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普通高中学生学分认定办法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6458029 上传时间:2018-10-12 格式:PPT 页数:87 大小:3.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普通高中学生学分认定办法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安徽普通高中学生学分认定办法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安徽普通高中学生学分认定办法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安徽普通高中学生学分认定办法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安徽普通高中学生学分认定办法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普通高中学生学分认定办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普通高中学生学分认定办法(8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努力学习 创新实践 促进我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持续发展二00七年七月,一、全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进展 二、积极探索我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之路 三、创新评价改革的实践,推动我省普通 高中课程改革的发展 四、强化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一、全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进展,1、 加强领导,积极宣传,科学地制定方案。 2、开展项目研究,全面而深入地实施新课程改革。 3、样本校先行,积极稳妥推进高中新课程实验。 4、重视培训,突出教学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5、科学设置课程,促进学校发展。 6、突出以人为本,建立发展性评价机制。,安徽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义务教育小学 初中2001年 2001年,普通高中

2、2006年,(1)、加强领导,成立组织、明确分工、协调职能,(2)、积极宣传,省教科所编印了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70问和安徽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指导意见(两个分册)。 铜陵市教育局编印了高中新课程必读。,(3)、科学制定方案,省教育厅已经下发的6个指导性文件: 安徽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实施方案 关于建立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样本校的通知 安徽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试行) 安徽省普通高中学生学分认定办法 安徽省普通高中新课程选修I模块开设指导意见(试行) 安徽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试行),2、开展项目研究,全面而深入地实施新课程改革,成立了11个以教科所为核心、省属各有关高校参加的普

3、通高中课程改革项目组,根据本省的实际情况深入研究高中课改的重点课题和推进工作。 关于申报安徽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2007年度课题的通知中将高中新课程研究课题单独例出一项,在全省各高校和基础教育各部门范围内进行申报。研究问题第17项为 “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研究(新课程教学策略的研究、新课程教学原则的探索、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管理的研究、典型的教育教学案例的研究、适应新课程的学习方式研究、评价问题的研究、高中选修课的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研究、校本课程开发研究、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与教师的专业发展、普通高中新课程不同版本教材的比较研究)”。目前各市已经组织了若干个此类课题

4、,积极参与立项。,3、样本校先行,积极稳妥推进高中新课程实验,确定了55所省级样本校,其中城市省示范高中、县城中学、农村中学各占三分之一。 2007年5月17日19日在芜湖召开了全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样本校工作会议,交流了高中课改一年来样本校的成果与经验。 许多样本校走出了特色之路,树立了高中课改的样板。,芜湖一中:成功地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和选修II课程,研究性学习:采取集中辅导讲座,学校提供课题,学生以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在高一学年开展以自然学科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高二学年开展以人文学科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 选修课程的开设:依据学生的选课倾向和教师实际专业能力和开课能力确定。

5、教师个人申报选修模块,学校合理调整,确定人选;确立了学生自主选择、导师积极引导的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多层次、多空间的学校课程方案。,庐江二中:扎实推进校本教研,以集体备课为载体的校本教研活动,强化同伴互 助,共同提高。我们确定每周五晚高一年级教师进行集体 备课。备课组活动要求做到“四定、五要、六备”。“四定” 是指:定人员、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五要”是指: 主备教师要精心研究所承担的备教内容;议课教师要亮出 自己的观点;主备教师要在集体备课后形成文本预案;教 师要对集体备课的预案进行补改才能上课;上课后要对亮 点和不足进行集体反思。“六备”是指:备学情、备目标、 备重难点、备教

6、法、备学法、备教学设计。,蚌埠二中:有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研究性学习活动分为活动类和教学类 :按必修课排入课表, 每周2课时,1课时用于活动类,1课时用于教学类,共开设270课 时。以课内外相结合形式开展活动。要求每位学生都要至少经历一 次完整的研究过程和撰写一篇研究报告。自2006年9月以来,组织了高一学生开展了赴军营、下工厂、 入基地、进社区、搞调查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区服务和社会 实践: 1、国防教育 2006年8月,组织了高一年级全体新生在蚌埠汽车管理学院开展了国防教育。 2、传统教育 2006年910月,开展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系列主题教育活动。 3、感恩教育 200

