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1)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6425902 上传时间:2018-10-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1)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1)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1)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小组合作的思考关于小组合作的思考 数学教学案例分析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其意义和价值已经被很多 老师所接受。但怎样摒弃形式主义,充分发挥合作交流的效应,仍是小学 数学教学改革所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本文拟结合案例,谈点体会,以 期得到专家和同行的指正。 一、 是主动,还是被动? 案例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 学生被分为 6 人一小组,每人手上有 6 根小棒。 A 教学: 师:大家手上都有 6 根小棒。平均分成三份,每份是多少呢? 生动手操作。 师:好!把刚才操作的过程在小组中交流一下。 B 教学: 师:大家手上都有一些小棒,试着按要求进行平均分操作。要求是:

2、 平均分成 1 份,2 份,3 份,4 份,5 份,6 份,并且不能损坏小棒。看那 组最迅速。 学生开始分。有的很快地分好,有的开始小声议论。 师:有困难吗? 生 1:平均分成 4 份不好分。 生 2:平均分成 5 份也不好分。 师:是啊!有的多,有的少,不是平均分。最好怎么办呢? (生) 师:好!同组内的小棒可以相互借调。再试试看。 (生活动。 ) 师:哪个小组愿意来交流一下,你们的 4 份是怎么平均分的? 学生是由于需要而主动地合作交流,还是被老师安排去合作交流, 两种心态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怎样激发学生合作交流的积极主动性?我感 觉有两点值得我们去关注: 1、让问题更具有思考性和探索性。数

3、学教学中的合作交流不能等同 于日常随意性的谈话,它应具有一定的学习目标的指向性,是为解决某个 具体的问题而进行的合作与交流。因此,教学中要不断地让学生产生思维 的困惑,让他们在思维的压力下,主动地想到与别人的合作与交流。案例 教学中,把 6 根小棒平均分成 3 份,只有 1 种分法,让他们交流什么呢? 只会不断地重复。而要把 6 根小棒平均分成 4 份、5 份,却是个伤脑筋的 事。老师建议重新调剂,怎样调剂呢?小组成员之间必然要交流和合作。 特别是平均分成 4 份,需要另一个人全部拿出,或者有 4 人拿出一根,剩 下一位同学拿出 2 根,其间的讨论一定会热烈。 “方便别人,也就方便了 自己”

4、,在这里不是很好地得到了体现吗?! 2、以组间竞争促组内合作。竞争和合作并不是一对相互排斥的概念, 而是可以相互促进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集体观念,可以通过竞争的 机制去增强学生对集体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即用外部的压力去促进内部的 团结。案例的 B 教学,引进了小组之间的竞争机制,这样就会促使小组成 员之间主动地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而无须再由老师去安排合作,组织交 流。试想,在案例的 B 教学中,如果老师说的是“看哪位同学最快?” , 他们之间的合作交流状况将会如何呢?所以在小组学习后全班交流的时候, 老师关注的一定要是小组的整体意见而非个人。评判也应以小组为单位。 二、 是环节,还是方式?

5、案例 5角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 课始。 A 教学: 师:同学们,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图形吗? 生:是角。 师:真好!在生活中哪些地方有角呢? 生: B 教学: 师:同学们,咱们今天一起研究角的有关知识。我知道,几天前,每 个小组都进行了有关角的资料的收集,并进行了一定的整理。现在用你们 喜爱的方式来交流一下,好吗? 各个小组代表开始交流。 一节课中究竟安排几次小组学习为宜呢?我们经常这样讨论着。细细 分析这种讨论,它其实是把合作交流局限在教学环节之上。试想,一节课 都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交流,又有何妨呢?下节课再整理归纳就是了!打 破知识的分割,建立一种大的课程观和教学观,我们完全可以在课堂内探

6、索更大时空的合作与交流。同时,合作交流不能仅仅限于课内,学习小组 不能是课内象集体,课外如“散兵” 。课外的合作交流,更能发挥学生的 积极性,更能调动他们的集体荣誉感。让我们从整体着眼,从形成氛围和 培养习惯入手,积极地将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变成一种师生不断“对话” 与“协作”的过程,让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发挥出它更大的效应。 小学数学案例分析 1、案例描述带分数乘法教学片断: 学生根据应用题“草坪长 5 米,宽 2 米,求草坪的面积。 ”列出算式: 52 算式一出现,教师就立即组织四人小组交流算法。 其中一个组,在小组交流时,由于三位同学还没有想出方法,整个合作过 程只好由一位同学讲了三种方法:

7、(5+)(2+) 5.82.5 ,其他同学拍手叫好而告终。 请你根据上述教学片断进行反思(主要从合作交流与独立思考的层面分析) 。 答:以上现象是教师在使用小组合作时经常出现的一种问题。就是没有处 理好小组合作和独立思考的关系。教师要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 系强调合作学习不是不要独立思考。独立思考应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基础, 合作学习应是独立思考的补充和发挥。多数学习能通过独立思考解决的问 题,就没必要组织合作学习。而合作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应远远超过独立学 习的结果。当然,宜独宜合,应和教学情景、学生实际结合,择善而用, 才能日臻完美。我们在设计学生合作学习时,能否认真的思考以下三个问 题:学

