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与心血管疾病 12月20日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6482531 上传时间:2018-10-13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2.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匮要略》与心血管疾病 12月20日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金匮要略》与心血管疾病 12月20日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金匮要略》与心血管疾病 12月20日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金匮要略》与心血管疾病 12月20日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金匮要略》与心血管疾病 12月20日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匮要略》与心血管疾病 12月20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匮要略》与心血管疾病 12月20日(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匮要略与心血管疾病,罗增刚 2016年12月20日,目录,金匮要略历史沿革,东汉末年,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十六卷; 伤寒杂病论后散佚,西晋王叔和整理伤寒论十卷,杂病部分未见;北宋初期,王洙发现金匮玉函要略方,经北宋林亿等校订整理,其内容基本定型,少有变更,故称为定本,初定金匮方论,即现行金匮要略母本。,金匮要略主要内容,二十五篇,主要论述内、妇等科疾病的诊治,包括五十余种疾病,载方205首。以五行为纲,以脏腑辨证为依据,理、法、方、药全备,历代医家推崇其为方书之组,医经之方,治疗杂病之典范。 “其方约而多验,其文简而难懂。”清尤在泾,金匮要略治疗原则,金匮要略治疗原则,判断预后,由脏入腑,从内

2、向外,预后好,由腑入脏,从外向内,预后差,如心脏病疼痛放射至后背及肩胛外侧,从阴引阳,相对病轻;若至腋窝及内侧,从阴引阴,相对病重,金匮要略对心血管疾病的论述,主要见于“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八”篇,同时散见部分方剂,现代亦多用于心血管相关疾病的论治,如:痰饮咳嗽病篇之苓桂术甘汤、木防己汤,痉湿暍病篇之防己黄芪汤,虚劳病篇大黄蛰虫丸等。,金匮胸痹心痛短气病篇,本篇主要论述胸痹、心痛两种病的病因、病机和证治,以“胸痹”为重点。 “胸痹”既是病名,又是病位和病机概括:“痹”者,痹阻不通,故见胸背部彻痛。其命名最早见于灵枢 本脏“肺大则多饮,善病胸痹。” “心痛”本篇所指为邪痹胸中,滞着血脉,心阳被

3、遏,而以“心痛”为突出证状的胸痹重症,其成因与胸痹相同。 “短气” 是呼吸气短的证状,多并发于胸痹病过程中。,金匮胸痹心痛短气病篇,师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 平人无寒热,短气不足以息者,实也。,“平人”突然发生心胸憋闷,呼吸困难等证。这是由于蕴伏于体内的痰饮宿食之类的邪气发动,阻滞胸隔,阻遏气机升降出入所致。 “属实”提示胸痹心痛的病机属本虚标实,虚实失杂,发作时属“实”,故治疗以祛邪为主。,阳微阴弦胸痹、心痛的脉象及病机,栝楼薤白白酒汤证胸痹病寒饮证主方,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

4、而迟,关上小紧数,栝楼薤白白酒汤主之。 病机:胸阳不振,寒饮内停 功效:通阳散结,豁痰下气 灵枢五味篇:“心伤宜食薤”,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栝楼薤白半夏汤主之。(即白酒汤+半夏) 病机:痰壅气滞,心胸不畅 功效:通阳开痹,涤痰逐饮 症状分析:由于痰壅气滞胸中,所以由“喘息”“不得卧”,由“胸背痛”“心痛彻背”,较白酒汤证为重。,“不得卧”方证比较,胸痹,心中痞气,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 病位:由胸膺部扩展到胃脘两胁之间,胁下之气又逆而上冲,胸胃之阳有难以支持之势。,痞重加枳实,胀重加厚朴。,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枳姜汤亦主之。

5、 症候分析:现患者仅有胸中气塞,短气之症,但无痛。,胸痹轻证的论治,偏于短气,水饮在肺,宣肺利水,茯苓杏仁甘草汤,偏于气塞,水饮在胃,疏利胃气,橘枳姜汤,胸痹缓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 本条论述胸痹急证(辨证属寒湿者)的治法,“缓急”即“缓其急”。 功能:助阳化湿,行痹止痛 组成:炮附子(重用):温里祛寒,通阳止痛薏苡仁:除湿宣痹,下气病势较急,故用散剂,取其药力厚而收效快,心中痞,诸逆,心悬痛,桂枝生姜枳实汤主之。 病因病机:心胃阳虚,寒饮内停,气机阻滞,阴寒之气自心下胁肋上逆心胸痰饮气逆 治则;温化水饮,下气降逆 组成:桂枝:散寒通阳,温化水饮,降逆平冲生姜:振奋胃阳,发散水气枳实:疏利五脏之

