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安全操作规程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6452412 上传时间:2018-10-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安全操作规程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生物安全操作规程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生物安全操作规程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生物安全操作规程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物安全操作规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安全操作规程(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检验科生物安全操作规程1、 工作服 a.所有实验室成员在工作期间必须始终穿着所提供的工作服。离开实验室时,工作服须挂 在指定地方,不得在实验室外冼工作服。 b.在处理含有或怀疑含有生物安全 3 级物质的标本时,必须在工作服外穿隔离衣。 c.在生物安全操作台内处理标本和培养基时,必须戴手套。 2、 洗手池洗手池须供应洗洁剂和手干燥器。 3、 洗手所有工作人员在离开工作区必须洗手,并且要先脱去工作服和手套。 4、 食物,饮水,吸烟,化妆品食物和饮料不允许带入任何处理标本的房间.不允许在处理标本的任何地方吸烟.不允许 在处理标本的任何地方使用化妆品。 5、 伤口和擦伤手上的伤口和擦伤必须覆盖保护物

2、。 6、 个人衣物个人衣物不允许带入实验室,并且必须保存在带锁的柜子里。 7、 口吸移液管这是禁用的。要求使用机械移液装置。 8、 常规预防措施应用于所有血液、体液、组织标本的操作中:1 无论何时都应尽可能避免使用注射器,针头或其它锐器。2 使用过的针头和一次性切割器必须丢入专门的带有盖子和桶内,以备安全处理、防 止容器过满盛装。3 使用过的针头不许重新使用或再用手操作。4 打烂的玻璃必须放入坚硬的容器(不要用手) ,然后再放入黑色垃圾袋,如果是污 染的,使用黄色垃圾袋。5 在接触具有潜在性传染性标本培养基、组织,必戴保护性手套,防止皮肤直接接触。 如果手套有可见的污染,必须先除去污染,再更换

3、。手上有皮炎或伤口的工作人员的需要 间接接触传染性物质的人员应戴保护性手套。6 在处理完标本、结束工作,甚至在上述规定带手套时,应常规洗手。7 当血液、血液制品或其它体液污染发生时,应停止工作洗手,戴一次性手套再清除 污染区。建议用含有效氯 1000ppm 的次氯酸钠溶液。如果污染区较大用浸有次氯酸钠溶液 的湿布覆盖 10min 去污染,并标示相应的警告,丢弃废物及手套到生物安全级物理容器。 注意飞溅的水滴和流淌会将污染带到主污染区以外。8 所有在实验室使用的具有潜在污染性的物质都需去污染,最好先高压,再做处理。9 任何可能产生飞溅或气雾的操作都应在生物安全操作台里进行。这些操作包括离心, 分

4、离血清,混合,超声,收集组织受精卵,以及处理含有浓集的感染物质标本。 9、 实验室物质处理 参照医疗废物处理 10、 去污染 去污染剂: 1 次氯酸溶液:用白色聚丙烯罐装新鲜配置的含有效氯 1000ppm 的 2次氯酸溶液,放 在多个工作室。22 5%的 Printol:其 50水溶液用来处理溅在地板和家具上的污染。 3 戊二醛:新鲜配制成一定浓度,主要用于不能使用次氯酸钠的仪器去污染,如离心机 等。 4 75乙醇:主要用于对清洁表面的快速去污染。 11、 离心机 11.1 注意事项: a 使离心机用的试管应具是厚管或塑料的,离心前应仔细检查是否缺损。 b 离心机需放置在合适的位置,操作都应能

5、看见离心缸,以便能正确地将离心架放在转 子上。 c 离心桶和离心架配对使用,负载后需仔细平衡。 d 为避免脱架和试管内溶液溅出,开始采用低转速,然后逐渐升高。 e 离心机内缸应由高级人员定期检索,内壁必须用戊二醛定期清洁,去污染。 f 在对含有或怀疑含有生物安全操作 3 级标本离心时,必须加盖密封,密封盖只有在一级 生物安全操作台内才能打开。 11.2 离心时,试管破裂 a 如果正在离心时,发生或怀疑发生试管破裂,电动机应立即断电,并在停转后才能打开 离心机盖。 b 如离心后发现破裂,应立刻关闭机盖,保持至少 30min。 c 立即通知安全员。 d 戴厚手套,使用镊子或用镊子夹棉鉴清除破碎玻璃

6、碎片。 e 所有破裂试管,玻璃碎片,离心桶和转子必须放在专门消毒剂中去污染,要求消毒剂不 具腐蚀性,对浸生物安全物质有效。然后,或者浸泡至 24 小时,或者高压。 f 未破裂,带盖的试管也应放在另一含有消毒剂的容器中 1 后,再对其内容物处理。 i 离心缸必须用戊二醛棉拭子清洁,过夜,再重复擦拭,再用水清洁洗净并干燥。 g 含有生物安全 3 级物质的密封离心桶必须在密封状态下取出,在一级生物安全操作台 内打开。如果试管破裂,离心桶密封盖应松松地盖上,对离心桶高压。 12、破裂和溢出任何重要的破裂的溢出都应通知安全人员。在处理含有或怀疑含有生物案例的溢出物, 应先得到安全人员的建议。 12.1

