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儿科学复习材料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6418622 上传时间:2018-10-12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复习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复习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复习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复习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复习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复习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医结合儿科学复习材料(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最早儿科医生: 扁鹊 2 颅囟经现存最早儿科专著,提出小儿“体属纯阳 3 钱乙儿科之圣幼科之鼻祖,儿科著名医家:弟子阎季忠编著小儿药证直诀 生理特点:“脏腑柔弱”病理特点: “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儿科四 诊:尤重望诊;辨证方面:首创小儿五脏辨证体系;提出“疳皆脾胃病” 在用药上:化裁古方: 六味地黄丸,张仲景金匮要略崔氏八味丸,创制 新方:导赤散、泻白散 4 治疗痘疹:寒凉派:董汲小儿斑疹备急方论 ,寒凉治痘疹 温补派:陈文中小儿痘疹方论和小儿病源方论 ,温补治 阳虚不能托毒外出而内陷的痘疹 5 南宋刘昉幼幼新书集宋以前儿科学术成就,是当时世界上内容最完备的 儿科专著。 6 明代万全育婴家

2、秘 幼科发挥 片玉新书 三有余四不足: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肾常虚 心 常有余,肺常不足”的观点。治病重保护胃气 7,陈复正幼幼集成察指纹 8 年龄段分期:胎儿期:从受精卵形成到胎儿 出生共 40 周左右十月怀胎。 新生儿期: 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生后 28 天。 婴儿期:出生 28 天到 1 周 岁。 幼儿期:1 岁至满 3 周岁。 学龄前期(幼童期):3 至 6、7 岁。 学 龄期:6-7 岁至青春发育前,女 12 岁,男 13 岁。 青春期:第二性征出现到 发育成熟身高基本停止。女:11-12 到 17-18 岁,男:13-14 到 18-20 岁 8 围生期胎龄满

3、28 周出生后 7 天死亡率最高。 9 体重 初生:3kg。6 个月:初生体重+0.7月龄。7-12 个月:0.25月龄 +6。2 岁以上:8+2年龄 10 身高 初生身长:50cm。第一年增长 25 厘米,第二年 10 厘米。2 岁身长 85 厘米。2 岁-12 岁:70+7年龄 11 囟门 前囟:115 岁闭合. 后囟:出生时或生后 68 周内闭合 异常:早闭小头畸型;迟闭解颅、佝偻病等.。前囟饱满:颅内压增高。 凹陷:脱水、极度消瘦 12 初生头围 34, 胸围 32 一周岁交叉 13 2 岁内乳牙颗数:月龄-4/6 14 年龄分期呼吸次 / 分脉搏次 / 分 新生儿期45 40140

4、120 婴儿期 40-30130-110 幼儿期 30-25120-100 15 血压:收缩压(mmHg)=80+2年龄。舒张压=收缩压2/3 16 生理特点: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理论上创立了“纯阳”学说与“稚阴稚阳”学说 17 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肾常虚:婴幼儿二便不能自控或自控能力较弱。肺常 不足:肺主气、司呼吸容易感冒,呼吸不匀,息数较粗。脾常不足: 运化能力差,易出现食积、呕吐。心肝:生理上为充实,病理上常有 余易受惊吓、已发惊风。 稚阴稚阳:阴,是指体内精、血、津液及脏腑、筋骨、脑髓、血脉、 肌肤等有形物质;阳,是指体内脏腑的各种生理功能. 说明小儿无论在物 质

5、基础还是生理功能上都是幼稚和不完善的 18 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纯阳:“纯”指小儿所禀元阴元阳未曾耗散; “阳” 指小儿生命力旺盛,犹如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荣,蒸蒸日上,欣欣向荣. 纯阳概括了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生理特点,并非说正常小儿是有阳无 阴或阳亢阴亏之体 19 病理特点: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20 传变迅速: 易虚易实:邪气易实,正气易虚。易寒易热:稚阳易寒,稚阴易 热 21 五色主病白:寒证、虚证。 红:热证。 黄:脾虚、湿浊。 青紫:寒证、 痛证、瘀证、惊痫。 黑:寒证、痛证、瘀证、水 22 疹:形小如粟米,高出皮面,压之退色。 斑:大小不一,不高于皮面,压

6、之不退色 23 看指纹,三岁以内的小儿替代脉诊,正常小儿指纹:淡紫隐隐显于风关 浮沉分表里 浮浮现,主表;沉沉伏,主里 红紫辨寒热 纹色鲜红,寒;紫,热 淡滞定虚实 推之流畅,主虚;推之滞涩,复盈缓慢,主实 三关测轻重 纹在风关,病情轻浅;纹达气关,入里,病情较重;纹进命关, 深入,病情加重;纹达指尖,称透关射甲,病情危重。 24 小儿基本脉象:浮、沉、迟、数、有力、无力 25 个人史:足月顺产第一胎,生后无窒息,母乳喂养, 生长发育正常,按计 划免疫接种疫苗生产情况:正常或剖腹,有无窒息,有无产伤。胎次、产次, 是否足月产,顺产还是难产,出生时情况,出生体重等,母亲孕期情况、家 族中遗传病史

