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2007】246号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6490725 上传时间:2018-10-1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银发【2007】246号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银发【2007】246号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银发【2007】246号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银发【2007】246号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银发【2007】246号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银发【2007】246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发【2007】246号(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建立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建立 涉农贷款专项统计制度涉农贷款专项统计制度的通知的通知 银发2007246 号 2007.7.25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 支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各银监局,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 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为全面、完整、系统地反映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发放情况,为国家 制定政策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信息支持,中国人民银行和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决定建立涉农贷款专项统计制度(以下 简称制度,详见附件)。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制度自 2

2、007 年 9 月份实施。请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行、 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以及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 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总行于 2007 年 9 月 25 日 之前向人民银行总行第一次报送涉农贷款专项统计数据,数据时间属 性为 2007 年 6 月 30 日。自 2007 年第 3 季度开始,于每季后 25 日内 报送。 二、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 心支行以及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国邮 政储蓄银行总行向人民银行总行报送“全科目”人民币、外汇季报的时 间自 2007 年第 3 季度开始由原定的每季后

3、18 日内调整为每季后 25 日内报送。 三、涉农贷款专项统计指标为新增的“全科目”季报指标。自第一次报 送起,各行即应将原有的“全科目”人民币、外汇季报数据与新增的涉 农贷款专项统计数据生成同一数据文件后报送人民银行总行。 四、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及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 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要对制度实施情况进行跟踪了解,加 强数据质量监控和统计分析工作。对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应对 措施、质量监控办法等情况,要及时与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沟通,有 关材料以传真方式报送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 银行业各级机构按照制度要求向人民银行报送数据。人民银行 总行及分支机构采集和汇总涉农贷款数

4、据后,与银监会及其分支机构 进行数据信息共享。 请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 支行,及时将本通知转发辖内各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城市 信用社、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信托投资公 司、租赁公司。 附件: 涉农贷款专项统计制度 一、制度说明 (一)为全面、完整、系统地反映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发放情况,为国家制 定政策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信息支持,依照金融统计管 理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令2002第 9 号发布)的规定,特制定本统计制 度。 (二)涉农贷款专项统计涉及三类统计报表:采集类报表、辅助类报表 和汇总类报表。采集类报表由本制度规定的

5、银行业金融机构填报,辅 助类报表由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填报,汇总类报表由人民银行总行根据 采集类报表和辅助类报表汇总生成。 采集类报表包括农、林、牧、渔业贷款情况统计表,农户贷款情况统计 表,农村企业及各类组织贷款情况统计表,城市企业及各类组织涉农 贷款情况统计表等四张报表。分别反映各类涉农贷款的规模、产业类 型、期限、信用形式、风险状况等。 辅助类报表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信息统计表, 由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填报。人民银行总行可根据该表提供的信息从征 信系统中查询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数据,并以此生成涉农贷 款汇总情况表的相关数据。 汇总类报表为涉农贷款汇总情况表。该表在采集

6、类报表、辅助类报表 的基础上汇总生成,主要反映涉农贷款的各层次构成情况以及农村中 小企业贷款、农业综合开发贷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扶贫贴 息贷款等情况。 (三)采集类报表报送要求。 1填报机构和报送渠道: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 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将本行全国和分省(自治区、直辖市)涉农贷 款数据填报人民银行总行,其分支机构将辖内涉农贷款数据报送人民 银行当地分支机构。 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汇 总辖内城市信用社、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 合作银行、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等金融机构填报的涉农贷款数据后报送 人民银行总行

7、。 2频度:季报。 3报送时间:每季后 25 日内。 4报送方式:填报机构按照金融统计监测管理信息系统内设的指标编 码和规则生成数据文件(详见本制度四、指标编码及指标校验关系)后, 通过 modem 或者人民银行内联网邮箱报送。 5报送数据属性:填报机构每季末的涉农贷款余额。 6币种:分人民币、外汇两类。报表中人民币栏(A、B、C 栏)填报人民 币涉农贷款余额;表中外币栏(D、E、F 栏)填报外汇涉农贷款余额,币 种属性为美元合计。 (四)辅助类报表报送要求。 1填报机构和报送渠道: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行、营业管理部、省 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根据本制度所述的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 业判定标准

8、(见下文)确定相应的龙头企业范围,并收集相关信息后, 填写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信息统计表后报送人 民银行总行。 2频度:季报。 3报送时间:每季后 25 日内。 4报送方式:以人民银行总行下发的 excel 模版填写报表后,通过人 民银行内联网将报表传送至“统计数据统计司总行 PBCpbc“。 5报表文件命名规则:报表文件名应为“L101省(自治区、直辖市) 地区代码数据日期(8 位)xls“。以人民银行济南分行为例,其报送 的 2007 年第二季度山东省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信息统计表文件 名应为:“L10116000020070630“。 (五)相关概念。 1贷款:指报

9、告机构发放的各类贷款(含直贴现、买断式转贴现和金融 租赁)。 2短期贷款:指报告机构所发放的各类贷款中合同期限在 1 年以内 (含 1 年)的贷款。 3中长期贷款:指报告机构所发放的各类贷款中合同期限大于 1 年的 贷款。 4正常类、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贷款:指根据贷款风险 分类指导原则(银发2001416 号文印发)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 员会关于推进和完善贷款风险分类工作的通知(银监发200322 号) 的相关要求进行的各项贷款分类。 5农业:本制度中除农、林、牧、渔业贷款项下包含的农业贷款专指对 农作物种植业的贷款之外,其他部分所说的农业均是涵盖种植业、林 业、畜牧业和渔业等产

