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心电图诊断简易表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6418915 上传时间:2018-10-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心电图诊断简易表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临床心电图诊断简易表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临床心电图诊断简易表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临床心电图诊断简易表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临床心电图诊断简易表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床心电图诊断简易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心电图诊断简易表(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临床心电图病种诊断简易表心电图诊断诊断特征注解与书写 窦 性心律凡由窦房结引起的激动为窦性心律。各联 P-QRS-T 波群按规律出现 P、avF,PavR,PP 间隔均等。窦性心动过缓心律少于 60 次/分;1、心内因素:心梗,冠心病心肌炎心内膜炎心包炎心肌退行性病变;2、 心外因素:反射性迷走 N 兴奋、体力劳动者、运动员、颅脑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药物(心 得安、新斯得明、麻醉药)等。 窦性心动过速心率快于 100 次/分,常见于运动后,甲亢,紧张,发热,贫血,心衰,休克,急性风湿热,心 梗,急性心包炎,心肌炎及药物作用(肾上腺素、麻黄素,阿托品)等。 窦 性心律不齐与呼吸有关,与洋地黄

2、、吗啡有关,与心室有关。各联 P-QRS-T 波群按规律出现 P、avF,PavR,PP 间隔相差 0.12。 窦性停搏窦性停搏出现窦性心律或交界性逸搏、室性逸搏。洋地黄、奎 尼丁过量,风湿热、高血钾,病窦及急性心梗。在窦性心律之后出现了长时间的平直 线,而无 P-QRS-T 波群,可比两倍的 正常心动周期长或短。 窦房结内游 走同一导联中,P 波形态、大小略有差异, P-P 间期限不一致,均不短于 0.12。游 走 心 律窦房结至交 界区间游走1、与迷走 N 张力增高有关,与洋地黄过量有关 2、当起搏点由窦房结逐渐移至心房、房室交界区, 心率慢,P 变为逆行 P 而 P-R0.12。 同一导

3、联中 P 波大小、形态、方向及 P-R 间期均随着心率快慢而改变。 心电轴心电轴导联主波向下,导联主波向上或向下为右偏;导联主波向上,导联主波向下为左偏。肢体导联低肢体导联低 电压电压肺气肿、心包积液、粘液性水肿。 (肢导联全部 0.5mv 时,当胸导联各波振幅0.8mv 则为普遍性 导联低电压) 。.5mv。心脏逆钟向转 位导联2呈(或呈或)型,为心脏沿长轴极度逆钟向转位心脏顺钟向转 位导联5呈 r S(或呈或)型,为心脏沿长轴极度顺钟向转位垂直位反映左室壁面向膈肌。、avL导联呈 rs 或 Rs 型,、avR导联呈 R 型。心 电 位横置位反映左室壁面向左侧。、avL导联呈 R 型,、av

4、R导联 呈 rS 型。 ST-T 异常异常 (含:心肌劳损、 ST/T 波异常、ST- T 异常)与心肌缺血、急(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变异型 心绞痛无大差别。当病人近期休息不佳,或感冒发热, 或例假妇女、更年期妇女均可引起。故常无高血压病 史者,建议行心得安试验,排除植物性 N 功能紊乱。以 R 波为主的导联的 ST 段呈水平型下 移0.05mv;上斜型下移0.07mv; 下斜型下移 0.03mv;Tv1Tv5、v6;T 波振幅 R 波的 1/10;或 T 波倒置。 左心房肥大左心房肥大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冠心病、左心衰竭。P、v5、v6增宽0.11;P 波有 切迹或双峰,峰距0.04; P

5、 波时限与 P-R 比值1.6; Ptfv1负值增大。 Ptfv1负值增大诊断左心房肥大的一个条件Pv1呈正负双相,Ptfv1-0.04mm.s。 右心房肥大右心房肥大肺心病、急性支气管感染。P、avF高尖,振幅0.25mv,P 波 V1呈双向,正向 P0.15mv; P 波时限与 P-R 比值1.0。 双侧心房肥大常见于风湿性心脏病伴有显著的二尖瓣及三尖瓣病变 者。P、avF波高尖,振幅0.3mv,P 波 时限0.10。 Pv1双向,振幅较高。左心室肥厚左心室肥厚 并劳损并劳损高血压病最常见。左心室高电压+心肌劳损; 心电轴在10左右;VAT0.05。 左心室高电压有些人,特别是年青人胸壁薄

