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天然药基础知识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6418954 上传时间:2018-10-12 格式:PPT 页数:122 大小:17.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2天然药基础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122页
2-2天然药基础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122页
2-2天然药基础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122页
2-2天然药基础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122页
2-2天然药基础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1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2天然药基础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2天然药基础知识(1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 天然药物的基础知识,2,2.1 概述(1)天然药物概念指动物、植物、和矿物等自然界中存在的有药理活性的天然产物。 包括药材、饮片和中成药等。为我国传统中医特有药物。 中药主要起源于中国,少数中药源于外国,如西洋参。,3,(2) 天然药物种类植物类(麻黄、桂枝)为主,最多 动物类(鳖甲、龟甲) 矿物类(磁石、代赭石) 部分加工品(神曲、阿胶) 化学制品(轻丹、铅粉) 外来药(番泻叶、安息香),4,(3)天然药物文献简介,本草或本草学 本草是我国传统药学(即中药学)的古代称谓。为什么称“本草”或“本草学”呢? 因为由于药物中以植物类居多,使用也最普遍,“诸药以草为本”,所以,古来相沿把药

2、学称为“本草”或“本草学”。 随着西方医学在我国的传播,将“本草”学改为中药学。,5,神农本草经按性能分上品(120种)能补养,可久服,大都无毒(人参、地黄、大枣)中品(120种)能治病,能补虚。无毒或有毒(黄连、麻黄、百合、当归)下品(125种)能祛邪破积,有毒者多,不可久服、多服。(大黄、巴豆、乌头)。,6,陶弘景本草经集注共七卷,载药730种。特点:改进了药物的一般分类:按药物的自然属性分类(玉石、草木、虫兽、果)按药物的用途分类(创立诸病通用药:如治风通用,防风,防己;治黄疸通用茵陈、栀子)本书对后世影响较大,唐代新修本草就是在此基础上补充修订而成的。,7,新修本草 又称唐本草苏敬等人

3、编著,共五十四卷,载药844种。 特点: 我国和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药典,比欧洲纽伦堡药典(公元1542年)早800余年。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 书中增加了药物图谱,并附以文字说明,这种图文对照的方法,开创了世界医药著作的先例,无论形式和内容,都有崭新的特色。 唐朝政府规定,为医学者必读之书。,8,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宋代(公元1082年)宋元丰5年共三十卷,载药1500余种(1558种),收方3000余个。方药兼收。特点:积累了民间和历代本草文献资料,有论、有图、有药物主治和炮制方法,综合了民间用药经验,是医学家集中劳动群众用药经验、成果的汇集。,9,本草纲目明代(公元1578年

4、)李时珍著 全书52卷,收药1892种(新增374种),附方11096个,附图1100幅。 特点: a、改正了前代本草著作中的许多错误; b、在分类方法上,振纲分目,纲目分明, 把药物分为十六部(纲),每部又分若干类,共计六十类(目)。,10,本草纲目拾遗清朝,公元1765年(乾隆30年),赵学敏编著,共十卷,载药921种(新增716种)。此书在本草纲目刊行100余年之后编著,其目的:拾本草纲目之遗。特点:对本草纲目作了重要的补充和订正,有较大的实用和研究价值。,11,当代本草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最新2010版);中药大辞典(1977年)江苏新医学院编写,收载药物5767种;中华本草(1

5、999年)收载药物8980种,12,(4)天然药物发展,植物药的研究 世界范围 高等植物1315万种,其中药用植物约1.45万种以上。活性筛选仅占 5%,化学成分研究则更少。 中国 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植物品种繁多,其中药用植物1.11万多种,常用0.6万余种,2010药典共收载了2136个中药品种。,13,1803 1806年发现吗啡(鸦片)开始,重视天然药物及其提取物 1818 士的宁碱 1820 咖啡因 1820 喹宁 1828 尼古丁 1831 阿托品 1833 乌头碱,14,(1)20世纪20年代 主要成就是麻黄碱的研究,同时还对闹羊花、莽草、延胡索等开展了一些研究工作。 (2)30年

6、代 延胡索、防己、贝母、陈皮、细辛、钩吻、洋金花、除虫菊、雷公藤、三七、广地龙、柴胡等中药的化学成分研究。赵承嘏、黄呜龙等:延胡索延胡索乙素(dl-Tetrahydropalmatine) 庄长恭等:粉防己防己诺林碱(Fangchinoline);粉防己碱(Tetrandrine),15,(3) 40年代主要研究了常山的抗疟有效成分,定出了常山生物碱的分子式、母核,并和国外学者共同研究取得一定成绩。另对远志、前胡、丹参、射干、使君子等也做了许多工作。 (4) 50年代以后 1)利用丰富药源生产药物 麻黄素、芦丁、洋地黄毒苷、咖啡因、黄连素、粉防己碱、加兰他敏、山道年等。 2)减少进口、自给自足

