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 第一章 绪论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6476646 上传时间:2018-10-13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2.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监测 第一章 绪论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环境监测 第一章 绪论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环境监测 第一章 绪论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环境监测 第一章 绪论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环境监测 第一章 绪论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监测 第一章 绪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监测 第一章 绪论(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环境监测,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课程重要性,环境监测与就业的关系环境监测与环境科学其它分支学科的关系,环境监测员,相关单位:环保局下属的环境监测站、检验检疫部门、环境检测公司、企业内部的环境管理部门 工作内容:承担环境质量、污染源排放和其他相关的环境监测工作。 职位要求:熟悉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掌握环境监测相关技术标准规范;熟悉环境监测方法和相关仪器的操作、掌握数据分析方法 相关课程:环境监测、仪器操作培训,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相关单位:环保局下属的环科院/所、挂靠高校环境系的环评单位、设计院、环保咨询公司。 工作内容:环评项目的调研、环评文件的组织、环评报告书的编制。 职位要

2、求:熟悉环保法律、法规;熟悉环评工作内容和流程;熟练掌握环评预测计算。,考试科目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环境科学其它 分支学科,环境化学 环境物理学 环境地学 环境工程学 环境医学 环境管理学 环境经济学 环境法学,基础数据,环境监测,环境监测,环境现状监测 环保设施竣工验收监测 排放污染物浓度与总量监测 治理项目竣工验收监测 地区环境质量监测 污染物排放量监测 污染物总量监测,环境影响评价 建设项目环境“三同时” 排污收费 限期治理 环境目标责任制 排污许可证 污染物总量控制,环境管理制度,依赖,基础,第一章 绪论(2学时)

3、第二章 水和废水监测(8学时)第三章 空气和废气监测(6学时)第四章 固体废物监测(2学时)第五章 土壤质量监测(4学时)第六章 环境污染生物监测(4学时)第七章 噪声监测(2学时)第八章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4学时),教学内容及安排:,课程基本要求:,了解现代环境自动与简易监测技术,了解环境监测的特点及程序,掌握环境监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布点原则和方法、样品采集和预处理方法、常见污染物测定方法、噪声监测方法、生物监测方法),理解环境质量保证内容和措施,参考资料:,教材: 奚旦立编环境监测主要参考书: 何增耀编,环境监测, 农业出版社, 1999 吴忠标编,环境监测,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

4、 吴邦灿编,现代环境监测技术,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9 国家环保总局编,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大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国家环保总局编,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齐天启编, 环境监测实用手册,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清华大学(国家)东华大学(国家)河南师范大学(省级)湖南农业大学(省级)武汉科技大学(省级),环境监测精品课程,中国环境监测网:http:/ 中国环境标准网:http:/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网: http:/www.china-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http:/ 湖北环境保护网:http:/ 武汉环境保护网:http:/,

5、主要参考网站:,第一章 绪论,主要内容环境监测概念环境监测目的、任务和分类环境监测的特点与原则环境监测发展概况环境标准(environmental standards),重点: 环境监测的概念、任务和工作程序 环境污染和环境监测的特点 环境优先污染物及优先监测 环境标准分类分级,难点:全面理解环境监测的一般程序,环境监测(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 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 及其变化趋势的过程。,监测:监视、测定、监控,一、环境监测概念,监视,测定,监控,生活和生产过程,环境监测过程复杂:,环境监测是一个动态过程,即对各种污染

6、因素、环境因素在一定范围、时间、空间内进行测定,监测对象广泛,包括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和污染组分,内涵:,监测手段多样,包括化学监测,物理监测,生物监测,生态监测,讨论:环境监测与环境分析有何区别与联系?,二、环境监测目的、任务和分类,1.环境监测目的: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2.环境监测任务:,确定污染物的浓度、分布、变化规律; 确定污染源造成的污染影响; 新污染源的预测预报; 判断环境质量是否合乎环境质量标准; 收集环境本底数据,积累监测资料。,3.环境监测分类 按监测目的分类: 监视性监测(例行监测或常规监测)研究性

7、监测(科研监测)特定目的监测(特例监测、应急监测)按监测介质对象分类:按专业部门分类:气象监测、卫生监测和资源监测,监视性监测,环境质量监测:所在地区空气、水质、噪声、固体废物等监督监测污染源监测:包括对污染物浓度、排放总量、污染趋势等进行定时、定点监测。,评价控制措施的效果、 衡量环境标准实施情况、 衡量环境保护工作的进展,农业环境实时监测,大气环境自动监测,水环境自动监测,特定目的监测,污染事故监测: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确定污染物的种类、扩散方向、速度、污染程度及危害范围,查找污染发生的原因,为控制污染事故提供科学依据。 仲裁监测:解决执法过程中所出现的矛盾进行的监测,提供公证数据。 考核验

8、证监测:人员考核、方法验证、新建项目的环境考核评价、排污许可证制度考核监测、“三同时”项目验收监测、及污染治理项目竣工验收 咨询服务监测:为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生产单位所提供的服务性监测。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需要按评价要求进行监测。,哈尔滨市环境监测中心工作人员正在采集松花江水样。30多名监测人员每半个小时就采样一次进行化验(2005.11.14 ,发生在11月13日的吉林省吉林市吉化爆炸案),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水质监测、空气监测、土壤监测、 固体废物监测、生物监测、噪声和振动 监测、电磁辐射监测、放射性监测、热 监测、光监测、卫生(病原体、病毒、 寄生虫等)监测等,1.环境污染的特点:

