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6441704 上传时间:2018-10-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5.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何为校本课程何为校本课程? ? “校本课程”是一个外来语,最先出现于英、美等国,已有 20 多年的历史了。 “校本 (school-based) ”的含义是什么?从英文字面来理解,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本” 、 “以学 校为基础”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郑金洲在走向校本中这样解释:所谓校本,一是 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是指要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 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在学校中,是指要树立这样一种观念,即学校自身的问题,要由学 校中的人来解决,要经过学校校长、教师的共同探讨、分析来解决,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 诸种

2、方案要在学校中加以有效实施。 校本课程主要分为两类: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 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 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 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 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在我国,校本课程 是在学校本土生成的,既能体现各校的办学宗旨、学生的特别需要和本校的资源优势,又 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紧密结合的一种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的课程。 按照现代课程分类理论来考察,

3、校本课程并不是一种课程类型,而是属于课程管理方 面的一个范畴,是正在形成之中的同我国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相适应的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 中一个组成部分,即中小学新课程计划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长期以来,中国一直采用国 家 统一的课程设置,全国中小学基本上沿用一个教学计划、一套教学大纲和一套教材,缺 乏灵活性和多样性。20 世纪 80 年代末和 90 年代初,中国课程改革的步伐日益加快,1996 年原国家教委颁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规定,学校应该“合理设置本 学校的任选课和活动课 ”。近年来,课程多样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快,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 革,国家根据教育目标规划课程计划,按照这一计划制定

4、必修课的课程标准,把选修课的 决策权交给地方和学校,并颁发了与之相配套的地方和学校课程开发指南 ,旨在建立自 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管理政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实行国家、地方、 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按照新课程计划,学校和地方课程占总课时数的 10%至 12%。这就意 味着学校课程将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部分组成。这一决策的实施,改变了 “校校同课程、师师同教案、生生同书本”的局面。 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是针对国家课程开发,以学校为基地进行地方性、特色性等课程 的开发,实现课程决策民主化。国家在做课程计划时把一部分权力下放给学校,强调学校、 地方一级的课程运作,主张学校

5、的教师、学生、学生家长、社区代表等参与课程的决策。 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课程管理的组成部分,它需要有领导的支持,专家的指导,教师的努 力和参与,需要得到全社会的理解、支持和评价。 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决定的课程,它的开发主体是教师。教师可以与专家合作,但不 是专家编写教材,由教师用。教师开发课程的模式是实践-评估-开发,教师在实践中,对 自己所面对的情景进行分析,对学生的需要做出评估,确定目标,选择与组织内容,决定 实施与评价的方式。总体上说,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主要有四个阶段: (1)需要评估。需要评估是设计校本课程时首先必须要做的研究性工作。主要涉及明确学 校的培养目标,评估学校的发展需要,评价

6、学校及社区发展的需求,分析学校与社区的课 程资源等。 (2)确定目标。确定目标是学校对校本课程所做出的价值定位。它是在分析与研究需要评 估的基础上,通过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的审议,确定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制定校本课程 的大致结构等。 (3)组织与实施。组织与实施是学校为实现校本课程目标开展的一系列活动。根据校本课 程的总体目标与课程结构,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指南 。对教师进行培训,让教师申报课程。 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根据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与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对教师申报的课程 进行审议。审议通过后,编入学生选修课目录与课程介绍 。学生根据自己的志愿选课, 选课人数达到一定的数量后,才准许开课。在此基

7、础上,学校形成一份完整的校本课程 开发方案 ;教师在课程实施之后或过程中,写自己承担课程的课程纲要 (教师用的材 料) 。 (4)评价。评价是指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一系列价值判断活动,它包括课程纲要的 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教师课程实施过程评定以及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评价与 改进建议等。评价的结果向有关人员或社会公布。 校本课程的优势及其开发的意义校本课程的优势及其开发的意义 国家课程因其自身的特点与局限,没有、也不可能充分考虑各地方、各学校的实际; 更不可能照顾众多学习者的认知背景及其学习特点;更无力在学法指导与策略教学方面采 取相应的、有针对性的措施。 这恰恰是校本课程的优势极其开发的意

8、义所在,也是当今时 代赋予学校教育的重要使命。它有以下几方面好处: 1教师的积极参与 ; 2考虑学生的认知背景与需要 ; 3学校的主客观条件及其所处社区的经济与文化水平 ; 4凸现学校自身特色。 开发校本课程,其意义不仅在于改变自上而下的长周期课程开发模式,使课程迅速适 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建立一种以学校教育的直接实施者(教师)和受教育 者(学生)为本位、为主体的课程开发决策机制,使课程具有多层次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需 求的能力。 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中国新课改的教育形势下,校本课程也逐渐成为了新课改的重点。但是在各中小学 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

9、程中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问题,主要有: 一、教师的课程观念亟需更新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和长期以来实行中央统一的单一课程体制,学校及教师的课程观 念未能发生根本性改变,学校、教师和学生都过分依赖和迷信统编的教科书,仍习惯于完 全执行指令性的课程计划,陷于陈旧的课程思想习惯性之中。教师的课程意识淡薄,对校 本课程的涵义一知半解,对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不到位,课程开发能力欠缺。据调查,目 前许多学校在校教师中知道校本课程含义的不超过 50% ,他们认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只是 那些有专长教师的事情。不少教师把校本课程看得很神秘,其实,许多学校已开设的选修 课、活动课就具有校本课程的性质,只是学校和教师对校本课