6、,电压可以高,或只有 单纯的特异性存在。Rv52.5mv,Rv5+Sv14.0mv(男) 3.5mv(女) ,R+R2.5mv。 右心室肥厚右心室肥厚 并劳损并劳损由于正常人的左心室比右心室要厚,所以右心室肥厚 在心电图特征表现上很容易漏诊,故凡高血压心脏病 人、先天性心脏病人要注意结合临床考虑。V1呈 Rs、R、qR、rsR 特别是呈 qR, Rv11.0mv,Rv1+Sv51.2mv,RavR 0.5mv,心电轴+110;+心肌劳损 (ST-T 改变),VAT0.03。 双侧心室肥厚高血压心脏病人、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较常 见。双侧大的表现;左侧特征+RavR振幅 0.5mv;或+心

7、电轴+90。 心肌梗塞心肌梗塞病理性 Q 波出现,其时限0.03,振幅1/4 的 R 波;ST 段呈弓背抬高或抬高在 0.3mv 以上; 或 R 波振幅出现压低,或 ST 段、T 波发生动态改变;或 T 波高耸,约 1.5mv;T 波倒置。 超急性期:为数小时,ST 段呈直立型升高,T 波高耸;急性期:为数周,QR 波或 QS 波出现, ST 段呈弓背抬高,T 波呈对称形倒置;亚急性期:为 36 个月,R 波振幅下降,病理 Q 波,T 波逐渐恢复或表现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供血不足。陈旧期:为半年以后,ST 段和 Q 波已无明显 改变;一般认为,连续两次心电图无改变者方定为下一期改变。 前间壁心梗V

8、1、V2、V3改变。 局限前壁心梗 V3、V4、V5改变。 广泛前壁心梗V1V6+avL+改变。 前侧壁心梗V5V7+ avL+改变。 下壁心肌梗、avF 改变。 高侧壁心梗avR、avF 、avL 改变。 正后壁心梗V7、V8改变。 右室壁心梗右侧壁导联改变。 心内膜下心梗无病理性 Q 波出现而发生了 ST 段、T 波、R 波的动态心肌梗塞心电图改变。 梗塞后综合症由于自身免疫系统的原因,引起心包腔内的炎症,产 生炎性惨出。1、ST 段再度抬高,但不如急性期明 显。2、原倒置 T 波变为直立或双相。 3、大量心包积液时,QRS 波振幅明 显减小。 心脏破裂心脏破裂常发于透壁性心梗,多见于心梗

9、第一周,特别是第一天。左室游离壁破 裂急性心梗病人突然出现休克、抽搐、呼吸停止。占心 脏破裂的 70%。出现心动过缓,或度房室传导阻 滞,交界性逸搏心律或室性自主心律, 呈“电机械分离” 。 室间隔穿孔穿孔较大时,左心室向右心室分流,出现右心房、室 压增大,随后出现左心室肥厚。占心脏破裂的 20%。除原心梗改变外,还可表现出左心室 高电压。 乳头肌断裂可造成二尖瓣关闭不全,使左心室容量负荷增大。占 心脏破裂的 5%。出现左心室肥厚。心脏室壁瘤ST 段持续抬高约 2 个月以上。ST 段抬高 V1V30.2mv,V4V60.1mv(再 增加 0.05mv 可提高特异性) 心肌梗塞的心肌梗塞的 鉴别

10、诊断鉴别诊断1、肢体导联出现异常 Q 波:1、重度右心室肥厚;2、右位心;3、预激综合征;4、左前分支 传导阻滞。 2、avF 导联异常 q 或 Q 波:1、下壁心梗;2、扩张型心肌病;3、进行性肌萎缩; 4、预激综合征;5、左束支阻滞合并电轴左偏;6、急性肺梗塞;7、左后分支传导阻滞。 2、右胸前导联出现异常 Q 波:1、B 型预激综合征;2、肺气肿与肺心病;3、左束支阻滞; 4、左前分支阻滞;5、左室肥厚;6、右室肥厚; 3、左胸前导联出现异常 Q 波:1、室间隔肥厚型心肌病;2、左室舒张期负荷增重;3、C 型预激综合征;右位心常见于全部内脏反方向移位改变,故检查时应左右手 交换检查。P,

11、P avR,导联互换(avR 与 avL;与) ;导联全部波群倒置。房间隔缺损病理改变是血液自左向右分流,使右室舒张期充盈血 量增加。甚至会造成肺动脉高压。出现不完右。左房、室肥大。心室间隔缺损病理改变是心室收缩时血液由左室向右室分流。左心室负荷加重,右室或双室肥厚。 动脉导管未闭主动脉内部分血液通过动脉导管流向肺动脉影响左室R 波异常增高。左心房、室改变。 法乐氏四联症先天性心脏病多见。右心室肥厚。 埃勃斯坦畸形三尖瓣向右心室移位使部分右心室心房化形成巨大心 房。P 波电压高,P-R 时限延长。呈不完 右或完右,部分合并 B 型预激综合征。急性风湿性心 脏病出现房室传导阻滞,ST-T 改变,

