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版ISO14001标准培训课件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56430803 上传时间:2018-10-12 格式:PPT 页数:177 大小:5.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版ISO14001标准培训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77页
2015版ISO14001标准培训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77页
2015版ISO14001标准培训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77页
2015版ISO14001标准培训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77页
2015版ISO14001标准培训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版ISO14001标准培训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版ISO14001标准培训课件(17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ISO14001:2015版标准培训课件,学习要求,积极参与培训全过程 上课时将手机调节到振动档 不迟到、不早退、不缺勤 不从事与培训无关的活动 课堂内禁止吸烟,2,二、掌握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一、掌握环境管理体系基本知识,三、了解基本环境法律法规,四、帮助有效转换/实施环境管理,课程目标,3,环境管理系列标准背景及介绍,1,环境管理体系术语与定义,2,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要求,3,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4,内部审核程序、方法,5,课程大纲,4,5,ISO14000系列标准产生的背景,1972年6月5日,在瑞典召开了人类环境大会。大会成立了一个独立的委员会,即“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

2、大会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等,并将每年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1987年,出版了我们共同未来报告,这篇报告首次引进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敦促工业界建立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 。,1992年,在巴西召开环境与发展大会,183个国家和70多个国际组织出席会议,通过了21世纪议程等文件。 1993年6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成立了ISO/TC207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正式开展“环境管理系列标准”的制定工作。,SC1 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1 ISO14004 ISO14005 ISO14006,SC2 环境审核和调查,ISO14015,SC3环境标志,ISO14020 ISO14021 I

3、SO4024 ISO14025 ISO/AWI14026 ISO/DTS14027,SC4环境绩效评价,ISO14031 ISO/TS14033 ISO/DIS14034,SC5生命周期评价,ISO14040 ISO14044 ISO14045 ISO14046 ISO/TR14047 ISO/TS14048 ISO/TR14049 ISO/TS14071 ISO/TS14072 ISO/AWI TR14073,SC6温室气体管理及相关管理活动,ISO14064-1 ISO14064-2 ISO14064-3 ISO14605 ISO14066 ISO/TS14067 ISO/TR14069

4、ISO/NP14080,ISO14000系列标准,6,引言(Introduction) 1.范围(Scope) 2.规范性引用文件(Normative references) 3.术语和定义(Terms and definition) 4.组织的背景(Context of the organization) 5.领导作用(Leadership) 6.策划(Planning) 7.支持(Support) 8.运行(Operation) 9.绩效评价(Performance evaluation) 10.改进(Improvement) 附录(Annex),-标准架构SL,新版标准变化,7,1,战略

5、环境管理,2,领导作用,3,主动的环境保护,4,环境绩效,5,生命周期,6,沟通,7,文件化信息要求,8,新版标准变化,-标准内容,1 范围,2 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组织的背景,5领导力,6 策划,7支持,5.1 领导力与承诺 5.2 环境方针 5.3 组织的作用、职责和 授权,6.1 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 6.1.1总则 6.1.2 环境因素 6.1.3 合规性义务 6.1.4 应对措施的策划 6.2 环境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 6.2.1 环境目标 6.2.2 实现目标的策划,7.1 资源 7.2 能力 7.3 意识 7.4 沟通,4.1 理解组织及其背景 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

6、期望 4.3 确定EMS范围 4.4 环境管理体系,0.1 背景 0.2 环境管理体系的宗旨 0.3 成功因素 0.4 计划、执行、检查与行动方法 0.5 本标准内容,0 引言,7.4.1 概述 7.4.2 内部沟通7.4.3 外部沟通,7.5.1 概述 7.5.2 创建与更新 7.5.3 文件化信息的控制,8 运行,8.1运行策划与控制 8.2 应急准备与响应,9绩效评估,9.1 监视、测量、分析、评价 9.2 内部审核 9.3 管理评审,10改进,10.1 总则 10.2 不符合和纠正措施 10.3 持续改进,9.1.1 总则 9.1.2 合规性评价,7.5文件化信息,9,ISO 1400

7、1:2015标准架构,标准要求理解,10,ISO 14001:2015标准架构,引 言,0.1 背景 为满足当代需求又不损害下一代满足需求的能力,实现环境、社会和经济之间的平衡至关重要。平衡可持续发展“三大支柱”是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随着立法日趋严格,环境污染、资源低效利用、废物管理不当、气候变化、生态系统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压力增大,社会对于可持续发展、透明度和责任的期望进一步提高。 这使得组织通过实施环境管理体系,采用系统的方法开展环境管理,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支柱”做出贡献。,11,12,1992年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正式确立了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2002年约翰内斯堡可

8、持续发展峰会进一步将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影响子孙后代的需求 -布伦特兰委员会,公平的,可行的,可忍受的,理解要点:可持续发展,环境问题,法律要求,社会期望,系统的环境管理,13,引 言,0.2 环境管理体系的目的 本标准旨在为组织提供一个框架,用来保护环境和应对变化的环境状况,以实现与社会经济需求间的平衡。标准规定了能够使组织实现其设定的环境管理体系预期输出的要求。 环境管理的系统方法可为最高管理者提供信息以取得长期成功,及通过以下方式创建选项促进可持续发展: 通过预防或减轻不利的环境影响来保护环境; 减轻环境状况对组织潜在的不利影响; 帮

