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滉及其风俗画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56491600 上传时间:2018-10-13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7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韩滉及其风俗画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韩滉及其风俗画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韩滉及其风俗画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韩滉及其风俗画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韩滉及其风俗画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韩滉及其风俗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韩滉及其风俗画(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韩滉及其风俗画,风俗画,风俗画是人物画中的一种重要的绘画题材,是以描绘人们的社会日常生活为主要内容的。风俗画作为一种独特的民族绘画形式产生于民间艺术的土壤之中,因而与大众的精神生活和审美需求格外贴近。真正意义上的风俗画则是始于两晋,晋明帝就画过杂人风土图。但从两晋到五代,这类作品还不是很多。宋代封建经济的发达,尤其是城市和工商业的繁荣、市民文艺的兴起,使人物画的主题、题材范围和表现手法比唐、五代有明显的变化和拓展,广大市民对表现自己日常生活的风俗画也有了较强的消费需求和能力,这就使平民市井乡村生活成为重要的表现对象,风俗画也成为了世俗化的宋代人物画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部分。,风俗画的审美价值及其意

2、义,风俗画的表现对象是社会风俗,其范围主要是城市风貌、农村景象和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它的创造者们往往从各自不同的视角来选择描绘的主体,他们的作品既有对广阔的社会风貌的宏观描绘,也有对社会各阶层日常生活细节的具体写照,这些具有浓郁民族风格和地域民俗色彩的绘画,以生动细致的笔触描绘出一幕幕极具民俗气韵的生活场景,使作品获得了一种不可替代的美学品格,表达了画家各自不同的审美理想与追求,也给后世留下了一笔极其珍贵的财富。 1.认识社会风貌的价值 2.了解特定社会阶层生活细节的价值 3.雅俗共赏的审美感染力。,认识社会风貌的价值,风俗画就其描绘内容而言,以一切现实人物的生活场景与日常生活情感为主,无论以

3、这些内容为描绘对象的绘画形式为何,它所反映的内容只有一个,那就是现实中以人为主的社会风俗,包括人们的生活场景,以及一些社会风貌。在这一层含义上,可以说,风俗画为我们了解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世界打开了一个窗口,将我们未知的前人的世界生动形象地呈现在了我们的面前。风俗画在表现其内容的时候,主要以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为主,其反映的内容富有真实的生活气息,它描绘的人物通常都要求具有真实感,包括人物的形象、表情、心理、衣着,以及人物生活可以存在的环境。而人类的生活环境总是处于变化之中,所以,那些被描绘在画布上的人物、生活、环境就具有了历史性,这就决定了风俗画不仅有艺术的审美价值,同样也还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

4、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还有后来出现的一些以描绘街景市肆生活贸易等繁荣景象为主要内容的风俗画作品,可以说它们基本上都立足于宏观上对所描绘的场面进行细致地描绘,最可贵之处便是善于以宏大的场景广泛深刻描绘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可以说在反映社会现实的深刻,真实、典型方面,在中国绘画史上是相当突出、极具价值的,了解特定社会阶层生活细节的价值,从远古时期开始,原始先民就给我们描绘了他们的各类生活场景,其中有对奴隶主、封建君主贵族举行的祭祀、宴饮等活动的大场面的描写,也有日常生活里农耕、收获、捕鱼、打猎等小事件的描绘,但是更多的注重的是画面中的对一些细节的描绘,很多虽然只是很简单的线条的勾勒,但是却为我们今天

5、了解当时人们的生活境况提供了大量丰富的信息。宋代的风俗画作品在反映对象的社会属性上、在表达人物内心的复杂性上、以及在构图能力上的成就,都是极为突出的,也正是这种平民化的风俗人物画,突破了以往以帝王、圣贤、嫔妃为主的人物画局限,摆脱了“鉴戒贤愚”的人物画传统,几乎对市民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所涉及,其表现田家婴戏、耕织货郎、七夕夜市等题材的作品,更是被后世固化为传统绘画中表现太平盛世的永恒题材。,雅俗共赏的审美感染力,历代风俗画家的创作往往植根现实,以反映社会风俗世象为主体,极为市民阶层喜爱,多以人们喜闻乐见的绘画形式出现于市民生活的各个角落,虽然很多时候它并不是以主流的艺术形式出现,但是却从未停止

