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2.4《蜀道难》课件(3)(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56418597 上传时间:2018-10-12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1.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2.4《蜀道难》课件(3)(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语文:2.4《蜀道难》课件(3)(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语文:2.4《蜀道难》课件(3)(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语文:2.4《蜀道难》课件(3)(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语文:2.4《蜀道难》课件(3)(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2.4《蜀道难》课件(3)(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2.4《蜀道难》课件(3)(新人教版必修3)(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蜀 道 难,李白,20世纪美国旅行家泰鲁.保罗在游历中国一书中断言:“有昆仑山脉在,铁路就永远到不了拉萨。”公元2006年七月三日22时20分,随着一声汽笛声长鸣,钢铁巨龙穿过昆仑山,翻越唐古拉,骄傲地腾越在世界屋脊之上,青藏线的贯通,让对中国人持怀疑论的洋大人们收回了他们的成见,如果历史真的有轮回,还有一位具有诗坛统治力的大人物也会大跌眼镜。,李白,字 号 。盛唐代表作家。是继屈原之后,出现在我国诗坛的伟大的 诗人。他和杜甫齐名,人称“ ”。他的诗歌风格“ ”。杜甫曾说他“ ”,太白,青莲居士,浪漫主义,李杜,豪放飘逸,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诗仙李白,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

2、士,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少年时代在四川度过,“一生好入名山游”, 25岁,出三峡,泛洞庭,东游吴越,北上太原,有“大济苍生”之志。唐玄宗天宝九年(742年),李白奉召进京,他本想此行能够施展才华,有所作为,但理想很快破灭了,皇帝的不重用,权臣的排挤,加之个人的傲岸不羁,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因而思想上便由入世转为出世,于是放浪形骸,寄情山水,诗酒逍遥,他仍然关心国事,希望重获朝廷任用。 这一时期李白的诗歌创作趋于成熟,名篇迭出。,744年,李白在洛阳和杜甫相遇并结成好友,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佳话。安史之乱后,李白遭遇不幸,最后在贫困和漂泊中客死安徽当涂。他的一生给后人留下了许多传奇色彩,如李白的豪

3、饮、剑术和球技,可谓德才兼备、文武两长。 他存诗900多首,长于描绘祖国壮丽河山。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最能代表其艺术特色。他兼善各体诗歌,尤以古诗为精,是唐代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家。,李白一组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纶送我情”,飞泻喷涌的庐山瀑布的壮景,“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浩渺无际的长江远远地流向水天交接的地方,感受到诗人与朋友之间绵绵不绝的情思和无尽的向往。,我们学过梦游天姥吟留别。诗文通篇记述梦境中的山水。他逸兴遄飞,豪气纵横,像天上的云气;他神游八极,自由驰骋,像原野的奔马。在他的诗里,

4、在他的梦里,李白抖去了一切凡世的尘埃,完全恢复了他仙人的姿态:上穷碧落下黄泉,他的神思在时空之中毫无拘束地畅游。李白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语言轻快。正由于此,李白被后人称为“诗仙”。 今天让我们再次追随诗仙,一起神游蜀道难。,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 色调瑰玮绚丽,语言清新自然。,解题,1简介文体知识 本诗是一首七言乐府诗。 乐府是汉武帝刘彻开始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关,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训练乐工,以备朝廷举行祭祀,召开宴会或举行其他仪式时演奏。另外,还有一项任务就是采集民歌,供统治阶级“观风俗”。后来其含义有了变化,指一种合乐的诗歌,即“乐府诗”,简称“乐府”。乐

5、府诗有广狭两种意义:狭义的指汉以下入乐的诗,它包括文人创作的和采自民间的;广义的包括词曲和没有入乐而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诗体裁的作品。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就属于后者。,唐以前的作品,简短单薄,李白对这一乐府古题有所创新和发展,他运用了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言等参差错落,长短不齐的句式,形成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韵脚也不断变化,适合表现自由不羁的气魄,而后描写蜀中险要环境,一连三换韵脚,极尽变化之能事。这也对于表现他丰富奇特的想象和啸傲现实的浪漫主义精神都起到了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作用。,蜀道北起陕西汉中宁强县,南到四川成都,全长450公里,入川经广元、剑阁、梓潼、绵阳、德阳等地。沿线

6、地势险要,山峦叠翠,风光峻丽,关隘众多,唐代李白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形容。,剑门关,是蜀道上最重要的关隘。这里山脉东西横亘百余公里,72峰绵延起伏,形若利剑,直插霄汉。连山绝险,独路如门,素有“剑门天下雄”之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 道 难 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听课文朗诵,蜀道难 (李白),注音,噫吁嚱( ),鱼凫( ),石栈( ),猿猱( ),萦绕( ),扪参历井( ),抚膺( ),巉岩( ),飞湍( ),喧豗( ),砯崖( ),峥嵘( ),崔嵬( ),吮血( ),咨嗟( ),秦塞(

7、),yxx,no,f,zhn,yng,wi,mn shn,yng,chn,tun,hu,png,zhngrng,shn,zji,si,鸟号( ),ho,豺狼( ),chi,蜀道难是李白最富浪漫主义色彩的首席代表作,从内容看,此诗应是天宝初年,诗人在长安为送别友人入蜀而作的。意欲何为?那蜀道难到底难在何处?诗人怎样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赏析第一节,第一节从哪些角度(方面)来突出蜀道之难?,1.历史的角度,蜀道的来历,2.山势的高危,3.行人的角度,行其上的艰难情状和畏惧心理,诗的开头分几层叙述蜀道的来历?叙述蜀国长期闭塞的情况描述秦蜀之间重山叠岭的地貌叙蜀道由来:五丁开山,引用五丁开山的传说有什

