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理学 第三章 城市形成和发展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6466070 上传时间:2018-10-13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2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地理学 第三章 城市形成和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城市地理学 第三章 城市形成和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城市地理学 第三章 城市形成和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城市地理学 第三章 城市形成和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城市地理学 第三章 城市形成和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地理学 第三章 城市形成和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地理学 第三章 城市形成和发展(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市地理学,E-mail: ,第三章 城市的产生和发展,第一节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 一定阶段的产物,第二节 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区域基础,第三节 不同类型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导读,第三章 城市的产生和发展,城市产生的根本动力是什么?,区域条件对城市产生与发展有何影响?,不同类型城市的功能、特点和形成动因?,城市与聚落,第三章 城市的产生和发展,城市是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城市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密集性、经济性、社会性,聚落,第三章 城市的产生和发展,希腊建筑师道萨迪亚斯(C. A. Doxiadis) (19131975),人类聚居,人类聚居

2、是人类为了自身的生活而使用或建造的任何类型的场所。可以是天然形成的(如洞穴),也可以是人工建造的(如房屋);可以是临时的(如帐篷),也可以是永久性的(如花岗石庙宇);可以是简单的构筑物(如孤立的农房),也可以是复杂的综合体(如现代大都市)。,人类聚居的内涵,第三章 城市的产生和发展,1、人类聚居是地球上可供人类生活直接使用的、任何形式的、有形的实体环境;,2、人类聚居不仅是有形的聚落本身,也包括聚落周围的自然环境;,3、人类聚居还包括了人类及其活动,以及由人类及其活动所构成的社会。,总之,只要是有人生活的地方,就是人类聚居;人类聚居实际上就是人类世界本身。,人类聚居的组成要素,第三章 城市的产

3、生和发展, 自然:聚居产生并发挥其功能的基础;, 人类:作为个体的居住者;, 社会:人类相互交往的体系;, 建筑:为人类及其功能和活动提供庇护 的所有构筑物;, 支撑网络:所有人工或自然的联系系统, 服务于聚落并将聚落联为整体,如道路、 给排水系统、发电和供电系统、通讯设备, 以及经济、法律、教育和行政体系等。,第一节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 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类出现,漂泊不定,氏族乡村,游牧部落和农业部落分离,谋生方式,打猎,原始畜牧业,采果寻根,种植,原始农业,训养技术和金属工具,定居的可能与必要,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城市的兴起与发展,第一节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游牧部落和

4、农业部落分离,剩余产品,经常性交换,固定场所,集市,更频繁的交换,手工业和商业的集中地,集镇,城市,手工业与农业分离,商业与手工业分离,扩张与功能转化,大城市,城市形成的根本动力,三次社会劳动大分工, 农牧分离:产生了固定居民点,即聚落, 手工业与农业分离:城市雏形形成, 商业与手工业分离:城市规模扩大,第一节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城市起源地,第一节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美索不达米亚 印度河流域 尼罗河流域 中国华北平原 中美 安第斯山中部 尼日利亚西南部,叙利亚6000年古城,2000,美国芝加哥大学东方学院教授麦肯吉尔-吉伯森在近东考古国际会议上宣布,一

5、支由美国芝加哥大学东方学院和叙利亚官方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在叙利亚东北部的泰-哈穆卡(TellHamoukar)发现了一座古城遗址,考古人员推断,这座古城距今已有6000年历史。,使人类城居历史上溯6000年,辽阔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布满了小小的类似山丘的高坡,这些土丘都是平顶,四坡陡峭,许多已经剥蚀。多少年来,贝都因人傍山休息,骆驼嚼着山下稀疏的野草,他们并不知道这些土丘里的秘密,而西方考古学家却一直怀疑这些土丘下面埋藏着什么。根据旧约的记载,两河流域被称作阿拉姆-纳哈莱姆,意思是“两河间的叙利亚”,叙利亚在希伯莱文里的意思是土地,和希腊文的“美索不达米亚”是一个意思。圣经里说:上帝把愤怒降临到

6、这里的城市上,因为这些城市的居民不信仰上帝。1843年,法国人博塔第一次从这些土丘下面挖出了古代城市的遗迹,从而揭开了近东地区人类早期文明的面纱。,但长久以来,考古学家普遍认为,人类社会最初的城市化国家组织(城邦国家)最早出现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南部,即由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组成的两河流域,也就是今天的伊拉克。在这个地区,不同的部落通过合并形成早期人类社会的萌芽。人类早期的城市实际上就是一个小小的国家,由森严的宗教等级制度和政治法令所统治。但是,吉伯森考古队的这次发现却有可能推翻这个论断,使考古界重新认识人类城居生活的起源。 去年夏天,吉伯森的考古队就开始对泰-哈穆卡的这座小山丘进行试探性挖

7、掘,在初步的探测之后,他们发现,有迹象表明,在距今6000年的土坡表层下面,存在着一个完整的年代更久远的古城。,根据对古城遗址的初探,考古队发现了陶器碎片,其中一些碎片质地已经接近于瓷器,而且这些碎片薄如贝壳,这说明当时手工制品的工艺已经具有相当的水平,同时也意味着这些东西决不是个体生产的结果,生产这些陶器的是拥有高超技艺和丰富经验的作坊。另外,考古学家们还发现了供公共集会用餐的火炉,其规模显然是为上百人的集会所设计。,德国学者西拉姆在他的一本书中写到:世界各地都在进行出土工作,这是因为我们需要了解过去的5000年,以便掌握未来的100年。吉伯森考古队的发现使人类的城居历史一下子上溯到6000