10、程开发还处于无意识状态罢 了。也就是说,许多学校往往有校本课程之“实” ,而无校本课程之“名” 。校本课程是开 放的、多种多样的,如研究型课程、自愿报名开设的体育课选修(乒乓球、篮球等) 、外籍 教师开设的口语课等其实都是校本课程。这种传统思想上的习惯势力与校本课程的现实需 求之间存在的强大的反差和深刻矛盾,将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带来观念、制度层面上的阻力。 如何尽快改变这种状况,将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教师的知识和技能准备有待进一步加强 校本课程开发要求教师具有关于课程建设的基础知识和经验、课程问题意识、课程改 革意识以及课程开发意识。但由于绝大多数教师原来所学的教育学是没有课程论的教育学

11、, 而且长期以来我们推行的是国家课程,教师基本上没有学习过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和方法, 更少有过课程开发实践的训练。为此,面临突然到来的课程开发任务,教师没有充分的课 程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准备。加上校本课程在全国各地刚刚起步,对于校本课程开发、评价 体系等问题还处于摸索阶段,还没有成型的和可供借鉴的经验和模式,因而教师对校本课 程的认识难免存在一些偏差。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如何不断强化学校和教师的课程意识,提 高学校教师、领导的课程开发技术,使之有课程改革的正确意识,有课程改革的愿望和动 力,有开发校本课程所必要的知识、技术和能力,这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条件。 三、缺乏课程专家的指导 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12、课程开发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这是课程开发走向科学、规范、完善、 发展的瓶颈。 四、忽视学生需求,盲目进行开发 校本课程的开发属于课程的生成过程,这个过程是自下而上的构建,而不是自上而下 的指令性计划的落实。这种构建过程必须最大程度地尊重每个个体的需求和选择,然而学 校往往为“开发”而“开发” ,缺乏调查研究个体需求和整合校内课程资源的思想意识。这 就导致了所开发的校本课程不是按学生兴趣特长而开设,而是按教师“特长”来开设,教 材编写往往是“师自为本” ,谁有特长谁来开,学生围绕教师转,而为了修满学分,不少学 生不得不被迫选修某一课程,按这种思路开发出来的校本课程不能完全贴近学生的需求和 兴趣,也

13、失去了开发校本课程的意义。有的学校还强行“摊派” ,要求每位教师必须承担一 门任选课或活动课的教学任务,这种做法严重影响了校本课程的质量。 五、缺乏强有力的校内、校外的大力支持。 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良好的校内沟通、给教师足够的自由时间和空间、良好的计划组 织、可用的教育资源方面的信息、外部参照系、课程理论与技术指导等资源,为教师尽快 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做好条件上的支持和准备 。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现在课程开 发中面临的一个难题就是能够用于支持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资源不多,有的学校的现有设 施、经费投入上还是比较紧张的,对校本课程的设计实施等存在一定的制约,造成教师在 进行课程设计时捉襟见

14、肘,苦不堪言。 六、校本课程开发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 校本课程评价包括学生学业评价和校本课程本身的评价即课程原型评价。校本课程开 发过程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改进的过程,所以,课程评价所获得的信息可以成为下一轮校 本课程开发的决策基础。然而,由于校本课程开发处在起步阶段,学校无法对所开发的校 本课程的方案、内容、效果等进行科学的评价。为了了解学校的各位教师开发的校本课程 的成效,学校就罗列一大堆评价指标,教师和学生们在这些指标上打打勾,进行量化排名。 正因为多数学校对校本课程的开发,还没有形成科学的评价体系,使得评价仅仅停留于学 生反馈、教师自评与互评这样的经验水平上。这些评价往往忽视了本来最需要

15、关注的每个 学生个体独立人格和独特个性的价值,忽视了本来最应体现的学生实践活动中真正的体验 和感受,忽视了本来最应进行的对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团队精神、合作能力的培养。 在评价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环节中往往简单了事,教师与学生 们都只是为了应付,因此存在着评价过程不严密、评价结果真实性差等问题。校本课程的 开发一定要顾及到它对学生未来发展和对社会发展所起到的作用,要确保它符合国家教育 方针,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而这就需要学校设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否则很难保证校 本课程开发的质量,使校本课程的开发成为一盘散沙,造成课程资源的巨大浪费。 七、升学压力引发的异化 因考试、

16、升学的压力,有些学校的校本课程只存在于课表上,校本课程的课时被占用, 在校本课程的时间里进行高考科目补习,使高考辅导的课外“加餐”堂而皇之地变成了课 内“加餐” 。校本课程在考试的冲击下被淡化、异化成高考科目补充和强化,造成了“穿新 鞋走老路”的现象。 八、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的“矛盾” ,制约了校本课程的开发 课程改革的目的之一,是要达到“少课时、轻负担、高质量” ,减少国家课程比例, 给学校一定的课程自主权。开发校本课程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个性特长,促使教师得到 发展,办出学校特色。但是,新课改方案并没有从根本上把要求和内容降下来,编制课程 标准和教材的各学科专家,存在“科本位”思想,都在不同程度上做足了本学科知识技能 的充实,还增加了许多课外信息查找的任务,如此一来,学生的学习负担根本减不下来, 教师也普遍感受到课时太少,课外占用时间太多。这样,国家课程负担减不下来,而校本 课程又处于起步阶段,其开发的滞后与开发条件的不成熟,也就注定它抵挡不住国家课程 的“冲击” ,每周的校本课程出现被挤占挪用的现象就不足为奇了。 校本课程开发的改进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