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卷高考历史41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6414215 上传时间:2018-10-12 格式:PPT 页数:140 大小:4.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卷高考历史41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40页
全国卷高考历史41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40页
全国卷高考历史41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40页
全国卷高考历史41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40页
全国卷高考历史41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卷高考历史41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卷高考历史41题(1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系列讲座41、42题: (观点-论证-总结),41题:(观点-论证-总结)仔细阅读材料:文字材料、历史地图、历史目录、历史图表,按要求,第一步提取观点(信息、自拟题目、独立提出观点), 第二步认证观点,史论结合, 第三步总结,前后照应,理论升华。,4、论证和探讨问题发现历史问题。论证历史问题。独立提出观点。,41、(12分)观点-表态-论证-总结,评析: 材料观点(表态度)分析原因和评价影响总结升华;评述: 叙述观点分析原因和评价影响总结升华。解读: 概括观点说明来龙去脉(分析原因和评价影响)总结升华;论证: 观点史实证明总结;信息 提取信息(观点)说明原因总结升华。,41题基本做法,列观

2、点-表态度-论证-总结,基本方法总结-“四步法”,评分标准: 1观点部分:观点明确、解读准确,2分; 2论证部分:要求材料全面,多角度、多维度、多层次论证,8分; 3结论部分:要求总结提升,不能只是简单的重复观点,2分。,注意事项: 1.一种还是几种观点? 2.有机结合材料,多角度、史论结合、中西结合、正反结合 3.结论从具体到一般,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1、(2011新课标文综41)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观点1:西方崛起是欧洲自身文明发展延续的结果,观点2:西方崛起是本土文明延

3、续和外来文明综合作用的结果,参考答案一: 观点:我认为西方崛起是西方自身发展的结果。 史实: 西方的崛起开端于新航路开辟。对外:通过殖民扩张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文化: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民主科学思想逐渐深入人心。政治: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方确立。经济: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 由此可知:西方的崛起是其自身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1、例:观点:西方的崛起取决于欧洲本土发生的事情。论证:古代希腊、罗马创立的民主与法制,古希腊人文主义突出人的作用和价,为近代西方崛起提供了借鉴。近代西方发生一系列有利于崛起的因素即:经济:西方自然经济瓦解,资本主义产生发展

4、,为崛起奠定了经济条件。政治: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确立民主代议制,为崛起奠定了政治条件。文化:资本主义思想解放,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自然科学产生,工业革命,为崛起奠定了文化条件。对外:殖民扩张,掠夺财富,为崛起奠定了资金、市场条件。,例: 观点:外来文明的引进促进了西方崛起。论证: 当欧洲处于黑暗中世纪时,中国已创立了辉煌灿烂的文化,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随着丝绸之路贸易的发展,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并传入欧洲,并推动了欧洲的进步。如四大发明:印刷术、造纸术为欧洲文化传播、思想解放奠定了条件;火药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主义提供了条件;指南针为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了条。总之,中

5、国文化推动了欧洲步入近代化社会。,参考答案二: 观点: 我认为西方的崛起主要是西方历史发展的结果,但也受到其他文明成就的影响。 认证: 西方的崛起的开端是新航路开辟。对外:殖民扩张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文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民主科学思想逐渐深入人心。政治: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方确立。经济: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所以西方的崛起是西方历史发展的结果。中国古代文明长期世界领先,对西方崛起产生巨大影响。如:四大发明传到欧洲,对西方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为西方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创造了条件,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由此可知:西方的崛起是内外因素

6、共同作用的结果。,【优秀答案展示】,参考答案一: 观点:我认为西方崛起是西方历史发展的结果,非洲、拉美、亚洲是被西方文明征服的。 史实:西方的崛起的开端是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兴起。思想: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资产阶级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成为思想核心,民主科学思想逐渐深入人心。政治: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经济: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又通过殖民扩张(外交)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所以西方的崛起是西方历史发展的结果。当西方崛起的时候,亚非拉各国相对落后。比如中国明清时期是封建社会由盛转衰时期,资本主义萌芽虽然产生,但发展缓慢,受以下因素阻

7、碍:政治上专制主义达到顶峰;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外交上闭关锁国政策;思想上八股取士极大地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和创造力。所以亚非拉被殖民侵略,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所以亚非拉是被西方文明征服的。,参考答案二: 观点:我认为西方的崛起主要是西方历史发展的结果,但也受到其他文明成就的影响。 史实:西方的崛起的开端是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兴起。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资产阶级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成为思想核心,民主科学思想逐渐深入人心。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又通过殖民扩张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所以西方的崛起

8、是西方历史发展的结果。中国古代文明长期世界领先,对西方产生巨大影响。比如: 经济上:中国古代农耕经济发达,综合国力在清前期以前一直世界领先。 政治上: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影响到欧洲,尤其是科举选官制度影响近代西方文官制度。 科技上: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传到欧洲,对西方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为西方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创造了条件,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衰落。 贸易上:中国古代陆上丝绸之路连接欧洲和中国,以及郑和下西洋,都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中国是世界贸易的中心,传播了中国先进的技术和文明。,2、(2012新课标文综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

9、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见图10)。,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 (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例:我赞成用“冲击反应”模式解释中国近代历史变迁。中国传统社会的惰性,缺乏突破传统社会的内部动力。19世纪中期鸦片战争后被迫开放,在西方的冲击下自然经济瓦解,传播了西方的生产方式;第二次鸦片战争冲击下,中国面临内忧外患,为了富国强兵,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掀起洋务运动,学