7、药物 地高辛、西地兰、麦角新碱、秋水仙碱、阿托品、东茛菪碱、长春碱、长春新碱、薯蓣皂苷元等。,16,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如提取分离、化学结构分析方面,如NMR、MS、IR、HPLC-MS、GC-MS等分析测试手段的运用,人们能更好地研究天然药物,并取得一系列成果。,17,传统中药白果,并没有银杏叶,通过现代研究发现银杏叶含有较高含量的黄酮,对心脑血管病有益,故收录于新药典中, 其它,如山楂,现在山楂叶也入药典。,18,天然保健品、化妆品等也促进了天然药物的快速发展。国际上,如德国,每年从我国进口大量银杏叶,经加工成银杏制剂,出口,每年创汇额达3.5亿美元。 美国、欧洲等已经将天然药物直接用于食

8、品。,19,2.2 天然药物的产地与采集,天然药物的来源,除部分人工制品外,主要是天然的动物、植物和矿物。 中药的产地、采收和贮存是否适宜是影响药材质量的重要因素,不合理的采收对野生动、植物来说,还会破坏药材资源,降低药材产量。 神农本草经指出:“阴干、暴干,采造时月,生熟,土地所出,真伪陈新,并各有法。”历代医家都十分重视中药的产地与采集,并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20,天然药物采集季节的原则: 在药用部分中有效成分含量最高的时候采集。,天然药物的产地、采收与贮存方法的研究,是保证药材质量和保护药源的重要课题。,21,2.2.1 产地道地药材形成的原因(为什么天然药物的生产

9、多有一定的地域性) 我国特殊的自然地理状况。 古代医药家的实践。 怎样正确对待道地药材 长期的临床医疗实践证明,重视天然药物产地与质量的关系,强调道地药材开发和应用,对于保证天然药物疗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单靠强调道地药材产区扩大生产,已经无法满足药材需求。进行药材的引种栽培以及药用动物的驯养,成为解决道地药材不足的重要途径。,22,(1)道地药材的含义 来自特定适宜的产区、生产历史悠久、栽培和加工技术精细、质量优良、产量宏丰、疗效显著的药材。从其含义可知,道地药材是优质药材的代名词,是鉴定药材品质优劣的综合性标准。,23,(2)道地药材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品种退化严重。原因:a.田间管理

10、过程中,药农为追求高产,长期大剂量施用无机肥以及植物生长素,促使其生长速度加快,扰乱了其自有的生物学特性,从而使品种退化;b.人为的改变其生态环境;c.不重视对优良品种的选育。 “公害”问题较为普遍。 加工规格无创新。 缺乏“品牌”意识。 生产带有盲目性。,24,2.2.2 采收,(1)适时采收天然药物中植物药占绝大多数,采收主要是针对植物药的采收。,“ 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砍了当柴烧”。 茵陈,俗称白蒿,清明前后,三寸长短时采摘,可以治疗瘟黄病;三月初夏,万物发叶生枝,翠绿青蒿有清退虚热,截疟凉血作用。,25,(2)采收时期的方法决定药用植物的采收时期的主要依据: 植物有效成份的含量,药用部

11、分的产量。只有从这两点考虑,才能选择出最适合的采收期。,26,(一)根及根茎 根及根茎类的药用植物,从种到收,其种类不同采收年限各异。 (二)皮类(树皮和根皮) (1)树皮时期:春末夏初。因为:此时植物生产旺盛,皮部养分和树液增多;形成层细胞分裂快,皮部和木部易于分离;剥取树皮后伤口较易愈合。 方法:半环状剥取、条状剥取、砍树剥取 (2)根皮:秋季采收。,27,(三)叶类 宜在植物生长是旺盛,花未开放或果实未成熟前采收。此时光合作用最旺盛,有效成份高,若一旦开花、结实,叶肉组织中贮藏的物质便转移到花和果实中,影响质量和产量。,28,(四)花类 多在花蕾含苞待放或花朵初开时采收。 如已盛开,则花

