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56429598 上传时间:2018-10-12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1.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文地理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文地理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文地理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文地理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文地理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文地理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文地理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例1、芝加哥是美国五大湖区最大的城市,其位置见图2。1848年修通联系密西西比河水系和五大湖的运河,随后兴建铁路并形成以芝加哥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网。这段时期,芝加哥工业主要有农产品加工、农具、交通工具等生产部门。1890年,芝加哥人口达到100万。20世纪上半叶,芝加哥发展以钢铁为主导的重工业,并成为20世纪美国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据此完成13。,11848年后,芝加哥成为美国中西部农产品集散中心的主导区位条件是 A濒临五大湖 B位于美国中西部的中心位置 C位于密西西比河航运的上游起点 D位于密西西比河与五大湖的转运地点 2. 20世纪之前,芝加哥的工业活动主要联系 A芝加

2、哥周边农村地区 B五大湖沿岸各城市 C美国东北部工业区 D美国本土 3芝加哥发展钢铁工业最有利的条件是 A良好的工业基础 B便捷的交通运输 C充足的劳动力 D丰富的原料和燃料,D,A,B,位于几条古大道的交叉点,对外联系方便;东北可通往东北平原;北可接内蒙古高原;西可联系黄土高原并进而联系大西北;南经华北平原可通往东部平原地区,且东南离海较近。,例2、读下图,回答(1)(2)小题。,(1)说明燕京城城址选择的有利自然条件。,地形:位于山前冲积扇(平原)上, 地形平坦。 农业:土壤肥沃,有利农耕,可生产 城市必需的农副产品。 河流与水资源:有河流经过,提供城 市、农业用水,以及可能的水 (漕)运

3、通道。 气候:西、北背靠群山,东南面向 (华北)平原(海洋),可有效 增加夏季(东南)风带来的降 水,减弱冬季(西北)风的侵袭。,(2)说明燕京在区际联系中地理位置的重要性。,答案:D点拨:从图中信息知该城市住宅区偏集于西部,工业区偏集于东部,商业用地紧依工业区且规模小。丁区安排新建住宅区,依山傍水交通便利且方便工人就近住宿,为商业用地的扩大也留有余地,故选D。甲处距飞机场近,噪音重。乙地地势变化大,且本区住宅区已相对集中。丙区距工业区较近,不利商业用地的扩大。,例3、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城市规划前的地域结构略图,该市工业以茶叶、食品加工为主,辖区内有世界级自然风景名胜(距市中心直线距离40多千米

4、)。读图回答(1)(2)题。,(1)为增强该城市旅游服务功能,规划中应优先扩大( ) A绿化用地 B工业用地 C交通用地 商业用地,D,(2)从完善该城市主要功能出发, 需合理布置功能区。新建住宅区 应选在( ) A甲区域 B乙区域 C丙区域 D丁区域,D,(2)若要在图中的四处中选一处建大型仓储式超市,最好选在( ) A处 B处 C处 D处,例4、经济因素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因。一块土地由哪种活动占有,取决于这块土地的 租金高低和各种活动的付租能力两 个方面。读某城市地租等值线分布 图,回答(1)(2)题。,(1)地租等值线并不是呈同心圆,而是有明显的凹凸。造成局部区域地

5、租等值线向城外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条件 B交通运输 C人口分布 D行政干预,B,C,答案:C点拨:大型仓储式超市占地广,并且要求交通便利,并且属于商业区。,例题5、下图为华北某城市功能分区和等时线示意图。图中等时线是指汽车从城市P点向外行驶所用时间相等点的连线。读图回答(1)(3)题。,(1)从P点出发,车速最快的去向是( ) A东 B南 C西 D北,B,(2)与图中甲、乙、丙、丁四类城市功能区依次对应的是( ) A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绿地 B商业区、往宅区、绿地、工业区 C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绿地 D工业区、住宅区、绿地、商业区,C,(3)对该城市环境质量影响较大的是( )

6、 A钢铁厂 B印染厂 C化肥厂 D服装厂,A,(4)目前,一般城市选择远郊建造公租房、经济适用房,影响决策的主导因素是( ) A.土地价格 B.地租支付能力 C.交通条件 D.土地利用效率,A,例6、下图是三个同等规模商业中心对周围顾客达成交易的概率的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分析回答(1)(2)题。,(1)图中四点达成交易的机率由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 B乙丁甲丙 C甲丙丁乙 D乙甲丁丙,B,(2)若要在图上新布置一个同等规模的商业中心,则最佳位置是 A甲 B乙 C丙 D丁,C,(4)据史料记载该城市早期商业活动主要集中在沿河地区,请推测早期的城市 形态。,例7、下图为我国东南某沿海城市分布