7、病毒培养基的泄漏 a 用浸有 20次氯酸钠的纸巾覆盖溅洒出的污染物用容器碎片。 b 覆盖 1015min。 c 戴一次性手套,清扫纸巾和碎片于合适的容器(如塑料袋,但不包括含有碎玻璃或其它 锐利物体) ,用一片硬纸板去清扫,不能用刷子或尘掸,除非它们适于高压。手指远离碎玻 璃。 d 将碎片和使用后的废物放在实验室废物箱。 e 用常规工作消毒剂擦拭污染区及其周围可能飞溅区。 13、 泄漏的标本实验室不泄漏的标本,但要以塑料密封后退还到病房。 14、 紫外线消毒:培养基,试剂分装和病人血清应存放70C 和30C 冰箱。操作存 放于30C 或以下温度冰箱物质,应戴手套,例如当标本从低温冰箱取出或放入

8、时。 15. 实验安全操作程序: 15.1 工作人员在采集标本过程中应当防止病原微生物扩散和感染,并对标本的来源、采集 过程和方法等作详细记录。315.3 实验过程中绝对禁止吸烟、饮食等,不要以手抚头面部等。 15.4 处理样本的过程中易产生高危害气溶胶时,要求同时使用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生物 安全柜和/或其它物理防护设备。如可产生含生物因子的气溶胶,应在适当的生物安全柜中 操作。细菌的分离培养、菌种开封、转种、研磨、稀释等操作,均应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15.5 使用接种环进行操作时,接种环应在工作灯的内焰中燃烧,以避免菌液或菌块飞溅。 15.6 稀释菌液时,吸管、针管要缓慢插入试管或烧瓶底部

9、,小心操作避免产生气泡或气溶 胶。 15.7 使用注射器加样时,用过的针头切勿再重新入套或拔开注射器与针头,应直接放入锐 器收集器,以免划破皮肤造成接种感染。 15.8 菌株库要设专人管理,并按照国家微生物菌毒种管理办法执行。2.9 进行毒菌操作过 程中,不要穿戴巳经污染的防护性手套触摸门柄、仪器或毒菌区以外区域,避免由于粗心 扩大污染范围。 15.9 试验结束后,操作过程中所有可能与生物危险物接触或被污染的试验器械和物品,能 够高压消毒的必须高压消毒,不能进行高压消毒的设备、仪器,应使用有效的消毒剂擦洗 后再以紫外灯近距离长时间消毒。 15.10 实验中发生意外污染情况,应立即通知主管人员并

10、做好处理污染物和相应区域的准 备,不得擅自采用其它禁止的方法进行消毒处理。 15.11 实验室内任何微生物的样本,废弃物都必须经高温高压灭菌后,方可按一般垃圾处 理。 15.12 实验室所用任何个人防护装备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要求。实验室应确保具备足够 的有适当防护水平的清洁防护服供使用。还应穿戴其它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防护镜、 面具、头部面部保护罩等。 16、实验室污物处理及消毒操作程序: 16.1 实验室含有生物危险物的临床标本及被污染的一次性用品,试验完成后,应在操作台 或实验区域内以紫外灯近距离照射消毒 2 小时以上,再经高压消毒后方可丢弃或焚烧。 16.2 可重复使用的实验用品及

11、器材,完成实验后,应在操作台或实验区域内经紫外灯近距 离照射消毒 2 小时以上后,再交有关人员进行高压消毒和煮沸洗刷。 16.3 实验用的试管、吸管、注射器,须装在加盖不漏的容器内,经高压灭菌后取出。 16.4 培养物或实验室垃圾,在丢弃前必须经高压消毒和紫外灯近距离长时间照射处理。不 允许积存垃圾和实验室废弃物。已装满的容器应定期运走。在去污染或最终处置之前,应 存放在指定的安全地方,通常在实验室区内。 16.5 实验室废弃物应置于适当的密封且防漏容器中安全运出实验室。有害气体、气溶胶、 污水、废液应经适当的无害化处理后排放,应符合国家相关的要求。 16.6 实验过程中,如标本或含标本的前消

12、化处理液被打翻污染了操作台或地面,应以吸满 70%酒精的卫生纸覆盖污染区,15 分钟以后卫生纸方可移去。 16.7 实验室内未经消毒的污水,禁止直接排入公共排水系统,更不允许混入居民生活垃圾。17、 意外事故处理程序: 17.1 如果发生意外,必须立即通知实验室主管人员和医院生物安全办公室,并在有关人员 的指导监督下对出事现场进行处理,绝对禁止未经报告而私自对出事现场给予非规范的处 理。 17.2 实验过程中,如污染物溅落到身体表面,或有割伤、刺伤、烧伤、烫伤等情况发生,4应立即停止实验工作进行紧急处理,更换被污染的实验服,皮肤表面用消毒液清洗,伤口 以碘酒或酒精消毒,眼睛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

13、 17.3 如果发生菌液溢出,含菌种的培养管破碎等,造成中 、小面积污染,可用比污染面 积大 25%以上的纱布覆盖污染区域,边缘用脱脂棉围住,向纱布倾倒 5%苯酚溶液或 70% 的酒精,浸泡 2 小时以上(其间适量加溶液防止干燥) ,再经紫外灯近距离(1 米内)照射 2 小时以上;被污染的器械、容器等立即浸泡于 70%酒精中 2 小时以上,再次着防护衣进 入房间,将污染溢出物和用于清洁的纱布放入可耐受高压的双层塑料袋内并尽快高压。 17.4 如果发生气溶胶污染或大面积污染,应立即停止实验并关闭实验室,对污染区域进行 紫外灯照射消毒过夜;第二天对污染区进行 24 小时封闭空气熏蒸消毒(乙醛消毒法:5ml 乙醛2g 高锰酸钾/m3 空间) 。 17.5 临床医务人员应对事故受害者和消毒人员进行医学随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