9、时间分布性 空间分布性 环境污染与污染物含量、价态和形态相关 污染因素具有综合效应:单独作用、相加作用、相乘作用、拮抗作用 环境污染的社会评价,三、环境监测特点与原则,不同年代北极冰中的铅含量,污染物的时间分布性,污染物的空间分布性,浓度:污染因素对环境的危害存在一阈值,超过这一阈值,污染因素对人和环境就会产生危害价态:如Cr6+毒性比Cr3+大100倍,As3+毒性比As5+大形态:分为无机态和有机态,如铜存在7种形态,但对鱼类有毒的主要是Cu2+、Cu(OH)+,2.环境监测的特点:,准确性、可比性、代表性和完整性,环境优先污染物: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优先监测:对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监测。优

10、先污染物(priority pollutants)特点:难降解在环境中有一定残留水平出现频率较高具有生物积累性“三致”物质(致癌、致畸、致突变)毒性较大或潜在危害性较大现代已有检出方法,3.环境监测的原则: 优先监测(Priority Monitoring),中国环境优先污染物黑名单,卤代(烷、烯)烃类 苯系物 氯代苯类 多氯联苯类 酚类 硝基苯类 苯胺类,多环芳烃 酞酸酯类 农药 丙烯腈 亚硝胺类 氰化物 重金属及其化合物,14种化学类别共68种有毒化学物质,其中有机物占58种,四、监测技术发展概况,1.监测技术概述:采样技术、测试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一)化学、物理技术 化学分析方法(重量法

11、、容量分析) 仪器分析方法(光谱、色谱、电化学、放射分析、流动注射)(二)生物技术 生物体内污染物含量测定 生物在环境中的受害症状 生理生化反应 生物群落结构和种类变化,2. 环境监测发展阶段,3.监测技术发展趋势 分析方法标准化:国际标准、国标、行业标准 监测技术连续自动化:流动注射,空气、水污 染自动监测系统 便携式简易快速监测技术:COD,BOD,甲 醛速测仪,便携式GC 联用技术 激光技术 遥测遥感技术,分离部分流动注射(FI) 冷阱分离(CT) 气相色谱(GC) 液相色谱(LC) 毛细管电泳(CE),检测部分原子吸收(AAS) 原子发射(AES) 原子荧光(AFS) 质谱(MS) 等

12、离子质谱(ICP-MS),接口 部分,联用技术,联用技术,GC/AAS GC/AES GC/MSHPLC/AAS ICP/MS,石油中乙基铅化合物 有机锡化合物类 挥发性、半挥发性化合物、衍生物 四烷基铅、有机锡 海洋中Al、Mn、Cu、Ni、Th、U等,激光技术,吸收光谱、拉曼光谱、原子和分子荧光光谱、激光光声光谱等特点: 高分辨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分辨率为10-2cm,激光光谱分辨率可达10-4-10-9cm 高灵敏度:应用光达激光光谱可以不取样而直接测定大范围内空气中浓度为2-3mg/L的10种成分 短时间:利用激光光谱可测定纳秒甚至皮秒短寿命分子的吸收光谱 长距离:,遥测遥感技术,

13、摄影遥感技术:水体污染情况、植物 受污染状况红外扫描遥测技术:水体热污染区域、森林火灾激光雷达遥测技术:可以遥测大气中SO2、NO、CO、CO2、H2S、CH4等污 染组分,用于空气污染扩散规律研究、海洋污染监测、环境灾害监测,可提供沙漠化进程、生态环境恶化状况以及石油对海洋的污染程度的数据和资料。,卫星遥感技术,“三S”技术,“三S”技术是指遥感RS (Remote Sensing)、 全球定位系统GPS (Global position System)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 (Geographic lnformation System)。前两个S是通过遥感接收、传送的;后一个S是地面的计

14、算机图像图形和属性数据的处理。整体“3S”系统要经过地面和卫星遥感通讯联成计算机网络。,六、环境标准,定义环境标准的作用制定环境标准的原则分类、分级水质标准大气标准噪声标准,1. 定义,环境标准:为了保护人群健康,防治环境污染、促 使生态良性循环,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经济 发展,依据环境保护法和有关政策,对有关 环境的各项工作(例如:有害成分含量及其 排放源规定的限量阈值和技术规范)所做的 规定。,2. 环境标准的作用,制定环境保护规划和计划的重要依据判断环境质量和衡量环保工作优劣的准绳执法的依据促使企业对污染进行治理和管理,更新无污染、 少污染工艺和设备,3. 制定环境标准的原则,(一)要有充

15、分的科学依据 (二)既要技术先进,又要经济合理 (三)与有关标准、规范、制度协调配套 (四)积极采用或等效采用国际标准,环境标准体系,国家环境标准,地方环境标准,环境质量标准,环境基础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标准物质标准,环保仪器设备标准,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对有害物质和因 素的限制规定,污染源允许排放 浓度和排放量,符号、代号、指 南、导则、规范,4. 分类、分级,采样、分析、试验、监测、统计,综合排放标准,行业排放标准,注意,地方标准应符合以下两点: 国家标准中所未规定的项目 地方标准应严于国家标准国家综合排放标准与行业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行业标准优于综合排放标

16、准,5. 水质标准,水环境质量标准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海水水质标准 渔业水质标准 农田灌溉用水水质标准排放标准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医院污水排放标准 各类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将监测项目分为基本项目,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和集中式生活饮用 水地表水源地特定项目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按功能高低划分五类对应上述5类水域功能,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值分为5类,不同功能类别分别执行相应类别的标准值,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38382002),类 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类 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惜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类 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类 一般工业用水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类 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