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的中世纪曾经被后人称之为笼罩着宗教灵光的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6468910 上传时间:2018-10-13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1.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欧洲的中世纪曾经被后人称之为笼罩着宗教灵光的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欧洲的中世纪曾经被后人称之为笼罩着宗教灵光的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欧洲的中世纪曾经被后人称之为笼罩着宗教灵光的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欧洲的中世纪曾经被后人称之为笼罩着宗教灵光的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欧洲的中世纪曾经被后人称之为笼罩着宗教灵光的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欧洲的中世纪曾经被后人称之为笼罩着宗教灵光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欧洲的中世纪曾经被后人称之为笼罩着宗教灵光的(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欧洲的中世纪曾经被后人称之为笼罩着宗教灵光的“黑暗时代”。以罗马教廷为首的天主教会,处于当时欧洲“万流归宗”的地位,不仅支配文化教育,而且干预国家政治。天主教统治下的人们,基本上既是一个国家的臣民,也是教会的子民。,选修1第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一、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二、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三、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大主题:欧洲宗教改革的原因(必然),“物必先腐而后生虫,教会之所以出现改革的诉求,皆因自身的腐败” 摘自西方宗教史 “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必然反映。” 毛泽东,方向:1、从天主教统治的腐朽,激化社会矛盾角度去探究2、从欧洲社会的发展变化角度去探究改革的必然

2、,一、天主教的神权统治,问1:在基督教形成发展过程中,基督教服务对象出现什么变化? 问2:基督教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具体对象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问3:在其发展历程中始终贯穿着哪一个关键“字”?,宗教是被压迫者心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总的来说,宗教是人民的鸦片马克思、 恩格斯,兜售赎罪券,神学院,问4:天主教的神权统治有哪些表现呢?,呈现材料,给出问题,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是向太阳借来的。 教皇英诺森三世,中世纪欧洲天主教势力发展的原因?,天主教进入全盛的主要原因和表现,出售赎罪券,11世纪的“卡诺莎之辱”德皇亨利四世在同罗马教皇的斗争中失利,被教皇开除教籍,国内诸侯乘机

3、反叛。1075年1月,年仅26岁的亨利四世带着他的妻子和孩子,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站在满地白雪的卡诺莎城堡的院子里。根据惯例,年轻的德皇赤足披毡站在寒冷的雪地里苦苦恳请教皇接见,并原谅他这个认了罪的人。而格里高利七世这位出身低微的手工匠的儿子,硬是让高贵的德皇在室外整整等了三天,直到使其受尽了精神上的侮辱后才出来恩赐给这位忏悔者一个赦罪的吻,史称“卡诺莎觐见”,又称“卡诺莎之辱” 。,经济特权:最大封建主,王权屈从于教权,政 治 特 权,思想文化的统治地位,封建统治和制度 的精神支柱,罗马天主教会,社会生活的影响,主教的俱乐部 油画 主教的宫邸艳丽奢华,追随者们在一同“探讨”球艺的问题

4、。在他们热情的参与下,保龄球运动已经颇为成熟了。教皇和红衣主教团几乎都是意大利人,他们把教会变成了一个奢靡的俱乐部,优雅的谈论着艺术、音乐和戏剧。却少有提及信仰的问题。,愚人船 布罗尼穆斯 博斯 油画 荷兰 1470年这幅画描绘了在荒宴中纵情声色的修女和修士们,他们正试图咬下悬在空中的糕点。中世纪教会中所谓圣者的愚蠢与自负加上他们生活中的堕落、益发使他们成为了人们嘲弄的对象。,华丽的祭坛,教皇出巡,红衣主教 大主教,材料:16世纪初罗马教廷每年从德意志搜刮的财富要高出当时德意志名义上的中央政权“神圣罗马帝国”年财政收人的20倍左右。这种搜刮,既不利于资本主义早期的原始积累,也极大地恶化了广大劳

5、动人民的生活。,思考: 从以上材料, 可以获得什么历史信息?,感悟历史,天主教奢侈腐化、 荒淫无度、贪婪敲诈、教阶森严,理解材料: “物必先腐而后生虫,教会之所以出现改革的诉求, 皆因自身的腐败”,天主教会的堕落和残暴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引发了反对天主教的宗教改革运动。,结论:,摘自西方宗教史,二、向近代资本主义过渡的西欧(14-16C),1、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经济),2、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及天主教受到挑战(政治),原因: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兴起新贵族的出现国家君主的要求,(根本原因),3、文艺复兴(思想文化)核心:,主题三、宗教“异端”早期欧洲的反封建斗争,异端裁判所的一次公开审判托莱多

