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物寄情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56400090 上传时间:2018-10-12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11.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托物寄情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托物寄情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托物寄情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托物寄情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托物寄情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托物寄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托物寄情(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美术鉴赏第三单元 托物寄情,授课人:陈丽君,第三课,托 物 寄 情,美术作品与艺术家人生经历的关系,朴素,高雅,幽谷自适,不取媚于人,孤傲超拔,坚贞自守,有气节、虚心,朴实无华,坦诚无私,不屈不挠 ,甘于寂寞,梅,兰,竹,菊,第三课 托物寄情 美术作品与艺术家人生经历的关系,梅,剪雪裁冰,一身傲骨。,兰,空谷幽香,孤芳自赏。,竹,四季常青,虚心直节。,菊,凌霜自行,不趋炎势。,合而观之,四者有一共同点, 都是清华其外,淡泊其中,不作媚世之态。,植物中四君子所体现出来的 不正是人世间的高尚精神吗?,艺术家通过物象的拟人化,托物寄情。,第三课 托物寄情 美术作品与艺术家人生经历的关系,第三课

2、 托物寄情 美术作品与艺术家人生经历的关系,梅 凌霜傲雪,品格高洁(毛泽东诗:“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兰 高洁的情操,隐士的象征 。以它那朴素、清香的品格赢得文人对其青睐、更有很多画家通过画兰花表达自己高雅的性情、崇高的志向与骨气。 (比喻人品“清高”) 宋 杨万里 兰花 “生无桃李春风面 名在山林处士家” 现代 陈毅:“幽兰生山谷,本自无人识;只为馨香重,求者偏山隅。” 竹 虚心,劲节。 竹子坦诚无私,朴实无华,不畏逆境,不惧艰辛,中通外直,宁折不屈(比喻气节)清 郑板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菊 傲霜 高风亮节、清雅洁身。隐逸的风

3、度,坚强的品格,清高的气质。东晋 陶渊明 饮酒:“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宋 陆游 晚菊 :“菊花如志士,过时有余香。”,“四君子” 的诗句,2006年春晚岁寒三友的舞蹈分别由三位舞蹈家分段表现了松梅竹不畏严寒的精神,让人体会到“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挺拔,“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的毅力,“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韧!舞蹈家可以说是在用精神和生命跳舞,借自然物表现了自身精神境界的追求。而画家也是通过“托物”来“寄情”的。,第三课 托物寄情 美术作品与艺术家人生经历的关系,舞蹈中的“岁寒三友”,第三课 托物寄情 美术作品与艺术家人生经历的关系,冬季是万木凋落的时节,

4、而松、竹、梅在严冬 仍能保持其生态,年年月月仍旧不变,因此被人们 称为“岁寒三友”,比喻友情长存的意思。,中国画中的“岁寒三友”,第三课 托物寄情 美术作品与艺术家人生经历的关系,墨梅图 (中国画 纸本) (元 ) 王冕,第三课 托物寄情 美术作品与艺术家人生经历的关系,吾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题诗,画家借咏梅、画梅来表达自己的心志。,王冕(12871359)浙江诸暨人,出身农家,白天放牛,晚至佛寺长明灯下读书。试进士不第,即弃去,读古兵法。归隐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第三课 托物寄情 美术作品与艺术家人生经历的关系,画家简历,梅花以其盛开于早春、冰肌玉

5、骨的傲雪特征象征着古代文人所尊崇的高蹈远引、孤芳自赏的性格。画面所题诗句前一二两句运用白描手法写梅花的形态,一个“淡”字既道出画梅花的技法,又刻画出梅花朴素淡雅、傲立于严寒的风骨。他并不稀罕那些庸俗的人们夸奖梅花的颜色艳丽,只求保留那清新的香气充塞在天地之间。这种不流于世俗、傲骨铮铮的气节正是作为诗人的王冕的志趣所在,这种不追求华丽的外表而钟情于梅花精神的表现方法正是作为画家的王冕的巧夺天工之处。水墨是中国传统绘画的形式,王冕是借用传统的表现方法,但在这里又赋予了新的含义:“不要人夸好颜色”,看重的是梅花的高尚品格。)可见此图具有人格象征的含义。,第三课 托物寄情 美术作品与艺术家人生经历的关