6、气,消痞除满,开结下气,胸痹相似证比较,阴寒痼结之胸痹心病重证,心病彻背,背痛彻心,乌头赤石脂丸主之。 病机:阳气微,阴寒盛极,客于心脉,闭阻脉络,即内经“心痹者,脉不通”之重证。 功效:温阳散寒,峻通阴寒 组成:乌、附、椒、姜:大辛大热,温阳散寒赤石脂:固涩心阳,入血益气,通脉去痹,九种心痛:泛指胸脘部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一切疼痛性病证而言,本方由大辛大热之品组成,故适用于积聚血结,痰饮虫病证,卒中恶而见有阴寒凝滞之疾。 九痛丸:附子、狼牙、人参、干姜、吴茱萸、巴豆,出自千金要方,总结,总结,总结,胸痹与心血管疾病,胸痹病主要与西医学中冠心病两种常见类型(心绞痛、心肌梗死)关系密切。部分观点认为

7、胸痹即对应西医的冠心病(心绞痛)。 其他心血管疾病如心包炎,心包积液,二尖瓣脱垂综合征,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病及慢阻肺、慢性胃炎见胸闷、心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者,亦可参照“胸痹”进行辨证论治。,辨证治疗宣痹通阳,金匮要略对胸痹病的论治:病 机:本(阳)虚标实;病理因素:寒、痰、饮;治 则:宣痹通阳。 随着认识的深入,现代中医学对胸痹病的证治,尤其是冠心病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的辨证治疗,有了很大发展。,胸痹病的主要治则:通阳宣痹、活血祛瘀、芳香温通、化痰通络、扶正治本。 中医心血管系统的“辨病”与“辨证”不应是单纯西医诊断、中医分型论治。就冠心病而言,患者因环境、禀赋及发展阶段不同,会表现出各种

8、各样的“证”,远非几种“证型”所能概括。,冠心病的治疗,扶正固本,祛邪通痹,病位在心,与肺、脾、肝、肾相关,化痰通络,金匮要略中“栝楼薤白半夏汤”即为化痰降浊之代表方剂,从痰论治胸痹,对现代冠心病的中医诊治提供了重要借鉴。可合用温胆汤加味以化痰行气通络。,活血祛瘀,中药:养血活血:生地、当归、鸡血藤、赤芍、丹参化瘀活血:川芎、桃仁、红花破血行瘀:三棱、莪术、水蛭、地龙等 方剂:血府逐瘀汤,丹参饮,桃红四物汤、冠心病号方(赤芍、丹参、降香、川芎、红花) 注意:血瘀常并见气滞,故活血同时常须辅以理气药。活血化瘀为“通”法,虚象明显病人,可酌加补虚药,“通补兼施”或“通”、“补”交替使用。,川芎,芳

9、香温通,“气得寒则凝,得温则行”,金匮要略中的乌头赤石脂及九痛丸,即为芳香温通的方剂。后世多用苏合香丸(苏合香、麝香、冰片等),冠心苏合香丸,宽胸丸(荜拨、良姜、延胡索、檀香、冰片、细辛等,即古方哭来笑去散加减),麝香保心丸等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发作。 芳香温通药物常用于病势较重,为治标之计,多用易耗气伤阴,病情稳定后,需随之以其他方法。,扶正治本,气阴两虚:生脉饮,灸甘草汤 阳虚:人参汤(理中丸) 血虚:归脾汤 阴虚:加味一贯煎,三甲复脉汤,名老中医经验,蒲辅周先生认为冠心病属虚证而非实证,病因是“心气不足,营气不周”,病位在心脏。根据“损其心者,调其营卫”的原则,以补为本,以通为用,“通心气,

