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公权《玄秘塔碑》原文及翻译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6441432 上传时间:2018-10-1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柳公权《玄秘塔碑》原文及翻译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柳公权《玄秘塔碑》原文及翻译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柳公权《玄秘塔碑》原文及翻译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柳公权《玄秘塔碑》原文及翻译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柳公权《玄秘塔碑》原文及翻译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柳公权《玄秘塔碑》原文及翻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柳公权《玄秘塔碑》原文及翻译(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9柳公权柳公权玄秘塔碑玄秘塔碑原文及翻译原文及翻译原文:唐故左街僧录唐故左街僧录(1)(1)、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上座、赐紫(2)(2)方袍、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方袍、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 江南西道都团练观察处置等使、朝散大夫兼御史中丞、上柱国、江南西道都团练观察处置等使、朝散大夫兼御史中丞、上柱国、赐紫、金鱼袋赐紫、金鱼袋(3)(3)、裴休撰。、裴休撰。正议大夫、守右散骑常侍、充集贤殿学士、兼判院事、上柱国、正议大夫、守右散骑常侍、充集贤殿学士、兼判院事、上柱国、赐紫、金鱼袋、柳公权书,并篆额。赐紫、金鱼袋、柳

2、公权书,并篆额。 注释:(1)左街僧录:唐贞元四年(788 年)置左右街大功德总僧尼之籍。端甫总管左街僧录。 (2)赐紫:唐制以紫色为三品以上服色,五品以上为绯色。僧、道、画师亦有赐紫者,必兼金鱼袋。 (3)金鱼袋:唐高宗始,给五品以上随身银鱼袋,以防诏命之诈,三品以上佩金鱼袋。 译文:这是唐朝大达法师玄秘塔的碑铭,宰相裴休撰文,柳公权书丹并篆额,其余部分都是官名。 原文:玄秘塔者,大法师端甫玄秘塔者,大法师端甫(4)(4)灵骨之所归也。于戏灵骨之所归也。于戏(5)(5)!为丈夫!为丈夫者,在家则张仁、义、礼、乐,辅天子以扶世导俗;出家则运慈悲者,在家则张仁、义、礼、乐,辅天子以扶世导俗;出家

3、则运慈悲定慧,佐如来以阐教利生。舍此无以为丈夫也,背此无以为达道也。定慧,佐如来以阐教利生。舍此无以为丈夫也,背此无以为达道也。注释:(4)端甫:(770836 年)唐高僧,俗姓赵,天水人,德宗时被徵,与儒、道议论,赐紫方袍,掌内殿法仪,录左街僧事,开成元年卒,谥曰大达。 (5)于戏:感叹词,同“呜呼”。 2 / 9译文:玄秘塔是供奉大法师端甫灵骨舍利的地方,啊!所谓大丈夫,在家就要发扬仁、义、礼、乐,帮助天子教化引导世俗,如果出家当和尚就要心生慈悲,去掉一切执著,辅佐觉着阐扬教法,利益众生,不这样做不能说是大丈夫所为,违背这个也无法得道。 原文:和尚其出家之雄乎!天水赵氏,世为秦人。初,母张

4、夫人梦和尚其出家之雄乎!天水赵氏,世为秦人。初,母张夫人梦梵僧谓曰:梵僧谓曰:“当生贵子。当生贵子。”即出囊中舍利,使吞之。及诞,所梦僧即出囊中舍利,使吞之。及诞,所梦僧白昼入其室,摩其顶曰:白昼入其室,摩其顶曰:“必当大弘法教。必当大弘法教。”言讫而灭。既成人,言讫而灭。既成人,高颡深目,大颐高颡深目,大颐(6)(6)方口,长六尺五寸,其音如钟。夫将欲荷方口,长六尺五寸,其音如钟。夫将欲荷(7)(7)如如来之菩提来之菩提(8)(8),凿生灵之耳目,固必有殊祥奇表欤!,凿生灵之耳目,固必有殊祥奇表欤! 注释:(6)颡: sng额头;颐:下巴。 (7)荷:对事物的品评,这里指领悟。(8)菩提:梵

5、语,即“道”。 译文:出家当和尚是多么雄壮的事啊!天水有个姓赵的人,祖辈是秦人。他母亲张夫人梦见一个印度和尚对他说:“你要生一个好孩子。”说完就取出口袋中的舍利让她吃下。等孩子出生后,梦见的那个和尚于大白天来到她屋里,摸着孩子的头说:“他一定能大力弘扬佛教。”说完就消失了。孩子长大后,额高眼大,下颌丰满,口唇方正,身高六尺五寸,声音象洪钟一样的响亮。要领悟佛教的法理,凿开众生的耳目,帮助他们认清宇宙,就一定要有这种祥和奇特的表像啊! 原文:始十岁,依崇福寺道悟禅师为沙弥始十岁,依崇福寺道悟禅师为沙弥(9)(9),十七正度为比丘,隶,十七正度为比丘,隶安国寺。具威仪安国寺。具威仪(10)(10)

