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 江南逢李龟年》赏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6469824 上传时间:2018-10-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杜甫《 江南逢李龟年》赏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杜甫《 江南逢李龟年》赏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杜甫《 江南逢李龟年》赏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杜甫《 江南逢李龟年》赏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杜甫《 江南逢李龟年》赏析(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杜甫 江南逢李龟年赏析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此诗正如人所评,极富于情韵而又蕴藉之极,好像就是作者在对 碰巧于外地遇到的一位故人平常地说话,而且只是自己开头的几句, 但作为一首诗它却已经完全而且应当说是堪称完美了,所以清代的邵 子湘称它为杜甫的七绝压卷之作。宇文所安的名作追忆里,一开 始就讲述了此诗,作为他所论及的一系列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第一篇, 可惜他的解读我觉得并不够准确,大概就像他自己所说的,由于语言 感觉的问题而常常存在些几乎无法逾越的障碍,不过他说“艺术的力 量恰恰来源于这样的不完整”,确是说的很对,在绝句体裁的杰作中, 这种情形实

2、在是比较常见的。 写作此诗之前,杜甫因为严武的故去,失去了经济上的支持,不 得不离开成都浣花溪边的草堂,举家乘船沿长江而下,大历三年 (768)杜甫离开夔州准备北归洛阳,遇兵乱而流落两湖一带。大历 五年时他到了潭州(今湖南长沙),这正是他晚年最后的也是非常艰 难困顿的时期,很凑巧他在这里遇到了李龟年。 李龟年是开元、天宝年间的著名乐师,唐郑处诲明皇杂录载: “唐开元中,乐工李龟年、彭年、鹤年兄弟三人皆有才学盛名,彭年 善舞,鹤年、龟年能歌,尤妙制渭川,特承顾遇,于东都大起第 宅,僭移之制,逾于公侯。宅在东都通远里,中堂制度,甲于都下。 其后龟年流落江南,每遇良辰胜赏,为人歌数阕,座中闻之,莫不

3、掩 泣罢酒。”这段记载让我们知道此时流落江南的李龟年对于包括 杜甫在内的一些人来说,正是开元天宝那一时代已然衰落和逝去的象 征,而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乱局给他们的心灵带来怎样深重的苦难。 岐王即唐玄宗之弟李范,史称其“好学工书,雅爱文章之士,士无贵 贱,皆尽礼接待”;崔九(崔涤)也特受玄宗厚待,旧唐书说他 “多辩智,善谐谑,素与玄宗款密,为秘书监,出入禁中。与诸 王侍宴,可不让席而坐”。当时王公贵族普遍爱好文艺,他们二人的 府第应该是当时这一类活动中很有名的场所,“开口咏凤凰”的少年时 期的杜甫,曾到处交游,常往来京师,所以在二人的府第常遇见李龟 年,而那正是开元全盛的时期。 所有这首诗的前两句

4、虽然只是这么平常地提起这点,却已经包含 了许多意思,是在说杜甫现在见到李龟年,很自然想起当年,想起当 年开元全盛的时期,而现在两人俱流落江南,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唐王 朝仍然是变乱频仍,早已不复当年盛世;言下充满了不胜今昔之感, 正如前人所说,“世运之治乱,华年之盛衰,彼此之凄凉流落,俱在 其中”。这种种感觉,如果不遇到李龟年的话,正处于漂泊困顿中的 杜甫是不愿意也没有多少心思去深想的,但现在杜甫遇到李龟年了, 杜甫忽然心中升起一种无法抑制的情感,他意识到这次相遇对于自己 的心灵来说,正是自己记忆里那个曾经繁华昌盛的时代、那个二人全 都见证并参与了的时代、那个曾经寄寓了自己许多梦想付出了自己巨 大

5、的努力曾经为之欢欣鼓舞为之痛苦忧虑已经永远融入了自己生命中 的时代,一场正式的谢幕。它永远地逝去了,永远不会再回来。可此 时的杜甫有些惊讶地发现,这样一个历史上几乎是空前的时代连同着 他们那些曾经的生命里的岁月的逝去以及谢幕,在真实的世界里,只 不过年华一瞬,风中花落,这般轻淡平常自然不过,而风景正好, 这是有情是无情?杜甫心中百感交集,满是伤感、怅惘、感慨、悲哀 和对于人生的如同梦幻之感,再也说不出来什么,不过却也不用再说 什么,因为此时他们已深深知道这时彼此心中会感到什么又会想到些 什么。全诗几乎令人难以相信的简洁有力,却又含蓄蕴藉,意韵不尽, 让人想起音乐家格里格说的“心灵的悲哀越深,语言的包容性就越强、 越是隐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