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总结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496970 上传时间:2018-10-1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xx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xx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xx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xx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总结(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XX 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总结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总结XX 年,我局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在省局、市委和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监”的工作方针,严格市场准入,强化日常监管,适时组织开展食品安全监督检查、监督抽查、专项整治、不合格后处理等各项工作,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违法行为,督促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基本保证了我市食品加工环节质量安全。现将我局 XX 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总结如下:一、基本工作开展情况今年以来,我局紧紧围绕省局和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突出工作重点,全面落实食品安全监管各项工作。严格按照“公开、公正、公平、便民”的

2、原则开展生产许可工作。截止目前,全年共受理 178 家 221 份申请材料,168家企业取得了 193 张食品生产许可证(其中:新获证 128张,换证 58 张,换证变更 7 张)注销食品生产许可证 93张。对我市四家乳制品生产企业积极开展重新审查工作。配合兄弟地市完成省局下达的对我市食品监督抽查任务。全年对 610 家次企业的 1113 个批次的产品开展了市级监督抽查,合格 1042 个批次,合格率%,较去年同期提高了个百分点。全市系统共出动人员 8651 人次,检查食品生产加工企业 4572 家次、添加剂生成企业 42 家次、食品相关产品 190 家次,普查建档食品加工小作坊 260 家。

3、组织开展了“双节、” 、调味料、肉制品、春季食品、调味面制品、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沙琪玛、酒类、 “中秋、国庆” 、含油脂食品、食用油、速冻食品等专项检查。开展了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活动。办理各类食品违法案件 86 起,涉案金额 万元,责令整改企业150 家,取缔非法加工黑窝点 17 个。一年来,经过全市系统广大食品监管人员的共同努力,监管能力和素质普遍提高,食品生成加工企业的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进一步增强,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进一步规范,产品抽查合格率进一步迈上了历史新高,违法生成行为得到了有力打击和有效遏制。基本保证了全市加工食品的质量安全。二、采取的主要措施(一)领导

4、重视 适时安排布置。在年初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会议上,对全年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统筹作了安排,明确了工作重点,把乳制品、肉制品、酒类、粮食加工品、食用油等作为重点整治产品;把有不良记录企业,有过监督抽查不合格企业等作为重点检查企业;把原料进货验证、生产过程控制、产品出厂检验、添加物质使用等作为重点检查环节。加强对企业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七月份,市局又召开了全市系统食品安全工作会议,会上,何局长作重要讲话,要求各单位要从形势与任务、认识与态度、作风与制度、方法与机制、总结与创新五个方面切实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二)严格行政许可,提高准入质量。在生产许可工作中,严格许可程序,严

5、格审查标准、确保审查质量。严格按照审查细则和审查通则要求进行材料审核、现场核查等,发现问题不整改到位坚决不予通过。积极指导帮助四家乳制品生产企业重新取得生产许可证。组织召开审查员会议,对前期审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对以后的审查工作提出要求,采取对审查员考试等措施,督促其掌握相关知识,提高审查质量。截止目前,共受理 178 家 221 份申请材料,168 家企业取得了 193 张食品生产许可证。(三)强化日常监管,深入开展监督检查。一是按照市局印发的年度管理计划要求,积极采取措施,制定年度检查计划,严格区域监管,认真落实责任,有重点的开展监督检查,并将检查信息录入动态监管系统;二是部分县(市)

6、区局一把手带队,组成督查小组,深入企业进行督查督导;三是市局不定期的对县(市)区局有关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并及时反馈检查信息;四是督促企业建立和完善各项质量管理制度,严格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五是加强对食品加工小作坊的监管,普查建档小作坊 260家;六是加大食品违法案件查处力度,规范企业依法生产行为。共出动人员 8651 人次,检查食品生产加工企业 4572家次,普查建档食品加工小作坊 260 家,责令整改企业 150 家,办理违法案件 86 起,涉案金额万元,取缔非法加工黑窝点 17 个。(四)组织开展专项整治活动1、组织开展“瘦肉精”专项整治。 “瘦肉精”事件报导后,我局迅速启动食品安全

7、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紧急动员稽查执法、检验检测、食品监管等部门工作人员 60 余名,于 3 月 15 日晚 21 时在获嘉县局召开现场会,对全市以猪肉为原料加工食品企业迅速开展清查,当晚抽取 12 家企业的 22 个批次的产品,连夜送省质检院检测,检测结果全部合格。根据新乡市“瘦肉精”专项整治实施方案精神,认真落实长效监管机制。2、开展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活动。为严格落实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部署,我局成立了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印发了实施方案,组织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张贴国务院九部委公告 3560 余张、专项整治宣传标语 14860 余份,发送短信布置基

8、层监管人员了解染色馒头、毒豆芽事件、硼酸有关知识等 50 余条。对调味面制食品、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馒头、饮料、方便面、罗丹明 B、糕点类食品等开展了专项检查,抽取 80 家企业的 121 个批次的样品,送至指定的承检机构检验。共出动人员 3700 人次,检查食品生产加工单位 2533 家次,移交司法机关非法添加案件 6 起。(五)强化法律法规宣传和培训,提高企业守法意识。一是市局分别组织召开了乳制品、肉制品、小麦粉、方便面、调味面制品、小磨香油、月饼等行业企业负责人会议,组织学习有关法律法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分析当前食品安全形势,开展典型案例警示教育等。二是开展了“质监大讲堂”普法进企业

