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清华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发言稿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495784 上传时间:2018-10-1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年清华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发言稿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xx年清华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发言稿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xx年清华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发言稿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xx年清华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发言稿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xx年清华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发言稿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年清华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发言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年清华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发言稿(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XX 年清华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发言稿年清华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发言稿感怀母校培育恩 牢记责任赴远航在清华 XX 年夏季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发言今年,学校分别在八里台和津南两个校区举行毕业典礼,材料学院和金融学院的首届毕业生参加典礼,这体现出学校的新变化。然而,不论是新的校区布局,还是新的学科布局,都多有不完善的地方。在此,我代表所有在校师生向出校同学郑重承诺,我们一定秉公尽能,把南开发展得更好,让同学们更加为之自豪。尊敬的各位老师、来宾,亲爱的亲友们、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来自化工系的博士毕业生张如范。能够作为本届毕业生的代表在此发言,我感到非常荣幸。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全体毕业生,向精心培育我们

2、的母校,关心指导我们的老师们,朝夕相处的同学们以及在背后默默支持我们的亲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两周前,我接到学校老师的邀请,让我在这次毕业典礼上发言,我对此深感荣耀,却又惶恐不安。为了准备这次发言,我历经数次挑灯夜战。昨夜寒蛩不住鸣。为做发言稿,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朦胧。此时此刻,回首凝望,这些年,我们一起生活过的清华园,有欢乐、有抱怨、也留下了诸多的遗憾。我们享受过清华餐厅的美食,领略过名家大师的风采,欣赏过新清华学堂的高水平演出,参加过激烈万分的体育比赛,感受过取得突破时的欣喜若狂,也许还谈过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我们吐槽过各种与奖学金挂钩的考勤,抱怨过高强度的“一二九”排练

3、,牢骚过我们的后勤服务,体验过课题不顺时的彻夜难眠,承受过中期考核时的痛苦煎熬,也经历过论文写作时的挑灯夜战。然而,不管是快乐,还是痛苦,在清华园里的这些年,我们的身心得到了成长,我们的能力得到了锻炼,我们的视野和境界得到了扩展。所有的经历,转眼成为回忆,在这即将离别的时刻,我们又怎能不难舍难分,留恋忘返?我们每个人的研究生生涯都是不轻松的,甚至可以说异常煎熬的。今天是六月的最后一天,你们的研究生生活也即将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数年的学海泛舟,终于迎来了收获的时刻。在这里我代表全校师生,向即将授予学位的 331 名博士生, 2242 名硕士生表示衷心的祝贺,对你们在学期间为学术、为学科和为学校所

4、做的贡献表示衷心的感谢!陈吉宁,男,汉族,1964 年 2 月出生,吉林梨树人,1984 年 4 月入党,1998 年 4 月参加工作,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环境系统分析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工学博士,教授。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在 20xx 年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欢迎阅读。你做,或者不做实验,课题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读,或者不读 paper,文献就在那里,不来不去;你写,或者不写论文,数据就在那里,不挪不移;你赶,或者不赶进度,导师的任务就在那里,不离不弃;你愁,或者不发愁,毕业的要求就在那里,不高不低;你听,或者不听我发言,毕业就在这里,我们终将离去。眼看周围同龄人的孩子已经

5、老大,而我们很多读研的哥哥尚未娶,姐姐还待嫁,白天被论文搞得愁眉苦脸,晚上偶尔还挨顿爸妈的责骂。有时候真想说:哥读的不是博,是折磨;姐读的也不是研,是辛酸!折磨也好,辛酸也罢,哪个人的破茧成蝶不是经历了痛苦煎熬、汗泪交加?以我而言,XX 年,我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保送到清华大学化工系,师从魏飞教授,开始了五年的博士生涯。五年过得非常不容易!因为课题不顺,我连续两年春节都是在实验室度过。XX 年,有长达半年的时间,我经常通宵达旦地做实验,却得不到任何进展。我常常在三更半夜的时候跑到东主楼前的小树林里面徘徊散步,寻找原因。那个时候,我还给自己写一首小词来鼓励自己,叫做苏幕遮-科研小生记事:读文献

6、,做实验,夜以继日,双颊洒热汗。暂将此身献科研,学海无涯,长途路漫漫。常失败,淡然看,苦中有乐,悲喜何须念。磨剑尚需待十年,这才几时?继续埋头干!就是靠着这样的坚韧与努力,在魏飞老师的指导下,我终于取得了多项重要的科研突破,比如做出了世界最长的碳纳米管,在世界上首次发现了宏观尺度的超润滑现象等,并因此获得了四项国际会议大奖等多种荣誉和奖励。同学们,今天,你们就要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在这离别的时刻,我想同大家谈谈“厚积薄发、久久为功”这个话题,这是我们做人、做学问、成就事业应该具备的重要素养和品质。回首这段往事,我深深地认识到,在清华求学的过程中,不经历这些刻骨铭心的日子,你可能永远无法真正理解