6、 版画 罗马 1498年,12世纪,法国南部,主张:否定正统宗教仪式和教阶制度,14-15世纪更加高涨,英国人威克里夫,主张:信徒和上帝之间不需要教会和教士,捷克人 胡司,主张:废除烦琐的宗教仪式和教阶制度,挑战了天主教的神权统治 市民阶层(资产阶级)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和反封建、反教会的反映 推动了宗教改革的到来,主张,实质: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教会的矛盾斗争,影响,讨论,采用神学“异端”的方式(反对天主教神学)原因是?出现该现象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天主教的影响无处不在,人们的思想和行动都受到天主教的严格控制,新兴资产阶级找不到更好的思想武器反封建。 资本主义不发达,资产阶级力量较弱,不得不借助

7、宗教外衣。 由“异端”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其思想与资产阶级早期的反封建思想一致,所以成为早期资产阶级的思想武器。,根本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产生,封建统治和教会阻碍其发展。,天主教神权统治宗教“异端” 宗教改革经济基础 决定 (资本主义产生) 资产阶级成长中西欧向近代过渡民族国家的形成,上层建筑,历史结论:,欧洲社会的新变化要求变革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改革开始,历史小故事至今在德国仍流传着这样一则马丁路德的小故事:一年夏季马丁路德在返乡探亲途中,突遇暴风雨,电光闪烁,火球落在他的脚前。 他自念死期临到,仆倒在地, 大呼:圣安娜救我!我愿意成为一位修士。瞬间雨过天晴,

8、结果他平安归家。为了守此誓约,虽遭到家人大力反对,他仍坚决投进奥古斯丁修会,专心侍奉神。 进入修道院后,他从事最卑贱的工作,开关大门, 敲钟扫地, 清理房间,甚至在额富德城街上逐门逐户乞食,期望修道士的刻苦生活可以拯救他。正是这位虔诚的天主教徒却在后来敢于挑战教皇的权威,走上宗教改革的道路,在欧洲引起轩然大波。,路德坚决拒绝放弃所发表的主张,他理直气壮地说,“除非圣经或理由清楚的说服我(我不信任教皇,也不相信总议会,因为他们时常错误,也自相矛盾),我受所引用的圣经约束,我的良心受神的话捆绑。我不能,也不愿收回任何的意见,因为违背良心既不安全,也不正当。我不能那样作。这是我的立场,求神帮助我。”

9、最后他郑重宣布 :“我不能移动,这是我的立场。但求上帝帮助,阿们”,令全场震惊。,“这是我的立场”,这个时候的德国,却已经不再是从前的那个完全蒙昧的日尔曼人国度,虽然比较意大利、法国,德国仍然属于文化非常落后的国家,但是它已经受到了欧洲人文主义思想的巨大影响。为了自己官员培养的需要,德国的诸侯也纷纷模仿意大利和法国的贵族,在自己的领地里面建立了大学,新的思想比比皆是。罗马教会对德国人民的搜刮引起了强烈不满的贵族的嫉恨;同时教会占有大量德国地产和财富,也引起一些诸侯的觊觎。,兜售“赎罪券”,天主教宣扬:购买“赎罪券”的人,当钱币落 到赎罪钱柜“叮当”作响时,死者的灵魂就立刻被 送到了天堂。,1)

10、经济因素:德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要国家统一,天主教会阻挠德国统一。 2)政治因素:德国各阶层对教会普遍不满,为实现统一也需摆脱天主教会的控制。 3)现实因素:德国每年要向罗马教廷交纳大量苛捐杂税,德国成为“教皇的奶牛”。 4)思想因素:人文主义的熏陶。 5)导火线:“赎罪券”的兜售 6)路德立志改革(主观),宗教改革首先在德国爆发的原因,论从史出,马丁路德宗教主张的核心思想:每个人可以凭自己的虔诚信仰得到拯救,个人信仰建立在自己对圣经的独立理解上。即“因信称义”。,天主教宣称,人若要得救,必须要以教会为中介,履行复杂的圣礼,做“善功”“赎罪”。为了聚敛钱财,教会发明了出售“赎罪券”的方法。即

