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试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6405374 上传时间:2018-10-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试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试题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试题 文段一文段一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 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 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 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1对下列

2、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利:对有利 B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水:游水,游泳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一:专一 2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C知明而行无过矣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3下面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启发我们,说理并不排除生动性,方法之一就是运用比喻论证。 B从所选的文段可以看出,荀子所讲的“

3、学” ,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包括加强思 想品德修养。 C从所选文段还可以看出,荀子认为,对“学”来讲,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同样需 要后天的努力。 D 选文段说理的突出特点是以喻代议,寓议于喻。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文段二文段二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聘。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如是而已。1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圣人无常师” ,常,经常的。B “郯子

4、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其,指代郯子之徒。2C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是故,由于这个缘故,相当于“因此” 。D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是,这样,指代上文“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2.把“三人行,则必有我师”译成现代汉语,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三个人同行,就一定会有我的老师。B很多人同行,就一定会有我的老师。C (如果)三个人同行,那么(其中)一定会有我的老师。D (如果)很多人同行,那么(其中)一定会有我的老师。3.把“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译成现代汉语,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听到道理有先有后,每个人都有自己专门研究的事业。B懂得道理有先有后,学术技能各有专长。

5、C懂得道理有先有后,每个人都有自己专门研究的事业。D听到道理有先有后,学术技能各有专长。4.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 )A圣人无常师B三人行,则必有我师C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D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5. 选出译句正确的一项( )A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译句:出生比我晚(的人) ,他懂得道理要是也比我早,我(也要)跟从并学习他。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译句:做老师(的人) ,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释疑难的人。C师道之不传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译句:从师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们没有疑难很难啊!D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

6、云者,则群聚而笑之。译句:士大夫一类的人,说老师说弟子的那些人,往往就凑在一起讥笑从师学习的人。6.从词类活用的角度,选出下列各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吾师道也(名词“师”带宾语“道” ,用作动词;学习)B吾从而师之(名词“师”由一般只连接动词而不连接名词的“而”与动词“从”连接,用作意动;以为师)C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圣” 、 “愚”处于宾语的位置上,用作名词;圣人、愚人)D位卑则足羞(形容词“卑”作省略了的介词“以”的宾语,用作名词:卑贱的人) 文段三文段三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

7、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3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 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 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 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 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 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

8、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1二段有八句话,请在其句序之间用“/”标注出第一层。 2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苏子愀然( ) (2)西望夏口( ) (3)方其破荆州( ) (4)横槊赋诗( ) 3翻译下列句子 (1)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2)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3)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4文中引叙孟德事迹的作用 5对选段有关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运用对话,打破了赋的传统语言表现形式,新颖独特。 B. 通过阐述“变”与“不变”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企盼纵情山水,做赤壁隐士的愿望。C. 主

9、客问答,实际表明了作者内心深处激烈的矛盾冲突,冲突的结果是旷达的一面战 胜了消极悲哀的一面。 D.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一句,用侧面暗示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厌恶从前 官场腐败,希望清明政治出现的思想。 文段四文段四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 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 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恒( ) 隙( ) 披( ) 觉( )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幽泉怪石,无远不到。4意有所极,梦亦

10、同趣。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3文中写作者对众山的漫游给了作者什么样的享受?作者为什么先写漫游众山? 文段五文段五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 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 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 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 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 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缘( ) 遨 ( ) 际( )凝( ) 万化( ) 向( )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3文中写之“特立”体现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答: 4作者登上西山后的感受是什么? 答: 5为什么作者说“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答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