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建筑史第五章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6448770 上传时间:2018-10-12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3.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园林建筑史第五章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园林建筑史第五章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园林建筑史第五章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园林建筑史第五章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园林建筑史第五章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园林建筑史第五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林建筑史第五章(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园林建筑史,第四章:中国园林体系的完成-隋唐,-园林建筑史,1:隋唐,园林全盛 1.1:历史分合循环 1.2:盛世园林时间分布 1.3:盛世园林文化阐释 2:隋代园林 2.1:隋代皇家园林 2.2:隋代私家园林 3:大唐皇家园林 3.1:唐长安城四大宫苑 3.2:唐长安城公共园林 3.3:唐代离宫别馆,-园林建筑史,第四章:中国园林体系的完成-隋唐,-园林建筑史,4:唐代私家园林 4.1:贵族园林 4.2:文人园林 4.3:庶民园林 5:唐代寺观园林 5.1:佛教的兴衰和佛道的并重 5.2:名寺林立与世俗化浪潮 5.3:大慈恩寺与牡丹 5.4:玄都观与桃花 5.5:樊川八大寺院 5.6:佛寺

2、园林布局特点 6:残唐五代园林 7:唐代造园思想的诗化和理论化 8:隋唐实物与建筑特征,-园林建筑史,第四章:中国园林体系的完成-隋唐,-园林建筑史,1:隋唐,园林全盛 1.1:历史分合循环 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勃兴速亡的王朝,可以与此前的秦朝相提并论。统一、短命而繁盛的王朝,是一个及其重要的朝代,它的勃兴速亡既为唐王朝提供前车之鉴,更为唐朝的强盛在各个方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南北统一中外融合之功、三省六部制的开设、科举制的实施、大运河的开凿、大兴城的修建等等,隋文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制,隋文帝统治20多年间,人口大幅度增长,储存的粮食和不批可保证隋唐王朝六十年的开销;唐朝达到

3、的繁荣与兴盛的程度,是两汉所远远不能比拟的。是空前的并且充盈在每一个领域,呈现了全面的兴盛。这个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政治开明、文化多元,昌明、高亢、奔放、外向、激情四溢的景生气度包括浪漫和诗意不仅表现在是个、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领域,而且充溢到人们日常生活之中,建筑、园林也沁透者祥和和安逸的诗情画意。大唐盛世可以说是中国封建社会鼎盛的象征,也是整个古代中国鼎盛时期的象征。,-园林建筑史,第四章:中国园林体系的完成-隋唐,-园林建筑史,1.2:盛世园林的时间分布 隋朝立国次年建都大兴,唐改为长安,其面积84平方公里,是人类在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前所建设的规模最巨大的城市。同时修建仁寿宫,后更

4、名为芙蓉园,并在仁寿宫途中设置行宫十二所。 隋炀帝杨广在东都洛阳大力营建宫殿苑囿,其中以西苑最为著名,又造显仁宫,在扬州建离宫别园,以“长阜苑”最为华丽。 隋朝私家园林山西梁轨所建的绛守居园池,是国内现存唯一的隋唐园林。 唐长安沿用隋朝的大兴城,格局稍有变化,共有四大宫苑建筑群,即西内苑(太极宫)、东内苑(大明宫)、南内苑(兴庆宫)和禁苑,分别位于长安城皇城的西、东、南、北四面。 唐代的寺观或位于城中,或建于郊野,或掩映于名山,唐代的寺观园林仅长安就有195座,其中大慈恩寺、兴教寺、唐昌观、玄都观最为著名。东都洛阳也是佛道的活动中心,比较有名的寺观有白马寺、奉先寺、浅溪寺、看经寺等。此外五台山

5、的金阁寺和重修的佛光寺和杭州的灵隐寺也盛及当时。,-园林建筑史,第四章:中国园林体系的完成-隋唐,-园林建筑史,1.2:盛世园林的时间分布 唐代的私家园林也有长足的发展,由原来仅限于贵族上层,普及流行到了整个社会,私家园林之盛超过任何一代,其中私家名园很多,如东都的五王宅园、太平公主南庄、安乐公主西庄、长宁公主东庄、韦嗣立的骊山别业、王维的辋川别业、白居易的庐山草堂和裴度的绿野堂和集贤里山庄、司空图的中条山别墅等。 隋唐五代时期从时间分布来看造园特点 1:皇家园林主要是在初唐、盛唐时期建造; 2:寺观园林方面,初唐修建的道观园林较多,中晚唐修建佛寺园林较多; 3:私家园林初、中、盛皆有修建,但