9、活动,组建培训小组、制作培训课件,培训企业 3 家,参训职工 200 余人。三是基层局分辖区召开企业负责人会议,通过请地方政府有关领导,聘请有关食品专家、律师授课等形式对企业进行培训,培训人员 460 人次;新乡县局、封丘县局、延津县局等还对企业化验员进行了培训。四是开展“质监邀您看企业、食品安全大家行”活动 28 次,邀请社会各界代表 290 人次,通过电视台、报刊宣传报道 21 次。通过宣传培训,强化了企业的主体责任意识,提高了守法自觉性。(六)强化乳制品及含乳食品企业监管。一是对我市4 家乳制品企业重新进行了核查;二是对问题乳粉进行了彻底清查、清缴。三是要求乳制品企业从原料进厂把关、生产

10、过程关键控制、产品出厂检验等环节严格自查,认真落实主体责任,对购入的生鲜乳和原料乳粉要批批进行三聚氰胺检验。四是明确了市检测中心每周对乳制品企业进行抽检,对企业购入的生鲜乳、原料乳粉加强监督检查,按不少于所有批次的 15%进行抽检,有效规范企业的合法生产行为。(七)开展监督抽查与不合格后处理工作积极向市政府争取食品监督抽查专项经费,下达季度监督抽查计划,组织开展监督抽查工作。共抽查 610 家次企业的 1113 个批次的产品。对 55 家企业的 60 个批次不合格产品进行了整改后处理。三、几点基本做法:(一)严格落实区域监管责任制我局积极探索食品安全监管运行模式,全面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把

11、全市划分为 51 个监管责任区,明确了监管区域、监管责任和监管人员,做到定人员、定职责、定区域、定企业,严防出现监管漏洞和监管盲区,落实长效监管机制。(二)强化督查督导,保障工作的有效落实一是今年我局由副处级领导带队,抽调分管科室工作人员和食品审查员组成 8 个督查组,采取座谈汇报、查阅文档、现场检查、情况反馈等形式对各县(市)区局食品监管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督导,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有关县(市)区局。二是凡主要工作召开会议进行专题部署,明确要求和完成时限,对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通报,通报采取的形式有:飞信信息工作平台;开会的机会等;三是定期编发食品监管动态,通报各县(市)区局食品企业检查情况和食

12、品监管信息报送情况。据统计,今年共发布各类通报及信息达 50 余条,编发食品监管动态 10 期。(三)以监督抽查为手段,督促企业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是食品监管的一项重要手段,也是发现食品安全隐患的一条重要途径。我局十分重视食品监督抽查工作,一是积极配合协助兄弟地市到我市开展抽查,无论任何兄弟地市到我市开展抽查活动,我局都热情接待,委派专人全程陪同其开展抽查活动,对一些无正当理由不配合抽查的,还派出执法人员强制其配合抽查,得到了兄弟地市的广泛好评。二是积极协调市政府,争取食品抽查专项经费,适时组织开展市级食品专项抽查活动,县(市)区局也积极争取抽查经费,开展抽查工作,共抽查了 610 家次企

13、业的 1113 个批次的产品。三是依托监督抽查工作,对食品企业进行监督检查,督促企业强化内部管理,完善质量控制体系,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四)后处理尝试新举措,服务企业受好评我局在监督检查后处理工作中,积极探索新举措。以“服务企业、提高产品质量”为工作目标,旨在全面落实省局后处理工作的各项工作要求。将后处理工作中的质量分析会前移至企业生产现场召开,组织有关专家组成帮扶小组深入企业与企业面对面交流,共同探讨造成不合格的原因,形成“现场分析查找不合格原因、现场制定整改措施、现场指导其落实整改”的后处理工作新机制。今年以来,我局举办肉制品、小麦粉、饮料等产品质量分析会 7次,成效显著,受到企业的热烈欢

14、迎。四、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一)食品生产企业的不断增多,与监管人员力量相对薄弱的矛盾比较突出,监管任务十分繁重,再加上食品监管文件多、检查多、督导多、上报材料多,疲于应付,日常工作和特色工作的正常开展难度较大。(二)部分企业质量意识淡薄,自律意识差,缺乏社会责任感,再加上从业人员文化素质较低,需要持续地进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的宣传培训,切实增强企业主体责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三)食品添加剂的种类繁多,在使用中千变万化,需要加强食品添加剂方面培训,尤其是复合添加剂的问题。(四)食品安全标准还不甚健全,部分食品还没有国家标准,现有标准中有些安全指标还没有列入必检项目,标准滞后现象还时常出现,

15、给监管工作带来不利影响。五、XX 年食品安全工作重点及建议1、进一步强化企业的主体责任意识,抓好宣传和培训工作,增强企业的质量安全意识和依法经营自觉性。2、强化内部人员培训教育,提高监管人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监管水平。3、加大监督检查和监督抽查力度,研究潜规则,治理潜规则,严查企业添加物质使用,规范企业依法生产行为。4、继续保持高压态势,严查一批违法生产企业;打击一批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行为的经营户;曝光一批抽查出现严重不合格的企业,取缔一批生产假冒伪劣食品的黑窝点。5、我市食品企业较多,品种较全,突显监管力量薄弱,监管技能不足,建议增加监管力量,对监管人员增加培训次数,丰富业务知识,提高监管技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