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649005 上传时间:2017-09-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重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注重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富县南教场小学 张萍【摘要】根据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题的课堂学习方式。因为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所以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教学中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关键词】阅读兴趣 主体能动性 质疑解疑 独特见解 学习氛围现代社会已进入充满挑占与竞争的时代,未来的世界需要有创造新能力的人才。面对时代的挑战,新大纲提出了新的主旋律:“发展与创新” 。语文教学必须立足于“促进学生发展” ,为他们终身学习、生和工作奠基基础,必须培

2、养学生的创造力。而阅读教学是语文中的重要环节之一。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为达到这一目的,教师要激励学生全身心地、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一、 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美国哈佛大学心里学家詹姆士曾用实验证明,通过激发兴趣,人的积极性甚至可以增加 34 倍。有人推出了这样一个描绘性公式:学生的学习成绩= 能力 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 。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 。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设置悬念,激发兴趣,这确实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秘方。兴趣在阅读教学中非常重要。有兴趣,阅读会变成悦

3、读,无兴趣阅读就变成苦读,甚至会变成死读,在阅读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方法很多,开端引趣就是其中一种。上课一开始一趣引入,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教师要把课堂教学变成一种向知识奥秘探索的活动,甚至是秘密的探究活动,一开课把学生兴趣勾起来。一节课的开端实在太重要了,它如同在战争中选择一个突破口一样,辉煌的战果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要提高阅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开端时的兴趣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包括:教师要有富有激情的教态、语言激发学生的情趣:诸如创设情境、开展竞赛、巧设问题、电教手段的使用等等。如我在识字教学中,

4、通过编字谜、找识字规律,让学生在生活环境里识字。通过识字比赛,让孩子把字写工整、美观,从而激发了学生学汉字、写汉字的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写字习惯。在阅读教学中,精心设计发展“台阶” ,精心设计指导环节,让学生独立思考,感悟理解,并注重朗读指导,引导学生读出感情,培养学生的语感。通过课本剧表演,使学生把自己的阅读感悟通过绘声绘色的表演再现出来。既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思维、想象、创新能力。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内驱力被极大地激发起来,产生极强的学习动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能够表现出超常的勇气、毅力和智慧。二、注重培养良好的阅

5、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种阅读,既在主动,愉悦在气氛中进行,又能在遇到问题时,排除困难,坚持达到阅读的目标。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为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身受益。在小学阶段,就要下气力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主动克服阅读困难的习惯;使有用工具书的习惯及勤于阅读的习惯等等。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能自己去读书并有所获。教师要十分重视对学生阅读的培养。比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一是学生对周总理不太熟悉;二是人们自发地聚集到长安街送别总理的感人场面学生没有亲自经历,这对他们理解课文内容有一定

6、难度。我校一位老师在课读课之前,让学生从报刊上收集有关的资料和图片,并在课堂上充分利用这些材料,课上的非常成功。学生有了这种习惯,对于学习其他课文,就会主动查找相关资料,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学好课文,也为将来收集,整理信息打下基础。三、做到“四个动” ,发挥主体能动性语文标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必须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具体落实新课程的这一崭新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让他们在课堂中积极有效地“动”起来呢?1、动脑:就是阅读

7、教堂首先要激活学生的思维,让思考性学习始终扎根于我们的课文课堂。阅读教堂中要让学生真正“动脑” ,教师提出的问题就要有“思维性” ,要能真正抓住学生的心思,能引起学生“集体思维过程” 。比县镇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在教学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时,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介绍指南针。但李老师并没有直接问学生“指南针有什么作用” 。因为她很清楚,这样问,学生只需回答“指南针能指明方向”句话就完了。而是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人、在哪儿要用指南针吗?这样一问,学生的思维空间就被 大大拓展了,有的从天空想到大海,有的从高山想到森林,有的从飞行员想到潜水员,有的从探险家想到考古家由此可以看出,教学任何一篇课文,教师都不

8、要先划定框架、规定标准答案,而是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运用不同方法去思考,寻求对一个问题的多种认识。2、动口:从学科特点来看,阅读就是师生交往的互动过程,每一堂课都为学生口语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机会。所以阅读教学要变“一言堂”为“群言堂” ,融口语交际训练于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比如,在学习鸟的天堂一课时,有学生提出问题:“鸟的习性是最出幕归,天亮就离巢觅食,巴金爷爷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是在早晨” , 怎样看到课文所描绘的众鸟纷飞的情景呢?老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为什么,而是组织学生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进行互进交流、各抒已见。3、动情: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更应重视情感教育,这一方面是由语文

9、课程的文性决定的,另一方面实施情感教育也是语文教学的目标要求。4、动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导:“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动手”的主要途径:一是根据小学生表演欲望强烈的特点,抓住课文的表演点,紧密结合语言文字训练,适时恰当地组织学生表演,把文本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二是根据“从读学写、读写沟通”的规律,及时给学生创设活用有语言的情景。三是根据说明类课文介绍对象的特征和古诗、散文等描写的意境,组织学生动手制作实践的创新能力。四、注重培养质疑解疑的能力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

10、质疑问难,教师可以清楚地知道学生有那些地方不明白,难点在什么地方,便于有针对性地教学,减少无效劳动。对于学生来说,能够起到深入课文内容、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激活学生思维及养成求知兴趣的作用等等。教师要教给学生在何处质疑。一般来说,应难点处、困惑处、关键处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一位教师在讲蝙蝠和雷达一课时,学生提出了“为什么课文用蝙蝠撞而不用碰呢?”既然蝙蝠的眼睛没有用,它还长眼睛干什么呢”等问题。学生提出问题,谁来解疑呢?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去读书,去思考,想办法解决。同时要注意发动学生互助解疑,着力培养学生解疑能力才是最重要的。五、尊重独特见解,启发学生异众语文教学中,学生阅

11、读课文的过程,实质是对文章的一个“再创造”过程。不同生活经历、个性特征的学生就有不同的理解的感悟。因此老师在课堂中要允许学生有不同答案,允许学生个性张扬,让学生充分思考各抒已见,进行创新。 司马光一文中的司马光之所以能在紧要关头用“砸缸”的办法救出落水儿童;田忌赛马中的孙嫔之所以能帮田忌在弱势中反败为胜,正是由于他们思维有异于普通人,即异众,创新思维一个重要特点。为此,教师一定抓住求异点,让学思考,让学生在求异中创新。六、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唤起学生自信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习上的精神负担,使学生在教师的热爱、尊重和期待中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唤起情学生自信,从而促使学生积

12、极地学,主动去探索。在阅读教学中,师生应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进行读书、讨论、研究、争论。教师应是一名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并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学生也正是在互相问答、互相讨论的相互作用的共同活动中,成为能动的学习主体。老师在教学时还要注意倾听同学们的意见,使学生在课堂上敢说爱说,甚至提出不同想法。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积极地参与。七、和学生一起享受成功的喜悦在教学中,我先学生之忧而忧,为学生之乐而乐。学生在课堂上会思考,会提出,我感到欣喜;学生能自己主动阅读,写笔记,我为他们高兴;学生在动动会获奖,我为他们欢呼;我学着做一个伯乐,为学生的每一个进步喝彩;我学会欣赏学生在作业本上的漫画,而不在声色俱厉地指责。我试着和他们一起体验学习的压力,成功的喜悦。总之,我这种宽松民主和谐氛围中学习,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合作精神自然而然地发挥出来,同时出获得了精神上的愉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