10、调营卫”,治疗心痛重视活血顺气,反对破血攻气。主用两和散(人参、丹参、鸡血藤、血竭或藏红花、琥珀、石菖蒲、炒没药、香附、远志、茯神),通补兼施。,名老中医经验,董建华先生认为气滞血瘀是胸痹的共同病机,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在辨病的基础上辨证:,自拟理气活血基本方:瓜蒌、薤白、丹参、三七、郁金、旋复花,36,名老中医经验,陈可冀院士认为瘀血贯穿于冠心病发病的始终,活血化瘀法为其治通则。 老年冠心病患者多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症、高尿酸血症、糖尿病、肥胖等,此类患者的冠脉常为多支病变,冠脉介入术后易出现再狭窄,多表现为形体肥胖,阵发性胸闷痛,舌暗、苔腻、脉弦等,属湿浊偏盛型体质。湿浊久之变生痰浊,留滞

11、经络,血流受阻,气血运行失畅,血液瘀滞,痰瘀互阻致心脉不畅,发为“胸痹”。,化痰、活血有异曲同工之妙,为冠心病主要治标之法,名老中医经验,吴以岭院士从络论治冠心病:血脉大血管脉络中、小血管孙络微血管、微循环,心脑血管事件,络脉瘀阻,络脉绌急,血液的黏稠凝聚、动脉硬化阻塞,血管自身病变,如血管内皮功能紊乱、血管痉挛,久病入络 久痛入络,病程较长、疼痛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的疾病皆可归于络病,名老中医经验,吴以岭院士从络论治冠心病:,通心络胶囊:由人参、水蛭、全蝎、土鳖虫、蜈蚣、蝉蜕、赤芍药、冰片等,名老中医经验,王永炎院士: 冠心病证候要素与中药组分配伍研究,血瘀、气滞、痰浊、热蕴、寒凝、气虚、阴虚

12、、阳虚、气逆、火旺、阳亢、血虚等,组分配伍的作用机制主要是方剂宏观模式与微观模式的潜能及其整合效应,其作用方式是多组分、多环节、多途径、多靶点及整体调节,常见的组分配伍制剂包括香丹注射液、丹参酮A磺酸钠、雷氏丹参片、清开灵注射液、红花注射液、银杏达莫注射液、葛根黄酮胶囊等,名老中医经验,沈绍功先生强调从痰论治冠心病: 实证见痰瘀互结,用温胆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以化痰祛瘀,通络止痛 虚证见气虚痰浊,用香砂六君子和栝楼薤白汤剂以益气化痰,名老中医经验,沈绍功先生:,名老中医经验周文泉,治疗冠心病:生脉饮+丹参饮+栝楼薤白半夏汤 加减:热盛+黄芩、黄连;失眠+炒枣仁、柏子仁;便干+桃仁、瓜蒌加量;痛甚

13、+细辛、良姜、荜拨;气郁+柴胡、郁金;血瘀+川芎、三七、赤芍 天王补心丹; 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加味红龙夏海汤; 二仙汤;,药理研究治疗心血管疾病常用中药,药理研究经方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栝楼薤白半夏汤:通阳宣痹、化痰降浊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其对心肌缺血及缺血再灌注损伤,以及伴随该过程发生的心肌炎症损伤、心肌细胞凋亡、心肌纤维化等病理损伤均有保护作用。 对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干预效果显著。,药理研究经方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苓桂术甘汤:温阳健脾,利水降冲 药理学研究证实其有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正性肌力作用,其药物组方与西医治疗心衰的强心、利尿、扩血管的观念是一致的。 可辨证选用于高血压性眩晕、

14、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衰等多种心脏疾病。,药理研究经方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炙甘草汤:滋阴养血,通阳复脉 有明显的抗早搏作用、正性肌力作用,能增加冠状动脉血液供应,改善心肌缺血,提高心肌的缺氧耐受力。 可用于辨证治疗心律失常、病毒性心肌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冠心病心绞痛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其他综合疗法,穴位治疗: 内关、神门,功能安神止痛定悸,可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等疾病的辅助治疗。 太冲、曲池平肝熄风、丰隆降浊定眩,可用于高血压、高脂血症等疾病的辅助治疗。 吐纳六字诀:呵字诀 “心气热,当呵以疏之。” 太极拳、八段锦等,总结,采用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疗法在防治心血管系统的许多疾病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传统中医理论和现代药理研究相结合,是中医遣方用药的精华,也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