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战略高度重视(人教部编历史教材培训)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6423708 上传时间:2018-10-12 格式:PPT 页数:480 大小:37.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战略高度重视(人教部编历史教材培训)_第1页
第1页 / 共480页
以战略高度重视(人教部编历史教材培训)_第2页
第2页 / 共480页
以战略高度重视(人教部编历史教材培训)_第3页
第3页 / 共480页
以战略高度重视(人教部编历史教材培训)_第4页
第4页 / 共480页
以战略高度重视(人教部编历史教材培训)_第5页
第5页 / 共4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以战略高度重视(人教部编历史教材培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战略高度重视(人教部编历史教材培训)(48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以战略的高度重视, 用好部编初中历史教材,无锡市侨谊实验中学 钱兴 2017.08.29,目录,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实验稿),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2011年版),观点,2000年,我国启动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01年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取代了以往的历史教学大纲,成为初中历史教学的纲领性、指导性文件。2001年9月,初中历史新课程开始实验,首先在38个国家级实验区进行。至2005年秋季,全国各地区基本上都加入了新课程的实验。是否还记得自己当初面对课改的心情?面对新的单元主题式的教材,你是如何接受的? (主题编排本身没有问题,问题只是在没有时序的基础

2、上就开展是否合适。 )你是否通读过课标?,一、课改十余年的成果与反思,10多年来,实验稿课标给中学历史教育带来的积极变化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从“三维目标”进行课程设计,强调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突出历史课程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现在,历史课程已被视为人文教育的核心课程,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得到了认可和重视。 二是遵循新课程改革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和对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强调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历史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更新,教学方式得到改变。 三是在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方面作出尝试,力图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

3、础知识和技能,为此,实验稿课标采用了学习主题的方式整合课程内容,删减了一些知识内容。 四是历史课程资源得到充分开发与利用,并初步建立起新的历史学习评价体系。,2011年10月,21世纪教育研究院对新课改的实施现状以及教师们对新课改的评价进行了网络调查,并发布了2011年教师评价新课改的网络调查报告。 数据显示,74%的受调查中小学教师认同“合作、自主、探究”的新课改理念;63%的受调查中小学教师认为新课改在自己所在的学校得到了积极开展。 新课改对教师的教学方式也产生了积极影响。调查显示,以启发式教学为主的中小学教师占比52%,以小组讨论为主的占比26%,以讲授式为主的仅为22%。,形成对比的是

4、,教师们对新课改的实际成效评价不高,对课改的总体评价表示“很满意”的教师占比3.3%,“满意”的教师占比21.3%,即仅有1/4受调查中小学教师对新课改的实际成效表示满意。,高达73%的受调查教师认为“新课改后学科知识体系不够系统,教学难度加大”,47%的教师认为新课改后学生的课业负担反而加重了,31%的教师认为新课改在促进素质教育方面效果“不明显”,仅有8.5%的教师认为新课改对学生负担有所减轻。,谈话多了,但真正意义上的对话不多。 提问多了,但真正意义上的问题不多。 活动多了,但真正意义上的体验不多。 参与多了,但真正意义上的自学不多。 交流多了,但真正意义上的讨论不多。,知有教学不知有教

5、育 知有成绩不知有成长 知有课本不知有书本 知有学业不知有事业 知有不知有,值得思考的问题:课堂是造就美好人生的地方,还是摧毁美好人生的地方?,二、修订前的调研工作和问题的提出,2003年和2007年,教育部组织了两次大规模调研。2007年4月教育部成立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组,并于上半年发文要求29个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42个国家级实验区就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稿)实施情况进行调研,参加调查的教师达11万余人;下半年,课标修订组收到了这些调研的修订意见和建议。另外,历史课标修订组也直接向各地区索要意见报告,得到省市报告19份,实验区报告5份。在修订过程中,修订组在北京、天津、太原、无锡等

6、地多次召开资深专家和一线教师座谈会听取意见和建议。,从这些调研反馈的意见,可以看出两点:,1.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已经获得高度认同。 2.提出了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 (1)认为(实验稿)以“学习主题”的呈现方式编排内容标准,理性偏强,与初中学生的认知能力有一定的距离,并使历史的时序性、系统性受到一定影响,希望能够突出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2)认为课程容量和难度还需要作进一步调整,以兼顾不同地区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3)希望进一步提高课程标准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修订组对调研意见的分析,1.历史学科的基本特征是时序性和线索性,对于初学历史的初中学生,应该让他们正确地了解历史学科的基本特征,这是历史

7、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课程标准的制定,要坚持时序性,要突出历史发展的主线。 2.初中学生是13至15岁的青少年,对他们的要求应以感知为主,应根据历史发展的时序,在了解历史上重要的人和事的基础上,适当增加理性要求。,修订组对调研意见的分析,3.六大学习板块的设计合理,从大的方面遵循了时间顺序,符合学习历史的认知规律,应该坚持。但是每一个板块中的具体内容采用“学习主题”的设计,存在问题: (1)限制了史事的选择,疏漏了重大历史事件。 (2)主旨太大,包含内容过多,有时出现生硬捏合现象,难以建立基于时序与地域之上的历史因果关系。 (3)编排框架和体例容易割裂历史,使学生难以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8、和主要事件与人物。 (4) “学习主题”理性偏强,与初中孩子的认知能力相距较远,他们在接受和理解上有一定困难,也会影响历史课程发挥人文素质教育的功能。,修订组对调研意见的分析,4.一定要在解决“难、繁、偏、旧”的问题上继续下功夫,重要办法之一就是改变“学习主题”的呈现方式。与此相一致,对每一个教学板块的导言也要修改。 5. 修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是教育也要与时俱进的体现。作为人文学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它的“前言”和“课程目标”等内容,也要根据国家发展的需要,根据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的精神,特别是根据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9、年)的要求,参考各省市的意见,作较大的修改。,三、修订工作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1.与时俱进。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进一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中,强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精神的内容,合理增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2008年北京奥运会、科学发展观等内容,使历史课程内容更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学生生活,以增强学生对国情和世情的了解,增强对祖国日益强大的自豪感和对世界发展大势的认识。,2遵守历史学科的学科特征。 历史学科的基本特征是时序性和系统性。对于初学历史的初中学生,应该让他们正确了解历史学科的基本特征,初

