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用油脂产品特点分析与市场现状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56418808 上传时间:2018-10-12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9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饲用油脂产品特点分析与市场现状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饲用油脂产品特点分析与市场现状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饲用油脂产品特点分析与市场现状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饲用油脂产品特点分析与市场现状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饲用油脂产品特点分析与市场现状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饲用油脂产品特点分析与市场现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饲用油脂产品特点分析与市场现状(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饲用油脂产品特点分析 与市场现状,2009.12.31 上海亘泰实业集团技术中心,(一)常规脂肪原料与特性,一、常见原油的种类与价格,注:以上价格为2009年12月份价格,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二、油脂的来源与品质,动物油脂的来源与品质: 以动物油脂的来源而论,优劣如下: 良好的优质:牛脂、猪脂、羊脂、鸡脂。 恶劣的油脂:鲸鱼油、一般鱼油。 植物油脂的来源与品质: 好植物油包括:玉米油、大豆油、花生油、芝麻油、向日葵油 劣质植物油:高溶点油,如棉籽油、椰子油;含毒素油,如蓖麻油、桐油、棉籽油、菜籽油、麻油。,三、油脂的分类及各种油脂的特点,1、碳链长短: 短链脂肪酸(6 C) 、中链脂肪酸(8

2、-14 C)、长链脂肪酸(16-18 C) 2、饱和度: 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 3、从营养角度分类: 必需脂肪酸:基本上都属于不饱和脂肪酸,多是n-3(亚麻酸)、和n-6族 (亚油酸,花生四烯酸) 非必需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和一些单不饱和脂肪 4、依来源分: 植物油(飽和):椰子油棕油棉油 植物油(飽和):紅花子油玉米油 黃豆油及黃豆磷脂 動物油(飽和):奶油牛油油 動物油(中飽和):油雞油 動物油(飽和):深海魚油、一般魚油、 烏賊油 粉末油脂,5、依熔点分,Tallow:牛羊油,熔點40 Grease:牛羊油,熔點38 Lard:油,熔點2038 Fish oil:魚油,熔點20,6、依

3、制造不同分,原油 制油 餿水油、回鍋油 再制油 混合油 油粉:磷脂粉、乳化油粉、氫化油粉、皂化油粉、吸附油粉 加工殘渣:油渣、皂腳、蒸餾渣,1、大豆油、玉米油,大豆油取自大豆种子,是世界上产量最多的油脂,脂肪酸组成为棕榈酸6-8%,油酸%25-36%,硬脂酸3-5%,亚油酸52-65%,花生酸0.4-0.1%,亚麻酸2.0-3.0%。 玉米油是以玉米胚芽为原料,经过脱酸、脱胶、脱臭、脱色、脱蜡等工艺后制成,富含维生素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以上,主要为亚油酸和油酸,其中亚油酸占油脂总量的以上。 功能 製後品質穩定 提供必須脂肪酸 必加熱即可使用 消化、能高 問題 原油有味 多用引起軟脂 加入後容

4、氧化,2、椰子油、棕榈油,椰子油:为棕榈种植物椰子的胚乳,经碾碎烘蒸后所榨取的油,是饱和油,熔点23,在这温度之上,它是液体,低于此温度是白色糊状物。 具有特殊气味,新鲜时气味芬芳。 棕榈油:棕榈油是世界油脂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它在世界油脂总产量中的比例超过30% 。棕榈油是从油棕树上的棕果中榨取出来的,果肉压榨出的油称为棕榈油( Palm Oil),而果仁压榨出的油称为棕榈仁油(Palm Kernel Oil),两种油的成分大不相同。棕榈油主要含有棕榈酸(C 16)和油酸(C 18)两种最普通的脂肪酸,棕榈油的饱和程度约为50%;棕榈仁油主要含有月桂酸(C 12),饱和程度达80%