7、等。喂养方式:人工、母乳、混合。婴儿期喂养方法、添加辅 食情况、饮食习惯、起病前有无进不洁饮食或其它特别饮食。 26 常用中药量计算。新生儿=1/6 成人量。乳婴儿=1/3 成人量。幼儿=1/2 成 人量。学龄儿童=2/3 或近成人量。 按体重计算=体重*每千克需要量 27 母乳优点:营养丰富、易为婴儿消化吸收、产后恢复、简便又经济;含蛋白 质氨基酸乳糖较多,利于脑的发育;免疫物质、增进免疫力; 28 添加辅食原则:由少多,由稀稠,由细粗,由一种多种 29 奶粉配方: 30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特点:一般情况良好; 婴儿生后足月儿 2-3 天出现,4-7 天达高峰,5-7 天消退,最迟不超 2 周

8、;早产儿:3-5 天出现,5-7 天达高 峰,7-9 天消退,最长 3-4 周;每日清晨血胆红素85umol/l;总胆红素: 足月儿221umol/l,早产儿 257umol/l 31 病理性黄疸特点:出现或早或迟:生后 24 小时内,生后 2-3 周;总胆红素 上升过快:足月儿大于 221.umol/l,早产儿大于 257umol/l;每日上升 清晨血胆红素大于 85umol/l;血清结合胆红素大于 34 umol/l;持续时 间长,足月儿大于 2 周,早产儿大于 4 周 32 病理性黄疸主要原因 1 感染性:新生儿肝炎新生儿败血症 2 非感染性: 新生儿溶血病,胆道闭锁,母乳性黄疸,遗传性

9、疾病,药物性黄疸 33 治疗原则:利湿退黄,降未结合胆红素,防止胆红素脑病 34 37 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肺脾不足,聚津成痰,痰阻肺络夹痰。脾常 不足,脾失健运,食滞内停夹滞。热郁化火,内扰心神,引动肝风 夹惊 38 病机关键:肺卫失宣。治疗原则疏风解表 39 特殊类型上感:疱疹性咽峡炎:柯萨奇 A 组病毒;咽-结合膜热,腺病毒 3,7 型 40 风寒感冒 症状 :风寒表证。治法 :辛温解表。方药 :荆防败毒散加减 风热感冒 症状 :风热表证。治法 :辛凉解表。方药 :银翘散加减 暑邪感冒 症状 :高热无汗 头痛 身重 困倦胸闷 泛恶 食欲不振 或有 呕吐,腹泻 咳嗽 小便短黄苔黄腻,脉

10、数 或指纹紫滞。治法 :清暑解表。 方药 :新加香薷饮加减 夹痰 症状 :咳嗽明显,喉间痰鸣,气急。治法 :肃肺化痰。方药 : 在疏风解表的基础上,风寒夹痰者,加用三拗汤、二陈汤加苏子;风热夹痰 者,加用桑菊饮,加黄芩、鱼腥草、海蛤壳、葶苈子等。 夹滞 症状 :感冒+腹胀嗳气,大便干,或有呕吐、腹泻。治法 :消食 导滞。方药 :加用神曲、麦芽、山楂、莱菔子等 夹惊 症状 :轻者惊惕哭闹,睡卧不安;重者抽风痉厥,两目上吊,手 足握拳。治法 :解热镇惊。方药 :银翘散加用镇惊丸加减 41 急性支气管炎 外感咳嗽。病因:主要是感受外邪,肺脾虚弱是内因。病 机关键:肺失宣肃 ,肺气上逆。病理产物:痰。

11、诊断:咳嗽,咯痰为主要 症状;肺部听诊:两肺呼吸音粗糙,或闻及干罗音;X 线检查多正常或肺纹 理增粗,少数可见肺门阴影增深。治疗原则:疏散外邪,宣通肺气,西医控 制感染 42 风寒咳嗽 证候:咳嗽频作、声重+风寒表证。治法 :疏风散寒,宣肺 止咳。方药 :杏苏散加减 风热咳嗽 证候:咳嗽不爽,痰黄黏稠,不易咯出+风热表证。治法 : 疏风解热,宣肺止咳。方药 :桑菊饮加减 风燥咳嗽 证候:干咳痰少不易咯出,或痰中带有血丝,鼻燥咽干,咳甚 则胸痛,或有恶寒发热。舌尖红,苔薄黄欠润,脉浮数。治法:疏散表邪, 润肺化痰。方药:桑杏汤加减 43 肺炎:以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及肺部固定湿罗音为主要临