8、年以前,并且动摇了有关原始社会城市起源地的传统观点。依照吉伯森的推测,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北部才是人类城居生活的起点。 尽管泰-哈穆卡古城遗址的深入发掘还在进行,考古学家们已经发现了这个古城的特殊之处。与那个地区发现的其他遗址不同的是,这个城市并不是傍河而生。古城遗址所处地区十分干燥,其形成原因似乎是因为商业活动的缘故。考古学家们猜想,来自于不同地区的商队在这里打尖休息,交换商品的同时还交换各自旅途的见闻,这样,城市与城市文化的信息广为传播,从而推动了城市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 城市产生与发展 的区域基础,一、区域自然地理条件,二、区域经济地理条件,三、地理区位,区域自然地理条件,第二节 城市产生

9、与发展的区域基础, 纬度与城市分布(P32),大城市在中纬度范围内向低纬方向缓慢移动, 气候区与城市分布,干旱半干旱地区城市少,湿润半湿润地区城市多, 地形与城市分布,我国三级地形阶梯与城市分布,我国不同地形类型与城市(P33),第二节 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区域基础,1.滨海城市,2.三角洲平原城市,3.山前洪积冲积平原城市,4.平原与低山丘陵相邻接的城市,5.低山丘陵区的河谷城市,6.平原中腹的城市,7.高平原上的城市,8.高原山间盆地和谷地的城市,9.中山谷地城市,10.高山谷地城市,区域经济地理条件,第二节 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区域基础,矿产资源、淡水资源、水热资源、动植物资源的丰饶度及其组合,

10、基础设施的状况,区域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经济发展的历史传统,现状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结构特征,未来的开发潜力等等都可以影响区域的城市发展。,城市是区域的缩影、中心和焦点。,地理区位,第二节 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区域基础,区域所在地与周围的自然和社会实体的空间相互关系的总和。,自然地理区位 与山地、平原、江 河、海洋的空间关系,经济地理区位 与交通线、进出口 岸和已有大城市的空间关系,地理区位要素结构图示,城市区 位因素,政治中心军事中心宗教中心,海拔较低的濒海、濒湖或沿河的平原地带,地形,资源丰富之地,资源,沿海、沿江、沿铁路干线、沿高速公路,交 通,气温适中的中低纬度地带,气候,水运起点或终点、河流

11、交汇处、过河点、河口,河 流,城市地理区位的类型(P35-38),1.大、中、小位置,2.中心、重心位置和邻接、门户位置,3.城市沿交通线成长的区位类型,第二节 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区域基础,所有城市原则上都要求依托一定的对外交通设施。,城市及其腹地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从不同空间尺度来考察城市地理位置,地理区位的影响和作用,第二节 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区域基础,影响城市联系区域的范围大小,确定城市的专业化市场和优势产业部门,第三节 不同类型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从城市产生和发展的观点出发,将城市分成三种类型:,1、中心地型城市,2、以交通运输职能为主的城市,3、以某种专门职能为主的城市,三类城市形成和发展

12、的相互关系,第三节 不同类型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专门化职能,中心地职能,交通运输职能,工业 城市,港 埠,港口 城市,城 镇,城 市,大城市,探矿 基地,加工 基地,渡 口,集 镇,中心地型城市,第三节 不同类型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形成动因 商品农业 功能 满足农村的物资集散和综合 服务的需要 特点 职能综合,发展稳定,等级鲜明 类别 集镇、城镇、县城,以交通运输职能为主的城市,第三节 不同类型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形成动因:交通地理位置 功能:满足区际贸易和交通转运的需要 类别:铁路沿线、铁路枢纽、渡口、 河海港、边境和特区、综合运输 枢纽城市 特点:职能较单一,发展起伏较大,转运功能(Break-

13、in-Transport),(l)实体转运(Physical Break),(2)商业性转运(Commercial Break),(3)政治性转运(Political Break),转运职能为主的城市的发展前景主要取决于经济腹地、后方疏运系统及城市本身的建设条件。经济腹地是决定此类城市发展的基础,腹地越大、越富饶,转运要求越大,城市发展规模就可能越大 。,第三节 不同类型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以某种专门职能为主的城市,第三节 不同类型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形成动因:天赋的资源和人类特殊需要 功能:满足某种专门需要,集聚经济, 规模经济 特点:职能较单一,对外联系广,但联系 内容单一,发展历史短但速度快, 发展起伏大 类别:矿业、工业、旅游、科学文化城等,十堰,1967年,国家为建设第二汽车制造厂(现东风汽车公司),设立了郧县十堰办事处,1969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十堰市(县级市),1973年升格为省辖市。1994年10月,原十堰市和郧阳地区合并,成立新的十堰市。实现以市带县的管理体制。,思考题,以你所熟悉的某座城市为例,分析该市地理区位对其城市发展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