9、助组织履行合规性义务; 提高环境绩效;,14,引 言,通过使用生命周期观点控制或影响组织产品和服务的设计、生产、分销、消费和处置的方式,使用生命周期观点可防止环境影响非预期地转移到生命周期的其他阶段; 通过实施环境友好选项增强组织市场地位,实现财务和运营效益; 向相关方沟通环境信息。 本标准和其他国际标准一样,不增加或改变组织的法规要求。,15,可持续发展 持续成功,系统的方法,多种途径,信息,减轻不利影响 履行合规性义务 提高环境绩效 生命周期观点 环境友好 沟通环境信息,16,理解要点:,0.3 成功因素 环境管理体系的成功有赖于最高管理者领导下的组织各职能和层次的承诺。他们能够利用机会来

10、预防或减轻不利的环境影响,加强有益的特别是那些具有战略和竞争意义的环境影响。通过将环境管理融入组织业务过程、战略方向和决策制定过程,与其他业务优先事项相一致,将环境管理整合到组织整体的管理体系中,使最高管理者能够有效应对风险和机会。本标准的成功实施证据能够使相关方确信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发挥了作用。,17,引 言,引 言,然而,采用本标准本身不能保证最优环境结果。本标准的应用可因组织的背景差异而存在不同。两个开展类似活动的组织,但可能存在着不同的合规性义务、环境方针承诺、环境技术和环境绩效目标,然而他们都可能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环境管理体系的详细程度和复杂性取决于组织背景,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合

11、规性义务,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性质,包括环境因素和相关的环境影响。,18,业务,战略,决策,在最高管理者领导下的全体管理者的承诺,应对风险和机会,环境管理,19,理解要点:,背景,EMS范围,合规性义务,活动/产品/服务性质,EMS的详略度/复杂性,环境因素/影响,20,0.4 策划、实施、检查与行动方法 环境管理体系的方法基础基于策划、实施、检查与改进(PDCA理念)。PDCA模式提供了组织用于实现持续改进的循环过程。它可适用于环境管理体系和其每个单独的要素。其简要描述如下: 策划:建立所需的环境目标和过程以实现与组织的环境方针相一致的结果; 实施:按策划对过程予以实施; 检查:依据环境方针,

12、包括其承诺、环境目标和运行准则对过程实施监测和测量,并报告其结果; 改进:采取措施,持续改进。 图1所表明本标准,介绍的框架可被整合入PDCA模式,它可帮助新的和既有用户理解系统方法的重要性。,21,引 言,22,PDCA,组织的背景,外部和内部的环境事项,相关方的需求和预期,领导力,支持和运行,绩效评价,改进,策划,预期输出,环境管理体系范围,引 言,0.5 本国际标准内容 本标准符合ISO对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这些要求包括高阶架构、相同的核心正文(text)和具有核心定义的通用术语,目的是方便用户实施多个ISO管理体系标准。 本标准不包括针对其他管理体系的特定要求,例如质量、职业健康安全、

13、能源或财务管理。然而,本标准能够使组织运用通用方法和基于风险的思考理念,将环境管理体系和其他管理体系的要求进行整合。 本标准包含了用于评价符合性的要求。任何有愿望组织可通过以下方式证实其符合本标准: a)进行自我评价(self-determination)和自我声明;或 b)寻求组织的相关方(如顾客)对其符合性进行确认,或 c)寻求外部对其自我声明的确认,或 d)寻求外部组织对其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认证(确认)。,23,引 言,附录A提供了解释性信息以防止对本标准要求的误解。附录B给出了本标准之前版本和现行版本之间大概的技术一致性。环境管理体系实施指南见ISO14004。 在本标准中,以下动词形式

14、将被使用: a)“shall应”指要求; b)“should宜”指建议; c)“may可以”指许可; d)“can可”指可能性或一种能力。 标记为“备注”的信息拟用于帮助理解或使用条文。条款3中的“条文的注释”提供了额外的信息,用于补充术语资料,可能包含了与术语使用相关的规定。 条款3中的术语和定义按概念上的顺序进行排序,在文件最后附有字母顺序索引表。,24,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可用于组织增强其环境绩效的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本标准拟用于组织寻求以促进可持续发展“环境支柱”的系统方式管理其环境责任。 本标准帮助组织实现其环境管理体系的预期结果,为环境、组织自身及其相关方提供价值。与组织的环境方

15、针保持一致的环境管理体系的预期结果包括: 环境绩效的提升; 合规性义务的履行; 环境目标的实现。,25,1、范围,本标准适用于任何类型的组织,无论其规模、类型和性质如何,同时也适用于组织以生命周期观点确定的能够控制或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本标准并未提出具体的环境绩效准则。 本标准可整体或部分用于系统地改进环境管理,但是组织一旦声明其符合本标准,本标准的所有要求都要无删减地整合进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中并予以履行。,26,提升环境绩效,履行合规义务,实现环境目标,EMS 预期结果,适用于任何组织,能控制/施加影响的 环境因素,未提出具体的环境 绩效准则、法律义务,不可删减,环 境,组 织,相关方,27

16、,理解要点:,2、规范性引用文件,无规范性引用文件。,28,29,3、术语和定义,3.1 与组织和领导作用相关的术语 3.1.1 管理体系 3.1.2 环境管理体系 3.1.3 环境方针 3.1.4 组织 3.1.5 最高管理者 3.1.6 相关方,3.1与组织和领导作用相关的术语,3.1.1 管理体系 组织(3.1.4)用来建立方针、目标(3.2.5)和过程(3.3.5)并进而实现这些目标的一系列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要素的集合。,30,3.1与组织和领导作用相关的术语,注1:一个管理体系可包括一个学科领域,也可涉及几个学科领域(如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能源和财务管理)。 注2:系统要素包括组织的结构、作用与职责、策划与运行、绩效评价与改进。 注3:管理体系的范围可能包括整个组织、特殊及确定的职能、特殊及确定的部门、或集体组织的一个或多个职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