12、床表 现。中医肺炎喘嗽 44 分类 45 发病机制: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管腔变窄-通气障碍-缺氧和 CO2 潴留;肺泡壁充血水肿,炎性分泌物增多-换气障碍-缺氧;呼吸加快, 呼吸深度加强,辅助呼吸肌参与活动-鼻翼煽动、三凹征、 心率加快 46 循环系统:诱发心力衰竭:病原体和毒素侵袭心肌-中毒性心肌炎;缺 氧肺小动脉反射性收缩,肺循环压力增高-肺动脉高压 47 中枢神经系统:缺氧和 CO2 潴留-颅内压增高;脑细胞无氧代谢增加脑 细胞内钠、水潴留,形成脑水肿 48 心力衰竭的诊断:呼吸突然加快,60 次/min。心率突然180 次/min。骤然极度烦躁不安,明显发绀,面色发灰,指(趾)甲微血

13、 管充盈时间延长。心音低钝,奔马律,颈静脉怒张。肝脏迅速增大。 尿少或无尿,颜面眼睑或双下肢水肿。具有前 5 项者即可诊断为心力 衰竭 49 诊断要点: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肺部固定中细湿罗音;X 线 示肺部小斑片影 50 鉴别:急性支气管炎 51 抗生素使用原则:按不同病原体选择抗生素根据病原菌选用敏感药物 早期治疗 选用渗入下呼吸道浓度高的药足量、足疗程 重症联合用药,经静脉途径给药 52 对症治疗 发热:药物:美林、百服咛等。物理:酒精浴、温敷、冷敷、 冷热水灌肠。咳嗽:咳重予止咳平喘药。非那根、氨茶碱;氧疗:0.5- 1L/分钟,湿化,浓度不超过 40% 53 心衰处理:吸氧:镇

14、静: 10 %水合氧醛保留灌肠,安定 0.1- 0.3mg/kg、im 或 iv 强心:洋地黄,毒毛 K:0.007- 0.010mg/kg/次, 治疗量接近中毒量,可隔 6-8h iv。利尿:速尿, 减轻心脏负荷,减少回心血量血管活性药:酚妥拉明糖皮质激素可 减少炎性渗出,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血管通透性,降低颅内压,改善 微循环。 54 糖皮质激素适应症:中毒症状明显严重喘憋 伴有脑水肿中毒性脑 病,感染性休克胸膜有渗出者 55 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热:热型不定,多为稽留热,热程 1-3 周;咳嗽: 刺激性咳嗽为突出表现,有的酷似百日咳样咳嗽;肺部体征:不明显, 可有干湿啰音或肺实变体征。部分

15、有多系统改变:心肌炎、脑膜炎、肾 炎等。 56 病因: 外因:感受风邪,或他病传变;内因:小儿形气未充,肺脏娇嫩, 卫外不固 病位:肺、脾 、心、肝;病理产物:痰热;病机关键:肺失宣肃 ,肺 气郁闭 57 合并心衰原因:肺气闭塞气滞血瘀心血瘀阻心失所养心阳不足 失于温通加重气滞血瘀,循环反复,则心阳虚衰,阳气暴脱 58 治疗原则: 开肺化痰,止咳平喘 59 常证 风寒闭肺 主证:热(风寒) ,咳(呛咳频作) ,喘(呼吸急促) ,痰 (痰白清稀) 治法:辛温开肺;方药:华盖散加减 风热闭肺 轻症:热(风热)咳嗽、气促、痰(多粘稠黄) ;重症: 高热咳嗽剧烈、气急鼻煽、痰多粘稠+内热之象(热象明显

16、) ; 治法;辛凉宣肺,止咳化痰;方药;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 痰热闭肺(痰重于热) 主证;热、咳、喘、煽、两肋煽动、喉间痰 鸣,声如拽据、泛吐痰涎内热证;治法;清热、涤痰、定喘; 方药;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毒热闭肺 主症:高热炽盛、咳嗽剧烈、气急鼻煽、里热炽盛之象: 涕泪俱无、鼻孔干燥如烟煤、烦躁口渴、面赤唇红、溲赤便秘; 治法:清热解毒、泻肺泄热;方药:黄连解毒汤合三拗汤加减 阴虚肺热 主症:干咳、无痰(或少痰)喘已不明显阴虚热象;治 法;养阴清肺,润肺止咳;方药;沙参麦冬汤 肺脾气虚(肺炎将愈,只咳不喘时) 证候:低热,咳嗽无力、有痰、 气喘不明显。肺气虚+脾气虚;治法 :补肺健脾,益气化痰; 方药 :人参五味子汤加减 60 变证 心阳虚衰 主证;肺炎心衰;治法;回阳救逆;方药;参附龙牡救 逆汤 邪陷厥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医学现状与发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