10、步获得对历史发展的整体性认识,更有助于学生形成历史发展的进步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因此,课标的修订工作坚持历史发展的时序性,突出历史发展的主线。 3减轻学生负担。 充分考虑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普及性和基础性特点以及初中学生的认知能力,进一步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四、坚持并完善基本理念与改革方向,1坚持“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新课程改革提倡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和对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强调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的理念。2011版课标坚持、发展和完善这些基本理念,更加注重学生对历史的感悟、体验和认识,注重教学信息的多重传递和与学生的双向交流,注重教学内容与教

11、学活动的有机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发展所具有的自我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使教师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中发挥出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也成为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过程。,2.坚持并强化“三维目标”的整合。2011版课标完全认同并尊重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坚持从“三维目标”方面进行课程设计,进一步强调学生在初步学会学习历史的同时,养成认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等情感和面向世界的视野和意识,认识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逐步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品质,从而更加突出了历史课程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3.重视初中、高中、大学

12、历史课程的整体构建与衔接,进一步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如何对初中、高中、大学的历史课程进行整体规划与构建、并使不同时段的课程有机衔接,避免重复、断裂、脱节与错位,一直是有关部门高度重视、从教者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在2011版课标修订工作中,修订组对初中、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的中国近代、现代史部分以及大学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进行了认真全面梳理和深入研讨,对中国古代史和世界史的内容也在研读相关文本的基础上进行了充分讨论,并在此基础上对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做了进一步修改与完善。,4.坚持历史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中的地位。强调历史教育的独特性:历史课程是通过学生学习人类社会按照时序的发展过程来塑造初中学生

13、的人文素养。历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和方向,就是确立历史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中的地位。历史课程已被视为人文教育的核心课程,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得到了广泛认可和重视。修订稿继续坚持这一方向,明确指出:历史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它所具有的思想性、人文性、基础性和综合性,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一样,对初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修订稿进一步强调历史教育的独特性,即:历史课程是通过学生学习人类社会按照时序的发展过程来塑造初中学生的人文素养。,五、2011版课标的基本概貌,1、从文本形式来看,2011版课标包括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实施建议四个部分。旧课标第三部

14、分叫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的四个部分( 教学建议 评价建议 教材编写建议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新旧课标顺序有所调整。 2、新旧课标印张一样(页码均为47页)。但旧课标是7.3万字,新课标只有4.2万字。 3、封面上,新课标用教育部制定,旧课标用制订。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制订是创制拟定,制定是定出法律、规程、政策等。 4.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改为 情感态度 价值观。,六、2011版课标的特点,标准(2011)最突出的特点是在课程内容的呈现方式上发生了较大变化,即在坚持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方向、坚持历史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中的地位的同时,强调历史学科的时序性特征,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

15、和该学段历史课程的基础性、普及性出发,按照时间的顺序,精选最基本的史实,采取了“点线”结合的呈现方式。 突出时序性、凸显历史发展主线、降低难度。,为什么要强调历史的时序性和系统性?,1.历史学是记录我们人类成长的学问,它所反映的是人类是何以经过这样的成长而达到今天的高度的。历史学科的基础是时间,正是时间这条线,串起了人类从古至今的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也正由于此,当我们在学习、考察、研究某一个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时,就一定要把它放到一定的历史时空环境中去作具体地、动态地分析和把握,既要弄清楚已经逝去的历史事实的存在状态,又要展现这些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对现在及未来所产生的作用和影

16、响。脱离了特定时间,就难以理解任何历史现象,也就难以理解和认识历史对我们今天以致未来的影响。,为什么要强调历史的时序性和系统性?,2.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从纵向看,人类历史经历了不同生产方式的演变和由此引起的不同社会形态的更迭,即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共产主义社会。尽管并不是所有民族、国家和地区的历史都无一例外地按照这个序列向前发展,而是先后不一、形式各异,但是这个从低级社会向高级社会发展的总过程,仍然具有普遍的、规律性的意义。从横向看,人类的历史是从原始、孤立、分散的人群逐渐发展为全世界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息息相关的整体的过程。,人类历史的纵

17、向发展与横向发展,互为条件,相辅相成。纵向的重大历史现象会对横向发展形成制约,横向发展也会对纵向发展产生反作用。所以时序性和系统性是历史学科的基本特征。,为什么要强调历史的时序性和系统性?,正是基于历史学科的基本特征,课标的修订工作坚持历史发展的时序性,突出历史发展的主线,力图使修订后的标准能够帮助初学历史的初中学生正确了解历史学科的基本特征,在学习过程中建立时序意识和时空概念,初步获得对历史发展的整体性认识,从而有助于学生形成历史发展的进步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 从国际上看,一些国家的中学历史课程标准也都遵循历史时序性原则,强调以历史发展时序为基础,使学生了解历史发展脉络,理解历史进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