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书笔记5000字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501462 上传时间:2018-10-1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5000字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5000字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5000字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5000字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5000字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5000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国演义读书笔记5000字(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国演义读书笔记三国演义读书笔记 50005000 字字三国演义读书笔记 5000暑假里拜读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匪浅。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 名著。 三国演义刻画了近 200 个人物形象。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其中有庸 主献帝刘禅,气量狭隘的周瑜,忠厚的鲁肃,勇猛的张飞,重义的关羽, 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 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等等,无不个个极尽其态.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虽有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 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 。 。在三国中,我最佩服的人是关羽,他不但武功好

2、,而且人也好。在跟曹操打仗时,他因带着二嫂,所以才假装投降。其实他还是一心想找到刘备,保护好二嫂的。等到他得到一匹“赤兔马”时,便立即骑着这匹“赤兔马”又去找刘备了。”这句话不无道理。周 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 书中还有上百个人物、无数的军事谋略, 加上作者本身借着历史人物, 来阐述忠、教、仁、义、爱的道理,更是深中人心。它写的庸主献帝、 刘禅,无能之辈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刘璋,气量狭隘的周瑜, 长厚的鲁肃, 勇者张飞、 许楮、 典韦, 下至因行间而贻笑千古的蒋干, 无不个极其态。其中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 雄人物。在三国演义中,诸葛

3、亮与司马懿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两位人物, 他们分别为两国的重臣, 且皆深谙韬略, 通权知变, 可谓当世之奇才, 而诸葛亮更是智慧的化身。在与司马懿交手之前,他运筹帷幄中,决 胜千里外,帮助刘备建立蜀汉基业,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论才干,论智慧,诸葛亮较司马懿略胜一筹,可二人功业却相反。司马懿作为诸葛亮的第一对手出现,正是因为他的坚忍不拔、锲 而不舍,最终使诸葛亮的北伐大业惨遭失败,死于五丈原,死在跟司 马懿的对抗当中。对这么一个非常顽强的对手,别人恨他还来不及,但诸葛亮却很 欣赏司马懿,对他另眼相看。在司马懿还没有正式出场,大显身手的 时候, 诸葛亮就称赞:司马懿 “乃世之英雄” 曹操评价刘备是英雄,

4、 。是慧眼识英雄;诸葛亮评价司马懿是英雄,也是慧眼识英雄。诸葛亮以“千古第一贤相”的美誉流芳百世,他一生不怕曹操, 不怕孙权, 当然更不怕周瑜、 夏侯之流, 这些人他全不放在的眼里, 唯独将司马懿视作他的真正对手。那么,诸葛亮为什么这么看重司马懿? 因为司马懿在性格上没有巨大缺陷,他不像曹操、周瑜,这些人 都有突出的性格优势,同时也有明显的性格隐患,像曹操性格多疑, 周瑜气量狭小。这些性格缺陷,易于被人把握,在真正的战争中,容 易受到致命的攻击。虽然司马懿没有太大的优势,但是也没有太大的 缺点,所以谁碰上这种人都会觉得非常难以对付。诸葛亮“六出祁山” ,表面上看似乎算无遗策,攻无不克,战无不

5、胜,但最后他也没有消灭司马懿率领的曹魏军队。我们看到,诸葛亮一直打胜仗,甚至让司马懿在上方谷险些丧命。但最终司马懿还是保存着实力,还是没有被打败。诸葛亮好像胜了, 但从来没有大胜,没有彻底地胜;司马懿好像败了,他却也没有被彻 底打败,因为他始终是有实力的。在魏蜀两国长期对峙中,正是司马懿的坚忍不拔才一次一次地阻 挠了诸葛亮的北伐大业,从而成为诸葛亮战略上和战术上的真正对 手。作为对手,最让诸葛亮头疼的就是司马懿的那股软磨硬抗的劲 儿。司马懿采取的战略决策是:战略上防守,战役中固守。他坚信自 己最后会赢,所以从不担心在战争中一次又一次地输。司马懿对付诸 葛亮的战术就是:你来硬的我就来软的,你进攻

6、我就守,你撤退我就 追,反正我粘着你。所以, “六出祁山”形成一种僵持的局面。在这 个僵持阶段里,由于诸葛亮神机妙算,司马懿屡战屡败,但又屡败屡 战。司马懿总是不会败到一败涂地,总是能够保存自己的实力,继续 跟诸葛亮抗争,打持久战。当然,这种战术跟司马懿的性格大有关系。司马懿的性格虽然没 有什么可挑剔的, 但至少有一点很明显, 就是他的多疑, 特别地多疑, 在这点上他很像曹操。正因为他多疑猜忌,所以办事非常谨慎。尤其 是碰上诸葛亮这样的对手的时候,他更是极其小心谨慎,极其多疑多 虑。其实,多疑并不一定就是缺点,有时它可以成为一个优点,前提 条件是多疑要建立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但是从司马懿的具体