10、习西方的器物,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甲午战争战败后民族危机的加深,维新派主张效仿日本,兴民权,设议院,实行群主立宪,掀起维新变法运动;八国联军入侵,清政府腐朽,完全沦为半殖半封建社会,革命派主张效仿美国,建立民主共和制,掀起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民主共观念深入人心;巴黎和会上,列强损害中国主权,引发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由此可知:近代以来,在西方的冲击下,中国不同派别的反应是抗争与探索,促使中国近代社会发生剧烈的变化。,参考答案一: 总观点: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本人认为该观点正确。 1、西方的冲击使中国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等。2、西方的

11、冲击使中国政治发生了重大变化。百日维新、辛亥革命等。3、西方的冲击使中国思想文化发生了重大变化。维新思想、革命思想、新文化等。 总结: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被迫开始近代化进程,由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参考答案二:不同意这种观点。这种观点实质是西方中心论,过分夸大了西方在近代中国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实际上很大程度是中国自身进步的结果。从思想上,明末清初就已提出经世致用,批判君主专制思想;经济上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是西方的侵略中止了近代中国的发展。,3、(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一第41题)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12、。,图9 东汉十四州示意图 图10 唐开元十五道示意图比较图9、图10,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参考答案】:示例一:信息:汉代的州集中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唐代的道南北分布大体平衡。说明:汉唐间南方社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示例二:信息:汉代州名与唐代道名有很大不同。说明:唐代“道”的划分更注重山川地理形势。,比较图9、图10,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宏观变化:由北密南疏到南北平衡(经济水平、经济重心)行政区划名称不同(行政区划原则,中央集权)微观变化:所辖区域变化不大的地区汉代交州和唐代岭南(经济发展缓慢)吐蕃、南诏、流求汉代

13、从无到有(边疆民族发展以及与中原联系加强),示例答案1: 信息:汉代的州(或地方行政区划,或地方行政管理)集中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唐代的道南北分布大体平衡(或面积大小一致,或面积大致平均,或比较均匀)。(3分) 说明:汉唐间南方社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或从汉到唐南北经济发展趋于平衡,或南方经济迅速发展,或南方经济得到开发)。(3分)示例答案2: 信息:汉代州名(或地方行政区划)与唐代道名有很大不同,或行政管理机构不同,或名称不同。(3分)说明:唐代“道”的划分更注重山川地理形势,或更注重地理环境或地形。(3分),示例答案3:信息:汉代交州与唐代岭南道所辖变化不大,或益州,或扬州(参考同类给分)。(

14、3分)说明:这一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缓慢(或迅速)。(3分)示例答案4:信息:吐蕃、南诏、流求不见于汉代。(任写一个给3分)。(3分)说明:从汉到唐边疆民族地区有所发展,或与中原联系加深,或民族融合加深。(3分),示例答案5: 信息:唐代疆域比汉代扩大,或版图扩大,或统治范围扩大。(3分) 说明:唐代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3分)示例答案6: 信息:唐代“道”的划分以山川地理命名。(3分) 说明:中央集权加强,或强化对地方的管理。(3分)示例答案7: 信息:唐代行政区域划分更加精细(或合理,或规范)。(3分) 说明:唐代中央集权加强,或国力强盛、经济繁荣、军事增强,或民族政策开明(或向心力 强,或民

15、族融合)。(3分)从示例答案来看,“说明”一项集中在:政治上强化中央集权,经济上重心南移, 民族上边疆地区发展。考生从中找出两项即可。,基本方法总结:求同、求异、找变化。,1.求同:审查两幅图片的相同之处。对比汉唐时期的州和道,知识面广的同学不难发现,州、道开始都是监察区,但是后来却演变成行政区,是中央集权促成地方行政制度变迁的,考生如果能围绕该主题进行阐述,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2.求异:查看两幅图片的不同之处。如汉代州名与唐代道名有很大不同,唐代“道”的划分更注重山川地理形势(考试中心所给的“示例答案二”)。 3.找变化:看从第一幅图到第二幅图发生了哪些变化,提炼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如汉代

16、的州集中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唐代的道南北分布大体平衡。说明汉唐间南方社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考试中心所给的“示例答案一”)。方法:先宏观(总体把握特征)后微观(局部不同内容)。结合题要求,地图反映政治、经济、文化三者的关系,给予说明原因。,3B(12分) (1)提取信息准确,中英比较符合史实。(8分)示例:太和殿高大雄伟,象征皇权至上。白金汉宫工整威严,显示君主立宪制下的国王享有尊贵地位;唐宁街10号平实素朴,却是英国行政中枢,体现民主政治风格。 (2)概括综合。(4分)示例:历史上的一些建筑可视为物化的政治制度、直观的权力结构和有形的政治文化。考生从相关建筑的历史传承、历史归宿、现实影响等角度进

17、行拓展性做答,可加2分,但本题总分不得超过12分。如太和殿现为供人参观的古迹,反映出中国已经告别君主专制、走上民主道路。,4.(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一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 第二十章 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第二十一章 两条战线、两个战场1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2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3平型关大捷4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迅速发展 第二十二章 毛主席论持久战的发表和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第二十三章 国民党高潮的被击退和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 第二十四章 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第二十五章 解放区的巩固和发展 第二十六章 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民主运动的开展 第二十七章 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1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2解放区军民大反攻和日寇的无条件投降3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