6、系,“言”志,第一组:植物人格化中任选一幅画来讨论,说说自己的理解。 第二组:动物人格化中任选一幅画来讨论,说说自己的理解。 第三组:静物人格化中任选一幅画来讨论,说说自己的理解。 第四组:人物图像中任选一幅画来讨论,说说自己的理解。,讨论鉴赏,第三课 托物寄情 美术作品与艺术家人生经历的关系,墨兰图 (中国画 纸本) (元 ) 郑思肖,第三课 托物寄情 美术作品与艺术家人生经历的关系,因为“土为番人夺”,他画的兰花经常露根不见土,有时画兰还题“纯是君子,绝无小人。”可见,他的兰花寄托了强烈的政治寓意,把花鸟画的托物寄情传统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高度。,1.植物人格化,郑思肖(12411318)福州

7、人。他生活在宋元易代之际,先历经家门之变,又目睹亡国之惨状,遂愤然隐居于寺观陋巷,自号所南,坐卧不北向,意在不忘赵宋。,第三课 托物寄情 美术作品与艺术家人生经历的关系,画家简历,墨葡萄图 (纸本 明)徐渭,第三课 托物寄情 美术作品与艺术家人生经历的关系,徐渭:字文长,号青藤、天池,山阴人。他在诗文、书法、戏曲、绘画上均有独特造诣,在水墨大写意花卉方面创造性的贡献尤为突出。题诗: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简 介,徐渭属于庶出,这影响到了他在家庭中的地位。徐渭出生百日,父亲就去世了。好在苗宜人很疼爱他,让他接受很好的文化教育。他结婚后又去了岳父家寄住。徐

8、渭经史子集、诗词歌赋、天文地理乃至兵书奇谋无所不知,但参加乡试却接连八次落榜,只能以秀才终身。可能是个性太强,不习惯八股文的套路,总是按自己的性子来理解古书。之后胡宗宪请徐渭作献白鹿表,轰动一时。他的生活也逐渐有了起色。之后胡宗宪牵连下狱,随后自杀。徐渭总觉得大祸将临,精神开始崩溃。他试图自杀,先是以斧头砍破自己的头,血流满面,但没有死;后来又用长钉从左耳钉入,用锤子敲碎肾囊。最后因为失手打死妻子而进了监狱,6年之后才在朋友的帮助下出狱。,第三课 托物寄情 美术作品与艺术家人生经历的关系,关于徐渭,牡丹礁石图 (纸本 明)徐渭,第三课 托物寄情 美术作品与艺术家人生经历的关系,书法 (纸本 明

9、)徐渭,第三课 托物寄情 美术作品与艺术家人生经历的关系,大树风号图 (中国画 纸本 )(明 ) 项圣谟,第三课 托物寄情 美术作品与艺术家人生经历的关系,项圣谟的作品,以山水为多,也是他成就的主要方面。他早年从学习文徵明入手,但很快就跳出了文徵明画法画风的局限,而直接向古人学习。这主要是受益於其家族富甲天下的历代名画收藏,从而可以使他很快改学宋人用笔的周密严谨、兼取了元人的韵致。作品流露出画家作为遗民的内心痛苦和抑郁,并表达了对旧王室的怀念和敬意。,内涵,安晚帖 (纸本 清)八大山人,第三课 托物寄情 美术作品与艺术家人生经历的关系,2.动物的人格化,朱耷(清)八大山人又号雪个、个山、个山驴

10、、人屋等。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朱权的九世孙。明皇室后裔,自满清立朝,他有一腔国仇家恨,誓不与清政府合作,但他也深知自己无法左右政治,又不得不隐姓埋名以免杀身之祸。国毁家亡,心情悲愤最后落发为僧。,第三课 托物寄情 美术作品与艺术家人生经历的关系,画家简历,画中只用水墨表现了一条鱼,这条鱼的最大的特色就是白眼向人。八大山人朱耷,明室王孙,自满清立朝,他有一腔国恨家仇,不得不隐姓埋名以避杀身之祸。他画的这幅画,鳜鱼孤寂冷清且有点僵直,停住在深水中,鱼眼向上翻,白多青少;鱼嘴张而不语,一腔痛苦和愤懑可向谁言?!水深鱼寂,亦如他的生存境况。画上题了一首诗:“左右此何水,名之曰曲阿,更求渊注处,料得晚