7、6年11月,开展了“手拉手11”关爱女童献爱心系列主题教育活动。 4、社会调查 应蚌埠市统计局社会调查队的邀请,学校组织高一年级部分学生开展了社会调查。 5、珍爱生命 2006年1112月,学校举办了以“珍爱生命”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 6、特长展示 12月19日到30日,学校举行了以“共创温馨校园,共建和谐社会”为主题蚌埠二中第十九届文化艺术节。,4、重视培训,突出教学研究,(1)、积极组织各级各类培训 下图是2006年48月各种培训人数,各类通识培训,各类学科培训,(2)重视教学研究,实施课堂教学质量工程大力推进校本教研,建设新型的教研文化和重建教研制度 ,构建新型的校园文化, 教师中推行

8、“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建立融教学、学习和研究三位一体的职业生活方式。 组织各学科的新课程公开课、研究课和观摩课,重点研究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学校把高一年级的课堂教学作为核心工作来抓 。如马鞍山市教研室在全市范围推行“精品课”研究,合肥一中开展“上好一节精品课”活动。 省、市教研部门下到学校进行新课程的调研,开展了听课、与教师研讨、开家长座谈会、开讲座、与校领导直面交流等活动,有力地推动学校新课程实施。,合肥一中高一年级开展“上好一节精品课”活动,2007年3月26-30日,合肥一中校高一年级坚持扎实推进新课 改,为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增强备课组成员之间的团结协作 精神,形成 教学、

9、教研、教改新氛围,开展“上好一节精品课”活 动。这期间有10个学科,13位老师(语文:周典钰、张媛媛,数 学:刘成雨、查道庆,外语:杨磊、王成济,物理:葛学松,化 学:谢芸,生物:彭巧玲,政治:庞德金,历史:张丽莉,地理: 康体鹏,信息:周顺)上课。方法是:各学科备课组集体备好一节 课,指定一名老师上课,备课组全体成员在听课的基础上评课,再 备课,再由上课老师到另一班上课,再进行第二次评课。备课组全 体成员在此次活动中教学水平得到提高,并积累了丰厚的教学、教 研资料:课堂实录、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评课记录。 摘自“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网”,省教育厅基教处、教科所到学校开展高中新课程调研活动,缪

10、富国处长在安庆一中,阚智所长在合肥六中调研反馈,省教研员在学校开讲座,合肥十中,省教研员在合肥十中认真听课,跟教师交流,省基教处领导与教研员 参观安庆一中校史馆,跟学生座谈,向学校反馈调研情况,5、科学设置课程,促进学校发展,下发安徽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试行 、安徽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教学指导(14个学科)、 安徽省普通高中新课程选修I模块开设指导意见(试行)等指导性文件,为高中学校必修和选修课程设置进行了及时、有效地指导 。 对必修课程的安排 对选修I课程的安排 对选修II课程的安排,国家课程必修+选修I 地方课程通用+专题 学校课程(选修II )由学校开发 共同基础=国家课程中的

11、必修个性发展=选修I+地方课程+选修II,三层次的课程结构:,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普通高中课程结构:,学习 领域科目模块,课程具体设置如下:,高中三年共达180多学分,其中必修116学分,选修I可达50多学分,选修II可达15学分左右 必修:确保所有高中生都达到共同要求 选修I:在达到共同要求的基础上,满足学生在不同学习领域中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选修II:由学校自主开发,供学生选择,学制、学时、学分,普通高中学制为三年,每学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社会 实践1周,假期(包括寒暑假、节假日和农忙假)11周。各地应当针 对每个学期长短不一的情况,调整学年教学时间。

