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事局工作总结_3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445688 上传时间:2018-10-12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3.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人事局工作总结_3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市人事局工作总结_3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市人事局工作总结_3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市人事局工作总结_3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市人事局工作总结_3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市人事局工作总结_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人事局工作总结_3(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市人事局工作总结市人事局工作总结 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局认真贯彻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 意见和全国、全省人事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经济建 设发展大局,按照“完善政策、强化市场、优质服务、加 强引导、营造环境”的工作思路,坚持以“创新发展、强 化服务”为工作着力点,主动作为,善于作为,体现作为, 各项人才人事工作有效推进。 一、创新发展的工作 (一)创新促进毕业生就业政策措施 一是完善就业扶持政策。今年我市出台了提高职业见 习和技能培训补助标准、社会保险补贴、鼓励企业接收毕 业生和鼓励自主创业等多项扶持政策,为毕业生就业营造 了较好的政策环境。如职业见习

2、单位岗位补贴标准岛内每 人每月由 150 元提高到 200 元,岛外每人每月由 150 元提 高到 250 元,毕业生在见习期间可领取 XX 市最低工资标准 倍的补贴(岛内 1125 元/月,岛外 1050 元/月) ,并统一办 理意外伤害保险;校企联合培养本科学历毕业生被该企业 接收的,按接收人数给予高校经费补贴(非工科类专业每 人一次性 600 元补贴,工科类专业每人一次性 1200 元补贴) ;联合行业主管部门组织首次就业厦门生源毕业生技能培 训,培训课时不少于 60 课时,培训合格的,按实际培训人 数给予培训机构一次性 300 元经费补贴;联合企业组织首 次就业厦门生源毕业生免费技能培

3、训,培训课程不少于 120 课时,根据不同科类给予企业一次性补贴:非工科类专业 每人补贴 600 元,工科类专业每人补贴 1200 元,培训后被 该企业聘用并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试用期满后再按 每人一次性 200 元的标准奖励企业;用人单位招用连续失 业一年以上厦门生源毕业生并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 按实际招用人数给予最高 3 年的社会保险补贴;我市辖区 内企业当年度接收 5 名及以上首次就业厦门生源毕业生满 一年以上的,按接收人数和实际工作年限给予一次性奖励: 一年期的每人 300 元,两年期的每人 500 元,三年期及以 上的每人 1000 元;毕业生创业有贷款需求的,可享受小额 担

4、保贷款和其它形式小额贷款贴息政策(贴息贷款额度最 高可达 5 万元) ,同时,在人事部门所属人才中介机构办理 人事代理,自创业注册之日起 3 年内免缴人事代理费。 二是加挂大学生就业服务部,制定大学生就业行动方 案。在市人才服务中心加挂大学生就业服务部,专门负责 毕业生就业工作。制定大学生就业行动方案,构筑岗前指 导、就业体验、岗位开发、信息对接、就业培训、岗位匹 配、就业推荐、岗位提升、心理关怀为一体的毕业生公共 就业服务体系,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务。如建立厦门生源毕 业生就业 qq 群,及时发布就业资讯;在厦门人才网开通 “厦门毕业生求职指南”专栏,使就业指导服务实现 “信 息化、全天候、多功

5、能、广覆盖” ;与广电网络合作开辟数 字电视“人才求职”专栏,使招聘信息及政策资讯深入千 家万户;组织厦门生源毕业生赴岛外重点企业实地参观, 促进到岛外就业;在厦门生源毕业生专场招聘会邀请专业 人士面对面提供就业指导、政策咨询等服务;拓展职业技 能培训内容,在传统培训项目基础上,推出“大学生职业 素养训练营” 、导游技能、旅游饭店基层主管、多媒体网页 设计、初级销售技巧等培训;每周固定举办 2-3 场公益培 训讲座,涉及职业规划、求职技巧、人际沟通及心理调适 等课题,共举办 75 场,吸引 6600 多名毕业生参加;在厦 门人才网开展“在线客服” ,及时为毕业生答疑解惑,提供 点对点就业指导。