11、霞多。”用的是世说新语中的典故:谢万途经曲阿湖,谢曰:“故当渊注滞著,纳而不流(指水只流进去,不流出来)。”朱耷暗示自己如鱼处于一潭死水,复明之希望渺茫,今后只有独善其身,保持崇高的气节。,鉴赏,第三课 托物寄情 美术作品与艺术家人生经历的关系,花鸟 (纸本 清)八大山人,第三课 托物寄情 美术作品与艺术家人生经历的关系,花鸟 (纸本 清)八大山人,第三课 托物寄情 美术作品与艺术家人生经历的关系,二马图 (中国画 绢本) (元) 任仁发,第三课 托物寄情 美术作品与艺术家人生经历的关系,以隐喻的手法,讽刺“肥一己而瘠万民”的贪官污吏,而那些“瘠一身而肥一国”的却不被重用,终生不得志的士大夫鸣

12、不平,借以表达自己刚正不阿的心志。,寓意,第三课 托物寄情 美术作品与艺术家人生经历的关系,奔马 (中国画 现代) 徐悲鸿,虢国夫人游春图 (中国画 唐) 周昉,第三课 托物寄情 美术作品与艺术家人生经历的关系,骏骨图 (中国画 南宋) 龚开 南宋遗民画家,艺术家的卧室 (油画 布面 1889) (荷兰) 凡.高,第三课 托物寄情 美术作品与艺术家人生经历的关系,3.静物的人格化,文森特威廉梵高,1853-1890),中文又称“凡高”,荷兰后印象派画家。出生于新教牧师家庭,是后印象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地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表现主义。因精神疾病的困扰,曾割掉左耳。1890年7月29日

13、在法国瓦兹河开枪自杀,时年37岁。在梵高去世之后,梵高的作品,星夜、向日葵与有乌鸦的麦田等,已跻身于全球最著名、广为人知与珍贵的艺术作品的行列。,第三课 托物寄情 美术作品与艺术家人生经历的关系,简介,1888年9月, 凡高搬入阿尔的“黄房子“。之前他独自一人生活了好几个月,提奥劝说高更与哥哥同住。凡高在等待高更的日子里, 运用鲜明的黄色和淡蓝色, 描绘了自己的卧室。 通过色彩表现出休息或睡眠的氛围, 让想像力可以得到休息“空荡荡的卧室“表明了他的孤独和希望有人陪伴的愿望。这幅画最不同寻常的是它独特的透视。角度的描写有些不太现实,看上去很极端。有趣的是, 这种不同寻常的透视法并非凡高有意识的选

14、择。凡高的房间本身的形状就很不一般, 所以凡高是在如实的描绘它。凡高在阿尔画了五次他的卧室, 三幅油画和两幅草图。强烈的色彩打破了僵直的透视线, 房间在观众眼中甚至一种波动感。“文森特在阿尔的卧室“是凡高最受欢迎的作品。这里显示的实际上是五个版本中的其中一个。,第三课 托物寄情 美术作品与艺术家人生经历的关系,后退空间感,剪花娘子 (现代) 库淑兰,第三课 托物寄情 美术作品与艺术家人生经历的关系,4.人物形象表达情感,第三课 托物寄情 美术作品与艺术家人生经历的关系,库淑兰人物简介,库淑兰(1920-2004),陕西旬邑县人,自称“剪花娘子”,中国剪纸艺人,获得多个荣誉,是中国首位被联合国教

15、科文组织授予“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的人。,到前线去 (木刻 1932) 胡一川,第三课 托物寄情 美术作品与艺术家人生经历的关系,胡一川是革命美术中重要的领导者、教育家、活动家、艺术家。 最早参加鲁迅先生倡导的新兴木刻运动。,怒号吧,中国 (木刻 1935) 李桦,第三课 托物寄情 美术作品与艺术家人生经历的关系,怒吼吧,中国此木刻版画创作于1935年。作品以入木三分的遒劲刀法和线条,刻画出中华民族这位巨人已经猛醒,正挣脱帝国主义与一切反动势力强捆在身上的绳索,怒吼而起,要拿起武器为民族前途进行战斗。作品极其富有震撼人的感染力。这幅木刻版画为当时许多报刊所转载。,第三课 托物寄情 美术作品与艺术家人生经历的关系,本课中三幅有关马的中国画作品分别作于不同的时期,但都寄寓了画家的心志。请仔细观察作品,结合所学知识,尝试从色彩、构图、笔法、形式及社会环境等方面来分析比较它们的异同。,活动建议一,第三课 托物寄情 美术作品与艺术家人生经历的关系,每个同学根据自己的想法简单创作一幅托物寄情的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自己现在的想法,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或者自己的精神品质等等。题材不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科普读物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