生活视同水火。他们的潜在假定是,参与网络游戏必然成瘾,成瘾则产生一系列危害身心健康和社会秩序的严重后果,因此对网络游戏如临大敌。为了孤立“敌人” ,一些人千方百计地诟病网络游戏,列举其消磨意志的弊端,历数它诱发暴力的罪行,谴责它诲淫

5、诲盗的隐患,而青少年游戏玩家却对此置若罔闻,仍然对网络游戏情有独钟。教师、家长苦口婆心的劝说未见成效,而他们想阻止的事情却愈演愈烈,这不能不让致力于改变这种状况的人们反躬自省,究竟是自己对青少年参与网络游戏所持的观念偏离了事情的本质,还是青少年学生顽固不化,忠言逆耳。我们想让大学生远离网络游戏,把时间和精力主要投入学习知识和塑造品格上来,至少不要因为网络游戏而虚度光阴,荒废学业,这确实具有与网络游戏争夺注意力资源的性质,以能否最大限度地获取受众的关注和参与为胜败的标准。但并不能就此将网络游戏等同于有你无我,非此即彼的不共戴天的仇敌。试图改变青少年的网络游戏行为,实质上是在努力促使他们的态度发生

6、变化,让他们从对网络游戏近乎狂热的喜爱变成不那么喜欢网络游戏了。这个改变态度的过程涉及三个方面,两个方面是人,即作为认知者的青少年网络游戏参与者和试图改变青少年对网络态度的教育者,一个方面是事物,也就是网络游戏本身。这恰好是海德提出的态度变化的平衡论结构,个人对事物的态度跟他(她)与另外的人对该事物的态度及他(她)与另外的人的关系密切相关 6。具体地说,如果青少年网络游戏玩家对说教他们的人持正面的情感评价,而劝说的人对网络游戏的态度是否定的,为了实现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青少年应该也对网络游戏产生负面的态度,贬低或敌视网络游戏,相应地减少参与网络游戏活动,控制上网玩游戏的教育收到效果,可惜的是,

7、青少年并未像人们所期望的那样,从喜爱网络游戏的态度转变为憎恨网络游戏的态度,而是以对试图影响他们的教师、家长产生否定的态度来维系态度的平衡模式。与网络游戏的惊险刺激,引人入胜,想象丰富,花样繁多,规则明确,竞争公平等特点相比较,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显得异常枯燥乏味和空洞虚假;各地近乎雷同的教学模式也许对一部分学生是最适合的,但丝毫没有考虑到那些不适应这种模式的学生的需求,而网络游戏恰好发现了现行教育的这一漏洞,他们开发出来的游戏形式多样,内容不断创新,无论内倾的还是外倾的,也无论活泼好动的还是安静沉稳的,不管你是勇武好斗的还是文静儒雅的总能找到一款适合自己的游戏。相反,我们的教育恰恰没有做到这一

8、点,大部分不适应现行教学模式的学生都被排斥在外围,在网络游戏大肆招兵买马的当口,教育却在离亲叛众,自外于广大受众。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味地贬低网络游戏,乃至将它看成敌对的一方,不仅无法达到预期目的,还会损坏自身的形象。如果还坚持认为传统教育是王道正统,学生无论如何都应该听命于教育的安排,而网络游戏是乱臣流寇,终将千夫所指,不病而死,这将是闭目塞听,夜郎自大的做法,无疑大错特错。对待网络游戏,我们应该采用辩证的方法来看待,既承认它在青少年认知能力发展与人格社会化中不可或缺的作用,也要看到青少年迷恋网络游戏的心理和社会原因。在客观深入地分析、研究网络游戏产生强大诱惑力原因的同时,还要认真反省我们在

9、教育模式,教学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为什么青少年的学习动机没有娱乐动机那么强大,为什么有些青少年学生在父母、老师等多方面压力下仍对网络游戏不离不弃,而对关系到自己身心健康和前途命运的事情无动于衷,这些都提示我们要深入探讨青少年沉溺网络游戏的内在的深层次的原因。二、引导青少年参与网络游戏的策略缺失从国内近几年研究与网络游戏有关的文献数量看,即使达不到汗牛充栋的程度,用蔚为壮观来形容也毫不夸张。在学术界,常规教育与网络游戏之争烽烟四起,号角连声,硝烟弥漫,一些专家在重量级期刊上运筹帷幄,指挥若定,从战略部署到战术实施面面俱到,志在必得,成竹在胸;在现实生活中,网络游戏一路高歌猛进,势如破竹,所向披靡

10、,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倒是疲于应付,一筹莫展。这一方面说明,国内的某些科研机构严重脱离实际,为科研而科研,不是为解决现实问题而研究,大多数对策停留在理论层面,可操作性极低。这种纸上谈兵,躲在书斋里自娱自乐的状况,跟迷失在网络世界中的瘾君子没有本质的区别;即便其中有一些独到的见解或是具备一定可行性的建议,也会因为提出者人微言轻,纵然有机会发表在报刊杂志上面,也很快就被文山会海淹没,或者束之高阁,难得一见。在社会科学领域,很多科研成果与具体政策的实施毫不相干,发号施令的不懂教育规律,深谙教育规律的无权制定政策,结果是理论和想法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实际行动还停留在石器时代。就目前我国的研究现状来看,比较集

