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曲沃中学校人教版历史必修三课件: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6418848 上传时间:2018-10-12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4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曲沃中学校人教版历史必修三课件: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山西省曲沃中学校人教版历史必修三课件: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山西省曲沃中学校人教版历史必修三课件: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山西省曲沃中学校人教版历史必修三课件: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山西省曲沃中学校人教版历史必修三课件: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曲沃中学校人教版历史必修三课件: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曲沃中学校人教版历史必修三课件: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鸦片战争时的道光帝,中英交战两年了,道光帝还不知道英国在何方。他派人审问英俘,竟提出这样可笑的问题:“究竟该国地方周围几许?”“英吉利到回疆有无旱路可通?”“与俄罗斯是否接壤?” 道光帝可笑的问题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 清朝长期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统治者闭目塞听,虚骄自大,其无知达到了惊人的地步。,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讨 论:结合单元知识介绍,说出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几个阶段及相关历史事件?,器物(科技),制度(资本主义制度),思想(民主和科学马克思主义),开眼看世界 洋务运动,维新变法(维新派) 辛亥革命(革命派),新文化运动(激进派) 马克思主义传播,地主阶级,资产阶级

2、,无产阶级,是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也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历程,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课标要求: 1、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学习西方主张及其表现 2、严复、康有为、梁启超有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3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进程中所起的作用。,问题探究: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先进的中国人为何要寻求强国御侮之道?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哪些?他们向西方学习的思想主张是什么?,一、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 1、背景a、中国封建统治危机四伏b、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崛起,不断对外侵略扩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民族危机加深。 c、鸦片战争使有识之士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民族危机

3、强国御侮、救亡图存(目的) 2、代表人物 林则徐、魏源,A、主张: B、表现:C、地位:,设立译馆,翻译书籍 各国律例 四洲志-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1)林则徐,向西方学习,师以长技以制夷,林则徐,魏 源,(2)魏源,A、编写著作:B、主 张:C、意义:,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向西方学习有重要启迪作用,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魏源,3、“开眼看世界” 的历史意义: A 、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 B、对当时思想

4、解放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C、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开端,及时训练 1、下列著作、杂志中,反映了中国人最早睁眼看世界的是,A,2、右图所示著作提出的思想主张是( ) A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D驱逐鞑虏,恢复中华3、阅读以下当时人对某一著作的评论: 评论一:“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 陈世镕; 评论二:“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为奇书。”陈 澧; 评论三:“欲制夷患,必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 林昌彝。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应该 是: A、海国图志 B、天演论 C、新潮 D、青年杂志,B,A,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派,

5、回顾必修二相关内容: 1、洋务运动的背景 2、洋务运动代表人物、时间 3、洋务运动旗号(思想主张)4、洋务运动内容(实践活动)(近代工业、海防、培养人才) 4、洋务运动的结果 5、对洋务运动评价,内忧外患,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19C60S-90S,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科技,维护清朝统治(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标志洋务运动失败,4、洋务运动内容: 1)前期,以“自强”为旗号,创办军事工业。 2)后期,以“求富”为旗号,兴办民用工业。 3)70年代中期开始,筹划海防,建立近代海军。 4)60年代开始,开办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 5、对洋务运动评

6、价 a.引进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人才 b.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近代工业开始出现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 d. 一定程度推动封建自然经济瓦解,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当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思想?3、这种思想的实质及目的何在?,阅读教材并思考:,a、中学为体-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 b、西学为用-以西方科学技术为辅助,西方的近代文化是巩固根本的切实手段.,战后列强加强经济侵略-外患 太平天国运动的威胁-内忧,实质: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目的:挽救封建制度,巩固封建统治,4、这种思想指导实践活动有哪些?5、有人

7、说:“洋务派是林则徐、魏源的继承者。”这种意见是否有道理?,实践活动:洋务运动(19世纪60至90年代) 1)(前期)以“自强”为旗号,创办军事工业 2)(后期)以“求富”为旗号,兴办民用工业。 3)(70年代中期开始)筹划海防,建立近代海军。 4)(60年代开始)开办新式学堂。,有:他们都是地主阶级,都主张学习西方,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洋务派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对“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 无:洋务派“师夷”目的侧重于对内镇压农民起义;而林则徐、魏源侧重于对外抵御列强侵略; 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等实践活动;林则徐、魏源实践较少,1、19世纪40年代中国知识界萌发“向西方学习”的