7、清华校训中“自强不息”的深刻含义。正是在科研这条艰苦的道路上不断的坚持,才铸就了我们今天的凤凰涅、浴火重生。而人生的道路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如果要问清华给了我们什么,我们可以说清华给了我们一流的导师,一流的科研平台,一流的学习环境,也给了我们非常优秀的校友资源。但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母校给了我们自强不息这种宝贵的精神。当今后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会自信地拍着胸口喊一声, “天空飘来五个字儿,那都不是事”!“你可以一无所有,只要你的精神还在” 、 “我们可以经历失败,但我们不会失败” 。上海交通大学 117 年的历史便是对坚守、梦想、奋斗和成功的最好演绎和诠释。然而,除了自强不息,清华

8、更教育我们要“厚德载物” ,没有了厚德,我们怎么可能在今后的人生路上走得正,走得稳,走得远,在这即将离别的时刻,再没有任何东西能够像拥有一份厚德更能让母校对我们放心,能够让我们一辈子都肩负起“清华人”这个沉甸甸的“标签” 。在经过五年的博士生涯训练和思考后,我选择继续从事科研。今年九月份,我将赴美国斯坦福大学做博士后。在我即将正式将科研作为我的职业的时候,有几个问题却常常在我的心头萦绕,令我为之深思。99 年前,1916 年的 6 月 28 日,张伯苓先生做“毕业训词” 。他说:“此次为最后致辞于诸君之日,斯不能不举其较大而易识者,为诸君将来出校做事的基本。 ”伯苓先生所说的这个为南开毕业生“

9、出校做事的基本”是什么呢?他说, “我所望于诸君牢记而守之终身焉者无它, 诚之一字而已!”为什么伯苓先生如此重视这个诚信的“诚”字呢?他诠释说, “诚之一字,为一切道德事业之本源,吾人前途进取应一以是为标准。事出于诚,即无不成,偶败亦必有恢复之日。聪明人每好取巧,取巧而得巧,则处处思取巧,终至弄巧成拙,聪明反被聪明误,事后悔恨已无及矣!”联想这三位被撤销学位同学的教训,伯苓先生说的真是一语切的,入木三分。当科研正在成为一种职业、甚至逐渐变得世俗化的时候,我能否永远地将兴趣和追求科学真理放在第一位,将其作为一项神圣的事业,不断探索,并为之付出毕生的努力?当我选择研究方向的时候,我是选择一些时髦的

10、热点还是选择虽然冷门但涉及国计民生重大需求的方向?当我研究的是一个冷门课题,虽然意义重大,但却难以申请经费、难以出成果的时候,我能够耐得住寂寞,选择坚守吗?假如我手握千万科研经费,我能够做到恪守国家法律和学术界的伦理,坚持不贪污、不挪用、不浪费用纳税人血汗钱得到的科研经费吗?假如我是一项涉及争议的重大项目的评审专家,我会坚持自己的专业判断和价值取向,不媚权、不媚俗、不为金钱所动,顶住压力,坚持说真话吗?这些问题都很沉重,任何轻率的回答都是肤浅的,我只能用今后的行动写出自己的答案。大学毕业既是一个终点又是一个起点。现在,同学们要去到一个新的工作岗位、一个新的环境、陌生的人群。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技能

11、,能否经得起社会实践的检验,还有另一份试卷在等待着大家去完成。文凭不等于水平,学历不等于能力。学以致用,才能在社会这所大学中获得认可。老师希望大家目标远大,以开放的胸襟和旺盛的进取心,拥抱新的挑战,不断学习,不断修炼,提升我们的人生和专业,飞翔到新的高度。请记住:任何事都是可能的,只要你愿意投入足够的智慧和汗水。其实,何止是做科研,对于我们这些毕业生,不管我们今后从事哪个职业,我们都需要思考类似的问题。如果我们无法改变环境,我们是否可以做到选择坚守?坚守信念,坚守良知,坚守努力,坚守正确的价值判断。下面给大家分享一首定风波:莫听乱耳扰目声,何妨一笑且前行。不违良心不做假,谁怕?一身正气度平生。

12、风云变幻要读懂,警醒。坚守信念不盲从。且看前方萧瑟处,管它风雨与阴晴。最后,我以一首蝶恋花结束今天的发言:毕业之时思绪翔。千言万语,难以诉衷肠。五年时光匆匆过,酸甜苦辣俱已尝。峥嵘往事皆难忘。恩师同窗,此情永珍藏。感怀母校培育恩,牢记责任赴远航。我的发言完毕。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 XX 届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共同见证 3219 名硕士研究生和622 名博士研究生顺利完成学业。首先,我代表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向毕业生同学们表示最热烈的祝贺!我以我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所有的挫折和困难都是暂时的。如果说自己都觉得自己要做的事情不会成功,这个世界上就没人相信它会成功,那么这件事情也不会成。坚持一下,咬咬牙就挺过去了。贵在坚持。同学们,在这个崇尚创新的伟大时代,毕业只是你们人生的新起点,并将引领你们走向无限可能的广阔世界。最近公布的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纲要提出,到 2020 年我国要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 2030 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 100 周年之际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实现科技进步,需要创新;推动社会进步,需要创新;创造美好的人生,也更需要创新。关于如何让未来比今天更加的光辉灿烂,我想与同学们谈一谈创新,作为对同学们的勉励和期许。再次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