11、中研究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领域主要在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而能够终其一生专注于某一个课题的专家少之又少,我们的专家往往是这里热门就写几篇跟这有关的文章,那里成了国际学术界的新宠,又迅速调转方向,把另外一个课题收揽在自己名下。这就造成许多学科都有人涉足,但大多数又都是浅尝辄止的局面,看起来文章一大堆,都停留在介绍国外研究成果的水平,对现实没有太大的指导意义。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娱乐观,合理地选择娱乐放松的方式不是一两句话所能奏效的,是一项复杂艰巨的劳动,在现有许多学校实施的量化管理体系中,这样的工作难以衡量,可能还会受累不讨好,教师做这些工作还不如办班补课来的实惠,因此一些建议和举措到了具体的教

12、学环境中就销声匿迹了。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估方法,也使得纠正青少年不正确网络行为的建议和措施难以落到实处。很多学校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归属到一个部门开展,在收到一点成效时都认为是自己的功劳,而绩效不佳时又互相推诿,谁也不愿承担责任。有些时候工作是在上面来检查时才应付一下,如果遇上偏爱文字材料和数据报表的主管部门,干脆就什么也不做,到检查和验收的时候拼凑材料就可以交差的,就会出现更多的敷衍搪塞的现象,即使再有效的方法也难得落到实处。最可怕的是,有些人打心底里就没有认真处理和彻底解决网络游戏对青少年和大学生的消极影响的动机,这个问题越是久拖不决,他们就越有存在的价值,这样他们就经常有文章

13、可做,不断的有钱可赚,一旦问题得到解决还可能威胁到他们的饭碗。例如,一些所谓的网瘾戒除机构,似乎在寻找一种状态,让他们的“治疗”既能显现出一定的效果,又不会痊愈,就像笑话里说的,有的警察既要抓小偷,又不能把小偷斩尽杀绝是一个道理。针对上述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首先应该建立学术成果后期效应评价制度,严格执行论文、专著的实用性标准,杜绝发表一些无关痛痒、无病呻吟的文章。杂志和期刊要对来搞认真审核,严把“关系稿”和“名人稿”的关口,不能因为投稿作者名头大,就不考虑其稿件的质量,或者因为作者名不见经传就对其来搞不屑一顾。其次,要规范相关部门的考核评估工作,要让真正的行家里手来评价网络行为教育和矫治工

14、作,摒弃对报告材料和数据的迷信。还要注意加大科研成果在教学实践中实施的力度,虽然有些观点还需要经过检查验证才可能证实是切实可行的,但不能因此就纸上谈兵裹足不前, “只摸石头不过河” 。三、社会道德现状对青少年参与网络游戏的影响一个社会的精神追求和行为方式是一个完整的系统,青少年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是这个系统中的子系统,而绝非一个独立的体系。姑且不论网络游戏应该“严禁”还是“驰禁”的问题,仅就把矫治网络游戏成瘾的对象锁定在青少年和大学生身上就大错而特错了。在一些人看来,现在我们的社会被网络游戏搅得一塌糊涂,而大中小学生是最先溃败的防线,于是便千方百计地加固青少年学生这道堤坝,以防网络洪水四处

15、泛滥。如果说青少年的行为和信仰出现了偏差,那也是整个社会失序的一个集中的反映和缩影。在学校,学生耳闻目睹的各种弄虚作假现象不胜枚举,从学生身上谋取暴利的事也时有发生;在社会上,政绩夸大,数据注水,执法犯法,权力寻租等诸多现象虽然不是普遍存在,但已经严重影响到青少年学生对整个社会的信心,虚伪浮躁拜金等不良风气在社会上蔓延,社会整体道德水平尚待提高,却仅仅要求学生们独善其身,无异于“病人不吃药,反而给没病的人开方” ,是根本不会收到效果的。校园是社会的缩影,学生的行为失范,法律意识淡薄都是从社会上习得的。只要成人社会存在不择手段的无序竞争可以规避惩罚,践踏制度和法律等而没有受到制裁的现象,加强对青

16、少年的法律教育就无济于事。在现实生活中,弱势群体的利益就是班杜拉实验中的充气娃娃,看到成人侵犯充气娃娃的儿童会模仿成人的攻击行为,青少年自然会效仿生活中侵犯弱势群体利益的做法,如果没有比他们更弱的群体,他们只能在网络游戏中对虚拟的人群实施攻击,因此暴力血腥游戏受到追捧就不足为奇;现实生活中有对公权力的滥用,网络世界中青少年道德意识的弱化则在所难免;若官场中形形色色的潜规则和权钱交易、权色交易大行其道,那么青少年参与残忍、黑恶、色情网络游戏将不足为奇。社会分配不公是导致青少年迷茫空虚的根本原因。既得利益集团的群体及其子女无需拼搏,自然能从体制获得其他人可望而不可及的好处,想逃都逃不掉;普通民众苦苦追求的目标到头来多半是水月镜花,遥不可及,想要也得不到。行业之间的巨大差异也带来的社会不公也不容忽视,能跻身某些垄断行业,即使才疏学浅也并不影响升迁和发迹;沦落到靠自己打拼的地步,即便用尽浑身解数也于事无补。因为社会不公使得大部分社会成员被边缘化,尽管努力也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自身的价值难以实现,因对前途没有足够的信心,才放弃现实的努力,转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