6、 三是开展厦门生源毕业生信息登记。召开各区人劳局 局长会议,专题部署开展厦门生源毕业生就业信息调查, 共发放入户调查表万多份,收回 万多份,基本摸清了厦门 生源就业情况。给有就业意愿但未实现就业的厦门生源毕 业生发放普通大中专院校厦门生源毕业生信息登记证 , 用于就业推荐、职业见习、技能培训及用人单位申请社保 补贴的凭证等,共有 3759 名厦门生源毕业生办理了信息登 记, 251 名经推荐实现就业、967 名上岗见习。 四是成立 XX 市毕业生就业工作顾问团。顾问团由知名 企业人力资源经理、资深人力资源专家、高校就业指导中 心负责人及市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主要任务是加强 大学生就业、创业

7、工作指导;强化高校就业指导队伍培训 和毕业生求职辅导;加强校企对接,推进校企合作培养人 才,促进毕业生就业。顾问团已在厦门理工学院等开展以 “直面职场、做好大学生涯规划” 、 “走进厦门,感悟特区 精神”等为主题的专题讲座 26 场,共计 6800 多人(次) 毕业生参加。 (二)完善人才评价办法 一是制定XX 市重点人才量化评鉴办法 ,充分体现重 能力、重实绩、重表现的评鉴原则,有效防止人为因素干 扰,提高人才评价的科学性。高校重点人才专家量化评鉴 办法已在厦大启用。今后,我市医疗卫生、高等教育、科 学技术等领域重点人才都将按照XX 市重点人才量化评鉴 办法进行量化评鉴。 二是继续完善 “绿

8、色通道”职称评审机制。根据艺术 系列人才的成才规律,会同市文化局制定出台XX 市艺术 系列(舞台艺术类)副高级职务任职资格绿色通道评审实 施细则 ,按照“四不唯”方针,将业绩和能力作为重要评 价标准,申报人原创作品公演场次或编、排业务戏公演场 次占本团演出的比例、参加演出场次占本团演出的比例等 作为重要的评价条件。同时把“医德表现”纳入评价要素 并实行一票否决;组织首批卫生技术专业副高级专业技术 职务任职资格“绿色通道”评审,并首次将医务人员职业 道德纳入量化考核指标,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职 务满意度不合格即视为评审不通过。 (三)进一步扩大对台人才交流与合作 一是 XX 市人才服务中心

9、和台湾泛亚人力资源集团正式 签订全面合作协议,结成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并在全国首 家推出“海峡两岸联合猎才网” ,使两岸人才交流对接向更 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水平发展。继续举办“台湾地区 专业人才暨大学毕业生大陆就业洽谈会”及其配套活动, 共有 200 多名来自台湾及在大陆就学、工作的台籍学生和 专业人才前来求职应聘,我省及深圳、西安、成都、青岛、 长沙、长春等用人单位到场招聘,提供职位达 1400 多个, 比去年增加 87%,创历史新高。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副会长、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张铭清先生,国民党中央常委、 曾任国民党发言人兼传播部主任周守训先生,台湾发展研 究院创办人兼董事长梅可望

10、先生等到会指导。 二是根据省公务员局部署,积极配合做好厦门长庚医 院台湾地区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21 人申报参评,17 人 取得高级职务任职资格。同时,会同市经发局等主管部门 深入我市台资企业,开展政策宣传,力争尽快在工程、经 济、农业等系列开展在厦台湾地区居民专业技术职务任职 资格评审试点,为两岸人才交流与合作搭建新平台。 (四)主动服务企业发展 积极落实市政府支持企业发展惠民举措, 20*年度人 事代理服务费减半收取,即 15 元/人/月,全年为企业减少 费用近千万元;研究制定关于支持培育百亿以上产值产业 链、产业集群和支持现代物流业、生物制药产业发展、支 持卫生系统实施品牌战略的人才优

11、惠政策及服务措施;研 究制定火车站西客站进驻企业人才优惠政策及人才招聘服 务措施;举办 3 场 200 多家重点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政策 宣讲会,帮助企业用足用好我市人才优惠政策,推动企业 发展;举办 XX 市工业园区及生产制造类企业专场交流会、 软件园企业专场交流会、动漫游戏和软件人才专场交流会, 积极帮助企业招聘专门人才;在全国率先开通网上人事代 理服务平台,在人才中心的人事代理单位和个人足不出户 即可享受远程人事代理服务,是国内率先实现集注册、查 询、修改、打印、咨询互动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人事代理 电子服务平台;配套“第十三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 举办“留学人员投资项目专场对接会” ,

