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工作总结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403088 上传时间:2018-10-1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镇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工作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乡镇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工作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乡镇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工作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乡镇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工作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乡镇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工作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乡镇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工作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镇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工作总结(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乡镇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工作总结乡镇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工作总结近年来,在上级党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下 XX 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基层的宣传思想文化建设有了较快发展。总体来看,基础设施有所改善,文化生活有所体现,文化市场渐趋繁荣。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一、我县基层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建设的基本情况(一)宣传文化管理队伍。在县级宣传文化系统行政 26 个编制中在编 25 人,其中宣传部有编制 9 人在编 7 人缺编 2 人、广电局有编制 8人在编 7 人缺编 1 人,文体局有编制 7 人在编 8 人超编 1 人,文联有编制 2 人在编 3 人超编 1 人。从在编的 25

2、 人来看,年龄在 21 岁至 30 岁 2 人占 8%,31 岁至 40 岁 8 人的占 32%,41 至 50 岁 13 的占 52%,51 岁至 60 岁占 5 人占 20%;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含)文化程度 16 人占 64%,大专文化程度 8 人占 32%,中专学历 1 人占 4%。(二)新闻传媒专业人才。我县有媒体编制 28 人在编 28 人,其中县电视台有编制 23 人在编 23 人, 象州新闻编辑部有编制 5 人在编 4人临时聘用 1 人。从实际在编情况看,年龄在 21 岁至 30岁之间有 5 人占%,31 岁至 40 岁有 16 人占%,41 岁至 50岁有 3 人占%,51 岁

3、至 60 岁有 4 人占%,本科文化程度有12 人占%,大专文化程度有 12 人%,中专文化程度有 10 人占%,中级职称有 7 人占 25%,初级职称有 20 人占%。(三)文化、文艺专业人才。我县有县级文化、文艺专业人才编制 47 人在编 45 人。从实际在编情况看,21 岁至 30 岁 10 人占%,30 岁至 40 岁有 16 人占%,40 岁至 50 岁有 16 人占人,50 岁至 60 岁有3 人占%。本科文化程度有 13 人%,大专文化程度有 17 人占%,大专以下文化程度有 16 人占%。中级职称 12 人占%,初级职称有 29 人占%。我县各乡镇领导班子中有宣传委员 11 人

4、,专职宣传干事 1 人,兼职宣传干事 7 人。乡镇文化站行政编制 34 人,在编 33 人,21 岁至 30 岁有 4 人占%,31 岁至 40 岁有 13人占%,41 岁至 50 岁有 9 人占%,50 岁至 60 岁有 7 人占%,本科文化程度有 4 人占%,大专文化程度有 15 人占%,大专以下文化程度有 12 人占%。高级职称有 4 人占%,中级职称有 8 人占%,初级职称有%,二、我县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及成效(一)加强学习和培训,队伍的政治思想素质得到提高。在领导班子中,通过深入扎实地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教育活动,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了宣传文化战线领导

5、班子建设。在干部职工队伍中,建立健全学习制度,通过单位工作学习会议、公务员培训班、专题知识讲座等多种有效形式,使干部职工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增强了工作能力,提高了政治理论水平。在媒体单位中,重点开展了“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加强了对新闻工作者的理想信念和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近年来,我县以提高干部队伍工作能力为重点,坚持培训与实践并重的原则,不断提高宣传文化队伍的工作水平。制定培训计划,有步骤、多层次、多渠道地对宣传文化人才进行了培训,每年组织新闻培训班 2 期,培训人员80 人次,举办文化人才培训班 2 期,培训人员 80 人次。鼓励干部和专业人员参加业务技能培