11、因行称义”,(二)路德的宗教主张“因信称义”及其实质,“因信称义”,路德从钻研圣经 中悟出了 “ 信仰耶稣即 可得救 ” 的道理。具体 说来,第一,人要想自 己的灵魂得救,要依靠 个人的虔诚的信仰,而 不需要教会神职人员的 干预。第二,信仰的惟 一依据是圣经,而 不是天主教会一手制定 的神学。这就是 “ 因信,称义”。它实际上否定了教皇的权威。,马丁路德,“赎罪券能并且仅仅能免除教会的惩罚;教会能免除教会所加的惩罚,不能免除上帝所加的惩罚” “赎罪券绝不能赦免罪过;教皇本人无权作此赦免;赦免罪过之权属于上帝” “赎罪券不能赦免上帝对罪过的惩罚;那种权力也仅仅属于上帝自己” “真正悔改的基督徒勿

12、须赎罪券就得到上帝的赦免;不许要用赎罪券,基督要求每一个人做这种真正的悔改.”-九十五条论纲,(三):阅读材料并结合背景和改革主张探讨路德宗教改革的实质,以上材料反映了路德基本的教义“因信称义”否定天主教神学的统治地位,实际上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宗教改革的实质是新兴资产阶级的反封建社会运动,为德意志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四)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1、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统治 2、推动了广大人民的反封建斗争(闵采尔人民起义) 3、促进了路德教派合法地位的确立 4、打开天主教神权体系的缺口,为欧洲其他地区的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马丁路德甘冒生命危险所说的“这是我的立场”,成

13、为流传几百年的名句。改革的推动往往在于领袖人物的付出。尽管教会改革的行动不是始自马丁路德,但他是第一位成功者。他有何成功的秘诀?,改革家的战斗精神和意志品质; 是德意志和欧洲社会向近代过渡的必然要求(历史潮流) 宗教改革顺应了人民和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需要(群众基础),恩格斯所言:“加尔文的信条正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最果敢大胆的分子的要求。”,对于宗教,路德就其实践来说,更多是一个摧毁者,而加尔文则更多是一个建造者。,1536年,加尔文出版了基督教原理一书。首次发表时共有6个章节,后经多次增补修订,至1559年第4版时已成为4卷约80章的巨著,各卷分别以圣父、圣子、圣灵等的教会为题,全面阐述了卡

14、尔文的改革派神学思想。这本书对近现代基督教以及近现代欧美思想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基督教原理书影(英文版),主张:重新解释基督教教义:A-反对盲从,圣经权威至高无上;B-主张信仰得救,即先定论简化教会组织和宗教仪式,选举神职人员制定严格的道德标准,过节俭生活教会监督国家、社会和家庭将日内瓦改造成政教合一的民主共和国影响:引起社会风气的变化,传播的欧洲其他地区,日内瓦成为宗教改革一 个重要的国际中心, “新教的罗马”.,加尔文的宗教改革主张和影响,核心内容“先定论”及其实质,主张人在出生之前,上帝就先定了他是应该获救,还是应该沉沦,即所谓的“选民”或“弃民”。“选民”获得上帝赐予的智慧、享乐和权

15、利,注定会发财致富;“弃民”却注定贫穷困苦。上帝的先定不因人的行为而改变,所以祈祷没有意义。这就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和罗马教皇的作用,鼓舞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也为资产阶级剥削提供依据。,比较加尔文与路德两大新教教义的异同。为何说加尔文教义更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相同:强调圣经的地位主张信仰得救主张简化教会仪式,建立廉俭教会 不同:卡尔文把信仰得救解释为先定论,即人的得救与否完全由上帝预定,人的意志无法改变;人在现世的成功与失败就是得救与否的标志。这种主张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和罗马教皇的作用,鼓舞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所以说该教义更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更为激进。,材料 1 马丁路德

16、是16世纪宗教改革的倡导者他的神学思想强调“因信称义”:灵魂得到拯救的人在上帝面前被称为“义”,要想称“义”,即灵魂得到拯救,不在于遵守教会规条,不在于本人的善行所积下的功德,而在于上帝的恩典和个人对上帝的信仰1517年10月,路德以学术争论的方式在维滕堡大教堂的大门上张贴了“迎辩论”的九十五条论纲。论纲使赎罪券在德意志各地的销路大减。摘自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教学参考资料,材料2 加尔文是瑞士宗教改革家他废除主教制,代之以共和式的长老制;简化宗教仪式;鼓励经商致富,宣称做官执政、蓄有私产、袋钱取利同担任教士职务一样,均可视为受命于上帝。加尔文的神学思想在许多方面与路德相同,如强调圣经是基督教信仰的惟一根据和权威;主张因信称义等。摘自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教学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