12、心律失常。注意胸前导联 ST 段抬高。二尖瓣狭窄心电轴右偏,心律失常。左心房肥大,右心室肥大。 主动脉瓣狭窄 及关闭不全左心室肥大。主要表现为左室的舒张期负荷过重。左室肥大合并 S-T 段压低,T 波倒置。肺动脉瓣狭窄当单纯性肺动脉瓣狭窄越明显时,心电图改变越明显。右心室肥厚并劳损,右心房肥大。右室发育不良 综合征表现为右心室扩大,右心室肌组织部分或全部缺如, 而由脂肪或纤维组织替代。出现室性心律失常。诊断标准为心前 导联(V1V4)T 波倒置,ST 段见汪 棘波。 克山病心肌病变为主的地方病。 早期或轻型表现为 P-R 间期延长和 Q-T 间期延长。随后出现 ST-T 改变,QRS 波低电压

13、,QRS 时间延长及房室或束支阻滞,甚至出现假 Q 波。 急性期为类似急性心梗的单向曲线。可出现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心室扑动、颤动或心室停搏, 慢性则为永久性的束支阻滞、房室阻滞、QRS 波低电压、T 波低平或某些导联出现 Q 波或 QS 波,同时可出现室性或室上性心律失常。 心肌炎窦速,早搏,心房扑、颤动。传导阻滞,ST-T 改变(但无动态改变) ,Q-T 延长。 心包炎使心内膜下的心肌损伤。出现低电压、窦速、ST 段抬高。 心肌病常见于系统性红斑性狼疮、病毒、寄生虫、结节病。无明显特异性,心室肥厚、异常 Q, 心肌劳损,异位心律及传导阻滞。 急性肺源性心 脏病右房增大,导联出现深的 S 波

14、,导联出现 Q 波 (时限0.03) ,RavR、V1增高;显著顺钟转;心律失 常。 慢性肺源性心 脏病出现肺 P;QRS 低电压;右心室肥厚。1) 、心电轴+90, V1:R/S1;2) 、RV11.0mv。3) 、 顺钟向转位;4) 、 RV1+SV51.05mv;5) 、avR 的 R/S 或 R/Q1;V13呈 Qs、Qr、qr ;肺 P;肢体导联低电压,右束支传导阻 滞。 高血压病左心房室改变,出现房、室早,传导阻滞,房颤;U 波在 V3、V5及 avF 振幅0.5mv。 自发性气胸心电轴右偏,胸导 R 压低。 低血钾低血钾常见于呕吐腹泻,食欲不振,糖尿病中毒,长期用利 尿剂而不补钾

15、。常伴有出现窦速,早搏,心动过速。U 波增高,可达 0.1mv 以上,振幅 T;Q-T 间期延长。 高血钾高血钾常见于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量组织坏死,溶血或 钾盐过多,出现窦缓、心律不齐,交界性心律心动过 速,室性心动过速,室颤。T 波高尖,升支与降支对称,基底部 变窄。低血钙低血钙常见于骨质疏松、慢性肾衰,维生素 D 缺乏。S-T 段呈水平型延长,约 0.16左右。高血钙高血钙常见于甲亢,骨肿瘤,骨髓瘤,维生素 D 中毒。常伴 有出现窦缓,室早。S-T 段消失,T 紧接着 QRS 波之后上 升。 洋地黄中毒出现频发早搏、阵发性心动过速、房颤合并或房室传导阻滞。洋地黄作用洋地黄作用(注意与心

16、肌缺血区别,前者有用洋地黄病史)ST-T 段改变:以 R 波为主的导联的 S-T 段呈斜形 下垂,略向下凸,形成了“鱼钓样”的改变。 (、avF、V2V6最明显) 。 U 波明显;Q-T 缩短。 双异丙吡胺对心肌的抑制作用及对副交感 N 的刺激作用比奎尼丁明显。紧急复律者可按 2mg/kg 在 515min 内静注,以后静滴 2030mg/h。 利多卡因、慢 心律能缩短不应期,改善激动的传导;主要作用于心室内浦肯野纤维,故对自律性增加的室性异位 心律有效。对于折返激动引起的心动过速,由于不应期缩短,传导改善,使单向阻滞消失而中 止折返激动。 苯妥英钠能减少自搏性,缩短不应期,加速传导速度。常用于因洋地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医学现状与发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