12、易散落、破碎、失色、香气逸散而影响质量。 槐米,29,(五) 果实类 多在自然成熟或将成熟时采收。亦有少数在未成熟时采收(枳壳、枳实),有些须在成熟经霜后采摘为佳(山茱萸变红、川楝变黄)。 过早,肉薄产量低,过迟,肉松泡,影响质量,果实成熟期不一致,要随熟随采。(木瓜)女贞子,30,(六) 种子类 药用种子多在将成熟时采摘。因为这时种子发育旺盛,子粒饱满,有效成份高。过余成熟,以免种子散落。,31,(七)全草类多在植物生长是旺盛而将开花前,或花蕾将放而未盛开前割取。(薄荷、藿香)。,32,2.2.3 加 工 (1)产地加工 a可防止霉烂腐败,便于贮藏和运输。 b剔除杂物及质劣部分,保证药材质量

13、,提高临床疗效。 c按药材和用药的需要,进行分级和其它技术处理,有利于炮制和药用。,33,(2)、产地加工方法 - 根及根茎类 大小分档:按不同大小分在若干等级,便于加工。如贝母、玄胡。 清洗:洗净泥土,除去毛须。也可不洗使泥土自行脱落,或通过搓、撞等方法。 刮皮:如:桔梗、芍药(后)使颜色洁白防止变色。 切片:凡质坚、不易干燥的,则在采收后除去残茎和毛须,洗净,呈鲜切成片,晒干。如:大黄、玄参、葛。,34,2.3 天然药物的炮制,2.3.1 炮制的概念炮制,又称炮炙,古代称为炮炙、修治、修事等。 药物在制成各种剂型之前对药材的整理加工以及根据医疗需要而进行加热处理的一些方法。,35,由于中药

14、材大都是生药,在制备各种剂型之前,一般应根据医疗、配方、制剂的不同要求,并结合药材的自身特点,进行一定的加工处理,才能使之既充分发挥疗效又避免或减轻不良反应,在最大程度上符合临床用药的目的。药物炮制法的应用与发展,已有很悠久的历史,方法多样,内容丰富。,36,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净制去毒:如蕲蛇、乌梢蛇,去头、鳞、骨。 水制去毒:水飞法提取雄黄细粉。 加热去毒:炒牵牛子。 辅料去毒:醋制芫花。,2.3.2 炮制的目的,芫花,37,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 大黄生品苦寒泻下 大黄熟品苦寒偏于平和 蒲黄生品性滑,活血行瘀止痛 蒲黄炭性涩,止血,38,增强药物疗效 a.增强煎出,提高疗效 如延

15、胡索 b.减少损失,保存药效 某些含苷类成分的药物,如黄芩、杏仁等。 c.辅料协同,增强疗效 黄芪生品补中益气蜜制补气作用 d.制备新药,扩大药效 如人发、棕榈、黑豆等。,39, 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趋向 大黄生品苦寒,性沉而不浮,走而不守酒制品引药上行,在上焦产生清热作用 生莱菔子升多于降,涌吐风痰 炒莱菔子降多于升,降气化痰,消食除胀 改变药物作用的部位或增强对某部位的作用 黄连生用入心经姜汁炙入胃经吴萸制增强入肝经的作用,40, 便于调剂和制剂 原型整根药材、质地坚硬的矿物类、甲壳类及动物化石类药材。 如自然铜。 洁净药物,利于贮藏保管 如桑螵蛸清蒸后,有两方面作用: a.保存药效,消除

16、副作用 b.杀死虫卵,易于贮藏。 莱菔子、某些苷类药物,如黄芩等。,41, 矫臭矫味,利于服用 a.矫味 甘草水炙远志。 b.矫臭 紫河车、乌贼骨、乌梢蛇等。,42,2.3.3 炮制的方法,现代的炮制方法在古代炮制经验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改进,根据目前的实际应用情况,可分为五大类型: 修治、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其他制法。,43,(1) 修治,纯净处理采用挑、拣、簸、筛、刮、刷等方法,去掉灰屑、杂质及非药用部分,使药物清洁纯净。 粉碎处理 采用捣、碾、镑、锉等方法,使药物粉碎,以符合制剂和其他炮制法的要求。 切制处理 采用切、铡的方法,把药物切制成一定的规格,便于进行其它炮制,也利于干燥、贮藏和调剂时称量。根据药材的性质和医疗需要,切片有很多规格。,44,(2) 水制,洗:将药材放入清水中,快速洗涤,除去上浮杂物及下沉脏物,及时捞出晒干备用。淋:将不宜浸泡的药材,用少量清水浇洒喷淋,使其清洁和软化。 泡:将质地坚硬的药材,在保证其药效的原则下,放入水中浸泡一段时间,使其变软。 润:又称闷或伏。根据药材质地的软硬,使清水或其它液体辅料徐徐入内,使药材软化,便于切制饮片。 漂:将药物置宽水或长流水中浸渍一段时间,并反复换水,以去掉腥味、盐分及毒性成分的方法。 水飞:系借药物在水中的沉降性质分取药材极细粉末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