6、于西明寺照律师,禀于西明寺照律师,禀(11)(11)持犯于崇福寺升律师持犯于崇福寺升律师(12)(12),传唯识大义于安国寺素法师,通涅盘,传唯识大义于安国寺素法师,通涅盘(13)(13)大旨于福林寺素法大旨于福林寺素法3 / 9师。师。注释:(9)沙弥:少年出家,初受戒者为沙弥,二十岁再受具足戒,成为比丘。 (10)具威仪:言具威仪戒。 (11)禀:禀承,听命旨意。禀持犯指保持戒律。(12)律师:善说戒律的高僧。(13)涅盘:涅,指不生。盘,指不灭。指超脱生死的境界。 译文:他十岁时到天水街亭镇崇福寺依附道悟禅师当沙弥,十七岁正式成为比丘,入安国寺诵经,在西明寺受具威仪戒于照律师,由于他禀承

7、持戒升为律师,同时,安国寺素法师传授了唯识大义,福林寺法师传授了通涅盘大旨。 原文:复梦梵僧以舍利满琉璃器使吞之,且曰:复梦梵僧以舍利满琉璃器使吞之,且曰:“三藏大教,尽贮三藏大教,尽贮汝腹矣。汝腹矣。”自是经、律、论无敌于天下。囊括川注,逢原委自是经、律、论无敌于天下。囊括川注,逢原委(14)(14)会,会,滔滔然莫能知其畔岸矣。夫将欲伐株杌滔滔然莫能知其畔岸矣。夫将欲伐株杌(15)(15)于情田于情田(16)(16),雨甘露于,雨甘露于法种者,固必有勇智宏辩欤!法种者,固必有勇智宏辩欤! 注释:(14)委:积聚。 (15) 株杌:zhw指欲望。(16)情田:指心地。译文:随之,他又梦见那个

8、印度僧人用一个透明的器皿盛着舍利让他吃下,并且说:“佛教的教义都进了你的腹内。”从那以后,普天下的和尚说起经、律、论来没有高于他的,就好象百川汇集在一起在他那里形成源头一样,讲起来滔滔不绝永远也讲不到边。看来,能够从人的内心去掉对凡尘的贪欲执著,使众生享受佛法甘露的滋润的人一定要勇猛精进并具备很好的口才来讲请真相啊!原文:无何无何(17)(17),谒,谒(18)(18)文殊于清凉,众圣皆现,演大经于太原,文殊于清凉,众圣皆现,演大经于太原,倾都毕会倾都毕会(19)(19)。德宗皇帝闻其名征之,一见大悦。常出入禁中,与。德宗皇帝闻其名征之,一见大悦。常出入禁中,与儒道议论。赐紫方袍,岁时儒道议论

9、。赐紫方袍,岁时(20)(20)锡施,异于他等。复诏侍皇太子于锡施,异于他等。复诏侍皇太子于4 / 9东朝东朝(21)(21)。顺宗皇帝深仰其风,亲之若昆弟,相与卧起,恩礼特隆。顺宗皇帝深仰其风,亲之若昆弟,相与卧起,恩礼特隆。宪宗皇帝数幸其寺,待之若宾友,常承顾问,注纳偏厚。而和尚符宪宗皇帝数幸其寺,待之若宾友,常承顾问,注纳偏厚。而和尚符彩彩(22)(22)超迈,词理响捷,迎合上旨,皆契真乘超迈,词理响捷,迎合上旨,皆契真乘(23)(23)。虽造次。虽造次(24)(24)应应对,未尝不以阐扬为务,是天子益知佛为大圣人,其教有大不思议对,未尝不以阐扬为务,是天子益知佛为大圣人,其教有大不思议

10、事。当是时,朝廷方削平区夏,缚吴斡蜀,潴事。当是时,朝廷方削平区夏,缚吴斡蜀,潴zhzh蔡荡郓蔡荡郓(25)(25),而,而天子端拱天子端拱(26)(26)无事。诏和尚率缁属无事。诏和尚率缁属(27)(27)迎真骨于灵山迎真骨于灵山(28)(28),开法场,开法场于秘殿于秘殿(29)(29),为人请福,亲奉香灯。既而刑不残,兵不黩,为人请福,亲奉香灯。既而刑不残,兵不黩(30)(30),赤,赤子子(31)(31)无愁声,苍海无惊浪。盖参用无愁声,苍海无惊浪。盖参用(32)(32)真宗真宗(33)(33)以毗以毗(34)(34)大政之大政之明效也。夫将欲显大不思议之道,辅大有为之君,固必有冥符玄

11、契明效也。夫将欲显大不思议之道,辅大有为之君,固必有冥符玄契(35)(35)欤!欤! 注释:(17)无何不久。 (18)谒(y)拜。 (19)倾竭尽;毕全部,都,统统。 (20)岁时一年。(21)东朝太子所居之宫,也称东宫。(22)符彩具备的才华。(23)真乘佛家谓真实的教义。 (24)造次:仓促。(25)朝廷方削平区夏,缚吴斡gun蜀,潴蔡荡郓yn指宪宗李纯元和元年至十三年间,平息的各地节度军将之乱。 (26)端拱谓闲适自得,清静无为。 (27)缁z属指僧众,多穿灰衣。 (28)灵山灵鹫山,是释迦牟尼传教的圣地。 (29)秘殿奥深的宫殿。(30)黩轻举妄动。 (31)赤子:婴儿。 (32)参

