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良好师德师风-塑造良好教师形象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6441618 上传时间:2018-10-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树立良好师德师风-塑造良好教师形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树立良好师德师风-塑造良好教师形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树立良好师德师风-塑造良好教师形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树立良好师德师风-塑造良好教师形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树立良好师德师风-塑造良好教师形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树立良好师德师风-塑造良好教师形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树立良好师德师风树立良好师德师风 塑造良好教师形象塑造良好教师形象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于一名老师来说,不仅要“术业有专攻” ,要有丰富的专 业知识与突出的工作能力,更应该“身为世范,为人师表” ,有高尚的道德水准与崇高的职 业操守。 “师德”是教育工作者的灵魂,也是教师为人们以“灵魂工程师”所称道的根本。 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播者,是人类开发理性、奔向光明的引路人。没有教师, 人类难以摆脱愚昧无知的状态、浑浑噩噩的境地。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担负着培养、教 育下一代人的艰巨繁重的任务,他们用知识的力量去激励学生求知的欲望,以严爱之心架 起师生间友谊的桥梁。人们常把教师比喻为“

2、红烛“、“人梯“、“春蚕“、“铺路石“,意在表 达教育这一职业的无私和伟大。作为教师这一特殊的职业,直接担负着培养下一代健康成 长的历史重任,所以,师德比其他职业道德,有着更加强烈的典范性,高尚的职业道德和 良好的教师形象是每个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先决条件,是时代的要求。树立良好师德师风, 塑造良好教师形象对推进社会向前发展和整个国家的文明建设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具有 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爱岗敬业是师德的基石 敬业,就是敬重自己从事的这份事业,热爱自己的事业,专心致力于自己的事业,千 方百计将自己的事情办好。爱岗敬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 其实这就是一

3、种责任。对于教师来说,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就是忠诚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 社会与人民对教师寄予重望,因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 ,学 生本人和家长对教师也寄予很高的期望。教师被称作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因为教师 的责任是培养理想远大、热爱祖国的人,追求真理、善于创新的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的人,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的人,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人。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教师 必须具有全面的良好素质,而其中敬业精神是首要的、最基本的素质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条件下,教师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生活需求等,都普遍受到市场机制及 其利益机制的驱动和社会各种思潮的冲击。我们应

4、该承认,教育工作是辛苦的,教师每天 都进行着大量的平凡琐碎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管理班 级 重复性劳动单调而缺乏新鲜感、刺激性。而且,目前教师社会地位和生活待遇相对 较低,由“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变成了“服务行业” 。但是我们教师应该立足现今,着 眼未来,以苦为乐,甘于寂寞,勤勤恳恳,充当人梯,负起我们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为后代着想,为家长负责,为学生负责,为我们祖国千秋大业负责。 因此,树立教师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师德师风,已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一个必须 面对和解决的重要课题。而敬业精神又包括责任感、职业感和事业心,因为这是良好师德 师风的重要体现,也是教师

5、职业道德所必须具备的。 1、 、责任感是师德师风的基础 教师的责任有三个方面。对社会的责任,我们是在为国家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目 前国家现代化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我们就是要用自己辛勤的工作源源不断地为国家建 设输送人才;对家长负责, 。一个人只有当他感到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对社会对人民有不可推 卸的责任时,他才会全力以赴地去负责,家长把子女交给学校,交给老师,就是希望学校 老师能把小孩培养成才,帮助他们学到各种知识,家长希望教师做到他们无法做到的事情; 对学生负责,学生来到学校应该是有所求,不管他们的目的如何,他们的行为如何,在这 一点上,教师就应该想方设法,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长处,建立自信心

6、,教会他们如何为 2 人处事,将来在社会立足,因此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因为强烈的责任 感是师德师风的基础。 2、职业感是师德师风的前提 教师职业最神圣最受人敬重。一个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的教师必然对教师这一职业的 重要性有深刻的认识。在这个职业中工作的人,如果没有良好的师德师风,怎么能够担当 起社会的重托,怎么对学生的身心施加特定的影响?怎么为国家培养有用人才?有职业感的 教师,他首先会把自己的职业与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联系在一起。认识到自 己的职业 不仅仅是教书,而且是为国家培育新人。职业感让教师明确自己是一个接受社会重托、对 学生身心施加特定影响的人。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

7、、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均喜欢模仿,这将给学生成长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 时时刻刻为学生做出好的榜样,凡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坚持严于律己。教 师只有形成强烈的职业感,才能发挥出人生价值,才能对社会有所贡献。因此,职业感是 师德师风的前提。 3、事业心是师德师风的条件 事业心来源于职业感和责任感,是一种坚定的职业信念,是把 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上升 到伟大事业的高度来看待和追求,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坚信自己的选择。教育,是无私奉 献的事业;教育,是爱的事业。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 名利,积极进取,努力创新。只有不断地更新自

8、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地完 善自己,才能教好学生。如果自身散漫,怎能要求学生认真。要提高我们的自身素质,这 就要求我们的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多听取学生和老教师的各种意见。并且自身不断的学习, 积极学习,不断开辟新教法。尽心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不求最好,但求更好。只 有这样学生才能受到老师 的影响而努力学习,不断进取。教师的事业心就是坚信自己所从 事的工作是崇高的事业,因而全身心地投入,这是热爱教育的集中体现,也是做好教育工 作的强大动力。 二、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 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应该以爱与责任为核心。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 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爱更困难。 “疼爱自己的孩