5、以上。传统上所说的棕榈油仅指棕榈果肉压榨出的毛油和精炼油,不包含棕榈仁油。 功能 品質穩定,耐儲存 取得容 粗油中含高維生素E及胡蔔素 問題 規格變化大 飽和大 要加熱才能用,3、猪油、牛油、家禽油,猪油: 功能 風味佳 必須脂肪酸含介於豆油與牛油間 能高 問題 源一,品質難掌握,牛油: 功能 品質穩定,耐儲存 有於屠體品質 問題 飽和大,能低 要加熱才能用,4、鱼油,功能 高高飽和脂肪酸 提供豐富的3脂肪酸 對水產動物具誘引功能 問題 規格變化大,穩定性低 引起屠體味及軟脂 容變質,5、美国混合油(Yellow Grease),饲料级混合油是由餐馆或食品店制作快餐和食品,像炸薯条、炸鸡时所产

6、生的多种菜油和动物油混合而成。 这些油经过长时间的高温烹炸后不再用来烹炸食品,就被取出来存到个罐里,待油脂提炼工场来收取。 油脂提炼工厂有专门收油的卡车,到每一个存有废油的地方去收集这些废油。 饲料级混合油在美国通常被称为黄脂膏(Yellow Grease),它已被用在多种动物的饲料配方中并产生了良好的效果。饲料级混合油含有丰富的油源,包括棉籽油、玉米油、大豆油和动物油。 饲料级混合油除了在美国作为高能量和脂肪酸的来源用于动物的饲料中,还在韩国、欧洲和亚洲许多国家以同样的用处用于饲料中。饲料级混合油还能改善饲料的适口性,也被用于控制饲料的尘埃。由于这些特征,饲料级混合油已被用于肉牛、奶牛、猪、

7、火鸡、肉鸡以及蛋鸡的饲料配方中。,6、乳化油粉,功能 預消化,消化高 耐儲存 使用方 嗜口性佳 改善其他油消化 適用於幼畜 問題 價格高 載體是麼? 脂肪酸結構是麼? 原是麼?,7、氢化油粉,功能 使用方 穩定性高 具過瘤胃效果 問題 溶點多少?可消化嗎? 含必須脂肪酸 嗜口性? 熱能低,8、饲料级磷脂粉,功能 乳化功能 抗氧化功能 提供必須脂肪酸 含肌醇、膽鹼,可節添加劑 使用方 價格低 問題 磷脂能是豆油的75% 載體是玉米?熟玉米?玉米軸?能多少? 色澤變化大,品質差大 嗜口性好 規格變大,四、市场常见复配饲料油脂产品,1、几种典型油脂产品的产品指标,2、几种典型油脂产品的脂肪酸组成,注

8、:市场上很多产品都说自己的脂肪酸是非常的平衡,但并无数据支持,五、各种油脂的脂肪酸组成,1 3周龄前青年鸡代谢能 2 3周龄后青年鸡代谢能 3 水分,杂质,不皂化物 4 含25% 不饱和脂肪酸 20:4 5 含15% 饱和脂肪酸 10:0,六、饲料企业对常规脂肪的选用方案,饲 料企 业,大型饲料企业,中小型饲料企业,有喷油设施,无喷油设施,乳猪料 肉鸡料 肉鸭料 鱼料 特水料,七、养殖场对常规油脂的选用方案,八、牧场、饲料厂为什么要用脂肪,提高热能,改善肉比; 防尘; 提高制粒效; 提高适口性; 提供必需脂肪酸; HI低,夏天促进食; 增能效应(Extra Caloric Effect),尤其