12、用:兼用。 (33)真宗:天法的宗旨。(34)毗:p辅助。 (35)冥符玄契:神灵的.默契、暗合。译文:没多久,他正心主持拜神的活动,很多神灵都来显现,他坐在一个很大的平台上讲述自己对佛法的理解,整个都城的人都去聆5 / 9听。德宗皇帝听到了他的大名招请他入宫,见到他后非常高兴。从那以后,他经常进出皇宫,与儒家道家的人议论佛法,皇上赐给他紫方袍,每年对他的赏赐都高于他人。又下诏书让他在东宫教授太子。顺宗皇帝对他非常敬仰,对他亲如兄弟,两人同床而眠,恩宠礼遇特别隆重。宪宗皇帝也多次到他的寺庙里拜佛,和他象朋友一样,经常向他请教,赏赐的礼物也很丰厚。而他才华出众,说辞敏捷又合乎理数,回答皇上的询问

13、都符合佛教的教义。虽然是仓促应对,每次都是以弘扬佛法作为要务,因此,皇上更加尊重修佛的人,认为他们是大圣人,也感到佛法的教义有高深莫测之处。当时,朝廷刚刚平息了各地节度军将的叛乱,皇上闲适无事,就颁下诏书让和尚率僧众从灵鹫山恭迎佛骨,在奥深的宫殿里开设法场,皇上手捧香灯亲自为百姓请福。不久,四海升平,没有人犯法,当兵的也不需要再去打仗,再也听不到孤儿的愁苦的哭声,就连大海也不起惊浪。这都是用天法的宗旨来庇佑朝政而取得的明显效果啊!要彰显天法辅助明君一定会有神灵的默契、暗合啊! 原文:掌内殿法仪,录左街僧事,以标表净众者,凡一十年。讲掌内殿法仪,录左街僧事,以标表净众者,凡一十年。讲涅盘涅盘唯识

14、唯识经论,位处当仁经论,位处当仁(36)(36),传授宗主,以开诱道俗者,传授宗主,以开诱道俗者,凡一百六十座。运三密凡一百六十座。运三密(37)(37)于瑜伽,契于瑜伽,契(38)(38)无生于悉地无生于悉地(39)(39)。日持。日持诸部十余万遍,指净土为息肩诸部十余万遍,指净土为息肩(40)(40)之地,严金经为报法之恩。前后之地,严金经为报法之恩。前后供施数十百万,悉以崇饰殿宇,穷极雕绘。而方丈匡床供施数十百万,悉以崇饰殿宇,穷极雕绘。而方丈匡床(41)(41),静虑,静虑自得。贵臣盛族,皆所依慕,豪侠工贾,莫不瞻向。荐自得。贵臣盛族,皆所依慕,豪侠工贾,莫不瞻向。荐(42)(42)金

15、宝以金宝以致诚,仰端严而礼足。日有千数,不可殚致诚,仰端严而礼足。日有千数,不可殚dndn书。而和尚即众生以书。而和尚即众生以6 / 9观佛,离四相以修善,心下如地,坦无丘陵,王公舆台观佛,离四相以修善,心下如地,坦无丘陵,王公舆台(43)(43),皆以,皆以诚接。议者以为成就常不轻行者,唯和尚而已。夫将欲驾横海之大诚接。议者以为成就常不轻行者,唯和尚而已。夫将欲驾横海之大航,拯迷途于彼岸者,固必有奇功妙道欤!航,拯迷途于彼岸者,固必有奇功妙道欤! 注释:(36)当仁:担当仁道之重任。(37)三密:身、口、意。瑜伽:一致、和谐。(38)契:契合。(39)悉地:修法时所求之愿。(40) 息肩:让

16、肩头得到休息。(41) 匡床:方正的床。(42)荐:祭献。(43) 舆台:舆和台是奴隶社会中两个低等的名称,后来泛指奴仆及地位低贱的人。译文:他主掌内殿法仪,录左街僧事,以树立榜样来表彰僧众,历时十年,讲述涅盘唯识经论,担当仁道之重任,传授给宗派的主持,以开启修炼者并引导世俗,共一百六十座。他对“身口意”的修为符合佛法的要求,对不生不灭的心愿得到了实现,每日持诵诸部咒诀十余万遍。他把清净国土当作栖息之地,庄佛经来报答佛法的救度之恩,供用数十百万金来装饰殿宇,其雕绘都非常美好。庙里的方丈可静静的在床上打坐,显贵的大臣和名流都非常敬慕佛法,豪爽之士及工匠商人都前来瞻仰。他们都诚心诚意的向寺院祭献宝物,非常敬仰的礼佛。像这样每天有千余起,我们不能全部记录。和尚引导众生参拜神佛,抛弃凡尘的假象而修心向善,心里都很平静,无论是公子王孙还是地位低贱的人,都诚信接待。将要驾驶横渡大海的大船,从迷蒙中把众生拯救到超脱生死的涅盘境界,就一定要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