12、每学年分为两个 学期,每个学期分为两个学段,每段10周,其中9周授课,1周复习 考试。每周安排的课程修习时间为35学时,每学时教学时间一般为 45分钟。大多数模块的修习时间为36学时,相当于2学分。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每个模块原则上为18学时, 相当于1学分;技术的8个必修学分中,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各4学 分。体育与健康共11个必修学分,其中在田径类项目系列中至少必 修1学分、在健康教育专题系列中至少必修1学分。综合实践活动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共23学分。其中,研究 性学习活动三学年共15学分;学生每学年必须参加1周的社会实 践,获得2学分,三年共获得6学分;学生三年内必须参加不

13、少于10 个工作日的社区服务,获得2学分。选修课程按照模块开发,每 个模块可以设计为18学时1学分,也可以为36学时2学分。,课程实施,(一) 制定课程计划 1.学校成立课程指导委员会,该指导委员会由校长、教务和教研部门负责人、各学科负责人组成,负责组建学校各学科课程小组、制定学校课程计划。 2. 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所有普通高中必须全部开设。学校在保证开设好所有必修模块的同时,制定开设选修课程的规划。学校尊重学生对选修课程的选择权,不得违背学生的意愿指定学生选修某个科目或模块。 3.省示范高中应能按照国家课程方案的要求100%开设规定的选修课程,其他学校选修课程的开设率应在三年内逐步

14、达到课程方案的要求。为了保证学生对选修课程具有选择的空间,学校应当至少提供12学分的课程供学生选择。 4.规模小于4个平行班的学校,经省教育厅审核批准,可以适当延长选修课程达到开设要求的年限。在这些学校中,选修课程的开设应保证学生获得不低于6学分。,5.选修模块的开设要求:40名以上学生选修的课程模块,所有学校必须开设;少于40名学生选修的课程模块,学校可以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开设。有条件的学校在选修模块的开设上应尽可能满足学生选修的需要。 6.学校应根据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情况,积极开设选修课程。鼓励开设综合性、创新性、有特色的学校课程。 7.高一年级主要设置必修课程,从高一下学期开始应

15、开设并逐步增加选修课程;高三下学期在安排总复习的同时,应保证学生必要的体育、艺术等活动时间,并鼓励学生按自己的兴趣和需要继续修习某些课程,获得一定学分。 8.为减少并学科目,便于学生合理而有序地安排修习计划,保证他们集中有效地学习,学校应该将每学期分两段安排课程。大部分模块的修习时间为36学时,一般可以每周安排4学时,在1个学段内完成一个模块的教学任务;也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每周安排2学时,在2个学段内完成一个模块教学的任务。,9.鼓励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提供更加灵活的课程计划供学生选择。一个模块三年中可以重复开设,各学科在同一学段也可以开设几个必修、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允许学生跨年级

16、选课,也允许部分课程例如选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跨年级安排。 10“技术”领域的“通用技术”是第一次作为必修课进入高中课程。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学需要,主动帮助学校解决课程开设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在教学基本条件、实训和实习基地等方面给予支持。 11鼓励跨校、跨区协作,提倡学校之间教学资源共享,如学校在师资、场地、教学设施设备、实训和实习基地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指导学生选课,学校建立行之有效的校内选课指导制度。规定选课指导工作的工作程序, 明确选课指导责任机构、责任人,安排指导教师,向学生提供选课指导手 册,引导家长正确对待和帮助学生选课。选课指导手册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 验)和安徽省教育厅有关普通高中课程设置的文件;学校三年课程开设计 划;各科目模块的介绍(包括:学习内容、所需课时、教学方式、授课教师、 学分计算方法、成绩考核方式、毕业和升学要求等);不同发展需求的选课模 式建议;选课基本程序等。在学生选择选修科目和模块之前,学校向学生公布教学班的班额控制数。 学校根据省教育厅的课程实施意见,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学生选课申请 表。选课指导教师具有指导学生选课的责任,要与学生建立相对固定而长久的 联系,为学生形成符合个人特点的、合理的课程修习计划提供指导和帮助。学 校为每位学生建立选课档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