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 积极预防并发症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56464064 上传时间:2018-10-12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1.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痛风  积极预防并发症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痛风  积极预防并发症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痛风  积极预防并发症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痛风  积极预防并发症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痛风  积极预防并发症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痛风 积极预防并发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痛风 积极预防并发症(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痛风并发症的预防,禾山卫生服务中心 林碧华,痛风的并发症,从统计数字看:痛风与肥胖、糖尿病、 高血脂、高血压、动脉硬化相关,,痛风的并发症,肥胖: 痛风青睐肥胖人,肥胖人易发生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因为体重与高尿酸血症明显相关.有研究显示,男性肥胖者发病率为9.116.3,青年时期体重增加是临床痛风发生的危险信号。肥胖伴高尿酸血症可能与内分泌系统紊乱,如雄激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下降或睾酮生成过多,从而抑制尿酸排泄有关。临床资料证明,大多数痛风患者属超重或肥胖,但少部分较瘦的人也可能得痛风,并不是说瘦人是不会得痛风.,痛风的并发症,高血压: 痛风患者易伴高血压,痛风患者可由于痛风性肾病及肾结石所

2、造成的肾脏损坏而发生肾性高血压。这种情况主要见于痛风性肾病的中晚期。但仍有25%50%的痛风患者无肾脏病变也可伴发高血压。这种情况主要见于肥胖、高血脂及年龄较大的痛风患者。由于遗传因素对高血压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故可以把痛风与高血压看成是遗传缺陷上的两种不同表现。,痛风的并发症,冠心病: 痛风患者合并冠心病的发生率是非痛风患者的2倍。痛风患者易合并冠心病的原因是,尿酸盐可直接沉积于动脉血管壁,损伤动脉内膜,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诱发血脂在动脉管壁沉积而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所以,高尿酸血症应被视为容易导致动脉硬化及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痛风的并发症,糖尿病: 痛风患者发生糖尿病的概率比一般正常人

3、高23倍。痛风和糖尿病均为代谢性疾病。其发生都与体内糖、脂肪、蛋白质等的代谢紊乱有关。痛风患者易患糖尿病的原因还与遗传缺陷、肥胖、营养过剩机体缺乏运动等有直接的关系。,痛风的防治,早期发现痛风是最方便而有效的方法,就是对血尿酸值的测定。以及时发现痛风、高尿酸血症患者,这对早期发现和防治痛风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对以下人群检测血尿酸应作为常规检查的项目。,痛风的防治,一.50岁以上者 二.肥胖的中老年男性及绝经期女性 三.心血管病、高血压病、脑血管病、肾 病患者 四.2型糖尿病患者 五.青年或中年以上人群中原因不明。尤以单关节游走性关节炎作为特征者 。,痛风的防治,六.肾结石、肾囊肿患者 七.平

4、素嗜食肥甘厚味、喜好烟酒的青年或中年以上者 八.有痛风家族史的成员 凡属于高危人群,有以上所列任何12项者,均应到医院作血尿酸检测,以及早发现高尿酸血症和痛风,防患于未然。即使血尿酸在正常范围内,也不能轻易排除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可能性。以后应每年作12次健康检查。,痛风的防治,治疗的目的是尽快终止急性症状,预防急性关节炎的复发;减少并发症的产生或逆转并发症。 治疗上,减少内外源性尿酸生成,另一方面促使尿酸排泄增加,控制高尿酸血症。 应避免饮酒。切忌肥胖,应进低热量、低嘌呤饮食,多饮水、如血尿酸明显增高,还应考虑药物治疗。,痛风的营养治疗,痛风的营养治疗主要是通过限制饮食中嘌呤的摄入,达到减少尿

5、酸生成,降低血尿酸浓度的目的.由于痛风的发生与营养过剩密切相关,科学的饮食结构还能从根本上消除这一诱发因素,一,限制食物嘌呤摄入 急发作期每日嘌呤摄入不超过150毫克(详见食物嘌呤含量表),不宜选用每百克含嘌呤超过50毫克的食物,缓解期可适当放宽限制,少量选用每百克含嘌呤在150毫克以下的食物.,二,降低膳食能量 如果是肥胖患者更要坚持饮食能量负平衡,使体重适当减轻. 三,维持较低的蛋白质摄入 按照每日0.8克/公斤体重供给蛋白质,每天蛋白质总摄入量约为5060克.以不含或少含核蛋白的奶类,蛋类等为主要的蛋白质来源,四,低脂肪摄入,增加尿酸排出 每日脂肪摄入约在40克50克.烹调时多采用蒸,煮,炖,汆,卤等方法,少选含饱和脂肪多的动物性食物.不选择硬果类食物 五,以碳水化合物作为热能的主要来源 每天来自碳水化合物的能量不能少于50%.一般体形的人每天保证选用主食200300克(生重).尽量不选择粗杂粮和豆类这些嘌呤含量很高的食物,六,注意补充维生素 特别是补充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 7多饮水,每日摄入量2000-3000ML排尿量最好达2000ML。,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