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树银杏树的特质

上传人:nt****6 文档编号:56460363 上传时间:2018-10-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树银杏树的特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国树银杏树的特质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国树银杏树的特质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国树银杏树的特质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国树银杏树的特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树银杏树的特质(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树银杏树的特质国树银杏树的特质 银杏树()又名白果树、公孙树,是目前地球上最古 老、最高等植物,在地球上现仅孑遗一科一属一种,为我国所特有的 经济林果和绿化美化树种。据有美化空气,绿化美景最佳树种,被国 人尊为国树。 银杏树全身是宝,银杏木材,银杏叶、银杏果、银杏树根都具有极 高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到了秋天一片金黄,故又有“金色化石”之 称。银杏树,历经百万年以上的各种气候环境,不仅表现了强大的生 活适应能力,而且在形态上至今很少改变,因此有人说银杏树是一种 不可思议的植物。科学家们认为研究银杏树的起源、进化和发展,具 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文。其耐旱、耐涝、不招虫、是世界 生命力最

2、强的树种之一 。 笔者总结银杏树的特质如下: 一、银杏抗病虫害,被公认为无公害的种树,是观赏绿化 最理想树种。公园,园林,住宅小区,行道两旁,城市绿 化,栽植银杏,可谓“一劳永逸”。 二、冠大荫浓具有降温作用:在阳 光直射下与银杏树下相差 5 度。 三、叶形古雅寿命长 四、适应强:对气候土壤要求宽范 。 五、很少有病虫害 。 六、树干光洁愈伤力强:极适宜栽培在 公共场所及交通繁忙街道。 七、落叶早发芽晚利于增加光照;花形细小花色清淡,植于公共场所 及交通街道多为雄树。 八、抗烟尘、火灾及有毒气体;银杏具抗污染、抗烟火、抗尘埃等功 能。可在工业区、住宅小区、城镇、人口密集地、休间小区、等按一 定

3、比例种植银杏树,形成银杏林区,银杏林带,自然净化空气,减少 大气层悬浮物含量,提高空气质量。 九、萌蘖性强极耐修剪,利于树体的修剪和整形,并可增添风景。银 杏具函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等功效。在森林被伐,水土流失, 风沙侵蚀地带,栽培银杏防护林区、防护林带,护路林、护岸林、护 滩林、防沙林等,以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 十、抗离子辐射:二战期间,原子弹 在日本广岛爆炸,所有生物然无 存, 唯有银杏树第二年又发新芽。 银杏经火山爆发,原子弹爆炸核 射,均能逢春吐绿,其抗核辐射之功能,令人惊叹;可在军工厂,军 事设施,核设施、核工业区等周围栽种一定面积和数量的银杏树,以 最大限度地,天然地消除

4、核辐射的影响。( 世界上许多国家通过立法,将本国人们喜爱的树木确定为 国树,有些国家是由人们喜爱约定俗成的。树木是造福人 类的天使,树木常常是与一个民族思想感情息息相关的。 一个国家的国树如同国旗和国歌、国花、国鸟一样,是一 个国家的象征、体现一个国家的荣誉和骄傲。中国的国树 是被列为中国四大长寿观赏树种(松、柏、槐、银杏)之 一的银杏树。 为什么银杏树被国人誉为国树?它有哪些优秀的特质? 首先银杏树高大挺拔,叶似扇形。冠大荫状,具有降温作 用。叶形古雅,寿命绵长。其次银杏树无病虫害,不污染 环境,树干光洁,是著名的无公害树种、有利于银杏的繁 殖和增添风景。银杏树体高大,树干通直,姿态优美,春

5、 夏翠绿,深秋金黄,是理想的园林绿化、行道树种。适应 性强,银杏对气候土壤要求都很宽范。银杏树还有更突出 的优点是抗烟尘、抗火灾、抗有毒气体。可用于园林绿化、 行道、公路、田间林网、防风林带的理想栽培树种。银杏 树具有上述诸多优点广泛受到国人的喜爱。 银杏树还有其独特的优势地位,因为银杏是中国特有而 丰富的经济植物资源。古往今来,无论是银杏栽培面积, 还是银杏产量,中国均居世界首位。中国不仅是银杏的故 乡,而且也是栽培、利用和研究银杏最早、成果最丰富的 国家地区之一。银杏树的种子(俗称白果)含有氢氰酸、 组胺酸、蛋白质等。银杏种仁可供食用和药用,多食则中 毒,中医学上以种子和叶可以入药,其药性平、味苦涩, 有小毒。银杏果外种皮可提取栲胶。银杏树木材浅黄色, 细致,轻软,供建筑、家具、雕刻及其它工艺品用。 将银杏树评选中国的国树极大的激发中国人民的爱国热 情,同时也可以培养人们高尚的情操,增强中华民族的进 取心和自豪感。银杏树,对中国人来说,具有一种特别的 亲切感,可以唤起人们对祖国和故乡的热爱之情,还能够 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审美观念,以及国家的自然 风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