6、过自己发展的步伐,尤其到了宋代,它的艺术魅力极大影响着画院的绘画创作乃至整个社会的审美取向,在当时的社会形成雅俗并举的艺术氛围。风俗画的创作者们正是基于他们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和生活细节的明锐观察,用他们独特的表现方式表现社会习俗,人民生产、生活状况,进行自己的创作,从而给我们留下一幅幅经世不朽的名作。虽然画中的场景已经离我们十分久远,但是直到今天,我们在欣赏这一幅幅佳作时,心里仍然会涌动着许多感动和震撼,为作品体现出的画家对社会生活观察的细致入微和非凡的艺术表达能力所深深地折服。,民族特征,风俗画作为一种绘画种类,它不仅在汉民族中流行,而且也流行于其他少数民族中;不仅描绘了中国的社会生活,而且也

7、描绘了部分外国的风土人情。虽然在历代的风俗画作品中体现不同民族的作品不是很多,几乎只是出现在特定时期,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目前所拥有的这些为数不多的作品中看我国古代风俗画创作的民族性特点。,作者简介,韩滉(723787) 唐画家。字太冲,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他是唐代宰相韩休的儿子,在唐德宗时期历任宰相、两浙节度使等职,封晋国公。擅画人物和畜兽,以绘田家风俗和牛羊著称。,唐代韩滉 田家风俗图,田园风俗在韩滉绘画中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且成就显著,开创了田园风俗画的先声。与初盛唐画家热衷于富丽典雅、雍容华贵的人物画和鞍马画不同,韩滉将绘画题材转向农家生活的拓展,舍鞍马而求诸于牛羊,舍贵族宴乐声色而求诸于

8、田家风俗景物,表现出其“哀民生之多艰”的忧民意识和深切的济世情怀。考之画史,韩滉绘画题材极为广泛牛羊、人物、风俗、杂画,无所不能。但正如夏文彦所言,韩滉虽“画人物牛马极工”但“尤好图田家风俗”。,宣和画谱说韩滉画牛“落笔绝人”;1对于其牛畜画,陆游谓之有生难见之“尤物”,2赵孟頫称其为“稀世名笔”、金农叹为“神物”;又有清代画家钱维成将韩滉与韩幹并称为“牛马专家”。3五牛图是韩滉在牛畜画方面巨大成就的最有力的证明。,韩滉丰稔图,广大农民百姓一起生活、劳动的过程中,韩滉不仅有机会了解民风民俗和农民的喜怒哀乐,也有机会对田家风物进行细致的观察体验。因此,他以反映农民和农村生活为主的田园风物作为其绘画的重要题材就是十分自然的事情。韩滉简朴的生活作风与当时上层贵族的奢侈风气大不相同。当时的贵族阶层穷奢极欲,仆马豪华,宴游崇侈,追声逐色,举手之间耗资百万,而韩滉从生活到思想到艺术精神都反对世风时尚,保持着独立清醒的态度。韩滉的田园风俗画的内容极为丰富牛、羊、乡村风景、田家农事、风俗集社、村童农夫只要与农民和农村生活相关的内容都应有尽有。韩滉深入农村生活,其田园风俗绘画大都作于安史之乱前后的战乱时期,真实地反映了战乱年代农民生活的艰辛,体现了他对广大苦难民众的深深爱意和同情。由此可以看到韩滉倡导农耕积粟、劝世重本返朴的的思想和关心民瘼、“哀民生之多艰”的忧民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科普读物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