9、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这种 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 ,从而“信其道” 。一个人最崇高的爱是爱别人,一个教师最崇高的爱是全身心地去爱每一个学生。热爱学 生 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对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重要标志。许多教 育家都指出,没有对学生的爱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爱是教育学生的前提。教师要提高教 学质量,使学生各方面取得优异成绩, “爱心”就是前提。 “以己之爱,启他心灵。 ”教师要 真诚地热爱学生,视之为子女,以满腔热情教育学生,用爱营造平等、民主、温暖、和谐 的学习氛围。用爱关心、爱护、教育、帮助学生,使师生之间以诚相

10、待、坦荡无间。所以 教师要真心实意地关心学生,充分尊重、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坚持教育面向全体学 生,平等待人,因材施教,平时注意全面了解学 生动态,经常找他们谈心,交流思想,增 进感情,教师只有内心充满对学生的爱和尊重,才会事事从学生的利益出发,处处为学生 着想,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在他们需要帮助时伸出援助之手,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在他们 取得点滴成绩时投去赞许的眼光,帮助他们增强自信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主动接近教 师,教师才能真正了解学生。 3 师德建设还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研究解决,比如,关爱学生与管理学生的关 系,为人师表的关系,教书育人的关系,道德自律与规范他律的关系。教师必须

11、站在战略 的高度,积极推进观念创新和制度创新,以爱与责任为核心,不断探索适应新时期师德建 设的新内容、新方式、新手段,以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同时教师的爱能拉近师生间 的距离,是增强师生关系的润滑剂。教师尊重学生,爱学生,不仅意味着最终赢得学生的 信任和拥戴,提高教育的功效,也还意味着教师能虚心地向学生学习,在教与学的过程中, 与学生一起成长,共同进步。有爱才有未来,有爱才有希望,作为教师,得学生之心,让 爱在平凡事业中升华。 三、 “为人师表”是永恒的主旋律。 “师表”意思是指学习的榜样。 “为人师表”是对教 师的基本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多元化随之带来了教育的多元化,教师对社会公

12、众的影响越来越广泛,公众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广泛,越来越直接。 “为人师表”的内涵 正从原来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刻板的“师表”向多元化转变。为人师表是任何国家、任何时 代、任何学校对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它既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命题,又是一个具有现 实意义的命题。 除了父母,教师与学生相处时间最多,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影响极大,尤其是行。 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在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表里如一,言行一 致,才能为人师。教师在教育中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学生总是以老师作为模仿效法的对 象,老师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都会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烙印,对学生的成长起着 潜移默化的作用。加里宁有

13、这样一段话:“教师每天仿佛都蹲在一面镜子前,外面有几百 双精细的,富于窥伺出教师优点和缺点的孩子的眼睛,在不断地盯视着他。 ”因此,教师必 须十分注意自身的修养,严格要求自己,把做人与育人统一起来,时时处处做学生的良好 榜样,以大方得 体的仪表,稳重端庄的举止,亲切和蔼的态度,文明礼貌的语言,严谨持 重的行为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等,形成一种无声无形的教育动力,去感召学生,启迪学生, 最终达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目的。 四、不断进取是师德的生命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如果说高尚的师德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动力,是提高教师素 质的基础的话,那么精湛的业务则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在农村教师中,有一大部分

14、教 师是从民办教师是通过各种途径转正的,有一部分这样的教师甚至还保留着一般农民的观 念和言行,没有把自己的角色转换过来。而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和则响清, 形正则影直。 ”教师所传授,对学生来说都是新知识,对知识的第一印象会给学生留下根深 蒂固的影响。教师的教授内容必须准确科学。所以这一部分教师更需要加强文化知识和业 务知识的学习。明代思想家黄宗羲曾说:“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 矣” 。教书育人是一项职责重大的严肃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敷衍和马虎。不允许含有不 清和错误的概念出现。要保证学生掌握真正知识,作为教师不能用照本宣科,满堂灌等方 法来教学学生。这样,就要求

15、教师自身应当有渊博的知识,通达的学识,应当能够对科学 知识的严密系统有通透的理解,如此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到钩深致远,游刃有余,知识才 能被学生所接受理解,内化为学生的知识结构,并转化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完成 了知识传授的过程。 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教师首先要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 的教育思想,要把单纯的以传授知识为目标转变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 新能力为目标,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发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黄炎培先生早就主张:职业教育的教学原则应是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际并行,知 4 识与技能并重。教育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给教师

16、在业务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合格 的教师不仅要精通教育理论,具备稳健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还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 1、不能满足于已取得的学历和掌握的知识, “为人师表” ,就要有持之以恒的学风,过 硬的学习能力。要教学生学会学习,教师首先要学会学习,教师不能只放电不充电,学会 学习是教师“以素质育素质”的需要,更能以孜孜不倦的学风感染学生,从而使学生养成 好学之风,进而增强学力,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正如大教育家陶行知所言, “好学是传染 的,一人好学,可以染起许多人好学。就地位论,想有好学的学生,须有好学的先生。好 学的教师最为重要。唯有学而不厌的教师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而教师更应主动地进 行知识的更新和“充电” ,自觉拓宽知识领域,了解所教学科的发展动态和各学科之间的相 互联系,将最新的、最实用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 2、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这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点。许多 青年教师大学毕业后任教,缺乏实践经验,因而,很有必要让他们多观摩学习,多参加锻 炼,由教学一面手,转变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教师,并向既具有教师资格又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