7、表现来 看,他的多疑有时并没有真正建立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有时小心谨 慎到了过分的地步,这样就不免贻误战机。最典型的就是“空城计”一战。古人说:三国演义可以大概把繁多的人物以及之间错综庞大的干系处置处罚的恰到利益,便是由于作者在用笔上不但有实写、虚写、详写、略写、插叙、倒叙,另有作者接纳了沿线索来记叙的文学伎俩。 三国演义的主线索便是蜀汉政权的创建以及死亡直至三分归晋的历程,此中有穿插有支线索。如,赤壁之战时期,作者是从刘备、孙权、曹操三条线索来睁开叙述的。而这三条线索有互有接洽,不会在一个章节之中只叙述一条或两条线索,如许交错举行,就会让读者感触很连贯,而不是只读一条线索的冗长与乏味。“料事

8、者先料人。”要预 料一件事情,首先要预料一个人,要充分吃透一个人。诸葛亮是个聪 明人,他的对手司马懿也是个聪明人,所以诸葛亮才能神机妙算,算 定司马懿不敢贸然破城。所以, “空城计”的故事,不仅表现出诸葛 亮的智高和胆大,也不仅表现出司马懿的多疑与谨慎,同时也表现出 司马懿的过人智慧。更重要的是, “空城计”故事还表现出司马懿的 战略决策,他决不轻举妄动,不轻易涉险,一门心思为了保存实力以 便跟诸葛亮软磨硬抗到底。诸葛亮两大军事战役南征取得成功、北伐受阻于司马懿。诸葛亮北伐出兵六次,多次无功而返。虽然诸葛亮在北伐中算无 遗策,多次打败了司马懿,但却没有彻底打败他。诸葛亮北伐最大的 难题是粮食。

9、蜀军的粮食要通过千里栈道运输到战争前线实在非常困 难。所以,时间利于魏不利于蜀。虽然诸葛亮认识到这一形势,但却 没有从战略方针的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然而司马懿认识这一形势, 采取了软磨硬抗的战略决策,最终活活拖累死诸葛亮。所以说:诸葛 亮是战术高手,司马懿是战略高手。诸葛亮赢得一场战役,却输掉整 个战争。所以军事上司马懿略胜一筹。诸葛亮在内政上是最为世人称道的。在蜀地原刘璋的基业上靠法 治的严明,一系列务农、息民政策使蜀国积蓄了与曹魏抗衡的实力。在刘备死后,他能继续推行联吴抗曹操是非常的明智之举。而司马懿呢,著名的曹操大规模军士屯田,是由于司马懿的倡议 而创办的。司马懿在主政时期更大兴军屯,

10、广开漕渠, “百姓大悦” 使 为统一中国打下良好的基础。应该说诸葛亮面对的困难、事情比司马懿艰难得多,复杂得多, 所以内政方面诸葛亮略胜一筹。 在刘备死后,蜀国人才逐渐凋敝。军事后备人才唯姜维而已,诸 葛亮出师表中提及的文臣,并未做出什么能扭转或延续蜀国的事来。北伐时,有人曾推荐素有战功的魏延和吴懿,诸葛亮不听,任用马谡 不当致使兵败。应该说蜀国曾经的人才济济的局面功在于刘备,而非 诸葛亮。司马懿在世族垄断政权的社会中,提拔了不少出身低贱但有能力 的人才担任军政要职, 如后来作战有功的大将邓艾、 石苞, 都出自 “草 根” 。从用人方面,司马懿所胜应说已非一筹了。从事实上讲司马懿实现了统一中国

11、。所以我认为司马懿较诸葛亮 更强一些。 而在三国演义中,我最欣赏的就是曹操了,虽然为了突出刘备的仁 义,他被写成奸诈之人,但他的军事才能仍然没有被抹杀.他在几年的 东征西战中,占领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连少数民族都臣服于他,他 是三位君主中最有才干的,魏也是三国中最强盛的,他奠定了魏国的 基础,后来晋国才能统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 对于人才的求贤若渴,也是曹操值得欣赏的地方,曹操为了选拔 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据封建德行和门弟高低任用官吏的标准,提出 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于公元 210 年下了一道求贤令.曹操在 令中一开始就总结历史经验 ,指出现在天下未定,正是求贤最迫切的