12、60 多家留学人员企 业 120 多人携 100 多个项目现场参会,吸引了包括加拿大 宝成投资有限公司、海通证券(香港)经纪有限公司等 50 多家境内外资本运营机构现场对接洽谈,10 多家留学人才 企业与 50 多位投资商达成初步对接意向;建立留学人员工 作联络点并聘请联络员,为海外留学人才来厦创业工作提 供绿色通道和服务保障;积极争取建立人社部“海外高层 次人才引进服务窗口”分窗口,组织和指导留学人才申报 国家“” 、闽“百人计划”创新创业人才、人社部 的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启动支持计划和全国第二届“华侨华 人专业人士杰出创业奖”与“重点华侨华人创业团队”评 选,并指定专人跟踪“”工作开展情况,

13、协助用 人单位落实“”人才政策问题。厦门虹鹭的于洋 入选 20*年第一批国家“”创新人才。 (五)进一步规范人才中介服务 出台XX 市互联网人才中介活动管理办法 ,维护用人 单位、人才和互联网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的合法权益;出台 XX 市人才服务规范 ,对人才交流会、人事档案管理、人 事代理、人才培训、人才派遣、人才网站、人才素质测评、 人才猎头、人才咨询顾问等九项服务进行规范,促进人才 中介服务规范化;出台XX 市职业介绍和人才中介服务机 构职业指南 ,进一步规范人才中介信息发布、执业记录; 建立人才中介机构和从业人员诚信承诺制度,已签订XX 市人才中介机构诚信承诺书29 家、 人才中介机构专职

14、从 业人员承诺书192 人,营造诚信激励、失信惩戒的信用环 境。 二、正常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人才引进工作 我局共办理引进(调入)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 才 2164 名,其中高级职称 183 人,中级职称 279 人;博士 169 人,硕士 335 人,本科 1309 人;柔性引进 26 人,引 进留学人员 380 人(比上年增加 38,留学人员新办企业 26 家) ;审核确认为重点人才 36 人。同时做好华侨大学第 三批教职工批量迁入厦门校区及厦门总部经济建设整体搬 迁企业员工入厦手续的办理。 完成首批市、区属申请购买人才住房选房工作,配合 办理 36 位人才购房手续;审核厦大首批 3

15、30 位人才住房申 请,并指导选房和办理购房手续;完成首批 306 名人才申 请租赁房房产核查、评分公示、实地勘查房源等,待市委 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批;受理第二批人才住房购买申请 97 人、租赁 32 人,协调房源并对申请人进行评分;起草关 于首批人才住房存量及未来两年人才住房需求量的情况报 告 ,并报市委重大项目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在调查了解 20*、 20*年补贴人选辞职或改申请人才住房等情况的基 础上,按照 20*年新出台经济补贴政策规定,经审核职称、 获奖、工作经验、个税、配偶情况等,对 20*-20*年度 205 名经济补贴申请人进行评分和公示;审核城市环境研究 所第三、第四批享受引进

16、人才专项补贴名单;做好已购买 人才住房的 20* 年、20*年经济补贴人选退还已发放经济 补贴工作;加强与市地税局协调沟通,研究解决引进人才 经济补贴个人所得税缴纳标准问题;针对引进人才经济补 贴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进一步落实引进人才 经济补贴政策的若干建议,获局领导同意,并付诸实施。 分析汇总全市 300 多家用人单位上报的近 4000 条急需 紧缺人才信息,根据我市城市定位和支柱产业、新兴产业 发展需求,编制XX 市急需紧缺引进人才目录 ;根据于伟 国书记关于引进高层次人才的重要指示,联合市委组织部、 市科技局印发关于服务招聘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的通知 , 并召开动员大会,发动我市用人单位积极申报招聘职位需 求,共有 135 家单位推出 879 个职位拟招聘 1600 多名高层 次人才和 83 家单位 136 项产业技术项目需求。需求信息在 海内外广泛发布,为高层次人才与用人单位直接对接洽谈 提供便捷平台;组团参加第十二届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 交流会,并在广州首次举办“XX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