6、初唐以王公贵戚园林举动,盛、中以文人园林最盛,晚唐以官僚军阀庄园最为突出。,-园林建筑史,第四章:中国园林体系的完成-隋唐,-园林建筑史,1.3:盛世园林的文化阐释 无论是皇家园林、私家园林或寺观园林,自然山水处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诗情画意的写意性逐渐成熟;(受社会风尚影响) 唐朝社会风气呈现一种向上的趋势,所以山居或山林别墅建设不太多,但人们对山林隐逸的兴趣空前提高;(受流行时尚影响) 唐朝后期,时代心理发生深刻变化,隐逸传统中渗入了禅宗佛学“顿悟”之法。(受佛教文化影响,顿悟是南禅宗的一种新流派,主旨强调本心定世界观,欲成佛道不须像以前那样经历产时间参禅苦修,只要某一时刻领悟,即可成佛。)

7、,-园林建筑史,第四章:中国园林体系的完成-隋唐,-园林建筑史,2:隋代园林 2.1:皇家园林 1:建设概况: 隋文帝因嫌长安旧城狭小水质污染,不甚宜人,于是下令宇文恺等人进行勘查后确定在长安东南龙首原上更筑新城,九个月新城竣工为大兴城。 隋炀帝于仁寿4年亲自到洛阳查看风水,下令尚书杨素、宇文恺负责造东都。在周王城以东、汉魏故城以西,后据邙山,洛水贯注,主要城郭有宫城、皇城、外郭城。宫城内主要有乾阳殿、大业殿、文成殿、武安殿等。并同时建城西苑囿,名西苑。苑内凿池堆山,号称“五湖四海”,更设十六院,置四品夫人十六人各主一院。,-园林建筑史,第四章:中国园林体系的完成-隋唐,-园林建筑史,2:隋代

8、园林 2.1:皇家园林 1:建设概况: 西苑十六院大业杂记记载:延光院、明彩院、合香院、承华院、凝辉院、丽景院、飞英院、流芳院、耀仪院、结骑院、百福院、资善院、长春院、永乐院、明德院、清暑院、共十六院。每院开东、西、南三门,门并临龙鳞渠,渠宽20步,上跨飞桥,过桥百步即杨柳修竹,名花异草,隐映轩阶(台阶)。另有逍遥亭,结构之丽,冠于古今。十六院相互仿效,每院置一屯,各四品夫人一名,有宫人管理,饲养猪、羊、牛等,穿池养鱼,园内种蔬菜瓜果等,无所不有,园中另筑游观景致数十,或泛舟,习采菱之歌,或飞桥阁道,奏游春之曲。,-园林建筑史,第四章:中国园林体系的完成-隋唐,-园林建筑史,2:隋代园林 2.

9、1:皇家园林 1:建设特点: 以人工叠造山水,并以山水为园的主要脉络。(如龙鳞渠为全园的一条主要水系,贯通十六院,使得每个庭院三面临水、因水而活,并跨飞桥,建逍遥亭丰富园景。) 绿化布置不仅注意品种,而且隐映园林建筑,隐露结合,非常注意造园的意境和建筑环境。 每个庭院都供嫔妃居住,与皇帝禁宫有明显不同,给以后唐代宫苑带来较大影响。 继承了汉代“一池三山”的形式,-园林建筑史,第四章:中国园林体系的完成-隋唐,-园林建筑史,2:隋代园林 2.2:私家园林 1:绛守居园池简介: 新绛绛守居园池始建于公元五九六年,是中国北方地区最古老的园林之一,其布局设计、建造艺术在园林史上占有独特的位置,属国家级

10、重点保护文物。中国现存的唯一一座隋代园林。2009年12月9日,绛守居园池入选“国家重点公园”。绛守居园池后经过隋、唐、宋、元、明、清各代官衙州牧的不断维修,现在的绛守居园池的地形地貌基本保存完整,总体规划布局、形制及池塘渠道、亭台部位尚清晰可辨,是古代园林中有据可查、有遗迹可寻的最古老的名园,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及园林艺术价值,是研究我国园林艺术史的重要实物资料。,-园林建筑史,第四章:中国园林体系的完成-隋唐,-园林建筑史,2:隋代园林 2.1:皇家园林 1:建设特点: 十六组建筑庭院分布在山水环绕的环境之中,成为苑中之园,不像汉代宫苑那样以周阁复道相连。这是从秦汉宫苑转变为山水宫苑一个转折

11、点,开北宋山水宫苑-艮(gen)岳先河。 崇佛重道,建筑采取南北中轴对称(前直伊阙,后据邙山,洛水贯其中,南北轴两端,北据邙山建道家上清宫,南过伊阙龙门正对佛家净土寺,上清宫、净土寺恰在隋东都洛阳城的两端,遥相顾盼,中轴线北段邙山正好是横行山脉,形成丁字形组合。),-园林建筑史,第四章:中国园林体系的完成-隋唐,-园林建筑史,2:隋代园林 2.2:私家园林 2:绛守居园池分布介绍 建在山西运城新绛县城西隅高垣上,绛州古衙署后部。内将军临汾县县令梁轨与隋开皇十六年修筑渠道,引九原山鼓堆泉水灌溉绛州,余水放衙署后部蓄为池沼,又建亭阁于池畔,始有园池,园池中部有一南北向小土丘,可通静观楼,楼前有甬道