8、么作用? 从开山时作出的重大牺牲的角度言开辟蜀道的艰难 表现人和自然的斗争,以及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赞扬了神力和开路者的勇力。 点染神话色彩、引人入胜,更突出了蜀道的艰难。,以上从历史的角度极言蜀道之难。,蜀地与世隔绝,细读“上有六龙回日坐长叹”这几句,说说诗人用了哪些写法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六龙回日 群山挡日 万仞深渊,急浪回旋,虚实结合上下对举,黄鹤不得过 猿猱愁攀援,虚写反衬 夸张,在岭上盘桓曲折,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细节描写 (神情、动作),从山势高危的角度、行人的角度写蜀道之难。,神话传说,人行其上的艰难情状和畏惧心理,“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

9、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秋思,秋思,秋 思,“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是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 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总结第一段,一叹 高,难行,蜀道来历,蜀道高峻,赏析第二节,第二节从哪些角度(方面)来突出蜀道之难?,1.环境,烘托,2.风光奇险,诗人给这个“畏途”营造怎样的气氛?,“但见悲鸟号古木,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写法:烘托、渲染(以景衬情),使人闻声失色,渲染旅愁和蜀道

10、上悲凉荒寂凄清的环境气氛,充满了无限的哀怨与愁苦,诗仙发出了人生第二感慨,从环境的角度烘托蜀道之难。,行走在蜀道上,不但路途难走,而且环境也影响人的情绪。,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贺铸忆秦娥,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乡思。,夜入翠烟啼,昼寻芳树飞,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范仲淹,“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唐人秦观踏莎行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宋人王令送春,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

11、的情思。,鹧 鸪 天 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无限风光在顶峰。,“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渲染惊险的气氛。,夸饰山峰之高,绝壁之险,“飞湍

12、瀑流争喧虺,砯崖转石万壑雷”,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从风光奇险的角度写蜀道之难。,“连峰去天不盈尺 崖转石万壑雷”这几句描写好在哪里?,诗人先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好象一串电影镜头:开始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图画;接着平缓的推出枯松倒挂绝壁的特写;而后,跟踪而来的是一组快镜头: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目不暇接,从而造成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使蜀道之难的描写,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如果说上面山势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此处山川的险要更令人惊心动魄了风光变幻,险象丛

13、生。,总结第二段,二叹 险,景物凄清,山水险恶,可畏,以“何时还”起,赏析第三节,第三段包括哪些内容?联系时代背景说说诗人这样写的意图。,剑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险要,所守,化为狼与豺,战祸之烈, 安居之难,化用语句,引以为戒,警惕战乱,杀人如麻,突出剑阁的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者不乏其人。从而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化用张载的语句,劝人引以为戒,警惕战乱的发生。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唐天宝初年,太平景象的背后正潜伏着危机,心怀异志者可能恃险作乱,作者这样写是要提醒人们注意世事、时局。,从现实的角度写蜀道之难。,

14、四川有“四绝” 九寨之奇、峨眉之秀、青城之幽、剑门之险。,全诗最后一段写剑阁,对天宝初年的唐朝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剑阁,就是剑门关,是蜀地的要塞和门户。剑阁山势挺拔、高耸,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所守或非亲,化为狼与豺”,指如此雄关,若朝廷所用非人,便有随时割据叛乱的危险,成为危害人民的狼与豺。诗人写剑阁形势险要,寄寓了他对国家统一、安定的关切之情。,唐代蜀中商业经济极为发达,入蜀的人乐不思返,而没有认识到这一地区形势险要,自古为封建割据之地,随时有发生叛乱的可能。,诗中极力描绘入蜀道路的艰难险阻,表达对蜀中军阀割据作乱和友人旅蜀安危的担忧,更借此抒发世道艰难,志士功业难成的悲愤。,

15、“言其险,更著其戒。”(明胡震亨语)如联系安史之乱前后蜀地动乱频乃的情形,诗人用意可能是这样。,此诗应是诗人在长安时为送别友人人蜀而作的。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是全诗的主旨,为什么诗人要在最后写蜀地战祸一段?这样写和诗的寓意有什么关系?,全诗极言“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意在为友人此去路途的艰险而担忧。“问君西游何时还”,人还未去,却已问归期,诗人不忍友人离去,依依惜别之情自现。 结尾一段写蜀地战祸之烈,意在告诫友人蜀地并非久留之地。而剑阁是蜀中要塞,由“蜀中之险甲于天下,而剑阁之险 尤甲于蜀”。可见,写剑阁之险引出蜀地战祸,既是写蜀道之难的继续,也是惜别之情的升华。去蜀难,留蜀亦难,“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表达对蜀中军阀割据作乱和友人旅蜀安危的担忧,更借此抒发世道艰难,志士功业难成的悲愤。,总结第三段,三叹战祸之烈,剑阁险要,杀人惨景,以“早还家”结,申戒,读诗析诗,诗中三次咏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每一次抓住了蜀道的什么特点来写“蜀道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科普读物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