9、乳仔猪和肉鸡、肉鸭饲料中添加脂肪效果明显; 促进色素及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九、脂肪粉存在的问题与购买担忧,没有一个质量标准来判断它的好坏(通常游离脂肪酸、酸价等只能说明脂肪是否酸败,并不能反应脂肪粉的效果); 脂肪粉的成本太高,用油的成本更低一些,但乳仔猪消化率不理想; 假货多,担心买到假货; ,十、当前脂肪产品市场现状,品种繁多 无法评估 鱼龙混杂 无可靠的脂肪酸配比依据 概念多,效果不确定 普通原料油脂与功能性脂肪混杂 ,十一、生产脂肪的企业竞争力在哪里?,脂肪产品仅仅是能量饲料原料吗?(原料优势) 脂肪产品是功能性饲料吗(技术优势)? 脂肪产品能提高饲料品质,提高饲喂效果,带来经济收益

10、吗? 产品的性价比高吗?使用方便吗?,十二、优秀脂肪粉产品的设计思路,同油脂有同能,优先选用代谢能较高的原油; 优先选用必須脂肪酸含量和吸收高的原油 飽脂肪酸和與飽和脂肪酸的比 科学的添加量带来最大的增能效應 油源與屠體品質 优先选用HI較少的原油 動物种类对油脂營養的差异 以母畜乳汁的脂肪酸比例为参考,结合各种脂肪酸的功能进行复配 功能性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应用 乳化剂与载体的选择,1、各種油脂可利用的能量(ME,Kcal/kg),2、雞對各種脂肪酸、三酸甘油脂之吸收率,3、不飽和/飽和脂肪酸比例與消化率,4、必需脂肪酸的生物学功能与研究热点,维持生物膜的正常功能 作为类十二烷的前体广泛参与机体

11、代谢 维持皮肤的正常功能 降低血脂和总胆固醇水平 改善机体免疫机能 维持大脑和神经组织的正常功能 提高繁殖效率、提高红细胞转运氧的能力,抑制肿瘤生长、调节心血管功能等 当前对3、6等多不饱和脂肪酸研究较热,如共轭亚油酸、DHA、EPA等,5、不同动物的脂肪营养特点,禽类、母猪、仔猪、魚类要注意必須脂肪酸之需求 不同油源對幼畜之吸收率差別大 不同油源對反芻動物之乳脂率、產乳量有不同影響,目前多使用過瘤胃脂肪 油脂對魚类具蛋白節約效果 淡水魚可將C18:33脂肪酸轉成C22:63,但海水魚無此效應,需另補充 有學者認為給饲3(次亞麻油酸及DHA、EPA等)較高之脂肪酸時,可提升免疫力、繁殖力 水產

12、饲料之油脂在養殖水溫中若呈固態,消化率將大為下降,6、猪、鸡对必需脂肪的需要量,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为必需脂肪酸; 当必需脂肪酸的供给量占日粮代谢能的0.26%时就可以满足猪体的需要(1985); 日粮中添加脂肪有助于改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在小肠的消化和吸收,往往会获得比预期更多的能量,称为“超能效应”; 确定必需脂肪酸的需要量比较困难,一方面它可以在动物体内贮存,不易发生缺乏,另一方面多不饱和脂肪酸之间具有互补性和替代性; 目前仅确定了猪对亚油酸的需要量,为占日粮的0.1%或30kg以下的猪占日粮消化能的3%,30-90kg为1.5%。,7、母猪乳汁的脂肪酸组成,脂肪酸 FATTY AC

13、ID,母猪乳 SOWS MILK,C 4 : 0,0.00,C 6 : 0,0.00,C 8 : 0,0.02,C 10 : 0,0.22,C 12 : 0,0.44,C 14 : 0,4.05,C 14 : 1,0.28,C 15 : 0,0.03,C 16 : 0,33.01,C 16 : 1,12.24,C 17 : 0,0.37,C 17 : 1,0.37,C 18 : 0,4.07,C 18 : 1,31.21,C 18 : 2,10.97,C 18 : 3,1.65,C 20 : 0,0.06,C 20 :,14,0.86,C 22 : 0,0.59,8、母猪初乳及母豬乳的脂肪酸组成(占总量百分比%),9、不同动物种类乳中的脂肪酸成分(%),*:C4到C12总比例为2%,10、功能性平衡乳化脂肪的产品开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