8、新思想,产生这种思想的直接原因是 A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传入 B西方的洋枪洋炮惊醒了有识之士 C对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认识 D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2、林则徐之所以被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因为他 为了了解外国情况,翻译外文资料 组织人员编写各国律例和四洲志 搜集、绘制西方战舰图样 领导了轰轰烈烈的虎门销烟A B C D,及 时 训 练,B,A,3、有人认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提出此观点的是A林则徐、魏源等人 B李鸿章、张之洞等人 C康有为、梁启超等人 D慈禧、光绪等,4、史学家郝延平在守旧与革新一文中谈到:“中国对西

9、方称呼由(19世纪)60年代前的夷务,到七八十年代改称洋务和西学为主。”该变化反映了: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19世纪九十年代,张之洞在劝学篇中说道:“中学为内学 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这体现出张之洞主张 A.全面向西方学习以应付清政府面临的危机 B.极力维护君主专制和纲常名教 C.加强个人修养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D.倡导西学,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B,A,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至恭亲王奕訢等奏请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况今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

10、,尤属名正言顺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摘自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 材料二: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摘自李文忠公全书 材料三:窃自同治元年臣军到沪以来,随时购买外洋枪炮,设局铸造开花炮弹,以资政剿,甚为得力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臣料数十年后,中国富农大贾必有仿造洋机器制作以自求利益者,官法无从为之区处。 摘自李鸿章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 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洋务派办洋务的目的? 2材料二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3指出材料一与材料三观点的相同之处。 4材料三中“臣料数十年后”含义是什么?,三、维新变法思想,问题探究: 19世纪60年代以后,早期资产阶级维新

11、思想产生。 1、早期维新思想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其代表人物、和主张及其评价各是什么? 2、后来又有何进一步?在这一思想影响下发生了什么运动?有何影响?,代表人物: 主 张:局限性:,三. 维新变法思想1、早期维新思想(1)产生的原因(2)代表人物及主张,19世纪60年代以后,1)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不断加深 2)洋务运动展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出现一批具有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政治: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 经济: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 文化:兴办学校,学习西方科学文化知识,王韬、郑观应,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没有付诸行动,2、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康梁维新思想(19C90S),(1)

12、背景:,思考:维新派代表从不同的角度宣传维新思想 ,阅读材料结合教材找出其主张。,(2)代表:,政治: 经济: 文化:,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重,帝国主义侵略加深,早期维新思想发展,西学的不断传入,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增强,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康有为,“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宪法,开国会,行三足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2、宣传维新思想方式: 办万木草堂讲学 著书: 新学伪经考把历代封建统治者所尊崇的古文经典斥为伪经;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孔子改制考孔子是改革之师是民权、平等的倡导者。借助于孔子的权威来宣传维新变法,1、思想主张:,向西方学习,立宪

13、法,开国会,建立君主立宪制,来救国图强,总之,借助于经学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梁启超(18731929),材料: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代表作: 变法通议,思想主张: 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顽固派 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变法之本在于培养人才,兴办学校、改变科举制度,变法能够成功,在于改变政治制度,严复(18541921),封建君主是“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 观今日之世变,盖自秦以来未有若斯之亟,思想主张: 民主君仆、主权在民,特点: 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儒家

14、思想结合,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他们的名字、口号、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原因:,从这句话能看出维新变法思想宣传呈现什么特点?为什么呈现这样的特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儒家思想仍居正统地位,可以减少变法阻力,2、维新思想的发展(1)代表人物及主张(2)指导实践:戊戌变法(维新变法的高潮),(3)历史功绩:,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突出),1、19世纪末的中国又出现了一次深刻的思想解

15、放运动。这次思想运动的主要内容有( ) 兴民权,设议院,实行民主共和 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亡 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 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A B C D 2、“购船置械,可谓之变器,不可谓之变事;设邮使,开矿物,可谓之变事,不可谓之变政。”这段言论应该出自 A顽固派 B洋务派 C维新派 D革命派 3、中国近代先进人物在向西方学习方面,呈现出不断深入的趋势。导致这种趋势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 B西方文化成果的先进性 C中国知识分子提倡和传播西学 D西方列强的侵入,西学不断涌入中国,D,C,A,、19世纪晚期一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以作乱为自振之机”。文中的守旧、中立党和维新党分别是指 A顽固派、抵抗派和洋务派 B抵抗派、洋务派和维新派 c洋务派、抵抗派和革命派 D顽固派、维新派和革命派 、历届世界博览会是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科技发展的展台,最早见识世界博览会的中国人是以纯粹的私人身份去的,比如王韬,他亲历了1867年的巴黎博览会。当时的中国人把世界博览会称为炫奇会或赛奇会。这反映了 A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落后于世界潮流 B中国物产贫乏 C统治者仍然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 D中、英科技间有很大的差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