12、,两侧筑有花墙,名子午梁。莲池在园西,与蓄水池有渠道沟通,渠上架拱形小桥。池西有冬景亭,池南有洄涟亭。子午梁东侧有叠石假山,还有影壁六角拱门、春景亭、八卦亭、拙亭、燕节楼、望井台、苍塘风堤和孤岛等景物。,-园林建筑史,第四章:中国园林体系的完成-隋唐,-园林建筑史,2:隋代园林 2.2:私家园林 2:绛守居园池分布介绍 园池有意建为春、夏、秋、冬四园,每个景区分别种植了与四季相应的迎春、夏莲、秋菊、冬梅等花卉,还充分运用琴、其、书、画、石、亭、桌、壶等物品来营造春浓、夏艳、秋实、冬寒的文人意境。园池构建以水为主,水面积约占全园的四分之一还要多,一渠清流,蜿蜒其间,跨水渠,过栈桥,登亭阁,流连于

13、岛台之间,观花赏景,雅静宜人,是我国北方典型的自然山水园林。,-园林建筑史,第四章:中国园林体系的完成-隋唐,-园林建筑史,-园林建筑史,第四章:中国园林体系的完成-隋唐,-园林建筑史,-园林建筑史,第四章:中国园林体系的完成-隋唐,-园林建筑史,-园林建筑史,第四章:中国园林体系的完成-隋唐,-园林建筑史,-园林建筑史,第四章:中国园林体系的完成-隋唐,-园林建筑史,-园林建筑史,第四章:中国园林体系的完成-隋唐,-园林建筑史,-园林建筑史,第四章:中国园林体系的完成-隋唐,-园林建筑史,-园林建筑史,第四章:中国园林体系的完成-隋唐,-园林建筑史,3:大唐皇家园林 3.1:唐长安城四大宫苑

14、 1:唐长安城基本介绍 唐朝京都长安城是在大兴城基础上修建完善的,分为皇城、宫城和郭城三部分。面积84平方公里,是今西安市(明西安城)8倍。 唐长安是一个东西略长、南北略窄的长方形。东墙的春明门到西墙的金光门之间,东西宽9721米(包括两城墙的厚度)从南墙的明德门到北墙的玄武门长8651米。 从平面布局来看,规划者严格讲求左右对称。全城以承天门、皇城朱雀大街为南北中轴线,为突出北部中央宫城的地位,以承天门、太极殿、两仪殿、甘露殿、延嘉殿和玄武门等一组高大雄伟的建筑物压在中轴线的北端,展现皇权威严。 唐代长安城有四大宫苑群:西内太极宫,东内大明宫,南内兴庆宫和禁苑。,-园林建筑史,第四章:中国园

15、林体系的完成-隋唐,-园林建筑史,-园林建筑史,第四章:中国园林体系的完成-隋唐,-园林建筑史,-园林建筑史,第四章:中国园林体系的完成-隋唐,-园林建筑史,唐长安城里坊复原图,-园林建筑史,第四章:中国园林体系的完成-隋唐,-园林建筑史,3:大唐皇家园林 3.1:唐长安城四大宫苑 2:太极宫基本介绍 太极宫实际上是由太极宫、东宫、掖庭宫的总称,宫城东西宽2830.3米,南北长1492.1米,其中掖庭宫宽702.5米,太极宫宽1285米,东宫宽823.3米; 宫城南面隔横街与皇城相望,北面为西内苑,东墙外为兴安门街,西墙外为芳林门街,宫城中太极宫、东宫、掖庭宫南北宫墙长度相齐; 承天门为太极宫

16、正门,是封建皇帝举行“外朝”大典之处。 把宫内划分为“前朝”和“内廷”前后两部分。,-园林建筑史,第四章:中国园林体系的完成-隋唐,-园林建筑史,3:大唐皇家园林 3.1:唐长安城四大宫苑 2:太极宫基本介绍 “前朝”按照周朝“三朝制度”进行布局。 以承天门以及东西两殿为外朝:是举大典、讯众庶之处; 以太极殿为中朝是皇帝主要听政视朝之处,此外皇帝登基,册封皇后、太子、诸王、公主会见群臣、宴请朝贡使节之处; 为行事方便,在太极殿的东侧设有门下省、弘文馆、史馆、西侧设有中书省、舍人院; “内廷”部分也就是“后寝”,其中两仪殿、甘露殿等殿院以及山水池、四海池为唐代皇帝进行日常生活以及后妃居住的生活区。甘露殿是皇帝在内宫读书的地方,也是第三大殿; 凌烟阁因功臣的画像于其中而有名,有长孙无忌、魏征、杜如晦等二十四人画像,这就是所谓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园林建筑史,第四章:中国园林体系的完成-隋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