12、时刻.他希望在他左右的人不要考虑出身,帮他把那些出身贫贱而被 埋没的贤才发现和推举出来,只要有才能就予以重用.后来,曹操于公 元 214 年和 217 年又下了两道求贤令,反复强调他在用人上“唯才 是举“的方针.他要求人事主管部门和各级地方官吏在选拔人才上,力 戒求全责备,即使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也没有关系,只要真有才能就行. 经过一番努力,曹魏集中了大量人才,当时各地投奔到曹操门下的人 很多,形成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的盛况. 曹操的成功不仅因为他的杰出才能和善于招揽人才,还在于他有着豁 达的胸襟和广阔的胸怀.在赤壁的惨败之后,曹操并未一筹莫展,而是 笑着说了一句“今北方仍由我所据“,并且三次大笑展

13、现出他对待挫折 的乐观态度.曹操同时也是个很有文学情趣的人,喜欢作文赋诗,即使 大战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许多诗作都是乐府中的名篇. 赵子龙-当之无愧的三国第一名将 赵云开始跟随公孙瓒征讨,后投靠刘备,当阳长阪坡恶战,赵云 几进几出,杀得曹军闻风丧胆。保护刘禅和甘夫人安全脱险。刘备入 西川,赵云随诸葛亮、张飞等人沿江而上作为援军,为平定益州做出 了贡献。刘备死后,赵云跟随诸葛亮北伐,子龙单骑退追兵。为蜀汉 立下赫赫战功。在演义中,赵云英武潇洒,武力超群,数次成为孤胆 英雄,被刘备赞为“一身都是胆” ,是深受我国民众喜爱的小说人物 之一。如果说魏国在三国里智谋最强,一点也不为过。曹操的用兵堪称举世

14、无双,司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两个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点:曹操多疑,司马懿太过阴险。再说蜀国,首当其冲的必定是伏龙:诸葛亮。他那过人的机智,娴熟的兵阵,无不让后人叹为观止。还有像凤雏:庞统:姜维: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认为都不如孔明。吴,一个占据三江六郡的国度,能算得上是有谋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时期的周瑜就熟读兵书,精通布阵。在三国演义中,赵云以一个浓眉大眼,阔面重颜,相貌堂堂 的英气少年形象出场, 他一登场即和河北名将文丑大战, 救了公孙瓒, 曾和多名三国名将对战,冲锋陷阵未尝败绩,长坂坡救阿斗时,连续 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智取桂阳时,更是展现了他过人的机智和出 众的谋略。随诸葛亮吊

15、祭周瑜时,因赵云带剑相随,吴将无人敢动诸 葛亮。汉水救黄忠时,让魏国名将张 A、徐晃心惊胆战,不敢迎敌。刘备去世之后,曹魏五路犯蜀,赵云把守阳平关,一将当关,万夫莫 开。七十几岁时仍为蜀军前锋,阵前力斩被作者称为“有万夫不当之 勇”的西凉大将韩德一门五将。三国演义中刘备为汉中王时封赵云与关羽、张飞、马超、黄 忠等五位将军为蜀汉的“五虎上将” ,五虎将之名因此成为人人朗朗 上口的三国勇将代名词。而赵云又有许多机智应变、忠君为民的出色 表现,因此在三国演义中的赵云,其形象是文武双全、近乎完美 无缺的。 关云长,他集忠于君,善与友,正义,武力,智慧,勇气,毅力, 大志于一身。他集骄傲,狂妄,轻敌,自

16、大于一身. 关羽的忠,惊天地,泣鬼神。“身在曹营心在汉”流芳千古。书 中记载:我想:刘备的志向是远大的,他的行动也是迅速的。他只要找到了目标,就全身心的投入了,不怕任何艰难险阻,都要达到目的。“曹操素爱云长武艺人才,欲得以为已用,所以待之甚厚。读一本名著,感受当时文字的美妙和文化的博大精深,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三国演义读书笔记,欢迎阅读,希望对你能够提供帮助。更多资讯尽在读书笔记栏目!随着我们日渐长大,有时也总会答应朋友的事,但我们总会不放在心上,只觉得这是朋友的事,耽误一下没关系。其实当你对朋友说:“对不起,我忘了。 ”的时候,朋友心中不仅仅着急,更有气愤,很有可能不再是朋友了。” 虽如此,仍未能得关羽之心。后有人叹曰:“奸相枉将虚礼待,岂知 关羽不降曹。” 关羽的义,惊天动地。说到黄忠,曾经和五虎将之首关羽大战过,他不但刀法挥舞如风,箭法更是了得,一箭就射中了关羽头盔上的红缨,关羽大吃一惊,折马便回。后来,真心投奔刘备,后又被诸葛亮用激将法,一举就夺下了定军山、天荡山,大败魏军,真是人老刀不老啊!“华容道,捉放曹”众所周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