6、训、攻读中央或省委党校函授学院的本科学历,提高了个人的综合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我县文联每年都举办了 1 期文学创作笔会,培训人员 40 人次,文艺工作者始终坚持“二为”方向、 “双百”方针,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创作了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学作品,进一步提高了象州的知名度。(二)完善用人机制,队伍的素质结构得到优化。近年来,宣传文化系统各单位根据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 XX 县委县府的工作要求,完善用人机制,大胆探索,创新方法,不断拓宽选才渠道,努力吸引优秀人才到宣传文化队伍中来。一是面向高校招聘人才。宣传部和广电局直接到高校选拔记者和播音员,这些人员到岗后,经过实践磨练,已成为单位的骨

7、干和中坚力量。二是跨部门选调人才。全县宣传文化系统各单位从相关部门单位选调了一批文字功底扎实、理论水平较高、且有专业知识和管理水平的高素质人才,进一步优化结构,充实力量,为全县宣传文化工作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三)加强党的领导,队伍的工作潜能得到激活。我县宣传文化系统各部门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原则,按照德才兼备的要求,以思想政治建设为重点,切实加强了宣传文化队伍建设。围绕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培养了一批坚持原则、敢抓敢管、有改革创新精神的宣传文化干部队伍,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职业道德、职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树立了我县宣传文化

8、工作者的良好形象。(四)广大干部群众的文化意识有所增强。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怀下,在县委县政府的直接领导下,我县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大大加快,县城中心建有文化广场,每年举行大型文体活动 50 多场,宣传部、文体局、文联每年都利用重大节日在文化广场组织有一定规模的文体活动,如文艺演出、书画摄影展、篮球比赛、汽排球赛、山歌会、象棋赛、电影晚会;全县 11 个乡镇都建有文化站,配备有图书 1XX 多册,XX 年全县村委会建成灯光球场 111 个和文艺舞台 111 个;今年还新建“科技、卫生、文化、计生”综合楼 36 个,改扩建 46 个,整合 4 个;县老干局开设了 1 处文化娱乐活动室;每年还举行

9、“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 10 次,发放资料 10 万份,接受群众咨询 500 人次。三、我县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我县宣传文化队伍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中央、区、市对加强基层宣传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相比,差距很大,问题不少,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对宣传文化建设的认识不到位。少数宣传干部、乡镇宣委和文化站干部对宣传思想文化建设意识淡薄、不能整体把握乡镇和农村宣传文化建设丰富的内涵,甚至不知道宣传文化建设应该抓什么,如何抓,导致不想抓、不愿抓的局面,工作被动,他们在思想认识上有偏差,认为宣传文化建设是“软任务” ,不如招商引资、林改、城乡风貌改造

10、、计生等工作,能够看得见,摸得着,政绩明显,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认为宣传思想文化建设不好搞,费钱费力抓不到点上,出不了成绩。(二)文化事业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虽然,中央、区和市制定和提出了关于加快基层文化建设的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但地方政府文化事业的投入幅度不是太高,尤其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很少,与经济增长的幅度相比,严重失衡。(三)基层文化建设引领作用不强。乡镇领导缺乏先进文化的影响力、号召力和凝聚力;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过于单调、匮乏,导致封建迷信沉渣泛起,赌博、打麻将、打牌之风盛行,在这种情况下,先进文化如何能够占领乡村阵地,不少有识之士对此十分忧心。这种现象,固然与大多数群众知

11、识水平低、接受能力差,思想观念落后等因素有关,但主要原因是基层干部对宣传思想文化建设的宣传力度不够,工作方法不对路,缺乏相应的组织和因势利导,调动不了群众参与先进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四)队伍素质整体不高。全县宣传文化人才队伍来源比较杂,科班出身少,本科文化程度人数比例不高,大多是工作之后进修和函授取得的。另外,专业人才少,宣传文化部门调进来的干部中,绝大多数没有学过宣传报道或文化管理方面的专业,只是一边学习,一边实践,好多干部刚调进来,一时无法适应,工作上面“眉毛胡子一把抓” ,费时费力抓不到点子上,工作上很难打开局面。再有,无“有影响”的人才,在宣传文化领域能够担当起懂专业、