7、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简述海港选址在P地而不在Q地的原因。,Q地位于河流入海口,不易建设海港的原因主要是水域条件(海水较浅)受到限制,通航和停泊条件不理想;且河流携带的泥沙可能造成航道淤塞。P地水域条件优越,等深线密集,海水深;且P地目前为非城市用地,海港建设费用较低。,(2)该城市在规划中A、B、C、D为预留地。现在该市决定在上述四地中建设一化工小区,你认为选择什么地点适合,并说明理由。,D D地海陆交通便利,原料和产品运输方便;D地对城区污染少,远离市中心区,位于盛行风的垂直方向,且对城市水源地没有影响。,(3)造成图中局部地区等地租线由中心向外凸出的因素是什么?,城市地租是由城市

8、中心向四周递减的,等地租线由中心向外凸出说明该地地租偏高,影响因素主要是交通运输。,早期商业活动主要集中在沿河地区,说明早期城市是沿河流分布的,城市形态可能是条带式或放射状。,例8、(2011年海南卷)读图9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图示地区东南部城市密集的原因。,临海、地形平坦(为平原)、交通发达、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稠密、大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强、政策支持等。,例9、(山东卷)图3为我国东部地区甲、乙两城市三 个年份的常住人口密度分布图,图中楼高表示2000年城市商务楼相对高度。读图回答12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9822000年,两城市的市中心人口密度变化特征相同 B19822000年,两城

9、市的边缘区人口密度变化特征不同 C2000年甲城市的人口规模比乙城市的小 D2000年乙城市的服务范围比甲城市的小 2关于2000年两城市功能区分布的推断,最有可能的是 甲城市的中心商务区位于M处 乙城市的中心商务区位于P处 甲城市的卫星城位于N处 乙城市的卫星城位于Q处 A B C D,D,B,例10、(江苏卷 ) 图9为某城市地价等级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1. 与图9中MN一线地阶等级变化相符的是,2.图中P区域地阶低于周边地区是因为 A. 土地形状部规整 B. 交通不方便 C. 远离市中心 D. 受铁路影响,C,D,例11、(10年北京卷)图5为中国某平原城市城区7月地表平均温度分布

10、图。读图,回答第1-2题。,1该地区地表温度的 A高低变化与地表起伏呈正相关 B高值区变化是气候变暖的结果 C低值区是河流或绿地影响的结果 D差异可导致地面风从城区吹响郊区 2据图可以推断,从1982年到2004年该城区 A建筑物占地面积增加 B南北部道路密度差异加大 C商业区向城区中心集中 D空间形态没有发生变化,C,A,例12、(09年江苏)某城市内部的地域结构为多核心结构。图15是该城市的建筑与道路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1)A、B中属于中心商务 区的是 ,主要原 因是 。 A与B服务范围的关系是 。 (2)C、D、E中属于低级 住宅区的是 ,其 在城市中的一般分布规

11、律 是 。 (3)汽车销售店布局在G处的理由是 ,高新技术产业园将布局在F处的主要依据是 。 (4)说明影响该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的主要原因。(3分),A,A位于市中心;交通便利,A服务范围覆盖(包含)B服务范围,C,分布在内城(靠近商业区);靠近工业区,占地广,需位于城市外缘;靠近交通干线。,接近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环境条件好。,经济原因(或地租水平);收入水平差异;历史原因。,例13、(10年天津)我国东北地区某重工业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期间,人口增长在10年中出现了图7所示状况。结合图文材料,回答12题。,1图7所示人口增长状况分布,能够反映该城市 A人口由中心向周边迁移 B老龄人口增多 C人口

12、自然增长率的提高 D人口密度变小 2伴随图7所示的人口变化,该城市 A商业用地减少 B居住用地扩大 C交通用地减少 D工业用地扩大,A,B,例14、图5为某平原地区土壤表层解冻起始日期的等值线图。完成12题。,1.推测P地属于 A.草原区 B.森林区 C.都市区 D.农耕区 2.图示区域可能位于 A.美国 B.法国 C.澳大利亚 D.巴西,C,A,例15、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S市由制造业中心向国际金融、贸易中心的发展促进了周边地区的城镇化进程。S市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如何带动周边地区城镇化发展的?,S市的产业结构调整,使某些制造业向周边转移,促进了周边地区工业的发展;周边地区的工业发展,促进了当地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化;周边地区的工业发展,促进了农业用地向非农业用地转化。,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