8、生在合作交流前,你让学生经历过独立思考吗?学生在合作交流时, 他们有充分的时空吗?学生在合作交流时,有否进行明确的角色分工呢? 2、案例描述记得那是一节顺利而精彩的课,上课内容是“分数的意义” 。 在课的结尾,教者没有安排学生围绕知识点去小结,而是让学生在小组内、 班里用分数表述一下自己这节课的学习情绪。令人难忘的是有一位学生在 小组里的表述:“我把整节课的学习情绪看成单位1 ,高兴的占了 3 份, 即 3/4 高兴,遗憾的占了一份,即 1/4 遗憾。因为面对这么多的老师听课, 我们班的同学一个个都正确地回答了老师的提问,展示了我们班的风采, 为班级争了光,我为我们班而自豪,感到十分高兴。我之

9、所以遗憾,是因 为整堂课我一直认真思考,积极举手,许多问题又不难,但老师没有给我 一次机会,我感到很遗憾” 下课后我找到这位同学了解情况: 问:小朋友,你知道老师为什么没让你发言吗? 答:老师有可能没有看到我举手,也有可能怕我回答不准确吧,因为数学 这门课我学得不太好。 问:平时课堂上,老师都叫哪些同学发言呢? 答:差不多都是成绩较好的同学。 案例反思(可以从面向全体的角度分析): 答:这是我们数学课堂中存在的普遍想象,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来面 向全体学生呢?只有最大限度地尊重个体,才有可能真正面向全体,这样 的道理已经很难在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下得以落实。我们想,我们可以采 用开展小组合作交

10、流,让学生的个人想法在小组内得到展示,在小组内得 到表现。 “5 的加法”新授课。教材是这样编写的: 教材编写的意图是:渗透算法多样化的理念,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那么老 师又是怎样理解使用教材的呢? 师:算出一共 5 只,是用什么方法算? 生 1:4+1=5。 生 2:4 和 1 组成 5。 师:为什么用加法? 生:(无人举手) 师:昨天学习加法,把两个数合起来,用加法。现在,要把 4 只和 1 只合 起来,所以该用加法。 师:算式 4+1=5 中的 4、1、5 表示什么? 生:(略) 师:5 只鸟,可能用什么方法算出来? 生:(脱口而出)用加法。 (教师想要的方法没出来,于是教师要求学生讨论)

11、 师:请四人小组讨论。 生:(学生讨论) 师:谁来汇报“5 只鸟,可能用什么方法算出来?” 生 1:用加法。 生 2:想组成分解。 (这时教材上列举的三种方法,学生只想到“组成”这一种。于是,教师 继续引导) 师:有不同的想法吗?你是怎么想的? 生 3:心里想的。 生 4:5-0=5(这时,学生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 师:请你说一说怎样想出等于 5? 生 5:4 和 1 组成 5。 生 6:跟他一样是心里想的。 (学生仍然想不出“数数”的方法,这时教师干脆直截了当地“导” ) 师:在心里怎样算?先数几? 生 7:先数 4。 师:再数几? 生 7:再数 5。 (至此, “用数数的方法来计

12、算 4+1=?”终于出来了) 【评析】为了启发学生说出数数的方法,整个教学过程用了十几分钟。在 这当中学生有什么收获呢?学生为什么不会想到数数的方法?实际上城市 的一年级新生几乎 100%接受幼儿园教育。目前,许多幼儿园都在教学 10 以内加减法,而且为了更好地与小学“接轨” ,他们教孩子用想组成分解 的方法来计算加减法,还让学生天天练习。因此,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幼儿 园期间对 10 以内的加减法已达到了提取事实的阶段(即脱口而出的程度) , 早已超越用数数得到计算结果的阶段。也就是说学生经验中早就淡忘了数 数的方法,所以学生想不到数数的方法也就成其自然了。 教师用这么长的时间想达到什么目的呢?

13、为什么千方百计地非要学生 说出用数数的方法计算“4+1=?”呢?因为这种方法教材上出现了。有些 教师以为教材提倡算法多样化,就必须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每一种方法。 这说明教师对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尚未理解,仍然是“以教材为本” 、 “以 教案为本” 。 学生在这十几分钟里知识无增,认知水平降低,只有失败的体验。这 样的教学,无论是从教学目标的哪个维度来衡量,都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反而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课改的基本理念是:教育要以人为本,教育要促进人的发展,要关注 学生、关注过程、关注发展。而要体现这个基本理念,非创造性地使用教 材不可。那么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呢?根据数学课程标准 ,创造性 地使用

14、教材可在“五个字” (调、改、增、组、挖)上下功夫。调:调整 认知目标,调整教学内容,调整练习题;改:改变情境(问题情境、游戏 情境、活动情境) 、改变例题、习题;增:增加让学生探索创造的活 动;组:重组教学内容;挖:挖掘教材中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因素。 像前面举的这个例子,当学生列式计算之后,教师可让学生说一说: “4+1=5,你是怎么想的?”学生能想出几种就几种,勿强求。接着教师 可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笑笑也在学习 5 以内的加法,可 2+3=?他给忘 了,你能帮他想办法算出这题的得数吗?然后可设计游戏和一些有助于发 展学生思维的练习。还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说说生活中哪些事可以用 5 的加法来表示?如果班级学生的基础较好,可以把 5 以内的加减法 合在一起上,甚至也可以不教学这部分内容。这样的设计,是站在学生的 角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他们的发展需求,较 好地体现教学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理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