10、业的大农业。 (六)本制度由人民银行负责解释。 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关于下发涉农贷款专项统 计制度补充说明的通知 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调查统计研究部,各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 城市中心支行调查统计处,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 业银行计划资金部(管理信息部、科技部、资产负债管理部、信息中心、 财务部)、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经营发展部: 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建立涉农贷款专项 统计制度的通知(银发2007246 号文)下发后,部分机构反映在执 行中存在一些问题。为进一步明确部分指标的判定和执行标准,增设 部分校验关系,我司拟定了涉农贷款专项统计制度补充说明(见附 件

11、),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请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调查统计研究部,各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 (首府)城市中心支行调查统计处将本通知转发至辖内各城市商业银 行、农村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企业集 团财务公司。 附件:涉农贷款专项统计制度补充说明 二八年一月十八日 附件: 涉农贷款专项统计制度补充说明 一、现行一、现行涉农贷款专项统计制度涉农贷款专项统计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涉农贷款专项统计制度(以下简称制度)下发执行后,部分机构反映在执行 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填报机构对部分指标在理解和执行上存在偏差,手工统计工作量大, 数据准确性难以保证,校验关系与制度要求不

12、一致等问题 一是混淆“承贷主体所属行业”和“贷款实际用途”按照制度要求,农林牧渔 业贷款、支农贷款等指标应严格按照贷款的投向和实际用途进行分类和归属,而部分填报 机构根据贷款承贷主体所属行业而不是按照贷款实际投向进行分类 二是混淆“农林牧渔业贷款“与”支农贷款“前者为承贷主体直接从事农业生产活 动的贷款;而后者指并不直接从事农业生产仅提供对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的支持, 部分填报机构错误地将二者划等号,有的把应归入“支农贷款”的农产品加工贷款、农业 生产资料制造贷款、农用物资及农副产品流通贷款等归入了农林牧渔业贷款,有的将应归 入“农林牧渔业贷款”的归入了“支农贷款” 三是混淆“农户”与“

13、非农户”填报机构对农户的认定口径不一有的填报机构以户 籍所在地为标准区分,将户籍地位于农村区域的居民户都视为农户,误将户籍在农村但长 期居住在非农村区域的居民户以及户籍在农村的机关、团体、学校、企事业单位的集体户 也计入农户,扩大了农户贷款统计范围;有的填报机构以所从事的行业为标准区分,即认 为只有从事农业生产的居民户才算农户,错误剔除了农村个体工商户,缩小了农户贷款统 计范围;还有的填报机构未剔除居住在城关镇行政管理区域内的住户或未将居住在城关镇 所辖行政村范围内的住户纳入农户统计口径等 四是混淆“农村区域”与“城市区域”部分填报机构将注册地位于县及县级市城区 的企业贷款排除在农村区域统计范

14、围之外还有部分位于地级市及市郊的填报机构对农村 区域和城市区域界定不清,或将企业客户全部认定为农村企业(及各类组织),或全部认 定为城市企业(及各类组织),未按制度执行 五是混淆“农村企业贷款”和“农村企业涉农贷款”“农村企业贷款”应填报发放 给注册地位于农村区域的企业的所有贷款,一些填报机构只填报了农村企业的农林牧渔贷 款和支农贷款,除此之外的贷款未予填报 六是混淆“农产品加工”与“其他加工”制度规定农产品加工贷款中仅包含农 副食品加工贷款、纺织加工贷款、木材加工贷款和中医药加工贷款四类贷款有的填报机 构将其他不属于上述四类的其他制造业贷款归入了农产品加工贷款 七是手工统计工作量大,数据准确

15、性难以保证目前只有部分填报机构依据信贷管理 系统编制涉农贷款统计报表,但由于填报时信贷管理系统中的贷款用途信息登记不规范或 依据的是承贷主体所处行业信息,导致数据提取不准确;大部分填报机构主要依靠手工编 制,大多指标数据需根据贷款台账(档案)逐笔手工统计,从基层网点逐级汇总上报因 部分贷款登记用途不明确或档案资料不全,部分填报机构存在简单按会计科目划分或匡估 等人为因素 八是部分金融机构校验关系与制度要求存在不一致之处部分金融机构因对制 度中个别指标理解存在偏差,自行设置了部分校验关系如有的金融机构要求制度 中的“农林牧渔业贷款”(13 F01,3000,F1D000000)等于贷款按行业分类

16、中的“A.农、 林、牧、渔业”(12D02,2002,F12H10000)混淆贷款按行业分类和按投向分类;有的金 融机构因混淆“农村企业贷款”和“农村企业涉农贷款”,设置校验关系“1.1.1农村企 业短期贷款”(13H03,3202,F1F111000)=“1.1.1.1其中:农林牧渔业贷款”( 13H04,3203,F1F111100)+“1.1.1.2其中:支农贷款”(13H5,3204,F1F111200), 农村企业中长期贷款和农村各类组织贷款也设置了与其中项之和相等的校验关系,导致农 村企业及各类组织贷款数据偏小 二、明确几点原则二、明确几点原则 (一)对企业及各类组织贷款所属区域的判定制度要求以注册地作为区分贷款 所属区域的标准对于企业贷款,“注册地”是指企业营业执照中登记的住所,对于各类 组织贷款,应以各类组织所在地作为区域划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