12、能带头的人才很少,特别是有影响力、有知名度的“大家”类的人才更是没有。(五)队伍结构不合理。从年龄结构看,一些学科和专业人才断层问题比较突出,高层次人才比重较小。从专业结构看,就文化系统而言,有些专业如戏剧人才、舞台艺术人才、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学术性研究人才、网络技术人才、图书情报信息人才等相当紧缺。从知识结构看,有的学科和专业人才学历结构偏低,知识结构老化,不少人仅停留在“技术性”层面,缺乏发展后劲。这种人才结构,很难适应和满足目前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六)民间艺人缺少机制管理。近几年来,民间文化艺术人才在我县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成为繁荣发展全县文化事业的重要力量。由于长期以来对民

13、间艺人的作用、地位认识不清、重视不够,没有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缺乏有效的管理,平时也没有扶持政策。目前,对民间艺人的管理处于无序、松散状态,影响了其作用发挥和水平的提高。五、加强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思考(一)加强领导。充分认识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和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储备是第一储备、人才工作是第一工作”的理念,切实加强对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领导,努力形成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各司其职、全社会大力支持的抓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格局,加强对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宏观调控、中长期规划和督促协调等工作。(二)重视培训。在抓好人才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的

14、基础上,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重点培养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要以培养拔尖人才、复合型人才为重点,以培养中青年人才的创新能力为切入点,不断提高宣传文化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加强教育培训,整合培训力量,创新教育形式,组织人才参加各类专业培训,促使提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建立基层宣传文化骨干培训制度,每年至少举办一定的宣传文化干部学习交流活动,进行集中培训。每年至少组织宣传文化干部出外考察学习1 次,开阔眼界,增长见识,转变观念,有助于在工作实践中转变观念、创新思路,改进方法。将教育与专业技术职务考证进行挂钩,调动各类人才学习的积极性,使全县宣传文化系统干部每年接受继续教育时间不少于 12

15、天。另外,要注重实践培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在实践中培养人才,重视在宣传文化工作中培养人才,采取上挂下派锻炼、横向交流、下基层采访、演出、体验生活等有效形式,选派宣传文化干部到艰苦环境和重要岗位接受锻炼、增长才干,充分发挥有专业知识、懂行业管理人才的带动作用,通过对中青年宣传文化人才骨干进行传、帮、带,提高他们的业务技能和管理水平。再有,抓好个性化培养,充分发挥用人单位、高等院校、各类协会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促进人才的个性化培养。重视用人单位的学习作用,促使岗位成才,重视高等院校的优势,抓好专业化教学,重视各类行业组织、学术团体的作用,整合资源,促进人才建设。(三)完善机制。要建立人才公平

16、竞争机制。深化宣传文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行竞争上岗制度,完善目标责任制考核,积极推进干部交流任职,建立动态管理的长效用人机制。推行专业技术人才聘用制,按岗选人,竞聘上岗,奖优罚劣,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建立评价体系,对宣传文化人才实行“业绩文化”评价,真正形成“重业绩、重能力”的用人氛围,并作为提拔任用的依据。要建立人才合理流动机制。县、乡镇宣传文化干部实行上挂下派,增强宣传干部的实践能力,拓宽宣传干部的视野;加大宣传文化系统人才交流力度,理顺宣传文化系统干部使用渠道,激发宣传文化干部干事创业激情。建议中央、区、市进一步加大对我县宣传文化人才建设的支持力度,在政策、资金、培训等方面给予扶持、倾斜。要保证宣传文化专业人才的工资福利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做到“用适当的待遇留住人才”激励机制,为吸引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四)加大投入。从实际出发,多渠道筹资,加大对宣传文化人才建设的投入,设立宣传文化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用于人才培养、培训、引进、扶持、激励和管理等方面的支出。深化宣传文化体制改革,激活宣传文化单位的内在活力,为宣传文化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